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墙用岩棉保温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29526阅读:63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保温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墙用岩棉保温板。



背景技术:

岩棉保温板是以玄武岩及其他天然矿石等为主要原料制成非连续性纤维,加入一定量的粘结剂等辅助剂再经过沉降、固化、切割等工艺制成不同密度的板状产品,用于工业设备、建筑的绝热隔音等。但随着使用需求的提升,岩棉保温板也被应用在室内内墙,用于室内保温,为保证在安装岩棉保温板,其与墙体之间不会滋生细菌或者产生污垢,同时对其防水性、透气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目前的岩棉保温板在抗菌、防水、透气性上稍差。

因此,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研制出一种内墙保温板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急需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墙用岩棉保温板。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内墙用岩棉保温板,由上至下依次包括防水抗菌层、基材层以及外防水层;防水抗菌层由防水无纺布与抗菌层粘合而成;抗菌层的组成成分以及各成分所占质量份数分别为:抗菌基底:35~52份、聚醚脂:28~45份、辅助剂:9~15份;抗菌基底的组成成分以及各成分所占质量份数分别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13~17份、碳酸钙:11~15份、抗菌基底助剂:3~5份;辅助剂的组成成分以及各成分所占辅助剂总质量的份数分别为:偶联剂:5~8份、润滑剂:3~5份、抗氧剂:3~5份、分散剂:1~3份、粘合剂:1~3份;抗菌基底助剂的组成成分以及各成分占抗菌基底助剂总质量份数分别为:三氯均二苯脲:7~13份、丙酮:5~11份、纳米氧化银:3~7份、硝酸锌:3~5份;外防水层为防水无纺布。

进一步地,防水抗菌层的制作方法为:

(1)将碳酸钙均匀碾磨至粉状,向碳酸钙粉中添加去离子水并高速搅拌,静置后干燥脱水,获得碳酸钙粉;

(2)将辅助剂分为两份备用,分别为第一组辅助剂以及第二组辅助剂;

(3)取用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向其中添加碳酸钙粉以及第一组助剂,混合后投入双螺杆挤压机中熔融、挤出、冷却切粒,获得基底;

(4)将聚乙烯吡咯烷酮溶于水中,并升温至220~230℃生成聚乙烯吡咯烷酮蒸汽;同时以惰性气体作为载气,使聚乙烯吡咯烷酮蒸汽与步骤(3)中获得的基底相接触;进一步升温至600~900℃,并保温1~2h后开始降温,同时停止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蒸汽;待降温至室温后,取出获得活化基底;

(5)将步骤(4)获得的活化基底与聚醚脂以及抗菌基底助剂进行混合,并添加第二组辅助剂,升温搅拌均匀,挤出至基材层的表面,同时将防水无纺布粘合至其表面,作为防水抗菌层。

进一步地,基材层由岩棉层、tpu层以及二氧化硅气凝胶按序粘合而成。

进一步地,第一组辅助剂与第二组辅助剂的质量比为2:3~5。

进一步地,抗菌层的组成成分以及各成分所占质量份数分别为:抗菌基底:42份、聚醚脂:37份、辅助剂:11份;抗菌基底的组成成分以及各成分所占质量份数分别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15份、碳酸钙:13份、抗菌基底助剂:4份;辅助剂的组成成分以及各成分所占辅助剂总质量的份数分别为:偶联剂:7份、润滑剂:4份、抗氧剂:4份、分散剂:2份、粘合剂:2份;抗菌基底助剂的组成成分以及各成分占抗菌基底助剂总质量份数分别为:三氯均二苯脲:10份、丙酮:8份、纳米氧化银:5份、硝酸锌:4份。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墙用岩棉保温板,上至下依次包括防水抗菌层、基材层以及外防水层,分别用于墙内侧的防水抗菌、岩棉保温板的保温隔热以及墙外侧的防水;其中防水抗菌层由防水无纺布与抗菌层粘合而成,抗菌层由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碳酸钙、抗菌基底助剂组成,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与碳酸钙相配合,保证抗菌层具有优秀的低温韧性、高模量、抗弯曲以及耐应力开裂性,在低温下也能拥有优秀的抗冲击强度,同时还具备优秀的耐热性以及耐辐射性,抗菌基底助剂的添加则使得抗菌层具有抗菌、稳定的效果。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适用于建筑墙体内部的抗菌保温,与墙体的结合强度以及自身强度优秀,并且防水透气抗菌效果好,使用效果好,适合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墙用岩棉保温板,由上至下依次包括防水抗菌层、基材层以及外防水层。

防水抗菌层由防水无纺布与抗菌层粘合而成;抗菌层的组成成分以及各成分所占质量份数分别为:抗菌基底:35份、聚醚脂:45份、辅助剂:15份;抗菌基底的组成成分以及各成分所占质量份数分别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13份、碳酸钙:15份、抗菌基底助剂:3份;辅助剂的组成成分以及各成分所占辅助剂总质量的份数分别为:偶联剂:8份、润滑剂:3份、抗氧剂:3份、分散剂:1份、粘合剂:1份;抗菌基底助剂的组成成分以及各成分占抗菌基底助剂总质量份数分别为:三氯均二苯脲:7份、丙酮:11份、纳米氧化银:3份、硝酸锌:3份。

防水抗菌层的制作方法为:

(1)将碳酸钙均匀碾磨至粉状,向碳酸钙粉中添加去离子水并高速搅拌,静置后干燥脱水,获得碳酸钙粉;

(2)将辅助剂分为两份备用,分别为第一组辅助剂以及第二组辅助剂,第一组辅助剂与第二组辅助剂的质量比为2:3;

