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入式振动器软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6644阅读:544来源:国知局
插入式振动器软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振动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插入式振动器软管。



背景技术:

插入式混凝土振动器在混凝土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对于长度较长的插入式振动棒,其橡胶管和软轴的长度都比较长,通常会达到7-10m,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发现,目前的软管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软管通常采用钢带内芯和橡胶层外壳,在使用过程中橡胶层和钢带之间容易发生脱落分离,进而降低了软管的使用寿命,影响其长期正常使用;

(2)目前常用的软管采用尼龙、涤纶或者帆布层作为其夹层结构,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软管会产生一定的拉伸变形,而且长时间的振动拉伸会时软管的就会受到疲劳应力,使其发生泛性形变,最终无法恢复,而此时其内部的软轴则不会发生形变,不会随着软管的伸长而变长,就导致其变形量不一致,进而导致内部软轴与振动器连接的位置发生脱离的问题,影响其正常使用,如果要解决此问题,就需要更换软管,设备维修成本高。

例如,在CN2238088Y中公开了一种振动器软管,此软管为了解决钢芯外皮易脱层,软管强度不够的问题,采用双层编织丝袋,但是此种结构还是无法解决大长度软管存在较大伸长率的问题;在CN01252204.X中公开了一种电动软轴行星插入式混凝土振动器用软管,采用帆布层作为中间层,主要解决了软管不耐磨的问题,通过改进之后提高了软管的耐磨性,和抗拉伸性能,但是长时间使用后,此种软管还是会发生形变而伸长。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插入式振动器软管,此种软管结构能够很好的解决大长度软管在长时间使用后发生拉伸边长的问题,使其即使在长期使用时也不会产生伸长率。

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特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插入式振动器软管,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钢带内芯,所述钢带内芯的内壁面与软轴的外壁直接接触,在钢带内芯的外层包裹有第一橡胶层,所述第一橡胶层的外层包裹有第一钢丝网层,所述第一钢丝网层的外层包裹有第二橡胶层,所述第二橡胶层的外层包裹有第二钢丝网层,所述第二钢丝网层的外层包裹有硫化橡胶外层。

所述第一钢丝网层镶嵌在第一橡胶层和第二橡胶层之间。

所述第二钢丝网层镶嵌在第二橡胶层和之间硫化橡胶外层之间。

所述硫化橡胶外层采用硫化成型工艺,在其外表面压制有编制袋花纹。

所述软轴的末端加工有螺纹连接端。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采用上述的第一钢丝网层和第二钢丝网层构成的双层钢丝网结构提高了软管的抗拉强度,进而保证了软管在疲劳应力下不会伸长而发生形变,而且保证了其始终与内部的软轴长度保持一致,不会因为其泛性形变而造成软轴缩进软管的情况。

2、通过采用硫化工艺能够提高软管外表面的抗磨性能,防止其长期与混凝土之间产生摩擦而造成的过渡磨损问题,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3、通过设置第一橡胶层和第二橡胶层包裹在双层钢丝网之间能够保证钢丝网与橡胶层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避免其发生脱离的问题。

4、由于软管采用双层钢网结构,所以软管和软轴之间不会发生相对长度的变化,因此,能够长期使用而不会出现软轴长度不够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降低了设备维护和检修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软管的截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软管的端头结构示意图。

图中:软轴1、钢带内芯2、第一橡胶层3、第一钢丝网层4、第二橡胶层5、第二钢丝网层6、硫化橡胶外层7、编制袋花纹8、螺纹连接端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1,插入式振动器软管,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钢带内芯2,所述钢带内芯2的内壁面与软轴1的外壁直接接触,在钢带内芯2的外层包裹有第一橡胶层3,所述第一橡胶层3的外层包裹有第一钢丝网层4,所述第一钢丝网层4的外层包裹有第二橡胶层5,所述第二橡胶层5的外层包裹有第二钢丝网层6,所述第二钢丝网层6的外层包裹有硫化橡胶外层7。采用上述的多层结构大大的提高了软管的抗拉强度,防止其发生形变而造成的拉伸变长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钢丝网层4镶嵌在第一橡胶层3和第二橡胶层5之间。采用橡胶层提高了钢丝网层和钢带内芯2之间的粘结可靠性和牢靠性,防止其发生脱离的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钢丝网层6镶嵌在第二橡胶层5和之间硫化橡胶外层7之间。采用橡胶层提高了两层钢丝网层之间的粘结可靠性和牢靠性,防止其发生脱离的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硫化橡胶外层7采用硫化成型工艺,在其外表面压制有编制袋花纹8。采用硫化工艺提高了软管外表面的抗磨性能,防止其长期与混凝土之间产生摩擦而造成的过渡磨损问题,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软轴1的末端加工有螺纹连接端9。进而方便了软轴1与电机之间的连接和安装。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