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用无梁楼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08414阅读:19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下室用无梁楼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楼梯,特别涉及一种地下室用无梁楼梯。



背景技术:

楼梯是楼房建筑中解决上、下楼行走时的重要构件。

公告号为CN203603393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无梁楼梯,包括由整块金属板材弯折而成的楼梯梯段,楼梯梯段具有N个依次相连的踏步段,踏步段包括底板、与底板垂直的立板,在楼梯梯段的侧面连接用于承载楼梯梯段重力的围栏,进而在实际使用时,通过力学原理,将原来集中在楼梯梯梁上的应力逐步向楼梯梯段两侧以及楼梯梯段两侧的围栏转移,从而降低了整个楼梯梯段的承载受力,提高其强度,消除了安全隐患。

但是,该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其楼梯梯段由整块金属板材弯折而成,因此,弯折成型后的楼梯梯段占据空间较大,不方便运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下室用无梁楼梯,其可以较便捷地对楼梯进行安装,且在储存时占据较小的储存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地下室用无梁楼梯,包括踏步板和与所述踏步板连接的踢脚板,所述踏步板与所述踢脚板转动连接,所述踏步板与所述踢脚板之间设有限制两者位于相对垂直位置的限位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储存状态时,踏步板和踢脚板叠放在一起,节省占据空间,需要使用时,利用外力使踏步板与踢脚板相对转动,并利用限位机构限制其相对转动的幅度,使其展开呈楼梯形状,以供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于所述踏步板两端端面背离其对应踢脚板一侧的限位板,所述踢脚板与所述踏步板垂直时,所述踢脚板的端面与其对应侧限位板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板可以限制踢脚板与踏步板两者的相对转动幅度,辅助安装工人在对楼梯进行安装时,能够较便捷、较准确地将踢脚板转动至与踏步板垂直的位置,提高安装工人的工作效率及楼梯的安装质量。

进一步的,相邻踏步板和踢脚板侧壁之间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踏步板和所述踢脚板之间围成直角三角形,所述固定板一端与所述踏步板或踢脚板侧壁转动连接,另一端开有卡孔,其对应踢脚板或踏步板侧壁上滑移设有与所述卡孔配合的卡柱,并设有驱动卡柱移动的驱动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板与踏步板和踢脚板之间围成直角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稳固性将踏步板与踢脚板固定,避免安装过程中踏步板与踢脚板相对转动,影响安装的正常进行。

进一步的,所述踢脚板或踏步板内横向开有供所述卡柱滑移的滑移槽,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卡柱远离所述卡孔一端的弹簧,所述弹簧一端与所述卡柱位于滑移槽内的端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滑移槽端部连接,所述卡柱伸出所述滑移槽的一端其纵截面呈梯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时旋转固定板使其侧壁与卡柱的梯形斜面抵接,并在斜面的导向下将卡柱向滑移槽内挤压,待卡孔移动至滑移槽出口处时,卡柱在弹簧的弹力下从滑移槽内滑出,并卡嵌在卡孔内,进而固定板、踏步板和踢脚板三者相互连接,并围成三角形。

进一步的,所述踏步板顶面呈凸纹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踏步板顶面设置为凸纹结构,以此来增大踏步板顶面与行走人员鞋底的摩擦力,增大行走人员在行走时的稳固性,避免行走人员在楼梯行走时脚下发生打滑现象,给行走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危害。

进一步的,所述踏步板上,贯穿所述踏步板的厚度方向开有若干个漏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地下室空气较潮湿,长此以往,踏步板表面积存有积水,给行走人员带来潜在危害,而漏水孔可以使积存在踏步板表面的积水流出,从而较好地解决踏步板表面积水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踢脚板及所述踏步板的下方设有导流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滴从漏水孔滴落后被导流板承接,沿导流板导向流入指定位置,从而避免水滴从漏水孔漏出后滴落至下层楼梯或地面,影响下层楼梯行人的正常行走或影响地面空间的正常使用。

进一步的,楼梯两端与楼梯梁铰接,且与楼梯梁的侧壁之间留有空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统楼梯与楼梯梁之间一般采用混凝土固定连接,但是这种刚性连接在发生地震时易崩塌,而本实施例中楼梯与楼梯梁之间采用铰接方式,并且与楼梯梁之间留有空隙,这样在发生地震,楼梯周围结构变形时,楼梯可在一定空间内活动,从而避免被挤压受损,减弱地震对楼梯的破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将踏步板与踢脚板设置为转动连接,并设置限制其相对位置的限位机构,从而,在储存状态时,踏步板和踢脚板叠放在一起,节省占据空间,需要使用时,利用外力使踏步板与踢脚板相对转动,并利用限位机构限制其相对转动的幅度,使其展开呈楼梯形状,以供使用;

