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护疏散功能的新型房屋建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6679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防护疏散功能的新型房屋建筑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房屋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防护疏散功能的新型房屋建筑。



背景技术:

当前,由于房屋建筑缺乏疏散和防护功能,导致地震灾害发生时,房屋建筑容易被损毁震塌,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带来严重的损失。同时,在山区地区,多数房屋建筑通常依山而建,而在山区地区的山体滑坡比较常见,山体滑坡产生的土石从山体上部下山体下方滑落,对依山而建的房屋建筑造成严重的损毁;而由于房屋倒塌损毁速度较快,致使屋内人员缺少反应逃离时间。对于山体滑坡或地震造成的房屋损毁给人民群众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的报道屡见不鲜,而这种事故造成的灾害对房屋损毁也十分严重。

因此,基于上述,发明人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提出一种具有防护疏散功能的新型房屋建筑,通过对建筑整体结构的设计,使建筑能够在遇到地震或山体滑坡灾害时,能够更好地抵抗外力冲击损毁房屋的同时,为居住人员提供疏散通道和临时避难场所,进一步减少该类灾害给人们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房屋建筑容易被地震或滑坡损毁,缺乏人员疏散功能的不足和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针对目前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具有防护疏散功能的新型房屋建筑,通过对建筑整体结构的设计,使建筑能够在遇到地震或山体滑坡灾害时,能够更好地抵抗外力冲击损毁房屋的同时,为居住人员提供疏散通道和临时避难场所,进一步减少该类灾害给人们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提高房屋建筑安全性,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房屋建筑容易被地震或滑坡损毁,缺乏人员疏散功能的不足和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防护疏散功能的新型房屋建筑,包括房顶、房门以及设置在房顶下部的外墙,所述房顶上部设置有保护顶,所述保护顶内部设置有用于加强保护顶支撑强度的支撑钢架,所述支撑钢架的底端与所述房顶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房顶下部设置有上钢板,所述外墙的内壁设置有支撑钢板,所述支撑钢板与所述上钢板之间为固定焊接结构;所述支撑钢板内壁设置有若干保护盖,所述保护盖下方墙体内设置有向房屋外侧开设的疏散通道,所述疏散通道的另一端设置有避难室,所述避难室内设置有便于人员疏散行走的楼梯;所述外墙和所述支撑钢板的下端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下表面的拐角位置设置有砼柱,所述砼柱内部设置有钢柱,所述钢柱上端嵌入所述底板内进行固定。

本申请的方案,一方面通过保护顶、支撑钢架、上钢板以及支撑钢板的结构设计,相对于传统的混泥土或砖墙结构,进一步提高了房屋建筑的抵抗外力冲击能力,当房屋遇到地震或山体滑坡时,钢板结构不容易发生瞬间粉碎或破碎,从而能够在一定时间内避免房屋倒塌或损毁,对屋内居住人员的安全保护时间得到延长,为居住人员的疏散撤离提供宝贵时间,从而提高房屋建筑的安全性。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通过房门和疏散通道的设置,为居住人员逃离或疏散提供了方便;当用户遇到地震灾害时,通过房屋建筑抵抗损毁的同时,屋内居住人员可以通过房门撤离房屋,当被困人员来不及逃离房屋时,可以快速通过疏散通道进入避难室,避免房屋倒塌砸伤被困人员,为被困人员等待救援提供良好的临时避难场所;当遇到滑坡时,由于滑坡对房屋冲击能力较强,用户可以通过疏散通道和楼梯进入避难室,并在避难室中等待救援;所述保护盖的设置,能够有效防止房顶落下的物质封堵疏散通道,为居住人员的快速疏散逃离提供方便,提高房屋建筑的疏散性能。

再一方面,所述底板的设置,能够对房屋建筑的整体进行支撑,同时结合砼柱和钢柱的作用,对房屋的抗击倒塌能力和稳定性提高也起到较好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房屋建筑的防护性能。

优选的,所述保护顶的外形为半圆球形的钢架混凝土壳体,所述保护顶内部的支撑钢架与保护顶之间为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保护盖的外形为弧形半圆柱面壳体结构,所述保护盖的一端嵌入所述支撑钢架和外墙内固定安装,另一端的圆弧凹面向下,并伸入房屋内部。

优选的,所述保护盖设置在所述新型房屋建筑内部的左侧壁、右侧壁以及后壁上,每个所述保护盖的下方墙体内设置的疏散通道宽度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保护盖的宽度尺寸。

优选的,所述房门设置在所述新型房屋建筑的前面墙体内。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材质为混凝土钢架结构,所述底板的轮廓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新型房屋建筑的底部截面轮廓面积。

