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边吊板与折阳角跌级板的衔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53810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一种边吊板与折阳角跌级板的衔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边吊板与折阳角跌级板的衔接结构。



背景技术:

在装饰领域中,室内的顶面处常常需要形成阳角从而达到美观的作用。常见的阳角形成的方式是利用跌级立框板与边吊板形成,如图1所示,跌级立框板1与边吊板2之间形成阳角3,但是此种方式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边吊板2的下端面21与跌级立框板1的下端面连接处难以形成一个平面,并且边吊板2的下端面21与跌级立框板1的下端面11之间的拼隙要求质量高;二、连接生硬,不美观;三、跌级立框板1与边吊板2一旦生产后大小规格是定死的,跌级立框板1与边吊板2的位置在实际安装过程中无法灵活变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边吊板与折阳角跌级板的衔接结构,连接简单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边吊板与折阳角跌级板的衔接结构以及平顶分区吊挂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通过以下方案实现:一种边吊板与折阳角 跌级板的衔接结构,其包括边吊板,其中,还包括折阳角跌级板、装饰板以及插接组件,折阳角跌级板包括竖直部与水平部,水平部与竖直部连接并呈夹角设置;边吊板与水平部呈相邻设置;装饰板一端延伸至边吊板的背面与其相贴,另一端延伸至水平部的背面与其相贴,使装饰板覆盖边吊板与水平部之间的缝隙;装饰板的一端通过插件组件与吊板的背面呈横向插接配合,装饰板的另一端与水平部的背面连接或装饰板的一端通过插件组件与水平部的背面呈横向插接配合,装饰板的另一端与边吊板的背面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利用折阳角跌级板与边吊板配合形成阳角满足室内装饰的美观要求。由于装饰板一端延伸至边吊板的背面与其相贴,另一端延伸至水平部的背面与其相贴,使装饰板覆盖边吊板与水平部之间的缝隙,可以保证边吊板以及水平部可以紧贴装饰板进行安装,从而使保证边吊板的下端面与水平部的下端面容易形成一个平面,并且由于装饰板遮挡了边吊板与水平部之间的缝隙,使的边吊板与水平部安装好后更加美观,即使边吊板与水平部之间存在较大的缝隙,因为装饰板的作用该缝隙会形成装饰凹槽,使得整体看起来更加美观。由于装饰板的一端通过插接组件形成横向插接配合(横向插接配合是指插接配合的方向为水平方向),另一端与水平部的背面或边吊板的背面相连(此处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水平部与装饰板相连,装饰板通过插接组件与边吊板横向插接配合;另一种是边吊板与装饰板相连,装饰板通过插接组件与水平部横向插接配合,无论哪种 情形都可以实现快速装配的效果)。由于横向插接配合的原因,可以使得边吊板、水平部的安装位置可以在一定程度内进行灵活调整,使得边吊板与水平部之间的缝隙也可以进行灵活调整。

其中,插接组件包括插接件Ⅰ以及插接件Ⅱ,插接件Ⅰ包括插舌,插接件Ⅱ包括插槽;插接件Ⅰ固定于装饰板的背面,插接件Ⅱ固定于水平部的背面或边吊板的背面,插舌伸入插槽中成形横向插接配合。

采用此种结构的插接组件,使得安装起来更加方便、快捷。

其中,插接件Ⅱ包括本体部,本体部与水平部的背面或边吊板的背面固定,本体部部分朝其背面隆起,隆起部分的侧面开设有插口,本体部由于隆起产生凹腔,插口打通凹腔形成插槽。

