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窗框安装定位卡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23593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一种窗框安装定位卡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窗框安装定位卡夹。



背景技术:

工人在安装窗户的窗框时,需要先将窗框安装在墙体的洞口内,接着在窗框的上、下两侧、左、右两侧分别插入木楔进行固定,再通过敲打木楔对窗框的水平度和垂直度进行调整;该方式调整困难、调整精度较差,且耗时耗力,致使工人的安装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窗框安装定位卡夹,调整速度快、精度高,可明显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窗框安装定位卡夹,包括一主轴,所述主轴的一端固联有一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下端固联有一以利伸入墙体洞口内并与窗框的底面接触的下夹框板,所述下夹框板的上方设有一上夹框板,所述上夹框板的上方设有用于将其压紧在窗框顶面的压紧机构;所述支撑杆内滑动设置有顶推滑套和顶杆,所述顶推滑套内螺接有一推杆,所述推杆用于推动顶杆从支撑杆内伸出并顶抵住墙体洞口。

进一步的,所述主轴上并排开设有一第一径向通孔和第二径向通孔,所述压紧机构包括滑动设置在第一径向通孔内的压紧滑套,所述压紧滑套内螺接有一压杆,所述上夹框板的中部开设有一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设置有轴承,所述压杆的下端伸入连接孔内并与轴承的内圈固联,所述压紧滑套与径向通孔之间设置有以利卡紧压紧滑套的第一卡紧机构;所述支撑杆固联在第二径向通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紧机构包括竖设在压紧滑套侧面的第一齿条,所述径向通孔的上端侧壁开设有一沿轴向延伸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设置有一第一滑杆,所述第一滑杆靠近压紧滑套端设置有用于与第一齿条相啮合的第一凸齿,所述第一滑槽内设置有始终将第一滑杆压入第一齿条的第一压紧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压紧滑套和顶推滑套的内壁分别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压杆的外壁和推杆的外壁分别设置有用于与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压杆和推杆的顶部还分别设置有旋转手柄。

进一步的,所述顶推滑套与支撑杆之间设置有第二卡紧机构,所述第二卡紧机构包括一开设在支撑杆侧面并沿轴向延伸的第二滑槽Ⅰ,所述第二滑槽Ⅰ的两侧设置有方形限位槽,所述第二滑槽Ⅰ内滑动设有一端与顶推滑套固联的滑动座,所述滑动座上铰接有一按扣,所述按扣的一端设有以利卡设在方形限位槽内的限位卡齿,滑动座内设有始终将按扣压入方形限位槽内的第二压紧弹簧Ⅰ。

进一步的,所述压紧滑套的旁侧设有一活动套设在主轴的加强杆,所述加强杆可绕主轴转动并可沿着主轴滑动,所述加强杆的下端开设有一以利下夹框板穿过的槽口。

进一步的,所述顶推滑套与主轴之间设置有第二卡紧机构,所述第二卡紧机构包括竖设在顶推滑套外侧面的第二齿条,所述第二径向通孔的上端侧壁开设有一沿轴向向外延伸的第二滑槽Ⅱ,所述第二滑槽Ⅱ内设置有一第二滑杆,所述第二滑杆靠近顶推滑套端设置有用于与第二齿条相啮合的第二凸齿,所述第二滑槽Ⅱ内设置有始终将第二滑杆压入第二齿条的第二压紧弹簧Ⅱ。

进一步的,所述上夹框板的一端开设有一通孔,所述支撑杆穿过通孔并与上夹框板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下夹框板上固联有一量尺。

进一步的,所述顶杆的顶面与推杆的底面之间连接有一顶推弹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上、下夹框板夹住窗框,再根据定位要求通过推杆推动顶杆,进而带动窗框移动,即可调整窗框的位置,调整速度快、安装效率高,有效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同时,压紧滑套与压杆螺纹连接,可调节压杆的压紧力,避免卡夹从窗框上脱落,顶推滑套与推杆螺纹连接,可实现精确调节窗框的位置,保证窗框有高安装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一卡紧机构的构造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中第二卡紧机构的构造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A向构造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一中不使用顶推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二中第二卡紧机构的构造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二中不使用顶推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主轴;101-第一径向通孔;102-第二径向通孔;2-支撑杆;3-下夹框板;4-上夹框板;5-顶推滑套;6-推杆;7-顶杆;8-压紧滑套;9-压杆;10-旋转手柄;11-第一卡紧机构;110-第一齿条;111-第一滑槽;112-第一滑杆;113-第一凸齿;114-第一压紧弹簧;12-第二卡紧机构;1200-第二滑槽Ⅰ;1201-方形限位槽;1202-滑动座;1203-按扣;1204-限位卡齿;1205-第二压紧弹簧Ⅰ;1206-第二齿条;1207-第二滑槽;1208-第二滑杆;1209-第二凸齿;1210-第二压紧弹簧;13-量尺;14-加强杆;15-顶推弹簧;16-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窗框安装定位卡夹,包括一主轴1,所述主轴1的一端固联有一支撑杆2,所述支撑杆2的下端固联有一以利伸入墙体洞口内并与窗框的底面接触的下夹框板3,所述下夹框板3的上方设有一上夹框板4,所述上夹框板4的上方设有用于将其压紧在窗框顶面的压紧机构;所述支撑杆2内滑动设置有顶推滑套5和顶杆7,所述顶推滑套5内螺接有一推杆6,所述推杆6用于推动顶杆7从支撑杆2内伸出并顶抵住墙体洞口;使用时,将下夹框板3伸入到墙体洞口内并与窗框的底面接触,压紧机构将上夹框板4压紧在窗框上,接着移动顶推滑套5,再旋转推杆6,以使推杆6推动顶杆7伸出支撑杆2并顶抵住墙体洞口,随着推杆6驱动顶杆7不断伸出,则驱使被上、下夹框板3夹住的窗框移动,实现窗框的位置调整;将该定位卡夹分别安装至窗框的下端两侧和上端两侧,即可调节窗框安装时的水平度和垂直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轴上并排开设有一第一径向通孔和第二径向通孔,所述压紧机构包括滑动设置在第一径向通孔内的压紧滑套,所述压紧滑套内螺接有一压杆,所述上夹框板的中部开设有一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设置有轴承,所述压杆的下端伸入连接孔内并与轴承的内圈固联,所述压紧滑套与径向通孔之间设置有以利卡紧压紧滑套的第一卡紧机构;所述支撑杆固联在第二径向通孔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紧机构11包括竖设在压紧滑套侧面的第一齿条110,所述第一径向通孔101的上端侧壁开设有一沿轴向延伸的第一滑槽111,所述第一滑槽111内设置有一第一滑杆112,所述第一滑杆112靠近压紧滑套端设置有用于与第一齿条110相啮合的第一凸齿113,所述第一滑槽111内设置有始终将第一滑杆112压入第一齿条110的第一压紧弹簧114。

