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式幕墙的遮阳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69016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单元式幕墙的遮阳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幕墙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在单元式幕墙上设置的遮阳组件的结构改进。



背景技术:

传统的单元式幕墙的遮阳组件,都是在工地上现场装嵌的,但是,装嵌的工序繁复,现场占用的工作量较大,而且操作不方便,容易受恶劣的工地环境或气候影响,难以保证装嵌质量。此外,遮阳组件都是固定装嵌于单元式幕墙上的,当遮阳组件损坏时,维修起来也比较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单元式幕墙的遮阳系统,可在厂房中将遮阳组件一体化装嵌于单元式幕墙上且不影响运输。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单元式幕墙的遮阳系统,包括:幕墙单元以及安装在幕墙单元上的遮阳组件;所述遮阳组件通过可限定转动角度的转轴结构连接于幕墙单元上,使得该遮阳组件可转动至撑开状态或转动至贴近幕墙单元的折叠状态。

所述遮阳组件包括横向遮阳组件,所述转轴结构包括横向转轴结构,该横向遮阳组件通过横向转轴结构转动连接于幕墙单元上且被限制在向下转动至撑开状态和向上转动至贴近幕墙单元的折叠状态之间的角度范围内。

所述横向转轴结构包括:轴管、分别安装在该轴管左右两端内腔中的两个横向轴心、左右两个横向固定件;所述横向固定件将所述横向轴心固定连接于幕墙单元上,所述横向遮阳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轴管。

所述轴管内壁设置有一对径向相对的第一限位凸起和一对径向相对的第二限位凸起,所述横向轴心外壁凸设有一对径向相对的第一挡止部。

在所述横向遮阳组件向下转动至撑开状态时,所述第一挡止部与第一限位凸起相抵阻止该横向遮阳组件继续向下转动;在横向遮阳组件向上转动至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挡止部与第二限位凸起相抵阻止该横向遮阳组件继续向上转动。

所述轴管和横向轴心的管壁上开设有螺孔,在所述横向遮阳组件转动至撑开状态时,所述轴管和横向轴心上的螺孔位置对应。

所述轴管的外壁上设有横向凹槽,该轴管管壁上的螺孔设在该横向凹槽底部,该横向凹槽的开口用横向饰盖扣合。

所述遮阳组件包括纵向遮阳组件,所述转轴结构包括纵向转轴结构,该纵向遮阳组件通过纵向转轴结构转动连接于幕墙单元上且被限制在向外转动至撑开状态和向内转动至贴近幕墙单元的折叠状态之间的角度范围内。

所述纵向转轴结构包括:纵向轴心、主轴管、次轴管和纵向固定件;所述主轴管活动套接于纵向轴心外且通过所述纵向固定件固定连接于幕墙单元上,所述次轴管固定套接于纵向轴心外且与纵向遮阳组件固定连接在一起。

所述主轴管内壁设置有一对径向相对的第三限位凸起和一对径向相对的第四限位凸起,所述纵向轴心外壁凸设有一对径向相对的第二挡止部。

在所述纵向遮阳组件向外转动至撑开状态时,所述第二挡止部与第三限位凸起相抵阻止该纵向遮阳组件继续向外转动;在纵向遮阳组件向内转动至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二挡止部与第四限位凸起相抵阻止该纵向遮阳组件继续向内转动。

所述纵向轴心和主轴管的管壁上开设有螺孔,在所述纵向遮阳组件转动至撑开状态时,所述纵向轴心和主轴管上的螺孔位置对应。

所述主轴管的外壁上设有纵向凹槽,该主轴管管壁上的螺孔设在该纵向凹槽底部,该纵向凹槽的开口用纵向饰盖扣合。

所述次轴管由前盖和后盖扣合而成,所述前盖用螺钉与纵向遮阳组件固定在一起,所述前盖、后盖和纵向轴心用螺钉固定在一起。

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单元式幕墙的遮阳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取代传统惯常的施工方法,将遮阳组件由工地装嵌改为在厂房中完成,可大大减少工地现场的人工耗费、缩短工期并节省成本,且不会因为恶劣的工地环境或气候而影响工程进度;

2.遮阳组件在厂房中完成装嵌,能确保质量稳定;

3.遮阳组件可折叠地装嵌于单元式幕墙上,方便与幕墙单元件一并运输;

4.当遮阳组件损坏需要维修时,可把遮阳组件临时转动90度,方便维修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单元式幕墙的遮阳系统的侧视图;

图2为所述横向遮阳组件2的分解图;

图3为所述横向遮阳组件2的组装图;

图4为所述横向遮阳组件2折叠起来时的示意图;