优选的,所述避难室设置在地面下方的土层内,所述避难室的墙体结构为钢架混凝土浇筑结构。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申请的方案,一方面通过保护顶、支撑钢架、上钢板以及支撑钢板的结构设计,相对于传统的混泥土或砖墙结构,进一步提高了房屋建筑的抵抗外力冲击能力,当房屋遇到地震或山体滑坡时,钢板结构不容易发生瞬间粉碎或破碎,从而能够在一定时间内避免房屋倒塌或损毁,对屋内居住人员的安全保护时间得到延长,为居住人员的疏散撤离提供宝贵时间。

2、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通过房门和疏散通道的设置,为居住人员逃离或疏散提供了方便;当用户遇到地震灾害时,通过房屋建筑抵抗损毁的同时,屋内居住人员可以通过房门撤离房屋,当被困人员来不及逃离房屋时,可以快速通过疏散通道进入避难室,避免房屋倒塌砸伤被困人员,为被困人员等待救援提供良好的临时避难场所;当遇到滑坡时,由于滑坡对房屋冲击能力较强,用户可以通过疏散通道和楼梯进入避难室,并在避难室中等待救援;所述保护盖的设置,能够有效防止房顶落下的物质封堵疏散通道,为居住人员的快速疏散逃离提供方便,提高房屋建筑的疏散性能。

3、再一方面,所述底板的设置,能够对房屋建筑的整体进行支撑,同时结合砼柱和钢柱的作用,对房屋的抗击倒塌能力和稳定性提高也起到较好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房屋建筑的防护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保护顶;2、房顶;3、外墙;4、保护盖;5、避难室;6、底板;7、房门;8、疏散通道;9、支撑钢板;10、上钢板;11、支撑钢架;12、钢柱;13、砼柱;14、楼梯;15、土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如图1-3所示:

一种具有防护疏散功能的新型房屋建筑,包括房顶2、房门7以及设置在房顶2下部的外墙3,所述房顶2上部设置有保护顶1,所述保护顶1内部设置有用于加强保护顶1支撑强度的支撑钢架11,所述支撑钢架11的底端与所述房顶2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房顶2下部设置有上钢板10,所述外墙3的内壁设置有支撑钢板9,所述支撑钢板9与所述上钢板10之间为固定焊接结构;所述支撑钢板9内壁设置有若干保护盖4,所述保护盖4下方墙体内设置有向房屋外侧开设的疏散通道8,所述疏散通道8的另一端设置有避难室5,所述避难室5内设置有便于人员疏散行走的楼梯14;所述外墙3和所述支撑钢板9的下端设置有底板6,所述底板6下表面的拐角位置设置有砼柱13,所述砼柱13内部设置有钢柱12,所述钢柱12上端嵌入所述底板6内进行固定。

本申请的方案,一方面通过保护顶1、支撑钢架11、上钢板10以及支撑钢板9的结构设计,相对于传统的混泥土或砖墙结构,进一步提高了房屋建筑的抵抗外力冲击能力,当房屋遇到地震或山体滑坡时,钢板结构不容易发生瞬间粉碎或破碎,从而能够在一定时间内避免房屋倒塌或损毁,对屋内居住人员的安全保护时间得到延长,为居住人员的疏散撤离提供宝贵时间。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通过房门7和疏散通道8的设置,为居住人员逃离或疏散提供了方便;当用户遇到地震灾害时,通过房屋建筑抵抗损毁的同时,屋内居住人员可以通过房门7撤离房屋,当被困人员来不及逃离房屋时,可以快速通过疏散通道8进入避难室5,避免房屋倒塌砸伤被困人员,为被困人员等待救援提供良好的临时避难场所;当遇到滑坡时,由于滑坡对房屋冲击能力较强,用户可以通过疏散通道8和楼梯14进入避难室5,并在避难室5中等待救援;所述保护盖4的设置,能够有效防止房顶2落下的物质封堵疏散通道8,为居住人员的快速疏散逃离提供方便,提高房屋建筑的疏散性能。

再一方面,所述底板6的设置,能够对房屋建筑的整体进行支撑,同时结合砼柱13和钢柱12的作用,对房屋的抗击倒塌能力和稳定性提高也起到较好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房屋建筑的防护性能。

优选的,所述保护顶1的外形为半圆球形的钢架混凝土壳体,所述保护顶1内部的支撑钢架11与保护顶1之间为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保护盖4的外形为弧形半圆柱面壳体结构,所述保护盖4的一端嵌入所述支撑钢架11和外墙3内固定安装,另一端的圆弧凹面向下,并伸入房屋内部。

优选的,所述保护盖4设置在所述新型房屋建筑内部的左侧壁、右侧壁以及后壁上,每个所述保护盖4的下方墙体内设置的疏散通道8宽度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保护盖4的宽度尺寸。

优选的,所述房门7设置在所述新型房屋建筑的前面墙体内。

优选的,所述底板6的材质为混凝土钢架结构,所述底板6的轮廓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新型房屋建筑的底部截面轮廓面积。

优选的,所述避难室5设置在地面下方的土层15内,所述避难室5的墙体结构为钢架混凝土浇筑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