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洞石内外墙装饰板、卷材的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60104阅读:1057来源:国知局
一种仿洞石内外墙装饰板、卷材的制作工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建筑装饰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仿洞石内外墙装饰板、卷材的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硅藻泥的施工都是人工现场操作,仿石纹理的制作复杂热工费用高,效果因人而异。针对建筑物外装饰,仿石效果多数采用现场喷涂、喷涂一体板等,其工艺复杂、效果一般。用硅藻泥做成仿石效果的壁纸,施工容易,造价降低了10倍,效果逼真,不受人为因素影响。

洞石岩体内部含有大量的不规则的气泡,岩石被切割后剖面的空洞纹理,自然美观,人工雕琢所不能及,大量的装饰过程所采用,满足中国人对石头的喜爱。本发明研究发现,气泡在浆料中,密闭环境下,不规则的流动所产生的效果近似洞岩形成过程,并经实践证实其效果良好。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仿洞石内外墙装饰板、卷材的制作工艺,通过机械所制造的成品表面纹理自然、美观,效果与天然洞石类似差别很小,可以满足室内及外墙装饰的需要。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仿洞石内外墙装饰板、卷材的制作工艺,所述仿洞石内外墙装饰板、卷材的主要组成为:

300~500目硅藻土:10~20重量份;

200目白水泥:20~30重量份;

300~400目灰钙:5~10重量份;

120~200目石英:5~10重量份;

纯净水:10~30重量份;

建筑防水乳液:3~5重量份;

胶粉:2~5重量份;

甲基纤维素:0.01~0.03重量份;

网格布:100g/m2

玻纤毡:50g/m2

底膜:pet10;

所述仿洞石内外墙装饰板、卷材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浆料的配制

按水灰比0.4~0.6:1进行配制,先将建筑防水乳液、胶粉和甲基纤维素在纯净水中充分搅拌30min,然后加入硅藻土、白水泥、灰钙、石英继续搅拌30~40min;搅拌器可使用涂料分散机。

步骤二:浆料研磨

将配置好的浆料加入研磨机研磨1~3遍;研磨机可使用市售打浆研磨机。

步骤三:气泡的制作

将研磨好的浆料用海绵拉毛滚筒或双棍滚涂机在底膜上均匀拉花,形成凹凸点,凸点密闭时存有空气形成气泡。

步骤四:玻纤毡浸渍布

玻纤毡用料槽浸渍双面刮刀将研磨好的浆料均匀刮涂在玻纤毡的两面,连续刮涂2遍以上,至表面光洁均匀渗透备用。

步骤五:制作流动气泡

将浸渍玻纤毡平整的复合在拉毛底膜上,形成密闭环境,凸点处藏有空气,形成气泡,此气泡可不规则流动,流动气泡的大小和流向决定装饰效果;用塑料刮刀延同一方向挤压刮平气泡会流动,流动的方向不规则,产生的洞石纹理是不规则的;刮刀市场有售,人工机械均能实现。

步骤六:浸渍网格布

网格布两面均匀刮涂研磨好的浆料,用料槽浸渍双面刮刀完成,刮涂1遍。

步骤七:复合刮平

浸渍网格布复合在浸渍玻纤毡上面,用塑料刮板延同一方向连续刮涂挤压1~3遍。

步骤八:成型

气泡在密闭环境下,延同一方向用刮板推动其不规则流动,凝固成型;这样装饰层及加强层制作成型,其刮刀工具、滚压设备市场有售。

步骤九:养护

养护环境为:保温隧道内,温度70~90℃、湿度70%~80%,通风循环4~8h;当湿度降为20%、温度降为18~28℃时成品;保温隧道、热风加热器、加湿器、除湿器、自动工业控制系统,市场有售。

所述仿洞石内外墙装饰板、卷材还包括无机颜料(如氧化铁、钛白粉等)0.1~3重量份,与建筑防水乳液、胶粉和甲基纤维素一并加入搅拌、研磨即可。

所述所述仿洞石内外墙装饰板、卷材还包括有负离子粉1~5重量份,可提高室内空气质量,释放弱红外线;与建筑防水乳液、胶粉和甲基纤维素一并加入搅拌、研磨即可。

所述步骤一和步骤二中,搅拌和研磨时周围环境需放置粉尘吸收器,从而改善工作环境,解决粉尘排放。

所述步骤一和步骤二中,为防止浆料结皮,周围环境为:温度18~30℃,湿度50%~60%。

所述料槽浸渍双面刮刀,包括上下开口的锥形料槽,锥形料槽的上部中间位置平行设置两条导向胶辊,两条导向胶辊之间存在间隙ⅰ,锥形料槽的底部开口两端对称设置刮刀安装槽,刮刀安装槽内分别安装橡胶刮刀ⅰ和橡胶刮刀ⅱ,橡胶刮刀ⅰ和橡胶刮刀ⅱ之间存在间隙ⅱ,间隙ⅰ和间隙ⅱ相对应。

所述的刮刀安装槽与锥形料槽侧面垂直设置。

所述的橡胶刮刀ⅰ和橡胶刮刀ⅱ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在两侧的刮刀安装槽内。

所述的间隙ⅱ的调节距离为0.1mm-2mm。

所述的锥形料槽的上宽为400mm-600mm,下宽为50mm-100mm,深为200mm-300mm,长为1000mm-150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异技术效果:

本发明产品是经科学仿岩石形成过程而模拟制造的,其表面纹理接近自然形成,效果逼真是手工机械喷涂所不能达到的;造价低,柔韧性好,符合柔性面标准,用砖砂浆粘贴即可;并且可以使用建筑垃圾、建筑陶瓷垃圾、电厂灰、河流淤泥(需煅烧加工)来制造,市场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图1为料槽浸渍双面刮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料槽浸渍双面刮刀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产品图;