图5为所述轴管31端部和轴心32连接处的放大图;

图6为所述横向遮阳组件2在撑开状态时轴管31和横向轴心32连接处的横向剖面图;

图7为所述横向遮阳组件2在折叠状态时轴管31和轴心32连接处的横向剖面图;

图8为所述纵向遮阳组件5的分解图;

图9为所述纵向遮阳组件5的组装图;

图10为所述纵向遮阳组件5折叠起来时的示意图;

图11为所述纵向遮阳组件5在撑开状态时纵向轴心61和主轴管62连接处的横向剖面图;

图12为所述纵向遮阳组件5在折叠状态时纵向轴心61和主轴管62连接处的横向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之最佳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单元式幕墙的遮阳系统包括:幕墙单元1以及安装在幕墙单元1上的遮阳组件,所述遮阳组件通过可限定转动角度的转轴结构连接于幕墙单元1上,使得该遮阳组件可转动至撑开状态或转动至折叠状态。

本说明书中所述的撑开状态是指遮阳组件整体所在平面大致垂直于幕墙单元1的状态,通常此时的遮阳效果最佳。而所述的折叠状态是指遮阳组件整体所在平面大致平行于幕墙单元1、贴近幕墙单元1的状态。

所述遮阳组件可以包括横向遮阳组件2和/或纵向遮阳组件5,一般来说,横向遮阳组件2的长度方向处于水平方向上,而纵向遮阳组件5的长度方向处于垂直方向上。相应地,所述转轴结构包括横向转轴结构3和/或纵向转轴结构6。其中,所述横向遮阳组件2通过横向转轴结构3转动连接于幕墙单元1上,被限制在向下转动至撑开状态(如图3)和向上转动至贴近幕墙单元1的折叠状态(如图4)之间的角度范围内。纵向遮阳组件5通过纵向转轴结构6转动连接于幕墙单元1上,被限制在向外转动至撑开状态(如图9)和向内转动至贴近幕墙单元1的折叠状态(如图10)之间的角度范围内。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横向遮阳组件2包括:前部横向遮阳板21、后部横向遮阳板22以及左右两块第一连动板23。所述前部横向遮阳板21和后部横向遮阳板22一前一后平行布置,并用螺钉将该前部横向遮阳板21和后部横向遮阳板22的端面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动板23的前部。如图5所示,该第一连动板23的后部开设有一个圆孔231,该圆孔231的周边开设有多个螺孔232。

现有技术中,所述可限定转动角度的转轴结构有很多种,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横向转轴结构3包括:轴管31、分别安装在该轴管31左右两端内腔中的两个横向轴心32、左右两个横向固定件33。其中,所述横向固定件33将所述横向轴心32固定连接于幕墙单元1上,所述横向遮阳组件2固定连接于所述轴管31,而轴管31可相对于横向轴心32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由此,横向遮阳组件2及其固定连接的轴管31可绕横向轴心32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

下面对横向转轴结构3的上述各组件之间的连接结构作详细说明。

如图5所示,所述横向固定件33前部开设有多个螺孔331,而横向轴心32的端部设有多个与螺孔331位置对应的螺钉座322。螺钉穿过横向固定件33上的螺孔331和第一连动板23后部的圆孔231并锁紧于所述螺钉座322上,由此即可将横向轴心32固定连接于横向固定件33前部,而该横向固定件33后部也用螺钉固定连接于幕墙单元1上。

如图6或图7所示,所述轴管31端部也设有多个螺钉座314,这些螺钉座314的位置与第一连动板23后部圆孔231周边的螺孔232的位置一一对应,用螺钉穿过第一连动板23和轴管31上的这些螺孔即可将横向遮阳组件2与轴管31固定连接在一起。

如图5、图6和图7所示,所述轴管31内壁设置有一对径向相对的第一限位凸起311和一对径向相对的第二限位凸起312,而所述横向轴心32的外壁则凸设有一对径向相对的第一挡止部321。

在所述横向遮阳组件2向下转动至如图3所示的撑开状态时,如图6,横向轴心32上的一对第一挡止部321正好与轴管31上的一对第一限位凸起311相抵,由此可阻止该轴管31以及与之固定的横向遮阳组件2继续向下转动。为了使撑开状态更加稳定,所述第一挡止部321和第一限位凸起311的横截面做成l形,在两者相抵时,两l形正好卡扣在一起,不易松脱。而在横向遮阳组件2向上转动至如图4所示的折叠状态时,如图7,横向轴心32上的该对第一挡止部321正好与轴管31上的一对第二限位凸起312相抵阻止该轴管31以及与之固定的横向遮阳组件2继续向上转动。