本实施例中,所述压紧滑套8和顶推滑套5的内壁分别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压杆9的外壁和推杆6的外壁分别设置有用于与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压杆9和推杆6的顶部还分别设置有旋转手柄10。

本实施例中,所述顶推滑套5与支撑杆2之间设置有第二卡紧机构12,所述第二卡紧机构12包括一开设在支撑杆2侧面并沿轴向延伸的第二滑槽Ⅰ1200,所述第二滑槽Ⅰ1200的两侧设置有方形限位槽1201,所述第二滑槽Ⅰ1200内滑动设有一端与顶推滑套5固联的滑动座1202,所述滑动座1202上铰接有一按扣1203,所述按扣1203的一端设有以利卡设在方形限位槽1201内的限位卡齿1204,滑动座1202内设有始终将按扣1203压入方形限位槽1201内的第二压紧弹簧Ⅰ1205;使用时,先按压按扣使限位卡齿与方形限位槽脱离,接着推动滑动座沿着第二滑槽Ⅰ移动,在移动到位时,松开按扣,使限位卡齿卡设在方形限位槽内,实现顶推滑套的定位卡紧。

本实施例中,所述压紧滑套8的旁侧设有一活动套设在主轴1的加强杆14,所述加强杆14可绕主轴1转动并可沿着主轴1滑动,所述加强杆14的下端开设有一以利下夹框板3穿过的槽口;加强杆14的设置,可避免上夹框板4夹紧窗框时下夹框板3甩出。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夹框板3上固联有一量尺13,便于测量窗框的安装深度。所述下夹框板3的厚度为2-5mm,便于伸入窗框与墙体洞口之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顶杆7的顶面与推杆6的底面之间连接有一顶推弹簧15;顶推弹簧15的设置,可利用顶推弹簧15的回弹力压住顶杆7,保证顶杆7始终牢牢顶住墙体洞口。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根据需要选择是否需要顶推弹簧15,如图5所示为不带顶推弹簧15的定位卡夹。

具体实施过程:单个该定位卡夹使用时,将下夹框板3伸入到墙体洞口内并与窗框的底面接触,朝窗框大幅度移动压紧滑套8,接着再旋转压杆9,使其将上夹框板4牢牢压在窗框的顶面;接着朝窗框大幅度移动顶推滑套5,旋转推杆6,使其推动顶杆7从支撑杆2内伸出并顶抵住墙体洞口,随着推杆6驱动顶杆7不断伸出,则驱使被上、下夹框板3夹住的窗框移动,实现窗框的位置调整;其中压紧滑套8和顶推滑套5的移动可实现粗调,压杆9以及推杆6的螺纹旋转,可实现细调,粗调与细调相结合,可保证窗框有较高的位置调节精度。多个该定位卡夹共同使用时:在窗框的下端左、右两侧以及窗框的左侧上端分别安装一个不带有顶推弹簧15的定位卡夹,而窗框的右侧上端则安装一个带有顶推弹簧15的定位卡夹,四个定位卡夹相配合,实现窗框的水平和垂直的位置调整,且调整精度高。

实施例二:如图6-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顶推滑套5与主轴1之间设置有第二卡紧机构12,所述第二卡紧机构12包括竖设在顶推滑套5外侧面的第二齿条1206,所述第二径向通孔102的上端侧壁开设有一沿轴向向外延伸的第二滑槽Ⅱ1207,所述第二滑槽Ⅱ1207内设置有一第二滑杆1208,所述第二滑杆1208靠近顶推滑套5端设置有用于与第二齿条1206相啮合的第二凸齿1209,所述第二滑槽Ⅱ1207内设置有始终将第二滑杆1208压入第二齿条1206的第二压紧弹簧Ⅱ1210。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夹框板4的一端开设有一通孔,所述支撑杆2穿过通孔并与上夹框板4滑动连接,以便对上夹框板4的移动起导向作用;在使用时,上夹框板4压在窗框的顶面一端。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紧机构位于压紧滑套远离支撑杆侧。

本实施例中,所述顶杆7的顶面与推杆6的底面之间连接有一顶推弹簧15;顶推弹簧15的设置,可利用顶推弹簧15的回弹力压住顶杆7,保证顶杆7始终牢牢顶住墙体洞口。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根据需要选择是否需要顶推弹簧15,如图8所示为不带顶推弹簧15的定位卡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