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地施工现场防护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17628发布日期:2018-07-11 01:51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护棚,特别涉及一种建筑工地施工现场防护棚,属于建筑防护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防护棚主要是应用在建筑工地上,像配电箱、钢筋、电梯、木工、搅拌机等都需要防护棚,是一种建筑工地上的防护安全措施。

常见的防护棚构造很简单,一个顶棚四个支撑杆,底部为固定桩,四周固定安装挡板,这种设计过于简单,并且安装盒搬运的过程中较为麻烦,最重要的是,工地是一个具有高空威胁的工作环境,因此如何降低高处落下的物体对防护棚的损伤是一个设计优越的防护棚应该做到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工地施工现场防护棚,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工地施工现场防护棚,包括防护棚本体,所述防护棚本体包括轴承、顶板、底座和支撑柱,所述顶板一侧连接滑动件,两个所述顶板通过滑动件连接轴承,所述顶板下端螺纹连接弹簧件,所述弹簧件下端固定连接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一侧设有若干螺纹孔,所述支撑柱下端连接底座,所述顶板下端设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上端安装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上端连接轴承,两个所述支撑柱之间通过挡板连接,所述支撑柱一侧设有螺栓,所述挡板通过螺栓和螺纹孔连接支撑柱。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顶板为不锈钢材料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顶板内部填充海绵材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座一侧设有凹槽,所述挡板下端通过凹槽连接底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座上端设有圆形孔,所述支撑柱通过圆形孔与底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工地施工现场防护棚,具有安装拆卸方便,防护性能佳的特点,在具体的使用中,通过顶部采用活动结构,使得两个顶板能够形成一定的角度,在面对高处落下的物体时,可以减弱一部分对顶板的冲击力,顶板内部填充海绵也是为了降低冲击力的设计,防护棚本体采用可拆卸的结构组合形成,在安装和拆卸上相比较于传统的防护棚更有优势。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顶板和轴承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顶板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防护棚本体;2、轴承;3、顶板;4、弹簧件;5、螺纹孔;6、液压杆;7、液压缸;8、底座;9、支撑柱;10、螺栓;11、挡板;12、海绵材料;13、滑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工地施工现场防护棚,包括防护棚本体1,防护棚本体1包括轴承2、顶板3、底座8和支撑柱9,顶板3一侧连接滑动件13,两个顶板3通过滑动件13连接轴承2,顶板3下端螺纹连接弹簧件4,弹簧件4下端固定连接支撑柱9,支撑柱9一侧设有若干螺纹孔5,支撑柱 9下端连接底座8,顶板3下端设有液压缸7,液压缸7上端安装有液压杆6,液压杆6上端连接轴承2,两个支撑柱9之间通过挡板11连接,支撑柱9一侧设有螺栓10,挡板11通过螺栓10和螺纹孔5连接支撑柱9,通过顶部采用活动结构,使得两个顶板3能够形成一定的角度,在面对高处落下的物体时,可以减弱一部分对顶板3的冲击力,顶板3内部填充海绵也是为了降低冲击力的设计,防护棚本体1采用可拆卸的结构组合形成,在安装和拆卸上相比较于传统的防护棚更有优势。

顶板3为不锈钢材料制成,防锈耐磨,顶板3内部填充海绵材料12,减缓冲击,底座8一侧设有凹槽,固定的作用,挡板11下端通过凹槽连接底座8,底座8上端设有圆形孔,支撑柱9通过圆形孔与底座8连接。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工地施工现场防护棚,具有安装拆卸方便,防护性能佳的特点,通过打开液压缸7,将液压杆6向上顶起,向上推动轴承2,使得两个顶板3通过弹簧件4环绕轴承2做相对滑动,从而使两个顶板3形成一定的角度,选择合适的螺纹孔5,通过螺栓10和螺纹孔5将挡板11连接在支撑柱9上,挡板11下端插在底座8的凹槽内,当有高空物体撞击防护棚本体1时,通过事先设定好的倾角,减缓一部分的冲击力,顶板3内部填充的海绵材料12也会降低一定的冲击力,顶板3下端的弹簧件4 起到了很好的减震作用,防护棚本体1多出采用可拆卸结构,方便使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