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间距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05349发布日期:2018-08-31 20:54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建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钢筋间距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土建施工中,钢筋网制作时,先按设计图纸要求的钢筋间距弹线,然后按线对钢筋进行绑扎。但是,通过弹线控制钢筋间距的施工过程复杂,且由于钢筋间距数据繁多,误差控制严格,现场实施时困难。而且,当遇到某些钢筋间距数据繁多的比较复杂部位钢筋绑扎时,在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往往很难控制误差,导致施工质量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钢筋间距控制的误差大且施工繁琐的问题,提供一种施工方便且误差小的钢筋间距控制装置。

一种钢筋间距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卡位件,所述第一卡位件上设置有第一凹槽和通孔;所述第一凹槽延伸至开设在所述第一卡位件的所述通孔的两个开口所在的两个相对的表面;

第二卡位件,所述第二卡位件与所述第一卡位件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卡位件上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开口朝向相同,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分别用于容纳相邻的两个钢筋;所述第一卡位件的远离所述第二卡位件的表面上具有刻度,且所述刻度与所述通孔的在滑动方向上的边缘抵接;其中,所述滑动方向指的是所述第二卡位件相对所述第一卡位件滑动的方向;以及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穿设在所述通孔中;通过旋转所述固定件,以致所述第一卡位件与所述第二卡位件固定或相对滑动。

上述钢筋间距控制装置,第一卡位件与第二卡位件滑动连接,第一卡位件上设置有第一凹槽和通孔,第二卡位件上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与第一凹槽的开口的朝向相同,第一凹槽延伸至第一卡位件的通孔的两个开口坐在的两个相对的表面,且第二凹槽与第一凹槽的延伸方向一致,从而使得在施工过程中,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分别用于容纳相邻的两个钢筋,将相邻的钢筋卡住,固定件穿设在通孔中,通过旋转该固定件,以致第一卡位件与第二卡位件固定或相对滑动,第一卡位件的远离第二卡位件的表面上具有刻度,该刻度与通孔的在滑动方向上的边缘抵接,从而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先旋松该固定件,使得第二卡位件相对第一卡位件移动,移动的距离根据钢筋施工的间距来确定,通过观察刻度,确定钢筋间距,再旋紧该固定件,将第二卡位件与第一卡位件固定,进而可以将该钢筋间距控制装置卡在相邻的钢筋上,不仅施工方便,而且减少误差,适用于复杂的施工环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的内表面为曲面,所述第二凹槽的内表面为曲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的纵截面的形状为半圆形;所述第二凹槽的纵截面的形状为半圆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形状相同,所述第一安装部安装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所述第一安装部具有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形状相同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安装部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形状相同,所述第二安装部安装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二安装部具有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形状相同的第二卡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安装部依次套设;所述第二安装部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二安装部依次套设。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刻度所对应的值为所述第一卡位件与所述第二卡位件固定时,所述第一凹槽的圆心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圆心之间的距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孔的纵截面为椭圆形,或者所述通孔为腰型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为螺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位件的与开设有所述第一凹槽的表面相对的表面上设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用于卡住所述第二卡位件。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钢筋间距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钢筋间距控制装置的西南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所示的钢筋间距控制装置的主视图;

图4为图1中所示的钢筋间距控制装置的俯视图;

图5为图1中所示的钢筋间距控制装置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一实施例的钢筋间距控制装置100包括第一卡位件110、第二卡位件120以及固定件130。该钢筋间距控制装置100用于确定钢筋间距。第一卡位件110和第二卡位件120均可以为卡位板,即第一卡位件110和第二卡位件120的形状可以为板状。第一卡位件110和第二卡位件120所采用的材料均可以为不锈钢材料。

第一卡位件110上设置有第一凹槽111和通孔112。第一凹槽111延伸至开设在第一卡位件110的通孔112的两个开口所在的两个相对的表面,从而该第一凹槽111可以容纳钢筋,将钢筋卡住。具体地,再参考图1,第一卡位件110具有第一表面113。与第一表面113相对的表面为第二表面114,如图2所示。换而言之,第一凹槽111延伸至第一表面113和第二表面114。需要说明的是,通孔112的纵截面可以为椭圆形,或者该通孔112可以为腰型孔。

再参考图1和图3,第一卡位件110的远离第二卡位件120表面上具有刻度115,也就是说,第一表面113上具有该刻度115。刻度115与通孔112的在滑动方向上的边缘抵接,其中,滑动方向指的是第二卡位件120相对第一卡位件110滑动的方向。本实施例中,通孔112为椭圆形孔,从而刻度115与通孔112的长轴方向上的边缘抵接。

第二卡位件120与第一卡位件110滑动连接,也就是说,第二卡位件120可以相对第一卡位件110进行滑动,如图1和图4所示,从而改变第二卡位件120的远离第一卡位件110的一端与第一卡位件110的远离第二卡位件120的一端之间的距离,进而使得该钢筋间距控制装置100可以适用于不同的钢筋施工环境。

请参考图2和图5,第一卡位件110的与具有刻度115的表面相对的表面上设有延伸部116,该延伸部116用于卡住第二卡位件116。具体地,第一卡位件110的第二表面114设有该延伸部1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延伸部116设置在第一卡位件110的与开设有第一凹槽111的表面相对的表面上。进一步地,该延伸部116可以与第一卡位件110一体成型。再参考图2,延伸部116具有卡槽,从而通过该卡槽卡住第二卡位件120。

