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预制垫块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37436阅读:5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用预制垫块模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用预制垫块模具。



背景技术:

钢筋混凝土(英文:Reinforced Concrete或Ferroconcrete),工程上常被简称为钢筋砼(tong)。是指通过在混凝土中加入钢筋或钢筋网、钢筋笼、钢板或纤维而构成的一种组合材料与之共同工作来改善混凝土力学性质的一种组合材料。为加劲混凝土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钢筋混凝土的浇筑过程是这样的,在模板构成的造型空间内放入钢筋网或钢筋笼,然后将混凝土注入模板构成的造型空间内,待混凝土凝固且强度达标后,拆除模版。

钢筋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有这样的一个要求,即混凝土需要完全包裹住钢筋网或钢筋笼,而且钢筋距离混凝土表层需要一定深度,这个深度的混凝土称之为表层混凝土。不同的环境需要不同的表层混凝土层厚度。

实际施工过程中,在重力的作用下,钢筋网或钢筋笼会紧贴在模板上,如果直接浇筑混凝土的话,钢筋紧贴着模板的一侧就不会形成表层混凝土。因此在浇筑混凝土之前需要将模板造型内的钢筋网或钢筋笼支起来,使其脱离模版不与模板紧贴。

施工现场经常使用石块,或简单的混凝土块来垫支钢筋网,这样的垫支方法虽然也可以,但是存在以下的不足之处:

(1)垫块容易滑脱,钢筋网或钢筋笼上受到外力或震动时,垫块容易滑脱。此外为了方便模版后续脱开,模板上一般刷油油脂,垫块更加容易滑脱。由于钢筋网上施工时有人员在上行走,另外浇筑混凝土时需要使用振动器将混凝土震实,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时经常发生垫块脱落的情形。

(2)由于在不同的部位垫支的高度是不一样的,石块或普通的垫块不能适应高度不同垫支要求。

因此需要设计出一种预制垫块模具来生产出可以克服上述缺点的预制垫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用预制垫块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用预制垫块模具,包括上模盖和下模盒,所述的上模盖扣在下模盒的盒口上形成一个密闭的模腔;下模盒的底部设有两道90度十字交叉的矩形坝;所述的矩形坝紧贴着下模盒底部表面,并且矩形坝的两端分别与下模盒的盒壁相交。

当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建筑用预制垫块模具内灌入预制料并合模后,会在本实用新型的上模盖和下模盒构成的模腔内形成一个预制垫块;在下模盒内的两道矩形坝的作用下,脱模后,预制垫块上会对应形成两道十字交叉的矩形限位槽。

由于钢筋网或钢筋笼大部分都是用钢筋交叉捆扎搭建而成的,所以可在钢筋网或钢筋笼上选择一个钢筋十字交叉的部位将本实用新型生产的预制垫块垫入,使这个部位上十字交叉的钢筋扣入预制垫块上十字交叉的矩形限位槽内,这样无论如何震动打滑,垫块都不会与钢筋滑脱,可以彻底解决垫块滑脱的现象。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两道矩形坝的高度不同,两道矩形坝的高度差为4~32 毫米,且两道矩形坝的宽度均不大于40mm。这样的设置可以让本实用新型模具产出的预制垫块的两道矩形限位槽深度不同。

由于钢筋网上交叉的两根钢筋的中轴线不在同一平面上,如果两道矩形限位槽深度一致的话,所有的重力均由最低层的那根钢筋压向两道矩形限位槽中的一道,因此,在本优选方案产出的预制垫块中,两道矩形限位槽的深度为一深一浅,这样两道矩形限位槽就可以同时托起钢筋网上交叉的钢筋。预制垫块上受力点更加均匀,更加有利于保证垫支稳定。另外两道矩形坝的高度差为4~32毫米,且两道矩形坝的宽度均不大于40mm,这些尺寸范围可以涵盖目前所有的标准的钢筋规格,坝宽不宜过大,坝宽过大时形成较大的槽宽,槽宽过大时,预制垫块受力时虽然不会发生垫块滑脱现象但是容易发生晃动。

优选的,所述的下模盒的底部开有凹槽,所述的上模盖的底面上设有凸起块;上模盖扣在下模盒上时,凸起块的位置正对着凹槽,并且凸起块和凹槽的数量相等;所述的凸起块的形状和凹槽的形状在空间上是互补的。当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建筑用预制垫块模具内灌入预制料并合模后,会在本实用新型的上模盖和下模盒构成的模腔内形成一个预制垫块;预制垫块的顶部对应凹槽的位置会在凹槽的作用下形成一个凸起的定位块,预制垫块的底部会在上模盖的凸起块的作用下形成一个定位坑;当需要适应不同垫支高度时,可以将本优化方案生产出的预制垫块多块叠加起来以满足不同高度要求。由于本优化方案产出的预制垫块的顶部有定位块,底部开有定位坑,多块预制垫块通过定位块和定位坑首尾插接后形成的整体既能满足垫支高度的要求,而且插接件的整体也比较牢固。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上模盖的底面上还设有防滑刻纹。由于上模盖对应在预制垫块的底面,在模具的倒模作用下,上模盖底面上的防滑刻纹会翻刻在预制垫块的底面,在预制垫块的底面上形成防滑纹路。

