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屋面排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屋顶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屋顶是建筑物最上层的外围护构件,建筑物的屋顶由于长年承受风吹日晒,若屋顶防水层出现泄漏点,容易导致防水层破坏、墙体渗水、腐蚀墙面,影响正常生活。目前应用较多的采用沥青类卷材或防水涂料的防水涂料的结构仍存在许多问题,如厚薄不均、力学指标难控制等,造成屋顶防水结构使用寿命短,而现有屋顶上面安装的防雨结构结构复杂,拆装不便,尤其是不能兼顾好防雨、防风、减小雨水落下时的噪音和安装简便等功能特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屋顶防水结构能有效的避免雨水落到屋顶同时防水板的弧形设计将水落下的声音降到最低,且防水板的间隙设计减小了风力,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实现的:一种屋顶防水结构,包括支架Ⅰ、支撑框、支撑方管、支架Ⅱ和防水板,支架Ⅰ与支撑框连接,支撑方管设置在支撑框上,防水板通过支架Ⅱ固定在支撑方管上,所述防水板为圆弧板,防水板长度与支撑框的宽度相同,并且相邻防水板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至少有一部分重叠,垂直方向上有间隙。
进一步的,支撑框上设有方孔,方孔尺寸与支撑方管相同,支撑方管插在方孔内。
进一步的,支撑方管两端设有圆孔,圆孔内插入销子。
进一步的,支架Ⅰ本体为直角三角形结构,由圆管或圆钢焊接在一起,其斜边与水平边的倾斜角为10°~45°。
进一步的,支架通过地脚螺栓固定在屋顶上。
进一步的,支架Ⅱ为圆管或圆钢,支架Ⅱ至少为两组,均匀焊接在支撑方管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屋顶防水结构,通过设置防水板并使之紧密连接,在相邻防水板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至少有一部分重叠,使得雨水落到防水板上,再通过防水板倾斜弧形设计使水迅速的流下从而不会在屋顶存积,导致屋内漏水。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屋顶防水结构,对防水板结构进行弧形设计,安装时的倾斜设计不仅有效防止雨水直接落入楼板,同时相比水滴垂直落下产生的声音,雨水落入倾斜的防水板上的声音大大减小。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屋顶防水结构,相邻防水板在垂直方向上的间隙设置大大减小了风的阻力,使得防水结构更加牢固稳定,不会被大风吹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3为防水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Ⅰ,2、支撑框,3、支撑方管,4、支架Ⅱ,5、防水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由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3所示: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屋顶防水结构,包括支架Ⅰ1、支撑框2、支撑方管3、支架Ⅱ4和防水板5,支架Ⅰ与支撑框连接,支撑方管设置在支撑框上,防水板通过支架Ⅱ固定在支撑方管上,所述防水板为圆弧板,防水板长度与支撑框的宽度相同,并且相邻防水板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至少有一部分重叠,使得雨水落到防水板上,再通过防水板倾斜弧形设计使水迅速的流下从而不会在屋顶存积,导致屋内漏水,同时倾斜设计;相邻防水板在垂直方向上有间隙,有效的减小了风力。
优选的,支撑框上设有方孔,方孔尺寸与支撑方管相同,支撑方管插在方孔内,方孔设计比圆管更不容易旋转,此处需要固定防水板的斜度。
优选的,支撑方管两端设有圆孔,圆孔内插入销子,以免使用过程中支撑方管从支撑框内脱落。
优选的,支架Ⅰ本体为直角三角形结构,由圆管或圆钢焊接在一起,其斜边与水平边的倾斜角为10°~45°,具体斜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
优选的,支架通过地脚螺栓固定在屋顶上。
优选的,支架Ⅱ为圆管或圆钢,支架Ⅱ至少为两组,均匀焊接在支撑方管上。
具体安装方法,先将支架Ⅰ根据屋顶尺寸焊接成直角三角形结构,其斜度考虑当地的雨水降水量和大风天气设定,同时安装时的倾斜设计可有效防止雨水直接落入楼板,相比水滴垂直落下产生的声音,雨水落入倾斜的防水板上的声音大大减小;在将支撑框固定与支架Ⅰ的斜边上,其固定方式为焊接或者用钢丝绑在支架Ⅰ上,之后将防水板、支架Ⅱ和支撑方管焊接好,将支撑方管两端插入支撑框的方孔内,将销子插入圆孔中固定好,最后用地脚螺栓将支架固定在屋顶。
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施方式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分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