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车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0668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移动车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车辆遮挡工具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移动车棚。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移动车篷产品的支架采用主交叉杆连接伸缩骨架的结构,结构较为复杂,用的材料较多,装配工序也较多,加工效率较低,加工成本也较高;复杂的结构需要支杆过多,导致产品重量过重,用户体验不好;而且产品的成本难以降低,导致产品价格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重量更轻的移动车篷。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移动车篷,包括推动装置、长侧伸缩骨架、短侧伸缩骨架和伞面;伞面与长侧伸缩骨架和短侧伸缩骨架连接;长侧伸缩骨架和短侧伸缩骨架均为交叉折叠伸缩结构;长侧伸缩骨架和短侧伸缩骨架一端均分别转动连接推动装置;推动装置带动长侧伸缩骨架和短侧伸缩骨架折叠收缩或展开;长侧伸缩骨架设有至少4个,长侧伸缩骨架分两组,两组长侧伸缩骨架数量分别为至少两个,两组长侧伸缩骨架相对设置;短侧伸缩骨架设有至少2个,短侧伸缩骨架分两组,两组短侧伸缩骨架数量分别为至少1个,两组短侧伸缩骨架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长侧伸缩骨架均分别包括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交叉转动连接;长侧伸缩骨架由依次相交并转动连接的支杆构成;当推动装置带动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端部靠近或远离时,长侧伸缩骨架伸展或收缩。

进一步地,短侧伸缩骨架均分别包括第三支杆和第四支杆,第三支杆和第四支杆交叉转动连接;短侧伸缩骨架由依次相交并转动连接的支杆构成;当推动装置带动第三支杆和第四支杆端部靠近或远离时,短侧伸缩骨架伸展或收缩。

进一步地,推动装置包括动力机构、下连接头组件和上连接头;下连接头组件包括下连接头和拉动杆;第一支杆位于长侧伸缩骨架端部的一端转动连接上连接头的下端;第二支杆位于长侧伸缩骨架端部的一端转动连接动力机构的下部;第三支杆位于短侧伸缩骨架端部的一端转动连接上连接头的上端;第四支杆位于短侧伸缩骨架端部的一端转动连接动力机构的上部;拉动杆设有多个,拉动杆两端分别转动连接第二支杆;拉动杆与第二支杆的转动连接处位于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交的叉点与第二支杆和动力机构的连接点之间;上连接头设于下连接头正上方;当动力机构带动下连接头上移或下移时,长侧伸缩骨架和短侧伸缩骨架带动上连接头上移或下移。

进一步地,长侧伸缩骨架设有4个,两个所述长侧伸缩骨架为一组,共分为两组,每组中的两个长侧伸缩骨架轴对称设置,两组长侧伸缩骨架以推动装置为中心对称设置;短侧伸缩骨架设有2个,短侧伸缩骨架以推动装置为中心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动力机构包括底座、传动机构和动力输出支杆;传动机构带动动力输出支杆上升或下降,动力输出支杆抵顶下连接头;第二支杆和第四支杆转动连接底座。