其中,1、锥形料槽;2、橡胶刮刀ⅰ;3、间隙ⅱ;4、刮刀安装槽;5、紧固螺栓;6、间隙ⅰ;7、导向胶辊;8、橡胶刮刀ⅱ;9、网格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解释:

实施例1

一种仿洞石内外墙装饰板、卷材的制作工艺,所述仿洞石内外墙装饰板、卷材的主要组成为:

300~500目硅藻土:20重量份;

200目白水泥:20重量份;

300~400目灰钙:10重量份;

120~200目石英:10重量份;

纯净水:28重量份;

建筑防水乳液:5重量份;

胶粉:5重量份;

甲基纤维素:0.01重量份;

网格布:100g/m2

玻纤毡:50g/m2

底膜:pet10;

所述仿洞石内外墙装饰板、卷材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浆料的配制:

按水灰比0.4:1进行配制,先将建筑防水乳液、胶粉和甲基纤维素在纯净水中充分搅拌30min,然后加入硅藻土、白水泥、灰钙、石英继续搅拌30min;搅拌器可使用涂料分散机。

(2)浆料研磨:

将配置好的浆料加入研磨机研磨2遍;研磨机可使用市售打浆研磨机。

(3)气泡的制作:

将研磨好的浆料用海绵拉毛滚筒在底膜上均匀拉花,形成凹凸点,凸点密闭时存有空气形成气泡。

(4)玻纤毡浸渍布:

玻纤毡用料槽浸渍双面刮刀将研磨好的浆料均匀刮涂在玻纤毡的两面,连续刮涂2遍,至表面光洁均匀渗透备用。

(5)制作流动气泡:

将浸渍玻纤毡平整的复合在拉毛底膜上,形成密闭环境,凸点处藏有空气,形成气泡,此气泡可不规则流动,流动气泡的大小和流向决定装饰效果;用塑料刮刀延同一方向挤压刮平气泡会流动,流动的方向不规则,产生的洞石纹理是不规则的;刮刀市场有售,人工机械均能实现。

(6)浸渍网格布:

网格布两面均匀刮涂研磨好的浆料,用料槽浸渍双面刮刀完成,刮涂1遍。

(7)复合刮平:

浸渍网格布复合在浸渍玻纤毡上面,用塑料刮板延同一方向连续刮涂挤压2遍。

(8)成型:

气泡在密闭环境下,延同一方向用刮板推动其不规则流动,凝固成型;这样装饰层及加强层制作成型,其刮刀工具、滚压设备市场有售。

(9)养护:

养护环境为:保温隧道内,温度80℃、湿度70%,通风循环8h;当湿度降为20%、温度降为28℃时成品;保温隧道、热风加热器、加湿器、除湿器、自动工业控制系统,市场有售。

所述步骤一和步骤二中,搅拌和研磨时周围环境需放置粉尘吸收器,从而改善工作环境,解决粉尘排放。

所述步骤一和步骤二中,为防止浆料结皮,周围环境为:温度25℃,湿度60%。

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的料槽浸渍双面刮刀,包括上下开口的锥形料槽1,锥形料槽1的上部中间位置平行设置两条导向胶辊7,两条导向胶辊7之间存在供网格布9通过的间隙ⅰ6,锥形料槽1的底部开口两端对称设置刮刀安装槽4,刮刀安装槽4内分别安装橡胶刮刀ⅰ2和橡胶刮刀ⅱ8,橡胶刮刀ⅰ2和橡胶刮刀ⅱ8之间存在间隙ⅱ3,间隙ⅰ6和间隙ⅱ3相对应,间隙ⅰ6和间隙ⅱ3的调节距离为0.1mm-2mm。

所述的刮刀安装槽4与锥形料槽1侧面垂直设置,橡胶刮刀ⅰ2和橡胶刮刀ⅱ8通过紧固螺栓5固定在两侧的刮刀安装槽4内。

所述的锥形料槽1的上宽为400mm-600mm,下宽为50mm-100mm,深为200mm-300mm,长为1000mm-1500mm。

其工作原理和使用过程:

所述的料槽浸渍双面刮刀在使用时,玻纤毡或者网格布在两条导向胶辊7的导向作用下通过橡胶刮刀ⅰ2和橡胶刮刀ⅱ8之间的间隙ⅱ3,间隙ⅱ3可以根据所要刮涂的厚度、玻纤毡或者网格布的厚度进行调整,然后将大颗粒浆料,如水泥砂浆,腻子膏,树脂乳液等通过上部开口放入锥形料槽1内,此时玻纤毡或者网格布处于锥形料槽1的中间位置,这样玻纤毡或者网格布能够得到充分的浸渍和渗透,通过橡胶刮刀ⅰ2和橡胶刮刀ⅱ8拉出来后形成厚薄均匀、渗透性良好的渗透毡,可单层复合,也可多层复合,不但不会产生漏浆料现象,也不会污染滚筒,保证了复合板材的厚薄均匀性和韧性,改变了刮涂机只能单层刮涂,大颗粒,粘稠浆料不能刮涂的现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提高了刮涂效率,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图3所示为本发明产品图,本发明产品是经科学仿岩石形成过程而模拟制造的,其表面纹理接近自然形成,效果逼真是手工机械喷涂所不能达到的;造价低,柔韧性好,符合柔性面标准,用砖砂浆粘贴即可;并且可以使用建筑垃圾、建筑陶瓷垃圾、电厂灰、河流淤泥(需煅烧加工)来制造,市场前景广阔。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