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摆钟式双滑移面隔震支座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947791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倒摆钟式双滑移面隔震支座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抗震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倒摆钟式双滑移面隔震支座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建筑抗震设计主要是将建筑物设计成延性结构,通过构造措施使结构中的梁柱构件出现塑性铰整个结构形成一种耗能机构;或是通过加设抗侧构件(如支撑剪力墙等)提高结构的抗侧刚度,从而减小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水平位移,来保证结构不被破坏。但与此同时因为需要增加结构的刚度,从而会导致结构自身质量无可避免地增加,致使地震力增加,导致经济效益下降。众多结构在历经多次自然灾害的作用下证实,传统的抗震设计方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某项目抗震支座选用德国毛勒产品,此产品在其它项目有大量使用,也经受过实际地震检验,其日常定期维护量小,且使用寿命长。采用特制的滑移材质msm已有欧洲eta认证,经历50000m测试后,无任何磨损,且耐久性很好。当其受损时(超出设计的强震时)也可对其进行更换(设计时已考虑了将结构轻微提升几毫米后进行更换的可能)。抗震支座的阻尼性能取决滑移面的摩擦系数,本项目选择的动态摩擦系数很小,可便确保在地震后整个建筑物能够重回中心。

该产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抗震支座本体的下锚板(包括锚板上的螺栓)、第二部分为抗震支座本体、第三部分为抗震支座上锚板(包含锚板上螺栓),三部分之间通过高强螺栓进行连接,下锚板安装在隔震支座支墩上。现有的安装方法是直接将下锚板与隔震支座支墩一次性浇注,凝土浇注过程中因振捣棒、混凝土下落造成对下锚板的偏位的影响,同时锚板下容易出现的混凝土蜂窝、麻面及振捣不密实等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倒摆钟式双滑移面隔震支座施工方法,可以提高隔震支座的安装精度。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倒摆钟式双滑移面隔震支座施工方法,所述隔震支座包括下锚板、抗震支座本体和上锚板,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作用于隔震支座支墩混凝土浇注的钢模,所述钢模上设有多个与下锚板螺栓对应的预留孔洞,钢模底部设有脚手架支撑;

s2、进行隔震支座支墩混凝土浇注,待混凝土达到终凝状态后,采用液压千斤顶将钢模顶起后吊出;

s3、将下锚板吊装至隔震支座支墩上,下锚板螺栓插入对应的孔洞内;

s4、进行灌浆,使下锚板固定在隔震支座支墩上,灌浆时采用钢制或木制模板,用密封胶密封模板与混凝土接触处的缝隙;

s5、当灌浆料的强度达到预设值时,进行抗震支座本体和上锚板的安装。

上述方案中,在所述步骤s1中,钢模的预留孔洞下方设置钢管。

上述方案中,在所述步骤s1中,在放置该钢模之前,在木模上开出于预留孔洞相应的孔位并放置于隔震支座支墩上,以避开预留孔洞处与上部钢筋的干涉。

上述方案中,在所述步骤s3中,通过调节下锚板底部的调节螺栓实现高度和平整度的调整,使用数字水平仪进行水平度检测。

上述方案中,在所述步骤s4中,在下锚板下部放入搅拌灌浆料用的搅拌带。

上述方案中,所述步骤s5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s51、将隔震支座本体和上锚板吊到下锚板上,吊点利用隔震支座本体自身的螺栓节点作为吊点;

s52、调整隔震支座本体轴线与下锚板轴线一致后即可将固定螺栓扭紧;