进一步地,传动机构为蜗杆传动机构、气缸或油缸。

进一步地,当传动机构为气缸或油缸时,动力输出支杆分别与气缸或油缸的活塞杆连为一体。

进一步地,底座底部设有吸盘装置。

进一步地,底座设有提手;提手上设有连接孔,连接孔与插入连接孔的支撑杆相适配。

本实用新型移动车篷的支架采用以推动装置为中心的结构形式,结构简单,移动车篷所使用的支杆更少,装配工序更简单,成本更低,重量更轻,客户使用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移动车篷一实施例中的展开且去除伞面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圈A部分的放大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2,本实用新型移动车篷一实施例,包括推动装置1、长侧伸缩骨架2、短侧伸缩骨架3和伞面;在本实施例中,伞面为对称的多边形或圆弧形;伞面与长侧伸缩骨架2和短侧伸缩骨架3转动连接;长侧伸缩骨架2和短侧伸缩骨架3均为交叉折叠伸缩结构,可以为2节、3节、4节……等等,长侧伸缩骨架2和短侧伸缩骨架3的节数根据使用的车辆长度设计,长侧伸缩骨架2和短侧伸缩骨架3的节数相同,但是构成短侧伸缩骨架3的支杆长度小于构成长侧伸缩骨架2的支杆的长度;长侧伸缩骨架2和短侧伸缩骨架3一端均连接推动装置1;推动装置1带动长侧伸缩骨架2和短侧伸缩骨架3折叠收缩或展开;长侧伸缩骨架2设有至少4个,长侧伸缩骨架2分两组,两组长侧伸缩骨架2数量分别为至少两个,两组长侧伸缩骨架2相对设置,两组长侧伸缩骨架2一组对应车头,另一组对应车尾;短侧伸缩骨架3设有至少2个,短侧伸缩骨架3分两组,两组短侧伸缩骨架3数量分别为至少1个两组短侧伸缩骨架3相对设置,分别对应车辆的两侧;推动装置1为移动车篷中心;当移动车篷处于展开状态时,长侧伸缩骨架2和短侧伸缩骨架3由推动装置1向外伸展,重心设于推动装置1。本实用新型移动车篷的支架采用以推动装置1为中心的结构形式,结构简单,移动车篷所使用的支杆更少,装配工序更简单,成本更低,重量更轻,客户使用更加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长侧伸缩骨架2分两组,两组长侧伸缩骨架2数量相同,并以推动装置1为中心对称设置;短侧伸缩骨架3分两组,两组短侧伸缩骨架3数量相同,并以推动装置1为中心对称设置。移动车篷的支架采用以推动装置1为中心的结构形式,重心稳固,不易倾斜,使用方便。

当移动车篷展开过程中,推动装置1为长侧伸缩骨架2和短侧伸缩骨架3的伸展提供动力,当长侧伸缩骨架2和短侧伸缩骨架3伸展时,带动与其连接的伞面展开;同理,推动装置1为长侧伸缩骨架2和短侧伸缩骨架3的收缩提供动力,当长侧伸缩骨架2和短侧伸缩骨架3收缩时,带动与其连接的伞面收起。

在本实施例中,长侧伸缩骨架2为支撑伞面罩在汽车长度方向的支架,长侧伸缩骨架2展开状态时,对应汽车的长度方向,在所有长侧伸缩骨架2展开时,长侧伸缩骨架2带动伞面沿长度方向罩在汽车的上方。

短侧伸缩骨架3为支撑伞面罩在汽车宽度方向的支架,短侧伸缩骨架3展开状态时,对应汽车的宽度方向,在所有短侧伸缩骨架3展开时,短侧伸缩骨架3带动伞面沿宽度方向罩在汽车的上方。

长侧伸缩骨架2和短侧伸缩骨架3共同支撑伞面张开罩在汽车的上方。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车篷还设有固定带,固定带固定连接推动装置1,并可以连接到车上,起到固定移动车篷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长侧伸缩骨架2均分别包括第一支杆21和第二支杆22,第一支杆21和第二支杆22交叉转动连接;长侧伸缩骨架2由依次相交并转动连接的支杆构成;当动力机构11带动第一支杆21和第二支杆22端部靠近时,长侧伸缩骨架2伸展;当动力机构11带动第一支杆21和第二支杆22端部远离时,长侧伸缩骨架2收缩。

在本实施例中,短侧伸缩骨架3均分别包括第三支杆31和第四支杆32,第三支杆31和第四支杆32交叉转动连接;短侧伸缩骨架3由依次相交并转动连接的支杆构成;当动力机构11带动第三支杆31和第四支杆32端部靠近时,短侧伸缩骨架3伸展;当动力机构11带动第三支杆31和第四支杆32端部远离时,短侧伸缩骨架3收缩。

在本实施例中,推动装置1包括动力机构11、下连接头组件12和上连接头13;下连接头组件12包括下连接头121和拉动杆122;第一支杆21位于长侧伸缩骨架2端部的一端转动连接上连接头13的下端;第二支杆22位于长侧伸缩骨架2端部的一端转动连接动力机构11的下部;拉动杆122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支杆22;第三支杆31位于短侧伸缩骨架3端部的一端转动连接上连接头13的上端;第四支杆32位于短侧伸缩骨架3端部的一端转动连接动力机构11的上部;拉动杆122设有多个并与长侧伸缩骨架2一一对应,拉动杆122两端分别转动连接第二支杆22;拉动杆122与第二支杆22的转动连接处位于第一支杆21和第二支杆22交的叉点与第二支杆22和动力机构11的连接点之间;动力机构11带动下连接头121上移或下移,长侧伸缩骨架2和短侧伸缩骨架3收起或展开;上连接头13设于下连接头121正上方;当动力机构11带动下连接头121上移或下移时,长侧伸缩骨架2和短侧伸缩骨架3带动上连接头13上移或下移。上连接头13起到连接长侧伸缩骨架2和短侧伸缩骨架3的作用,定位长侧伸缩骨架2和短侧伸缩骨架3。

