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浆套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42384阅读:628来源:国知局
一种灌浆套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灌浆套筒。



背景技术: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现代建筑产业化发展的方向,钢筋连接是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最关键技术之一,在西方发达国家主要采用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技术,该技术采用大流动度、早强、高强、微膨胀的水泥基灌浆材料填充于套筒和带肋钢筋间隙内,待浆体凝结硬化后使钢筋与套筒固定连接,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及抗压强度、连接可靠、成本低、施工效率高等优势。

我国装配式结构的结构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对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技术的研究开发刚刚起步。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绿色环保节能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采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而预制构件的受力钢筋的连接技术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整体性安全性的关键,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技术是预制混凝土结构体系构件间钢筋节点连接的核心技术,是装配整体式结构设计、生产、施工的关键所在。已成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相关产业的关注点之一。钢筋套筒连接技术是业内外公认的一种最好的解决方案,解决了装配式结构中纵向钢筋连接问题,将在装配式建筑中得到运用。

现有技术中,用于钢筋套筒连接技术的灌浆套筒的内壁存在浆体凝结硬化后容易松动脱出的技术问题。

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在浆体凝结硬化后不易松动脱出的灌浆套筒。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灌浆套筒,位于所述的灌浆套筒内的浆料在凝结硬化后不易松动脱出。

为实现所述目的的灌浆套筒,用于连接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所述灌浆套筒包括套筒本体,所述套筒本体包括沿轴向设置的具有开口的灌浆腔体,所述灌浆腔体用于提供所述第一钢筋从所述开口伸入的空间,还用于容置浆料以将所述第一钢筋与所述套筒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套筒本体还用于与所述第二钢筋连接,从而将所述第一钢筋和所述第二钢筋连接;

所述灌浆腔体的内壁具有凸起,所述凸起包括倾斜面和垂直于轴向设置的垂直面;在沿所述第一钢筋伸入的方向上,所述倾斜面位于所述垂直面的前侧,并且所述倾斜面凸出于所述灌浆腔体的所述内壁的径向高度逐渐变大。

所述的灌浆套筒,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凸起为环形凸起,所述倾斜面为环形锥面,所述垂直面为环形平面,所述环形锥面锥角的朝向与所述第一钢筋伸入的方向一致。

所述的灌浆套筒,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凸起的数量为多个且沿周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灌浆腔体的内壁上。

所述的灌浆套筒,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凸起包括沿轴向设置的圆柱面;在所述第一钢筋伸入的方向上,所述圆柱面的前侧边缘与所述倾斜面过渡连接,所述圆柱面的后侧边缘与所述垂直面过渡连接。

所述的灌浆套筒,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凸起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环形凸起沿轴向均匀分布。

所述的灌浆套筒,其进一步的特点是,相邻的两个所述凸起间隔一定距离设置。

所述的灌浆套筒,其进一步的特点是,相邻的两个所述凸起前后相接设置。

所述的灌浆套筒,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倾斜面的倾角为10°至30°。

所述的灌浆套筒,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灌浆套筒还包括进浆孔和出浆孔,所述灌浆套筒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进浆孔和出浆孔凸出于所述套筒本体上并与所述灌浆腔体连通,所述出浆孔设置在所述进浆孔的上方;

所述进浆孔用于注入所述浆料,所述出浆孔用于引出多余的所述浆料;所述出浆孔向上偏斜一定角度,以增加所述灌浆腔体上端浆料的密实性。

所述的灌浆套筒,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进浆孔的孔径大于所述出浆孔的孔径,所进浆孔的孔径还大于所述第一钢筋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灌浆套筒,用于连接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包括套筒本体,套筒本体包括沿轴向设置的具有开口的灌浆腔体,第一钢筋能够从开口伸入灌浆腔体。灌浆腔体注入有浆料,以将第一钢筋与套筒本体固定连接。灌浆腔体的内壁具有凸起,凸起包括倾斜面和垂直于轴向设置的垂直面;在沿第一钢筋伸入的方向上,倾斜面位于垂直面的前侧,并且倾斜面凸出于灌浆腔体的内壁的径向上的高度逐渐变大。本实用新型中,垂直于轴向设置的垂直面使得凸起不仅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还使得凸起对凝结硬化后浆料产生良好的限位作用,从而使得位于的灌浆套筒内的浆料在凝结硬化后不易松动脱出。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灌浆套筒与钢筋连接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灌浆套筒灌浆后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灌浆腔体的内壁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的灌浆腔体的内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阐述了更多的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显然能够以多种不同于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作类似推广、演绎,因此不应以此具体实施例的内容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图1至图4仅作为示例,其并非是按照等比例的条件绘制的,并且不应该以此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实际要求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轴向至灌浆套筒11轴线所在的方向,径向为空间内垂直于轴向的方向。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灌浆套筒11处于安装位置时的示意图。在图2中,待连接的第一预制构件12a和第二预制构件12b内分别埋设有第一钢筋3a和第二钢筋3b,其中,第二预制构件12b内还埋设有灌浆套筒11。灌浆套筒11包括套筒本体10,套筒本体10包括沿轴向设置的具有开口101的灌浆腔体102。灌浆套筒11的一端和同为埋设在第二预制构件12b内的第二钢筋3b机械连接,该机械连接包括但不限于通过螺纹301连接,灌浆套筒11的另一端具有上述开口101。开口101与外部空间连通,第一钢筋3a能够从开口101沿轴向伸入到灌浆腔体102中。