如图5所示,所述轴管31和横向轴心32的管壁上分别开设有螺孔315和323,在所述横向遮阳组件2转动至撑开状态时,所述螺孔315和323的位置对应,此时用螺栓35穿过轴管31和横向轴心32上的螺孔即可将两者固定在一起不能相对转动,由此即可将横向遮阳组件2可靠地定位于撑开状态。为了避免在轴管31外表面看到螺孔螺栓而影响美观,所述轴管31的外壁上设有横向凹槽313,该轴管31管壁上的螺孔315设在该横向凹槽313底部,该横向凹槽313的开口则用横向饰盖34扣合,由此即可将螺孔螺栓遮盖在内。

如图8、图9和图10所示,所述纵向遮阳组件5包括纵向遮阳板51以及用螺钉分别固定于该纵向遮阳板51上下两端面的两块第二连动板52。

所述纵向转轴结构6包括:纵向轴心61、主轴管62、次轴管63和纵向固定件64。所述主轴管62通过所述纵向固定件64固定连接于幕墙单元1上,该主轴管62活动套接于纵向轴心61外,两者之间可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相对转动。所述次轴管63固定套接于纵向轴心61外且与纵向遮阳组件5固定连接在一起。由此纵向遮阳组件5以及与之固定的次轴管63和纵向轴心61可相对主轴管62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

下面对纵向转轴结构6的上述各组件之间的连接结构作详细说明。

如图11和图12所示,所述纵向轴心61的横截面大致呈圆形,其外壁凸设有一对径向相对的第二挡止部611,其内壁设有多个延伸至端面的螺钉座612。

所述主轴管62内壁设置有一对径向相对的第三限位凸起621和一对径向相对的第四限位凸起622,外壁设有径向相对的一对纵向凹槽623,该主轴管62后部设有横截面呈长方形的卡槽624。

所述纵向固定件64的后部用螺钉固定于幕墙单元1,纵向固定件64的前部横截面大致呈t形,该t形的前部嵌卡在主轴管62后部的卡槽624内并用螺钉固定于主轴管62。

如图8所示,所述次轴管63由前盖631和后盖632扣合而成,所述前盖631用螺钉与纵向遮阳组件5固定在一起,所述后盖632先套在纵向轴心61外,然后与前盖631扣合,最后将前盖631、后盖632和纵向轴心61用螺钉固定在一起。为了使外表面更美观,该次轴管63侧壁上打螺钉处用纵向饰盖633扣合遮盖。

在所述纵向遮阳组件5向外转动至如图9所示的撑开状态时,如图11所示,所述纵向轴心61的一对第二挡止部611与主轴管62的一对第三限位凸起621相抵阻止该纵向轴心61以及与之固定连接的纵向遮阳组件5继续向外转动。为了使撑开状态更加稳定,所述第二挡止部611和第三限位凸起621的横截面做成l形,在两者相抵时,两l形正好卡扣在一起,不易松脱。在纵向遮阳组件5向内转动至如图10所示的折叠状态时,如图12所示,该对第二挡止部611与主轴管62的一对第四限位凸起622相抵阻止该纵向轴心61以及与之固定连接的纵向遮阳组件5继续向内转动。

如图8所示,所述纵向轴心61和主轴管62的管壁上分别开设有螺孔,在所述纵向遮阳组件5转动至撑开状态时,纵向轴心61和主轴管62管壁上的螺孔位置对应,此时用螺栓66穿过这些螺孔即可将两者固定在一起不能相对转动,由此即可将纵向遮阳组件5可靠地定位于撑开状态。为了避免在主轴管62外表面看到螺孔螺栓而影响美观,该主轴管62管壁上的螺孔开设于其纵向凹槽623的底部,该纵向凹槽623的开口则用纵向饰盖65扣合,由此即可将螺孔螺栓遮盖在内。

由此可见,本发明的单元式幕墙的遮阳系统是在工厂内就事先将横向遮阳组件2或纵向遮阳组件5通过横向转轴结构3或纵向转轴结构6安装在幕墙单元1上。运输时,将横向遮阳组件2或纵向遮阳组件5转动至折叠状态以节省运输空间;而到工地现场安装时,先将横向遮阳组件2或纵向遮阳组件5转动至撑开状态,再用螺栓锁定横向转轴结构3或纵向转轴结构6使得横向遮阳组件2或纵向遮阳组件5无法转动而被稳固地限位于撑开状态,最后将各幕墙单元吊装到位即可,由此可大大减少了工地现场装嵌遮阳组件所需的工作量和时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