(3)取用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向其中添加碳酸钙粉以及第一组助剂,混合后投入双螺杆挤压机中熔融、挤出、冷却切粒,获得基底;

(4)将聚乙烯吡咯烷酮溶于水中,并升温至220℃生成聚乙烯吡咯烷酮蒸汽;同时以惰性气体作为载气,使聚乙烯吡咯烷酮蒸汽与步骤(3)中获得的基底相接触;进一步升温至600℃,并保温1h后开始降温,同时停止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蒸汽;待降温至室温后,取出获得活化基底;

(5)将步骤(4)获得的活化基底与聚醚脂以及抗菌基底助剂进行混合,并添加第二组辅助剂,升温搅拌均匀,挤出至基材层的表面,同时将防水无纺布粘合至其表面,作为防水抗菌层。

基材层由岩棉层、tpu层以及二氧化硅气凝胶按序粘合而成。

外防水层为防水无纺布。

实施例2: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墙用岩棉保温板,由上至下依次包括防水抗菌层、基材层以及外防水层。

防水抗菌层由防水无纺布与抗菌层粘合而成;抗菌层的组成成分以及各成分所占质量份数分别为:抗菌基底:52份、聚醚脂:28份、辅助剂:9份;抗菌基底的组成成分以及各成分所占质量份数分别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17份、碳酸钙:11份、抗菌基底助剂:5份;辅助剂的组成成分以及各成分所占辅助剂总质量的份数分别为:偶联剂:5份、润滑剂:5份、抗氧剂:5份、分散剂:3份、粘合剂:3份;抗菌基底助剂的组成成分以及各成分占抗菌基底助剂总质量份数分别为:三氯均二苯脲:13份、丙酮:5份、纳米氧化银:3份、硝酸锌:3份。

防水抗菌层的制作方法为:

(1)将碳酸钙均匀碾磨至粉状,向碳酸钙粉中添加去离子水并高速搅拌,静置后干燥脱水,获得碳酸钙粉;

(2)将辅助剂分为两份备用,分别为第一组辅助剂以及第二组辅助剂,第一组辅助剂与第二组辅助剂的质量比为2:5;

(3)取用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向其中添加碳酸钙粉以及第一组助剂,混合后投入双螺杆挤压机中熔融、挤出、冷却切粒,获得基底;

(4)将聚乙烯吡咯烷酮溶于水中,并升温至230℃生成聚乙烯吡咯烷酮蒸汽;同时以惰性气体作为载气,使聚乙烯吡咯烷酮蒸汽与步骤(3)中获得的基底相接触;进一步升温至900℃,并保温2h后开始降温,同时停止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蒸汽;待降温至室温后,取出获得活化基底;

(5)将步骤(4)获得的活化基底与聚醚脂以及抗菌基底助剂进行混合,并添加第二组辅助剂,升温搅拌均匀,挤出至基材层的表面,同时将防水无纺布粘合至其表面,作为防水抗菌层。

基材层由岩棉层、tpu层以及二氧化硅气凝胶按序粘合而成。

外防水层为防水无纺布。

实施例3: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墙用岩棉保温板,由上至下依次包括防水抗菌层、基材层以及外防水层。

防水抗菌层由防水无纺布与抗菌层粘合而成;抗菌层的组成成分以及各成分所占质量份数分别为:抗菌基底:42份、聚醚脂:37份、辅助剂:11份;抗菌基底的组成成分以及各成分所占质量份数分别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15份、碳酸钙:13份、抗菌基底助剂:4份;辅助剂的组成成分以及各成分所占辅助剂总质量的份数分别为:偶联剂:7份、润滑剂:4份、抗氧剂:4份、分散剂:2份、粘合剂:2份;抗菌基底助剂的组成成分以及各成分占抗菌基底助剂总质量份数分别为:三氯均二苯脲:10份、丙酮:8份、纳米氧化银:5份、硝酸锌:4份。

防水抗菌层的制作方法为:

(1)将碳酸钙均匀碾磨至粉状,向碳酸钙粉中添加去离子水并高速搅拌,静置后干燥脱水,获得碳酸钙粉;

(2)将辅助剂分为两份备用,分别为第一组辅助剂以及第二组辅助剂,第一组辅助剂与第二组辅助剂的质量比为2:3~5;

(3)取用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向其中添加碳酸钙粉以及第一组助剂,混合后投入双螺杆挤压机中熔融、挤出、冷却切粒,获得基底;

(4)将聚乙烯吡咯烷酮溶于水中,并升温至220~230℃生成聚乙烯吡咯烷酮蒸汽;同时以惰性气体作为载气,使聚乙烯吡咯烷酮蒸汽与步骤(3)中获得的基底相接触;进一步升温至600~900℃,并保温1~2h后开始降温,同时停止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蒸汽;待降温至室温后,取出获得活化基底;

(5)将步骤(4)获得的活化基底与聚醚脂以及抗菌基底助剂进行混合,并添加第二组辅助剂,升温搅拌均匀,挤出至基材层的表面,同时将防水无纺布粘合至其表面,作为防水抗菌层。

基材层由岩棉层、tpu层以及二氧化硅气凝胶按序粘合而成。

外防水层为防水无纺布。

将通过以上三个实施例获得的内墙用岩棉保温板分别放置于温度为60℃的紫外线照射下以及模拟雨淋环境下交替10次试验,每次时长0.5h;试验过后,三个实施例获得的内墙用岩棉保温板均为出现明显开裂以及脱落,再分别对三个内墙用岩棉保温板进行防水透气测试以及抗菌测试,实施例3的防水透气以及抗菌性在三个实施例中最为优秀,实施例2其次,最后是实施例1,但是与现有内墙保温板相比,也有显著提高。因此实施例3为最优实施例。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性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