2.通过将楼梯两端与楼梯梁铰接,并与楼梯梁之间留有空隙,从而,在发生地震,楼梯周围结构变形时,楼梯可在一定空间内活动,避免被挤压受损,进而减弱地震对楼梯的破坏。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地下室用无梁楼梯侧视图;

图2是一种地下室用无梁楼梯局部结构爆炸图;

图3是踢脚板剖视图,主要用于展示卡柱的结构。

图中:1、踏步板;2、踢脚板;3、限位板;4、固定板;41、卡孔;42、卡柱;43、滑移槽;44、弹簧;5、漏水孔;6、导流板;7、楼梯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地下室用无梁楼梯,参照图1,包括若干踏步板1和与踏步板1转动连接的若干踢脚板2,以及限制踏步板1和踢脚板2相对位置的限位机构。储存状态时,踏步板1和踢脚板2叠放在一起,节省占据空间,需要使用时,利用外力使踏步板1与踢脚板2相对转动,并利用限位机构限制其相对转动的幅度,使其展开呈楼梯形状,以供使用。

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所用的限位机构为设置在踏步板1两端端面、背离其对应踢脚板2一侧的限位板3,踢脚板2与踏步板1垂直时,踢脚板2与对应踏步板1连接的一端端面与对应限位板3抵接。限位板3可以限制踢脚板2与踏步板1两者的相对转动幅度,辅助安装工人在对楼梯进行安装时,能够较便捷、较准确地将踢脚板2转动至与踏步板1垂直的位置,提高安装工人的工作效率及楼梯的安装质量。

参照图1和图2,为了避免安装过程中踏步板1与踢脚板2相对转动,影响安装的正常进行,本实施例中在相邻踏步板1和踢脚板2之间活动连接有固定板4,固定板4与踏步板1和踢脚板2之间围成直角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稳固性将踏步板1与踢脚板2固定,避免其相对转动。参照图2和图3,固定板4一端与踏步板1侧壁转动连接,另一端与踢脚板2侧壁活动连接,固定板4与踢脚板2侧壁连接的一端开有卡孔41,踢脚板2侧壁上滑移连接有与卡孔41配合的卡柱42。踢脚板2内横向开有供卡柱42滑移的滑移槽43,滑移槽43内设置有驱动卡柱42滑移的驱动机构,本实施例中所用驱动机构为一端与卡柱42位于滑移槽43内的端部连接,另一端与滑移槽43端部连接的弹簧44。常态下,卡柱42一端位于滑移槽43内,另一端伸出滑移槽43卡嵌于卡孔41内。为了能够较方便地使卡柱42插入卡孔41内,卡柱42伸出滑移槽43的一端,其纵截面呈梯形,这样,在安装时旋转固定板4使其侧壁与卡柱42的梯形斜面抵接,并在斜面的导向下将卡柱42向滑移槽43内挤压,待卡孔41移动至滑移槽43出口处时,卡柱42在弹簧44的弹力下从滑移槽43内滑出,并卡嵌在卡孔41内,进而固定板4、踏步板1和踢脚板2三者相互连接,并围成三角形,从而避免安装过程中踏步板1与踢脚板2相对转动,影响安装的正常进行。

参照图1和图2,为了避免行走人员在楼梯行走时脚下发生打滑现象,给行走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危害,本实施例中踏步板1顶面呈凸纹结构,以此来增大踏步板1顶面与行走人员鞋底的摩擦力,增大行走人员在行走时的稳固性。另一方面,由于地下室空气较潮湿,长此以往,踏步板1表面积存有积水,给行走人员带来潜在危害,为了能够较好地对踏步板1表面的积水进行处理,在踏步板1上,沿踏步板1厚度方向开有若干个漏水孔5。进一步地,为了避免水滴从漏水孔5漏出后滴落至下层楼梯或地面,影响下层楼梯行人的正常行走或影响地面空间的正常使用,本实施例中在踢脚板2和踏步板1的下方还连接有导流板6,导流板6的两端分别与楼梯的两端的楼梯梁7连接,导流板6的倾斜方向与楼梯的倾斜方向一致,从而水滴从漏水孔5滴落后被导流板6承接,沿导流板6导向流入指定位置。

参照图1,楼梯的两端与楼梯梁7铰接,且与楼梯梁7的侧壁之间留有空隙。传统楼梯与楼梯梁7之间一般采用混凝土固定连接,但是这种刚性连接在发生地震时易崩塌,而本实施例中楼梯与楼梯梁7之间采用铰接方式,并且与楼梯梁7之间留有空隙,这样在发生地震,楼梯周围结构变形时,楼梯可在一定空间内活动,从而避免被挤压受损,减弱地震对楼梯的破坏。

工作原理:储存状态时,踏步板1和踢脚板2叠放在一起,节省占据空间,需要使用时,利用外力使踏步板1与踢脚板2相对转动,并利用限位机构及固定板4使踏步板1与踢脚板2保持垂直,使整体展开呈楼梯形状,并将两端与楼梯梁7铰接,以供使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