插接件Ⅱ采用此种结构形成插槽,考虑到此种结构插槽的稳定性较强,提高与插接件Ⅰ配合的稳定性。

其中,插接件Ⅱ包括本体部,本体部与水平部的背面或边吊板的背面固定,本体部的背面设有两对立设置的勾部,两勾部的中空部分共同形成插槽。

插接件Ⅱ采用此种结构形成插槽,使得插槽可以快速成型,并且插接件Ⅰ与其配合部分的长短可直接观察到。

其中,两勾部由本体部部分折弯形成。

此种结构,进一步实现插槽快速成型。

其中,插接件Ⅰ包括安装部,安装部用于与装饰板的背面固定;安装 部与插舌部相连,并且两者之间存在高度差,高度差与装饰板的厚度匹配。

高度差的设置,使得插接件Ⅰ与装饰板之间配合的更加紧密。

其中,插舌上开设有预留孔。

预留孔的设置,可以当插接件Ⅰ与插接件Ⅱ配合好后,并且装饰板、水平部、边吊板位置定好后,通过自攻螺丝穿入将插舌与水平部或边吊板紧固,提高稳定性。

其中,边吊板与水平部之间存在间隙,间隙与装饰板的正面形成装饰凹槽。

采用上述结构使得边吊板与水平部之间非常容易就可以形成间隙产生装饰凹槽,使得整体看起来更加美观。

其中,装饰凹槽内设有装饰组件,装饰组件包括装饰条Ⅰ以及装饰条Ⅱ,装饰条Ⅰ与装饰板固定,装饰条Ⅱ与装饰条Ⅰ呈卡接配合。

装饰组件的设计不仅仅可以起到美观的作用,还可以加强水平部与边吊板之间的联系,提高整体的稳定性。

其中,装饰条Ⅰ朝向装饰条Ⅱ的一面上设有卡接凸起,装饰条Ⅱ上设有卡槽,卡接凸起伸入卡槽内形成所述卡接配合。

采用此种结构,使得装饰条Ⅰ与装饰条Ⅱ装配起来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阳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装有装饰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未装装饰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A部的放大图;

图5是图3中B部的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插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插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参照附图2-6所示,一种边吊板3与折阳角跌级板的衔接结构,包括多组插接组件、边吊板3、折阳角跌级板以及装饰板5。

折阳角跌级板包括水平部41以及竖直部42,水平部41与竖直部42为夹角设置,夹角可以为90°,此处夹角位置处为阳角。

边吊板3背面的两端均通过插接组件与两个装饰板5形成横向插接配合,此处横向插接配合指的是插接配合的方向是水平方向。位于边吊板3左侧的装饰板5与原墙8上的固定板9固定。边吊板3的右端与水平部41呈相邻设置,另一装饰板5位于边吊板3以及水平部41的背面,装饰板5两端分别伸入到边吊板3以及水平部41的背面,用来遮挡边吊板3与水平部41之间的缝隙,同时,缝隙与装饰板5的正面可以形成装饰凹槽6。装饰板5与水平部41的背面通过螺钉固定。

装饰板5与边吊板3的背面通过插接组件形成横向插接配合,此处横向插接配合指的是插接配合的方向是水平方向。

以一组插接组件为例,插接组件包括插接件Ⅰ1以及插接件Ⅱ2。插接件Ⅰ1包括安装部11以及插舌12,安装部11以及插舌12通过折弯形成“Z”字形结构,所以安装部11与插舌12之间存在高度差。安装部11与装饰板5的背面呈螺钉固定,而高度差与装饰板5的厚度匹配,所以插舌12可延伸到边吊板3的背面。插接件Ⅱ2包括包括本体部21,本体部21与边吊板3的背面螺钉固定,本体部21部分朝向其背面折弯形成两个对立设置的勾部22,两勾部22的中空部分共同形成插槽23。插舌12可伸入插槽23中实现横向插接配合。

插舌12上开设有预留孔13,预留孔13的设置可以额外通过螺钉穿过预留孔13与边吊板3的背面固定。

装饰凹槽6中设置有装饰组件,装饰组件包括装饰条Ⅰ71以及装饰条Ⅱ72,装饰条Ⅰ71的背面与装饰板5固定,装饰条Ⅰ71的正面设有“T”字型的卡接凸起73,装饰条Ⅱ72朝向装饰条Ⅰ71的一面上设有与卡接凸起73适配的卡槽74。由于装饰条Ⅰ71以及装饰条Ⅱ72均为型材,卡接凸起73可滑入卡槽74中实现卡接配合。

上述结构的安装流程如下:在装饰板5的背面安装插接件Ⅰ1,然后将装饰板5与水平部41通过螺钉连接(当有装饰组件的情况下,先将装饰Ⅰ与装饰板5先固定后,再将装饰板5与水平部41连接)。然后将插接件Ⅱ2与边吊板3螺钉连接,运输到现场后,将插接件Ⅰ1与插接件Ⅱ2插接配合即可完成安装。

除此之外,上述实施例还可以变形为,插接件Ⅱ2固定在水平部41的背面,边吊板3与装饰板5通过螺钉连接,使得水平部41的背面与装饰板5之间形成横向插接配合。

实施例2:

参照附图6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插接组件的结构发生变化。插接组件包括插接件Ⅰ1以及插接件Ⅱ2。插接件Ⅰ1包括安装部11以及插舌12,安装部11以及插舌12通过折弯形成“Z”字形结构,所以安装部11与插舌12之间存在高度差。插接件Ⅱ2包括本体部21,本体部21部分朝其背面隆起,隆起部分24的侧面开设有插口25,本体部21由于隆起产生凹腔,插口25打通凹腔形成插槽23。插舌伸入插槽23中形成横向插接配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