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隔音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6134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用隔音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用隔音板。



背景技术:

一般的物体都具有隔音效果,但是我们把平均隔声量(在无限大的空间中,声源与被测点之间放一张无限大的材料)超过30dB的板材才称作隔音板。隔音板一般为高密度材料。理论上,一般的物体都具有隔音效果,但是我们把平均隔声量(在无限大的空间中,声源与被测点之间放一张无限大的材料)超过30dB的板材才称作隔音板。

声音的传播方式有介质传播和跨介质传播,跨介质传播即从一种介质,穿过两种介质的临界接触面进入另一种介质,此时,声能的传递实质是振动幅度的传递。跨介质传播时,两种介质的密度相差越大,声能的损耗越大。而实际应用中,空气为人类常态下活动空间,于是与空气密度相差越大的材料一般为密度很高的材料(比空气密度还要低很多的材料除了真空,还真的不多),即可视为隔音材料。密度越高,隔音效果越好。

市场上有一些隔音板是在两块板之间安装橡胶层、减振材料或隔音毡等做成的,采用这种方法,在短期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隔音效果,但是其隔音效果会随着时间而逐渐降低。众所周知,橡胶等材料在空气中会慢慢老化,导致其逐渐变硬而丧失弹性,从而导致隔音效果随着时间而逐渐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建筑用隔音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下板、上板、吸音区、光板区、喇叭口、聚酯纤维层、粘胶、紧固件;所述的上板上设置有吸音区和光板区,且吸音区与光板区相间设置,吸音区上均布有若干喇叭口;所述的上板的下方通过粘胶固定有聚酯纤维层,聚酯纤维层的下方通过粘胶固定有下板;所述的上板与聚酯纤维层之间还通过紧固件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的下板和上板均采用木质板制成。

作为优选,所述的喇叭口为外机内细的孔。

作为优选,所述的紧固件为螺钉。

本实用新型操作时,多孔板材极易吸收胶水,堵塞孔洞,先在上板板面刷胶,刷胶量比正常略重,同时配以紧固件加固;喇叭口利于声音的吸收,经过聚酯纤维层消音,吸音区与光板区间隔设置,有利于集中吸音。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建筑用隔音板,吸音、隔音效果好,避免受潮移位,避免了橡胶等材料的老化,从而导致隔音效果逐渐降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下板1、上板2、吸音区3、光板区4、喇叭口5、聚酯纤维层6、粘胶7、紧固件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参看如图1——图2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含下板1、上板2、吸音区3、光板区4、喇叭口5、聚酯纤维层6、粘胶7、紧固件8;所述的上板2上设置有吸音区3和光板区4,且吸音区3与光板区4相间设置,吸音区3上均布有若干喇叭口5;所述的上板2的下方通过粘胶7固定有聚酯纤维层6,聚酯纤维层6的下方通过粘胶7固定有下板1;所述的上板2与聚酯纤维层6之间还通过紧固件8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的下板1和上板2均采用木质板制成。

作为优选,所述的喇叭口5为外粗内细的孔。

作为优选,所述的紧固件8为螺钉。

本具体实施方式操作时,多孔板材极易吸收胶水,堵塞孔洞,先在上板2板面刷胶,刷胶量比正常略重,同时配以紧固件8加固;喇叭口5利于声音的吸收,经过聚酯纤维层6消音,吸音区3与光板区4间隔设置,有利于集中吸音。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具体实施方式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建筑用隔音板,吸音、隔音效果好,避免受潮移位,避免了橡胶等材料的老化,从而导致隔音效果逐渐降低的问题,本具体实施方式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