s53、制作木制或钢制支座保护框架,用密封胶密封支座周围的连接部分,用塑料薄膜保护支座,防止漏浆污染支座。

实施本发明的倒摆钟式双滑移面隔震支座施工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抗震支座分两次安装,首先安装下锚板,然后再安装抗震支座与上锚板,为了保证安装精度,对于下锚板的安装采用后注灌浆料施工工艺,与传统方法直接将下锚板与隔震支座支墩一次性浇注相比,后注灌浆料施工工艺安装精度将大大提高,避免了一次性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因振捣棒、混凝土下落造成对下锚板的偏位的影响,同时也避免了锚板下容易出现的混凝土蜂窝、麻面及振捣不密实等质量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倒摆钟式双滑移面隔震支座施工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下锚板的吊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倒摆钟式双滑移面隔震支座施工方法,隔震支座包括下锚板1、抗震支座本体2和上锚板3,下锚板1安装在隔震支座支墩4上。具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作用于隔震支座支墩4混凝土浇注的钢模,钢模上设有多个与下锚板1螺栓对应的预留孔洞,钢模底部设有脚手架支撑。下锚板1螺栓直径φ22mm,螺栓长150mm,因此在进行隔震支座支墩4混凝土浇注时,考虑螺栓位置处的预留孔洞直径φ70mm,这样每边灌浆料厚度可保证为24mm,预留孔洞深同螺栓长度,亦为150mm。隔震支座支墩4混凝土浇注时,需预留出预留洞的位置,加之孔洞直径大且密,因此需提前设计一个钢模,该钢模下部采用φ70mm钢管,以保证隔震支座支墩4混凝土浇注时,能预留出相应的预留洞位置。本项目由于有五种隔震支座下锚板1类型,因此,至少需设计5种钢模。同时在放置该钢模之前,应采用相同类型的木模,木模上开出相应的孔位并放置于隔震支座支墩4上,以采取措施避开孔位处与上部钢筋的冲突。

通过木模板开洞定位螺栓位置,在支墩4面筋绑扎时,即有针对性地避开了孔洞位置,防止后期采取补救措施来解决预留洞与钢筋冲突问题。在用木模板开洞解决了预留洞与钢筋的冲突后,通过搭设简易钢管脚手架支撑该钢模,同时在钢模面上开设混凝土振捣口,保证了预留洞的精确定位以及混凝土浇注质量。

s2、进行隔震支座支墩4混凝土浇注,待混凝土达到终凝状态后,采用液压千斤顶将钢模顶起后吊出。

s3、将下锚板1吊装至隔震支座支墩4上,下锚板1螺栓插入对应的孔洞内。锚板安装时,调节锚板下的3个调节螺栓实现图纸要求的高度,并完成平整度的调整,使用数字水平仪(角度误差0.3%)进行x及y方向的水平度检测。灌浆时采用钢制或木制模板,模板各边均比锚板长4cm,高度高于锚板底面10mm,固定完后用密封胶密封模板与混凝土接触处的缝隙。并用胶带贴住锚板的螺栓孔,防止灰尘进入。

s4、进行灌浆,使下锚板1固定在隔震支座支墩4上。灌浆前,对混凝土基座进行润湿,润湿时间不少于24小时,在灌浆前要清除所有基础表面及孔洞内残留的积水。注意灌浆前要用塑料膜将下锚板1保护起来,并放入搅拌灌浆料用的搅拌带。依据灌浆料的说明书用搅拌机搅拌灌浆料,搅拌均匀后从一侧模板灌入浆料,同时不断用钢制打包带搅动浆料,直至灌浆料从模板另外一端漏出,且高于锚板下表面至少5mm,确保灌浆料充满灌浆区。灌浆过程中如有浆料接触到灌浆面以上部位时,立即用水和软布清除。灌浆完成后需进行养护,3天后才可拆除模板。

通过下锚板1自带的调节螺栓及测量仪器的精确定位后,采用钢质打包带穿过下锚板1,灌浆过程中通过钢质打包带的不停抽插移动来达到振捣灌浆料的作用,再加上灌浆料本身的自流作用,完美地保证了下锚板1安装精度和施工质量。

s5、当灌浆料的强度达到设计值的50%时才可进行支座安装。支座安装步骤如下:

s51、将隔震支座本体2和上锚板3吊到下锚板1上,吊点利用隔震支座本体2自身的螺栓节点作为吊点,共设置4个吊点;

s52、调整支座轴线与锚板支座轴线一致后即可用扭矩扳手将固定螺栓扭紧,扭矩扳手的扭矩大小依据厂家技术及图纸说明;

s53、制作木制或钢制支座保护框架,用密封胶密封支座周围的连接部分,用塑料薄膜保护支座,防止漏浆污染支座。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