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周转马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73890阅读:4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周转马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可周转马凳。



背景技术:

在大多数的建筑在施工时候,为了保证结构钢筋位置的准确性,需要现场制作钢筋马凳,马凳形式多样,但都不可再利用。目前大部分马凳采用现场钢筋制作,作为板的措施钢筋用于上下两层板钢筋中间,起固定上层板钢筋的作用,与板混凝土一体在其中占有一定分量,也是一种钢筋的浪费。随着对节能与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如何减少马凳筋的浪费,减轻结构的自重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周转马凳,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周转马凳,包括角钢横梁和角钢支腿,多根所述角钢横梁首尾相接形成框型结构,框型结构的四角处均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有角钢支腿,框型结构置于处于最上层板面钢筋网上方,且框型结构通过多根扎丝与最上层板面钢筋网固定,角钢支腿顶住置于下层的板面钢筋网。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角钢横梁首尾相接形成的框型结构的两侧通过焊接的方式均固定安装有钢筋把手。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角钢横梁的尺寸为50*50*4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大大缩短工期,过程操作简单方便,可周转使用减少采购成本,减轻结构板自重,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可周转马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可周转马凳的正视图。

图中:1-板面钢筋网、2-角钢横梁、3-角钢支腿、4-钢筋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可周转马凳,包括角钢横梁2和角钢支腿3,多根所述角钢横梁2首尾相接形成框型结构,框型结构的四角处均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有角钢支腿3,框型结构置于处于最上层板面钢筋网1上方,且框型结构通过多根扎丝与最上层板面钢筋网1固定,角钢支腿3顶住置于下层的板面钢筋网1,使得相邻层的板面钢筋网1之间的距离相等,即都等于角钢支腿3的高度,使用时将其放置于板面钢筋网1之上,然后将板面钢筋网1上提至装置角钢横梁2底面,通过扎丝将其临时固定于角钢横梁2之上,从而达到保证相邻层的板面钢筋网1之间的距离相等的要求,在结构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拆除马凳装置,在工人对混凝土进行收面的过程中将装置上的临时固定扎丝松解,从而将装置从混凝土中提出,并将混凝土面收好。

所述角钢横梁2首尾相接形成的框型结构的两侧通过焊接的方式均固定安装有钢筋把手4,便于将本装置从混凝土中提出。

所述角钢横梁2的尺寸为50*50*4mm。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的步骤如下:

1.绑扎完板面钢筋网后,放置马凳,马凳横梁需正对板面钢筋网放置;

2.将角钢横梁底部板的板面钢筋网用扎丝固定于角钢横梁上,间距同板面钢筋网;

3.验收及浇筑砼等常规工序;

4.待混凝土初凝后剪断角钢横梁上绑扎的扎丝;

5.通过角钢横梁上的钢筋把手将马凳从初凝的砼中整体水平拔出;

6.支腿处砼二次收面。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