综上,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建筑用预制垫块模具制出的预制垫块与现有的垫块结构不同,这些不同的结构特征带来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制得得得预制垫块杜绝了钢筋混凝土浇筑过程的垫块滑脱现象;

(2)本实用新型制得得得预制垫块可多块插拔叠加,可以适应不同高度的垫支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的A-A向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使用后脱模时的情形示意图;

图4为使用本实用新型制得的预制垫块的上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使用本实用新型制得的预制垫块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使用本实用新型制得的预制垫块在模板上使用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参照附图1、附图2(a)、附图2(b)和附图3,一种建筑用预制垫块模具,包括上模盖2和下模盒1,所述的上模盖2扣在下模盒1的盒口上形成一个密闭的模腔;下模盒1的底部设有两道90度十字交叉的矩形坝,分别为一号矩形坝3和二号矩形坝5;所述的一号矩形坝3和二号矩形坝5紧贴着下模盒1的底部表面,并且一号矩形坝3和二号矩形坝5的两端分别与下模盒1的盒壁相交。

参照附图3,当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建筑用预制垫块模具内灌入预制料并合模后,会在本实用新型的上模盖2和下模盒1构成的模腔内形成一个预制垫块7;预制垫块7脱模后,在下模盒1内的一号矩形坝3和二号矩形坝5的作用下,预制垫块7上会对应形成两道十字交叉的矩形限位槽,分别为一号限位槽31和二号限位槽 51。

参照附图6,由于钢筋网8大部分都是用钢筋交叉捆扎搭建而成的,所以可在钢筋网8上选择一个钢筋十字交叉的部位将本实用新型生产的预制垫块7垫入,使这个部位上十字交叉的钢筋扣入预制垫块7上十字交叉的一号限位槽31和二号限位槽51内,这样无论如何震动打滑,预制垫块7不会与钢筋滑脱,可以彻底解决垫块滑脱的现象。

参照附图1、附图2(a)、附图2(b)、附图3以及附图6,一号矩形坝3和二号矩形坝5的高度不同,两道矩形坝的高度差为4~32毫米,且两道矩形坝的宽度均不大于40mm。这样的设置可以让本实用新型模具产出的预制垫块的一号限位槽 31和二号限位槽51的深度不同。

由于钢筋网8上交叉的两根钢筋的中轴线不在同一平面上,如果一号限位槽31 和二号限位槽51深度一致的话,所有的重力均由最低层的那根钢筋压向两道限位槽中的一道,因此,在本优选方案产出的预制垫块7中,一号限位槽31和二号限位槽 51的深度为一深一浅,这样两道矩形限位槽就可以同时托起钢筋网上交叉的钢筋。预制垫块7上受力点更加均匀,更加有利于保证垫支稳定。优选方案中,一号矩形坝3和二号矩形坝5的高度差为4~32毫米,且两道矩形坝的宽度均不大于40mm,这些尺寸范围可以涵盖目前所有的标准的钢筋规格,坝宽不宜过大,坝宽过大时形成较大的槽宽,槽宽过大时,预制垫块7受力时虽然不会发生垫块滑脱现象但是容易发生晃动。

参照附图1、附图2(a)、附图2(b)、附图3,所述的下模盒1的底部开有凹槽6,所述的上模盖2的底面上设有凸起块4;上模盖2扣在下模盒1上时,凸起块4的位置正对着凹槽6,并且凸起块4和凹槽6的数量相等;所述的凸起块4的形状和凹槽6的形状在空间上是互补的。

参照附图3、附图4和附图5,当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建筑用预制垫块模具内灌入预制料并合模后,会在本实用新型的上模盖2和下模盒1构成的模腔内形成一个预制垫块7;预制垫块7的顶部对应凹槽6的位置会在凹槽6的作用下形成一个凸起的定位块61,预制垫块7的底部会在上模盖2上凸起块4的作用下形成一个定位坑41;当模板9上需要不同垫支高度时,可以将本优化方案生产出的预制垫块7多块叠加起来以满足不同高度要求。由于本优化方案产出的预制垫块7的顶部有定位块61,底部开有定位坑41,多块预制垫块7通过定位块61和定位坑41首尾插接后形成的整体既能满足垫支高度的要求,而且插接件的整体也比较牢固。

上模盖2的底面上还设有防滑刻纹。由于上模盖2对应在预制垫块7的底面,在模具的倒模作用下,上模盖2底面上的防滑刻纹会翻刻在预制垫块7的底面,在预制垫块的底面上形成防滑纹路,可以加强预制垫块7的防滑性能。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应当理解的是,所有基于本使用新型方案的其他具体实施例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