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装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玻璃干挂安装构造。
背景技术:
目前,广泛应用的玻璃装饰墙面施工系统采用胶粘工艺,现场制作龙骨夹板基层,通过双面胶将玻璃粘贴于夹板上,并借助于玻璃胶加固。这样方式,切割、制造龙骨夹板基层噪音污染大,并且施工程序繁琐,费时费工。另外,双面胶和玻璃胶易老化,维护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玻璃干挂安装构造,安装方便,易于维护,能实现玻璃的重复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玻璃干挂安装构造,用以将一玻璃板安装于一墙体,所述玻璃干挂安装构造包括一第一龙骨、一第二龙骨和两固定件,所述第一龙骨、所述第二龙骨均与所述墙体固定连接,所述玻璃板的顶端由所述第一龙骨与一所述固定件夹持,一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第一龙骨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龙骨包括一承托面,所述承托面与所述玻璃板底部抵触,所述玻璃板的底端由所述第二龙骨与另一所述固定件夹持,另一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第二龙骨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每一所述固定件包括一第一板件、一第二板件和一横板,所述横板一端与所述第一板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板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第二板件平行。
优选的,所述第一龙骨包括一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槽壁上设有若干第一凸起,所述第二板件上设有若干第三凸起,一所述固定件的每一所述第三凸起容纳于两相邻的所述第一凸起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二龙骨包括一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设有若干第二凸起,另一所述固定件的每一所述第三凸起容纳于两相邻所述第二凸起之间。
优选的,每一所述第一凸起设于所述第一卡槽的同一侧槽壁,与其连接的所述第二板件一侧设有若干所述第三凸起。
优选的,所述若干第一凸起设于所述第一卡槽的相对侧槽壁上,与其连接的所述第二板件两侧设有若干所述第三凸起。
优选的,所述第二凸起设于所述第二卡槽的同一侧槽壁,与其连接的所述第二板件一侧设有若干所述第三凸起。
优选的,所述若干第二凸起设于所述第二卡槽的相对侧槽壁上,与其连接的所述第二板件两侧设有若干所述第三凸起。
优选的,所述第一龙骨还包括一第一基准面和一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二龙骨包括一第二基准面与一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一基准面与所述第一支撑面平行,所述第二基准面与所述第二支撑面平行,所述玻璃板背面与所述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二支撑面抵触。
优选的,所述玻璃板干挂安装构造还包括若干缓冲件,所述第一支撑面与所述玻璃板之间、所述第二支撑面与所述玻璃板之间均安装有所述缓冲件,防止所述玻璃损伤。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第一龙骨、所述第二龙骨分别与一所述固定件可拆卸连接,拆装方便,并能实现玻璃板的反复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玻璃干挂安装构造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一第一龙骨的一正视图。
图3为图2所示第一龙骨在a-a处的剖视图。
图4为图1所示一第二龙骨的一正视图。
图5为图4所示第二龙骨在b-b处的剖视图。
图6为图1所示一紧固件一实施例的一截面图。
图7为图1所示一紧固件另一实施例的一截面图。
图中:1、第一龙骨;11、第一基准面;12、第一支撑面;13、第一卡槽;14、第一凸起;15、第一安装孔;2、第二龙骨;21、第二基准面;22、第二支撑面;23、承托面;24、第二卡槽;25、第二凸起;26、第二安装孔;3、紧固件;31、第一板件;32、第二板件;33、横板;34、凹槽;35、第三凸起;4、螺栓;5、墙体;6、玻璃板;7、缓冲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玻璃干挂安装构造包括一第一龙骨1、一第二龙骨2和两紧固件3。
如图2和3所示,所述第一龙骨1由钢板或其他金属材料制成。所述第一龙骨1包括一第一基准面11、一第一支撑面12及一第一卡槽13。其中,所述第一基准面11与所述第一支撑面12平行。所述第一卡槽13一侧槽壁上设有若干第一凸起14。每一所述第一凸起14的两侧呈斜坡状,便于外界机构滑入两相邻所述第一凸起14之间。所述第一龙骨1上还设有两第一安装孔15。所述第一凸起14可以设在所述第一卡槽13的某一侧槽壁上,也可以设在所述第一卡槽13的两侧槽壁上。
如图4和5所示,所述第二龙骨2也由钢板或其他金属材料制成,包括一第二基准面21、一第二支撑面22、一承托面23及一第二卡槽24。所述第二基准面21与所述第二支撑面22平行,所述承托面23与所述第二支撑面22垂直。所述第二卡槽24一侧槽壁上设有若干第二凸起25。每一所述第二凸起25的两侧呈斜坡状,便于外界机构滑入两相邻所述第二凸起25之间。所述第二龙骨2设有两第二安装孔26。所述第二凸起25与所述第一凸起14一样,也可以设在所述第二卡槽24的某一侧槽壁上,也可以设在所述第二卡槽24的两侧槽壁上。
如图6所示,每一所述紧固件3由钢板或其他金属材料制成。每一所述紧固件3包括一第一板件31、一第二板件32和一横板33,所述第一板件31与所述第二板件32通过所述横板33固定连接。其中,所述横板33分别与所述第一板件31、所述第二板件32垂直。所述第一板件31、所述第二板件32与所述横板33之间形成一凹槽34。所述第二板件32的一侧设有若干第三凸起35。每一所述第三凸起35两侧呈斜坡状。所述第一板件31的长度比所述第二板件32的长度短。如图7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件31与所述第二板件32长度相同。所述第三凸起35可以设于所述第二板件32的一侧或者两侧。
每一所述紧固件3的所述凹槽34的槽宽与所述玻璃板6的厚度相同。所述第一卡槽13的槽宽、所述第二卡槽24的槽宽均等于所述第二板件32的厚度与所述第三凸起35的厚度之和。
使用时,如图1所示,在所述第一安装孔15和所述第二安装孔26处,所述第一龙骨1和所述第二龙骨2分别通过一螺栓4固定于一墙体5。其中,所述第一基准面11和所述第二基准面21分别与所述墙体5抵触。所述第一龙骨1位于所述第二龙骨2的上方。一玻璃板6放置于所述第一龙骨1和所述第二龙骨2上,其中,所述玻璃板6一侧与所述第一支撑面12、所述第二支撑面22抵触,所述玻璃板6底部与所述承托面23抵触。所述承托面23承托所述玻璃板6的重量,实现所述玻璃板6的初步定位。一所述紧固件3的所述第二板件32插入所述第一卡槽13,每一所述第一凸起14容纳于两相邻所述第三凸起35之间,实现卡扣连接。另一所述紧固件3的所述第二板件32插入所述第二卡槽24,每一所述第二凸起25容纳于两相邻的所述第三凸起35之间配合,实现卡扣连接。
另外,所述玻璃干挂安装构造还包括一缓冲件7。所述缓冲件7为硅胶垫片,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面12、所述第二支撑面22及所述承托面23上,保护所述玻璃板6,防止所述玻璃板6与所述第一龙骨1、所述第二龙骨2发生磕碰损伤。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缓冲件7采用防火材料制成,降低安全隐患。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