一种圆锯片在石材上加工凹圆弧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78948阅读:7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圆锯片在石材上加工凹圆弧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控制领域,涉及一种圆锯片在石材上加工凹圆弧的方法,适用于五轴桥式石材切割机设备。



背景技术:

天然石材由于质感好、外观庄重、纹理清晰、花色繁多、物理性能稳定、化学性能良好等诸多优点,作为一种优良的建筑材料,在家庭装饰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在石材加工领域,常用的刀具包括锯片、铣刀、磨头等,其中,圆锯片加工具有效率最高、磨损量较小、阻力小、刀具寿命长、适用石材范围广、成本低等特点,因此得到了更广泛的使用。桥式石材切割机以圆锯片作为主要加工刀具,用于石材工件的粗加工,是石材加工的常用设备。

国内现有的锯片加工方法中,圆锯片一般用于在板式石材上切割直线与凸圆弧,凹圆弧的加工只能在后续的铣削或磨削工艺中实现,阻力大且刀具的磨损严重,严重制约了石材加工的效率。随着石材工件的形状越来越复杂,凹圆弧加工方法的实现也刻不容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与不足,提供一种圆锯片在石材上加工凹圆弧的方法,提高石材加工的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本发明一种圆锯片在石材上加工凹圆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画出工件的外轮廓曲线,并导出外轮廓的图形交换文件DXF;

步骤2、将外轮廓的图形交换文件DXF导入系统,读取其中的图元信息,获取凹圆弧的半径R、圆心在世界坐标系中的坐标(x0,y0)、起点相位角α、终点相位角β;

步骤3、构建凹圆弧模型,在圆弧起点处建立辅助坐标系XOY,O为凹圆弧起点,Y方向为凹圆弧起点到圆心的方向,X方向为起点处切线方向,粗实线为工件轮廓,则凹圆弧可表示为:

式中,R为凹圆弧半径,为相位角,满足α为起点相位角、β为终点相位角;

步骤4、计算圆锯片主切削弦长d1

圆锯片以角度θ加工工件,d1为圆锯片主切削弦长,d为圆锯片切削深度,r1为圆锯片半径,则圆锯片主切削弦长d1计算如下:

步骤5、计算圆锯片偏转角度θ值,本步骤中的偏转角度θ值与步骤4中的角度θ相同:

步骤6、根据圆锯片主切削弦长中点的运动轨迹计算辅助半径r’:

步骤7、比较圆锯片主切削弦长d1/2与辅助半径r’的大小,当d1/2小于或等于r’时,转入步骤8;当d1/2大于r’时,转入步骤9:

步骤8、辅助圆弧与凹圆弧同一圆心,辅助圆弧的起始相位角与凹圆弧的起始相位角一致,计算辅助圆弧半径r和圆心角

转入步骤11;

步骤9:辅助圆弧与凹圆弧同一圆心,辅助圆弧的起始相位角与凹圆弧的起始相位角不一致,计算辅助圆弧半径r和圆心角

转入步骤10;

步骤10、计算辅助圆弧起点与凹圆弧起点的相位角差值γ:

γ=arctan(r1/2r) (7)

步骤11、根据辅助圆弧的r和圆心角构建辅助圆弧模型:

上式中,α′、β′为辅助圆弧起点和终点对应的相位角;

步骤12、进行辅助圆弧离散,得到n个离散点,并输出各个点的坐标(xi,yi),该离散点表示为:

步骤13、将离散点(xi,yi)进行坐标变换,转换为工件坐标系下的坐标(x′i,y′i);

步骤14、根据五轴机床各个轴的运动范围,将坐标变换后的离散点(x′i,y′i)的运动转换为五轴AC双摆头数控机床各个轴的运动(X,Y,Z,A,C),并启用数控系统的RTCP功能,其中X、Y、Z可由数控系统根据当前加工点的A、C自动计算,当前加工点的A、C计算如下:

A=θ

上式中,(Px,Py)为当前点的单位切向量,C′为当前点的上一点对应的C轴转角;

步骤15、根据离散点坐标数据编写或自动生成G代码,由数控系统控制五轴机床运行G代码,通过圆锯片圆心沿着辅助圆弧轨迹以特定姿态运动,保证圆锯片以合适的姿态加工出所需的工件凹圆弧外轮廓轨迹。