结合图1和图2,灌浆套筒11还包括进浆孔1和出浆孔2,灌浆套筒11沿竖直方向设置,进浆孔1和出浆孔2凸出于套筒本体10,并与灌浆腔体102连通,出浆孔2设置在进浆孔1的上方;进浆孔1用于注入浆料5,出浆孔2用于引出多余的浆料5;浆料5凝结硬化后,将第一钢筋3a与套筒本体10固定连接,从而实现第一预制构件12a和第二预制构件12b的连接。

进浆孔1和出浆孔2上分别套设有进浆导管9a和出浆导管9b,为防止进浆导管9a和出浆导管9b脱落,进浆孔1和出浆孔2的外壁分别设置有环形突棱7和环形突棱8,用于增大进浆孔1和出浆孔2与导管之间的摩擦力。可选地,进浆孔1的孔径大于出浆孔2的孔径,所进浆孔1的孔径还大于第一钢筋3a的直径,这一设计可保证灌浆过程的稳定性。

出浆孔2向上偏斜一定角度,使得出浆导管9b也向上偏斜一定角度,这样,在竖直方向上,出浆导管9b内壁的最高点能够达到或者高于灌浆腔体102的顶部内端面,从而在灌浆的过程中,浆料的液面高度14能够保持与灌浆腔体102的顶部内端面相贴合,从而保证灌浆腔体102上端浆料的密实性。可选地,出浆孔2向上偏斜的角度为2°至5°,使得角度6的大小为85°至88°。

浆料5凝结硬化后,需要采取措施来保证凝结硬化后的浆料5不会从灌浆腔体102内脱出。本实用新型采用在灌浆腔体102的内壁设置凸起4的方式来防止凝结硬化后的浆料5脱出。具体地,如图1、3、4所示,灌浆腔体102的内壁具有凸起4,凸起4的沿轴向的截面形状近似为楔形。凸起4包括倾斜面41和垂直于轴向设置的垂直面42;在沿第一钢筋3a伸入的方向P上,倾斜面41位于垂直面42的前侧,并且倾斜面41凸出于灌浆腔体102的内壁的径向高度H逐渐变大。倾斜面41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弧面。

可选地,如图4所示,倾斜面41的倾角α为10°至30°。例如,径向高度H的最大值可以是0.8mm,整个倾斜面41在轴向上的长度可以为5mm。倾斜面41的倾角α不宜过大,否则会导致第一钢筋3a伸入时与倾斜面41产生磕碰。

凸起4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并且沿轴向前后均匀分布。如图2、4所示,在轴向上,前后相邻的两个凸起4之间形成剪力槽15。垂直于轴向设置的垂直面42作为剪力槽15的一个槽壁,能够有效地防止凝结硬化后的浆料5沿与方向P相反的方向脱出。此外,垂直面42的设计使得凸起4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使得凸起4不易损坏,并且易于加工。

凸起4自身的结构形式以及排列形式有多种。例如,如图1至4所示,凸起4为环形凸起,倾斜面41为环形锥面,垂直面42为环形平面,环形锥面锥角β的朝向与第一钢筋3a伸入的方向P一致。凸起4还可以是沿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单独的楔形凸起。继续参考图3,两个凸起4前后相接设置,或者如图4所示,间隔一定距离设置。

继续参考图4,凸起4还包括沿轴向设置的圆柱面43;在第一钢筋3a伸入的方向上,圆柱面43的前侧边缘与倾斜面41过渡连接,圆柱面43的后侧边缘与垂直面42过渡连接。过渡连接的方式包括圆角连接。

继续参考图1,灌浆腔体102的底面与第一钢筋3a的插入端的端面的最大距离为15mm。

继续参考图2,进浆导管9a和出浆导管9b预先埋设在第二预制构件12b内,进浆导管9a和出浆导管9b的端口分别设置有橡胶塞头13a和橡胶塞头13b。进浆导管9a和出浆导管9b可以是PVC管或者波纹管。第一预制构件12a和第二预制构件12b之间存在连接缝16,在第一钢筋3a和第二钢筋3b连接稳固后,连接缝16也需要用砂浆填充紧固。第一预制构件12a和第二预制构件12b可以是墙板、梁、柱等。第一钢筋3a和第二钢筋3b可以是带肋钢筋。

可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灌浆套筒11的制造材料为钢材料,制造方法包括机加工和铸造。凸起4可通过在灌浆套筒11的内壁上削去相应的壁厚来形成。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灌浆套筒,用于连接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包括套筒本体,套筒本体包括沿轴向设置的具有开口的灌浆腔体,第一钢筋能够从开口伸入灌浆腔体。灌浆腔体注入有浆料,以将第一钢筋与套筒本体固定连接。灌浆腔体的内壁具有凸起,凸起包括倾斜面和垂直于轴向设置的垂直面;在沿第一钢筋伸入的方向上,倾斜面位于垂直面的前侧,并且倾斜面凸出于灌浆腔体的内壁的径向上的高度逐渐变大。本实用新型中,垂直于轴向设置的垂直面使得凸起不仅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还使得凸起对凝结硬化后浆料产生良好的限位作用,从而使得位于的灌浆套筒内的浆料在凝结硬化后不易松动脱出。

本实用新型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