短侧伸缩骨架3可以防止上连接头13沿长侧伸缩骨架2方向倾斜,长侧伸缩骨架2可以防止上连接头13沿短侧伸缩骨架3方向倾斜,整个由长侧伸缩骨架2、上连接头13和短侧伸缩骨架3构成的支架更加稳固,不易倾斜。

在本实施例中,长侧伸缩骨架2设有4个,两个长侧伸缩骨架2为一组,共分为两组,每组中的两个长侧伸缩骨架2轴对称设置,两组长侧伸缩骨架2以推动装置1为中心对称设置;短侧伸缩骨架3设有2个,短侧伸缩骨架3以推动装置1为中心对称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动力机构11包括底座111、传动机构和动力输出支杆112;传动机构带动动力输出支杆112上升或下降,动力输出支杆112抵顶下连接头121,动力输出支杆112一与下连接头121连接;第二支杆22和第四支杆32转动连接底座111。

在使用时,底座111固定到汽车的顶部,通过遥控器或控制开关控制移动车篷展开和收起。

当需要移动车篷收起时,传动机构带动动力输出支杆112向上移,动力输出支杆112带动下连接头121上升;下连接头121上升过程中,带动拉动杆122一端上升,拉动杆122拉动第二支杆22向上倾斜,由于长侧伸缩骨架2的交叉结构,当第二支杆22向上倾斜时,第一支杆21和第二支杆22交叉连接点向中心移动,带动第一支杆21跟着旋转;第一支杆21旋转带动上连接头13上升,带动第三支杆31旋转,第三支杆31和第四支杆32的交叉连接点向中心移动,第四支杆32被带动旋转;实现长侧伸缩骨架2和短侧伸缩骨架3的收缩,并带动伞面,最终实现移动车篷的收起。

同理,当需要移动车篷展开时,传动机构带动动力输出支杆112向下移,动动力输出支杆112拉动下连接头121下降,实现第一支杆21和第二支杆22交叉连接点以及第三支杆31和第四支杆32的交叉连接点向外溢,实现长侧伸缩骨架2和短侧伸缩骨架3的伸展,最终实现移动车篷展开。

在本实施例中,传动机构为蜗杆传动机构;上述蜗杆传动机构是一种将电动机的旋转运动转变为动力输出支杆112的直线往复运动的电力驱动装置,可用于各种简单或复杂的工艺流程中作为执行机械使用,以实现远距离控制、集中控制或自动控制,控制方便。在本实施例中,蜗杆传动机构带动动力输出支杆112为移动车篷的长侧伸缩骨架2和短侧伸缩骨架3展开和折叠收起提供动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动机构为气缸或油缸。当传动机构为气缸或油缸时,动力输出支杆112分别与气缸或油缸的活塞杆连为一体。活塞杆带动下连接件向上或向下移动时,带动长侧伸缩骨架2和短侧伸缩骨架3折叠收缩或展开。

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11底部设有吸盘装置113。吸盘装置113可以使移动车篷吸附在汽车顶部,吸盘装置113设有手动开关,方便在移动车篷安装时控制吸盘装置113。

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11设有提手114,方便移动车篷的搬运和使用;提手114上设有连接孔,连接孔与插入连接孔的支撑杆相适配。这样移动车篷配上支架就可以充当遮阳伞。

在本实施例中,长侧伸缩骨架2、短侧伸缩骨架3和拉动杆122上分别设有挡板,挡板可以阻止长侧伸缩骨架2和短侧伸缩骨架3收缩时发生反折的情况,可以保护移动车篷,减少移动车篷出错几率,使用户使用更舒适。

本实用新型移动车篷的支架采用以动力机构11为中心的形式,结构简单,移动车篷所使用的支杆更少,装配工序更简单,成本更低,重量更轻,客户使用更加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