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商品混凝土用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10085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商品混凝土用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风水理念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建筑以木结构建筑为主,西方的传统建筑以砖石结构为主。现代的建筑则是以钢筋混凝土为主。

工程是科学和数学的某种应用,通过这一应用,使自然界的物质和能源的特性能够通过各种结构、机器、产品、系统和过程,是以最短的时间和精而少的人力做出高效、可靠且对人类有用的东西。将自然科学的理论应用到具体工农业生产部门中形成的各学科的总称。

混凝土: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骨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骨料;与水(可含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

建筑工地上在制备混凝土时需要使用搅拌机,现有的搅拌机加料、排料不便,操作麻烦,影响搅拌工作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商品混凝土用搅拌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商品混凝土用搅拌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搅拌仓体,所述搅拌仓体上侧设置有进水管,所述搅拌仓体内部设置有驱动辊,所述驱动辊外侧设置有搅拌叶片,所述搅拌仓体底部设置有排料板,所述搅拌仓体一侧设置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下侧设置有进料孔,所述进料管内部设置有进料辊A、进料辊B、进料辊C与进料辊D,所述进料辊A、进料辊B、进料辊C与进料辊D外侧设置有输送带,所述进料辊A底部与调节杆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辊与搅拌叶片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料辊A、进料辊B、进料辊C的直径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料辊D与搅拌仓体之间为活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调节杆为气杆或液压杆。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水泥和沙子的进料,操作方便,避免了人工上料,操作方便,提高了搅拌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商品混凝土用搅拌装置,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搅拌仓体2,所述搅拌仓体2上侧设置有进水管3,所述搅拌仓体2内部设置有驱动辊4,所述驱动辊4外侧设置有搅拌叶片5,所述搅拌仓体2底部设置有排料板6,所述搅拌仓体2一侧设置有进料管7,所述进料管7下侧设置有进料孔701,所述进料管7内部设置有进料辊A8、进料辊B9、进料辊C10与进料辊D11,所述进料辊A8、进料辊B9、进料辊C10与进料辊D11外侧设置有输送带,所述进料辊A8底部与调节杆12连接。

所述驱动辊4与搅拌叶片5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其中述进料辊A8、进料辊B9、进料辊C10的直径相同,所述进料辊D11与搅拌仓体2之间为活动连接,且所述调节杆12为气杆或液压杆。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水泥和沙子的进料,操作方便,避免了人工上料,操作方便,提高了搅拌效率。至此,本实用新型商品混凝土用搅拌装置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