本发明对凹圆弧轨迹进行处理,得到辅助凹圆弧,离散辅助凹圆弧轨迹,获取离散点坐标数据,将其转换至工件坐标系中,通过坐标变换转换为五轴数控系统能识别的格式,实现五轴数控机床对平面凹圆弧的加工,拓宽了五轴数控机床圆锯片加工的适用范围,可以在锯切工艺阶段完成凹圆弧的加工,减少了后续工艺的工作量以及刀具的磨损。本发明的方法,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加工效率高,且切削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建立凹圆弧辅助坐标系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圆锯片主切削弦长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圆锯片主切削弦长AC在凹圆弧上的切割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辅助圆弧MN与凹圆弧OF的起始相位角一致计算辅助圆弧半径r和圆心角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辅助圆弧MN与凹圆弧OF的起始相位角不一致计算辅助圆弧半径r和圆心角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述。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一种圆锯片在石材上加工凹圆弧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画出工件的外轮廓曲线,并导出外轮廓的图形交换文件DXF;

步骤2、将外轮廓的图形交换文件DXF导入系统,读取其中的图元信息,获取凹圆弧的半径R、圆心在世界坐标系中的坐标(x0,y0)、起点相位角α、终点相位角β;

步骤3、构建凹圆弧模型,如图1所示,在圆弧起点处建立辅助坐标系XOY,O为凹圆弧起点,Y方向为凹圆弧起点到圆心的方向,X方向为起点处切线方向,粗实线为工件轮廓,则凹圆弧可表示为:

式中,R为凹圆弧半径,为相位角,满足α为起点相位角、β为终点相位角;

步骤4、计算圆锯片主切削弦长d1

如图2所示,圆锯片1以角度θ加工工件2,主切削弦长d1即图中的AC,d为圆锯片切削深度,即图中的BD,r1为圆锯片半径,即图中的AO’,则圆锯片主切削弦长d1计算如下:

步骤5、计算圆锯片偏转角度θ值,保证加工工件的加工面接近竖直面:

本步骤中的偏转角度θ值与步骤4中的角度θ相同,圆锯片主切削弦长AC在凹圆弧上的切割示意如图3所示,O”为凹圆弧圆心,结合图2,计算圆锯片偏转角度θ值:

步骤6、根据圆锯片主切削弦长d1中点B的运动轨迹计算辅助半径r’:

步骤7、比较圆锯片主切削弦长d1/2与辅助半径r’的大小,当d1/2小于或等于r’时,转入步骤8;当d1/2大于r’时,转入步骤9:

步骤8、如图4所示,圆弧MN为辅助圆弧,它的圆心与凹圆弧OF圆心为同一点,即点O”,辅助圆弧MN的起始相位角与凹圆弧OF的起始相位角一致,计算辅助圆弧半径r和圆心角

转入步骤11;

步骤9:如图5所示,圆弧MN为辅助圆弧,它的圆心与凹圆弧OF圆心为同一点,即点O”,辅助圆弧的起始相位角与凹圆弧的起始相位角不一致,计算辅助圆弧半径r和圆心焦

转入步骤10;

步骤10、如图5所示,计算辅助圆弧起点与凹圆弧起点的相位角差值γ:γ=arctan(r1/2r) (7)

步骤11、根据辅助圆弧的r和圆心角构建辅助圆弧模型:

上式中,α′、β′为辅助圆弧起点和终点对应的相位角;

步骤12、进行辅助圆弧离散,得到n个离散点,并输出各个点的坐标(xi,yi),该离散点表示为:

步骤13、将离散点(xi,yi)进行坐标变换,转换为工件坐标系下的坐标(x′i,y′i),坐标转换公式为:

式中,为辅助坐标系XOY到工件坐标系的旋转矩阵,为辅助坐标系原点在工件坐标系中的坐标;

步骤14、根据五轴机床各个轴的运动范围,将坐标变换后的离散点(x′i,y′i)的运动转换为五轴AC双摆头数控机床各个轴的运动(X,Y,Z,A,C),并启用数控系统的RTCP功能,本实施例中采用华中八型数控系统,五轴机床A轴运动范围为0°-90°,C轴运动范围为0°-360°,将坐标变换后的离散点(x′i,y′i)的运动转换为五轴AC双摆头数控机床各个轴的运动(X,Y,Z,A,C),并启用数控系统的RTCP功能,则X、Y、Z可由数控系统根据当前A、C自动计算,当前加工点的A、C计算方法如下:

A=θ

上式中,(Px,Py)为当前点的单位切向量,C′为当前点的上一点对应的C轴转角;

步骤15、根据离散点坐标数据编写或自动生成G代码,由数控系统控制五轴机床运行G代码,通过圆锯片圆心沿着辅助圆弧轨迹以特定姿态运动,保证圆锯片以合适的姿态加工出所需的工件凹圆弧外轮廓轨迹。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