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变电站建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抗震消能隔音的装配式变电站预制舱。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电站工程建设进入飞速发展时期,传统的钢筋混凝土变电站结构占地面积大,建设成本高,施工周期长,运营维护要求高.
而近年来一些新型的预制舱式变电站结构,普遍忽视了抗震设计,不具备抗震消能的功能,对电网的运行带来了安全隐患;同时由于装配精度的问题,装配式变电站预制舱的噪音控制也未得到较好的解决。
由于以上原因,迫切需要在变电站建设中,使用一种抗震消能隔音的装配式变电站预制舱,满足变电站的抗震消能隔音要求,与传统混凝土结构变电站相比能降低建设周期和成本,能带来很好的经济和社会环境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抗震消能隔音的装配式变电站预制舱,实现的目的之一是克服传统钢筋混凝土变电站建筑施工成本高、周期长、环境影响大的弊端,以及现有的变电预制舱抗震隔音性能差的缺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抗震消能隔音的装配式变电站预制舱,包括预制舱主体,所述预制舱主体包括若干水平向型材支架、若干竖直向型材支架、舱顶、舱底、预制夹心墙板。
若干所述水平向型材支架和若干所述竖直向型材支架连接形成带有多个网格的侧面支撑框架,所述侧面支撑框架设置于所述舱顶与所述舱底之间,用于连接所述舱顶与所述舱底;所述网格内设置所述预制夹心墙板。
所述预制夹心墙板包括设置在所述预制舱主体内、外的两个表面墙板,以及设置在两个所述表面墙板之间的一根或多根钢支撑。
所述表面墙板上沿水平方向设有若干竖缝;所述钢支撑两端设有节点板,所述钢支撑籍由所述节点板与所述水平向型材支架和/或所述竖直向型材支架连接。
两个所述表面墙板之间填充吸声消音填充料。
优选的,所述钢支撑分别与所述水平向型材支架、所述竖直向型材支架互相倾斜。
优选的,所述钢支撑分别与所述水平向型材支架、所述竖直向型材支架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优选的,所述水平向型材支架和竖直向型材支架均是轻型钢龙骨型材。
优选的,所述舱底上铺设有若干槽钢,所述槽钢与竖直向设置的若干所述型材支架的下端连接,所述槽钢上铺设防尘静电板,所述防尘静电板设置电气设备。
优选的,所述表面墙板是蒸压轻质混凝土ALC板。
优选的,所述吸声消音填充料是超细玻璃棉或者石棉材料。
优选的,所述预制夹心墙板的上、下边为窄压型钢板,所述窄压型钢板籍由栓钉与所述水平向型材支架连接。
优选的,所述栓钉与所述水平向型材支架用焊接方式连接。
优选的,所述预制夹心墙板的上、下边与所述水平向型材支架之间的间隙采用二次灌浆填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克服传统钢筋混凝土变电站建筑施工成本高、周期长、环境影响大的弊端,而现有的变电预制舱抗震隔音性能差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构件工厂安全、经济、高效的预制,通过现场拼装能够快速完成装配的装配式变电站预制舱,具备消耗地震能量,隔音吸声的功能。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预制夹心墙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钢支撑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种钢支撑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三种钢支撑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第四种钢支撑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五种钢支撑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第六种钢支撑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七种钢支撑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第八种钢支撑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提供了抗震消能隔音的装配式变电站预制舱,包括预制舱主体1,预制舱主体1包括若干水平向型材支架2、若干竖直向型材支架1、舱顶3、舱底、预制夹心墙板7。
若干水平向型材支架2和若干竖直向型材支架1连接形成带有多个网格的侧面支撑框架,侧面支撑框架设置于舱顶3与舱底之间,用于连接舱顶3与舱底;网格内设置预制夹心墙板7。
如图2所示,预制夹心墙板7包括设置在预制舱主体1内、外的两个表面墙板,以及设置在两个表面墙板之间的一根或多根钢支撑8。
表面墙板上沿水平方向设有若干竖缝9;钢支撑8两端设有节点板,钢支撑8籍由节点板与水平向型材支架2和/或竖直向型材支架1连接。
两个表面墙板之间填充吸声消音填充料。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于:带竖缝的预制夹心墙板7在正常使用阶段处于弹性状态,具有较好的刚度;在地震作用下,由于竖缝的存在,预制夹心墙板7的刚度平缓地退化,在强震下逐渐进入屈服阶段,竖缝变形过程中大量耗散地震能量。而预制舱主体1受到的地震剪力相对锐减,在地震作用下预制舱主体1的变形减小。
钢支撑8相对预制舱主体1钢材选用延性高的钢材,钢支撑8两端通过节点板与预制舱主体1连接。
钢支撑的布置形式如图3至图10所示。在地震作用下,由于钢支撑8相对舱主体将先进入屈服阶段(在如图7至图8的情况下,a段会优先进入屈服阶段,继而整个钢支撑屈服),钢支撑8的延性使其在破坏前会产生较大的变形,消耗大量的地震能量,起到保险丝的作用,而预制舱主体1受到的地震剪力相对锐减,在地震作用下主舱体的变形减小。同时由于钢支撑8外包混凝土板,钢支撑8的平面外屈服将受到两侧混凝土板的约束,在地震作用下耗散更多的地震能量。
在某些实施例中,钢支撑8分别与水平向型材支架2、竖直向型材支架1互相倾斜。
在某些实施例中,钢支撑8分别与水平向型材支架2、竖直向型材支架1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在某些实施例中,水平向型材支架2和竖直向型材支架1均是轻型钢龙骨型材。在某些实施例中,舱底上铺设有若干槽钢6,槽钢6与竖直向设置的若干型材支架的下端连接,槽钢6上铺设防尘静电板5,防尘静电板5设置电气设备4。
在某些实施例中,表面墙板是蒸压轻质混凝土ALC板或其他轻质板。
在某些实施例中,吸声消音填充料是超细玻璃棉或者石棉材料。
在某些实施例中,预制夹心墙板7的上、下边为窄压型钢板,窄压型钢板籍由栓钉10与水平向型材支架2连接。
在某些实施例中,栓钉10与水平向型材支架2用焊接方式连接。
在某些实施例中,预制夹心墙板7的上、下边与水平向型材支架2之间的间隙采用二次灌浆填充。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