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满堂脚手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47656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装饰施工中使用的一种新型满堂脚手架。



背景技术:

满堂脚手架作为脚手架中的一种,又称作满堂红脚手架,是一种搭建脚手架的施工工艺。满堂脚手架相对其他脚手架系统密度大,其具体应用特点就是满屋子搭架子。满堂脚手架相对于其他的脚手架更加稳固。在装饰施工中,特别是在层高较高的吊顶施工中,必须要搭设满堂脚手架,由于常规的满堂脚手架是全钢管脚手架,搭拆时间长,费工费时,且费用也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满堂脚手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满堂脚手架,所述满堂脚手架包括沿建筑物内部分布的移动脚手架钢立柱和三角形主骨架,所述三角形主骨架由各移动脚手架钢立柱与其相邻的移动脚手架钢立柱之间设置的钢管组成,沿所述三角形主骨架的表面依次铺设钢管次骨架和脚手板。

所述满堂脚手架的外周设置钢管护栏。

所述三角形主骨架与移动脚手架钢立柱之间、三角形主骨架与钢管次骨架之间、钢管次骨架与脚手板之间均为扣件连接。

所述移动脚手架钢立柱分为周向移动脚手架钢立柱和中间移动脚手架钢立柱,所述周向移动脚手架钢立柱沿建筑物内侧壁设置,中间移动脚手架钢立柱位于建筑物内部。

所述移动脚手架钢立柱由若干移动脚手架上下插接得到,移动脚手架的上下插接处采用钢管和扣件加固。

各移动脚手架钢立柱之间的中心距离不大于4.2m,最外层移动脚手架钢立柱与建筑物四周墙体的距离不大于15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技术巧妙、成本低,搭拆方便,工具定型化效果显著。

2、本实用新型可适用于吊顶装饰高度不超过10米的满堂脚手架,用移动脚手架组合的钢柱体代替常规脚手架立管、横管,使其施工速度快,搭拆方便,定型化施工,提高工作效率,安全有保证。

3、本实用新型易于推广,具有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新型满堂脚手架,所述满堂脚手架包括沿建筑物内部分布的移动脚手架钢立柱1和三角形主骨架2,所述三角形主骨架2由各移动脚手架钢立柱1与其相邻的移动脚手架钢立柱1之间设置的钢管组成,沿所述三角形主骨架2的表面依次铺设钢管次骨架3和脚手板,钢管次骨架3之间平行设置。所述满堂脚手架的外周设置钢管护栏(图中未示出)。

所述三角形主骨架2与移动脚手架钢立柱1之间、三角形主骨架2与钢管次骨架3之间、钢管次骨架3与脚手板之间均通过扣件连接。所述移动脚手架钢立柱1分为周向移动脚手架钢立柱11和中间移动脚手架钢立柱12,所述周向移动脚手架钢立柱11沿建筑物内侧壁设置,中间移动脚手架钢立柱12位于建筑物内部。所述移动脚手架钢立柱1由若干移动脚手架上下插接得到,移动脚手架的上下插接处采用钢管和扣件加固。各移动脚手架钢立柱1之间的中心距离不大于4.2m,最外层移动脚手架钢立柱1与建筑物四周墙体的距离不大于150mm。

本实用新型的制作过程为:首先,分别用四部914*1219的移动脚手架上下四层组合成一个移动脚手架钢立柱1(也可根据实际空间高度选用不通高度的移动脚手架组合),移动脚手架上下层插接连接,且上下层连接处的四条腿分别用φ48×3.5的钢管和扣件固定加固,根据施工平面布置钢柱体,使钢柱体之间的中心距离不大于4.2米,距离四周墙面的净距离不大于150mm,在钢柱体布置完成后,把最底层可移动脚手架的轮子固定,使其不再移动,根据吊顶施工的高度预留足够的施工空间,在移动脚手架钢立柱1之间利用φ48×3.5的钢管和扣件拉结,组成大小不等的三角形主骨架2,再在三角形主骨架2表面平铺形成钢管次骨架3,钢管次骨架3采用φ48×2.5的钢管,钢管间距小于1.0米,再在钢管次骨架3四周固定1.5米高的钢管护栏,在钢管次骨架3平面结构表面满铺脚手板,这样一种搭拆方便的新型满堂脚手架就搭设完成了,通过结构计算,这种结构的均布荷载标准值每平方大于2.0KN/M2,符合规范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