再参考图1,第二卡位件120上设置有第二凹槽121,第二凹槽121的开口与第一凹槽111的开口的朝向一致,且第二凹槽121与第一凹槽111的延伸方向一致。具体地,再参考图1,第二卡位件120具有第三表面122。与第三表面122相对的表面为第四表面123,如图2所示。换而言之,第二凹槽121延伸至第三表面122和第四表面123。从而在施工过程中,第一凹槽111和第二凹槽121分别容纳相邻的钢筋,将相邻的钢筋卡住。

固定件130穿设在通孔112中,从而通过旋转该固定件130,使得第一卡位件110与第二卡位件120固定或者能够相对滑动。具体地,旋转固定件130,使得固定件130与第二卡位件120的靠近第一卡位件110的表面相抵接时,第一卡位件110与第二卡位件120固定。往相反的方向旋转固定件130,固定件130与第二卡位件120的靠近第一卡位件110的表面分离,从而拉动第二卡位件120,能够使得第二卡位件120沿着卡槽滑动,第二卡位件120滑动的距离根据实际施工时钢筋的间距确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固定件130为螺帽。进一步地,第二卡位件120的靠近第一卡位件110的表面上可以设置有第三凹槽,该第三凹槽的开口与通孔112的开口的形状以及尺寸相适配,从而旋转固定件130时,固定件130可以卡到该第三凹槽中,进一步提高钢筋间距控制装置100的稳固性。

为了更好地与钢筋的表面贴合,第一凹槽111的内表面可以为曲面,第二凹槽121地内表面也为曲面。进一步地,第一凹槽111的纵截面的形状为半圆形第二凹槽121的纵截面的形状也为半圆形。为了使得钢筋完全地与第一凹槽111或第二凹槽121的内表面贴合,第一凹槽111的纵截面的半径与钢筋的半径相同,第二凹槽121的纵截面的半径也与钢筋的半径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刻度115所对应的值为第一卡位件110和第二卡位件120固定时,第一凹槽111的圆心与第二凹槽121的圆心之间的距离,如图3所示。再参考图3,刻度115分别为10、11、12、13、14、15以及16,单位为厘米。以10为例,10指的是第一凹槽111的圆心与第二凹槽121的圆心之间的距离。该刻度值也即为钢筋的间距,从而可以直接通过旋转固定件130,进而滑动第二卡位件120来确定钢筋间距,不仅直观、方便,而且误差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钢筋间距控制装置100还包括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第一安装部安装于第一凹槽111内,第一安装部与第一凹槽111的内表面完全贴合,且该第一安装部具有与第一凹槽111的形状相同的第一卡槽。第二安装部的形状与第二凹槽121的形状相同,第二安装部安装于第二凹槽121内,第二安装部具有与第二凹槽121的形状相同的第二卡槽。从而当钢筋的直径较大时,可以将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拆除,通过第一凹槽111和第二凹槽121卡住钢筋。当钢筋的直径较小时,可以将第一安装部安装于第一凹槽111内,将第二安装部安装于第二凹槽121内,此时,通过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来卡住钢筋,进而扩大钢筋间距控制装置100的使用范围。

进一步地,第一安装部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一安装部可以依次套设,也就是说,多个第一安装部的尺寸不一样,形状相同。且多个第一安装部可以依次安装于第一凹槽111内,进而使得该钢筋间距控制装置适用于更多不同直径的钢筋,使用范围更广。同样地,第二安装部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二安装部依次套设。该第二安装部同上述第一安装部,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地,在施工过程中,该钢筋间距控制装置100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工作长度至符合钢筋间距要求。具体地,通过旋松固定件130,第一卡位件110与第二卡位件120相对滑动,固定件130的中心下方的刻度显示出所要求的钢筋间距,调整到所需刻度后旋紧固定件130,第一卡位件110和第二卡位件120固定住,此时,通过第一凹槽111和第二凹槽121,钢筋间距控制装置100垂直地卡扣住钢筋限制钢筋的移动。施工时,只需先将一端的首根钢筋按设计图纸要求绑扎固定好后,然后用两个钢筋间距控制装置100将这根钢筋与该侧第二根钢筋在端头卡扣住,然后将第二根钢筋与第三根钢筋卡扣住,以此类推,直至最后一根钢筋,以此实现对钢筋间距的控制,控制钢筋绑扎的施工质量。此外,该钢筋间距控制装置100造价低廉、可回收反复使用,对提高工程质量将会有非常大的帮助。其用操作过程简便、快捷,操作省时省力。钢筋间距控制装置100还可以解决在复杂条件下控制钢筋间距的问题,提升工作效率且能够避免人为因素对钢筋施工质量的影响。

上述钢筋间距控制装置100,第一卡位件110与第二卡位件120滑动连接,第一卡位件上110设置有第一凹槽111和通孔112,第二卡位件120上设置有第二凹槽121,第二凹槽121与第一凹槽111的开口的朝向相同,第一凹槽111延伸至第一卡位件110的通孔112的两个开口坐在的两个相对的表面,且第二凹槽121与第一凹槽111的延伸方向一致,从而使得在施工过程中,第一凹槽111和第二凹槽121分别用于容纳相邻的两个钢筋,将相邻的钢筋卡住,固定件130穿设在通孔112中,通过旋转该固定件130,以致第一卡位件110与第二卡位件120固定或相对滑动,第一卡位件110的远离第二卡位件120的表面上具有刻度115,该刻度115与通孔112的在滑动方向上的边缘抵接,从而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先旋松该固定件130,使得第二卡位件120相对第一卡位件110移动,移动的距离根据钢筋施工的间距来确定,通过观察刻度,确定钢筋间距,再旋紧该固定件130,将第二卡位件120与第一卡位件110固定,进而可以将该钢筋间距控制装置卡在相邻的钢筋上,不仅施工方便,而且减少误差,适用于复杂的施工环境。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