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式框架结构墙体模板系统及墙体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484543发布日期:2018-09-21 19:41阅读:90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移动式框架结构墙体模板系统及墙体施工方法,属于现浇框架结构墙体建设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各类现浇框架结构墙体的施工中,墙体模板支撑的方式通常是使用满堂支架做支撑,穿墙对拉螺栓紧固的方式。由于受钢管的刚度限制,支撑的间距和每道支撑上的穿墙对拉螺杆的间距都较小,导致拆模后的后处理工作量大且因施工操作不当和螺栓拉杆孔较多而发生墙体渗水的概率高。进一步的,墙体结构模板拆装的过程繁琐,费时费力,安全可靠性差,且材料重复利用率低,浪费严重。在框架结构墙体横延米较长的,需分多次浇筑的情况下,倒运拆装材料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无穿墙拉杆且安装、拆卸简单灵活,可自由组合循环浇筑单元长度,循环施工完可移动的框架结构墙体模板系统及墙体施工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第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可移动式框架结构墙体模板系统,包括:位于墙体外侧的外桁架模板、位于墙体内侧的内桁架模板和顶板支架;所述外桁架模板包括外桁架、由所述外桁架支撑的外主楞与外次楞、安装在所述外次楞上的外面板;所述内桁架模板包括内桁架、由所述内桁架支撑的内主楞与内次楞、安装在所述内次楞上的内面板;所述顶板支架包括十字盘脚手架、安装在所述十字盘脚手架顶部的顶主楞与顶次楞、安装在所述顶次楞上的顶面板;所述墙体的混凝土基础层上具有外预埋件和内预埋件;所述外桁架与所述外预埋件连接,所述内桁架与所述内预埋件连接,所述墙体两外侧的外桁架模板通过拉杆相互连接;所述内桁架底部具有走行轮和高度可调的第一底座、所述十字盘脚手架的底部具有高度可调的第二底座;所述内主楞与所述顶主楞能够通过连接钢板连接。

上述方案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外桁架模板与内桁架模板上焊接有若干钢管;所述钢管上能够通过活动扣件安装连接钢管。

上述方案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外主楞、内主楞和顶主楞由双拼槽钢制成。

上述方案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外次楞、内次楞和顶次楞是木工字梁。

上述方案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外面板、内面板和顶面板是竹胶板。

上述方案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拉杆由精轧螺纹钢制成。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第二个技术方案是:一种使用上述方案中的可移动式框架结构墙体模板系统的墙体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浇筑框架结构墙体的混凝土基础层,并在混凝土基础层中预埋外预埋件和内预埋件;

(2)组装外桁架和内桁架;

(3)根据施工长度,使用连接钢管和活动扣件分别将若干外桁架、内桁架连接成一体;

(4)在外桁架上分布搭设外主楞、外次楞和外面板;在内桁架上分布搭设内主楞、内次楞和内面板;

(5)组装十字盘脚手架,并在十字盘脚手架上依次搭设顶主楞、顶次楞及顶面板;

(6)待混凝土基础层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将外桁架移动至设计位置,并使用螺纹钢将外桁架与外预埋件连接;并在框架结构墙体两侧的外桁架模板之间使用拉杆连接;

(7)调节第二底座,将顶面板调整到设计高度;

(8)移动内桁架模板至设计位置,调节第一底座,将内面板调整到设计高度;并使用螺纹钢将内桁架与内预埋件连接;使用连接钢板将内主楞与顶主楞连接;

(9)进行墙体浇筑;

(10)待框架结构墙体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外桁架之间的拉杆、外桁架与外预埋件之间的螺纹钢、内桁架与内预埋件之间的螺纹钢、内主楞与顶主楞之间的连接钢板;并重新调整调节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

(11)重复步骤6到10进行下一循环施工,直到框架结构墙体施工完成。

上述方案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步骤(6)中,通过搭设脚手架平台,进行外桁架的移动和连接操作。

本发明提供的可移动式框架结构墙体模板系统及墙体施工方法,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满堂支架带拉杆施工拆模后的后处理工作量大且因施工操作不当和螺栓拉杆孔较多而发生墙体渗水的概率高,模板拆装的过程繁琐,费时费力,安全可靠性差,且材料重复利用率低,浪费严重,且在在框架结构横延米较长的,需分多次浇筑的情况下,倒运拆装材料费时费力的缺点;适用于横延米较长且对防水要求较高的现浇框架结构墙体的施工,具有场地适用性强,安装、拆卸简单灵活,可自由组合循环浇筑单元长度,循环施工完可移动,且能通过无穿墙拉杆施工降低墙体后期渗水概率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内桁架模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外桁架模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顶板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示意如下:1-外桁架模板,2-内桁架模板,3-顶板支架,4-混凝土基础层,5-墙体,6-拉杆,7-内桁架,8-内主楞,9-内次楞,10-内面板,11-内预埋件,12-走行轮,13-第一底座,14-外桁架,15-外主楞,16-外次楞,17-外面板;18-外预埋件,19-连接套筒,20-蝶形螺帽;21-连接钢管,22-短钢管;23-十字盘脚手架,24-第二底座;25-顶主楞,26-顶次楞,27-顶面板,28-连接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可移动式框架结构墙体模板系统,适用于如图1中所示的框架结构墙体5,墙体5需要预先布设混凝土基础层4。本实施例的可移动式框架结构墙体模板系统如图1,包括:位于墙体5外侧的外桁架模板1、位于墙体5内侧的内桁架模板2和顶板支架3。

如图2,内桁架模板2包括内桁架7、由内桁架7支撑的内主楞8与内次楞9、安装在内次楞9上的内面板10;混凝土基础层4里具有预埋的内预埋件11,内桁架7能够与内预埋件11固定连接。内桁架7底部还具有走行轮12和高度可调的第一底座13。

如图3,外桁架14模板1包括外桁架14、由外桁架14支撑的外主楞15与外次楞16、安装在外次楞16上的外面板17;混凝土基础层4里具有预埋的外预埋件18,外桁架14能够与外预埋件18固定连接。如图1,墙体5两外侧的外桁架模板1通过由精轧螺纹钢制成的拉杆6相互连接。

如图4,顶板支架3包括十字盘脚手架23、安装在十字盘脚手架23顶部的顶主楞25与顶次楞26、安装在顶次楞26上的顶面板27;十字盘脚手架23的底部具有高度可调的第二底座24;内主楞8与顶主楞25能够通过连接钢板28连接。

为了便于让若干外桁架14模板1与内桁架模板2能够分别连接成整体,外桁架14模板1与内桁架模板2上均焊接有若干短钢管22;这样,短钢管22上能够通过活动扣件安装连接钢管21。

本实施例中,外主楞15、内主楞8和顶主楞25由双拼槽钢制成;外次楞16、内次楞9和顶次楞26是木工字梁;外面板17、内面板10和顶面板27是竹胶板。

上述实施例包含一种施工方法:一种使用上述方案中的可移动式框架结构墙体模板系统的墙体5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浇筑框架结构墙体5的混凝土基础层4,并在混凝土基础层4中预埋外预埋件18和内预埋件11;

(2)组装外桁架14和内桁架7;

(3)根据施工长度,使用连接钢管21和活动扣件分别将若干外桁架14、内桁架7各自连接成一体;

(4)在外桁架14上分布搭设外主楞15、外次楞16和外面板17;在内桁架上分布搭设内主楞8、内次楞8和内面板10;

(5)组装十字盘脚手架23,并在十字盘脚手架23上依次搭设顶主楞25、顶次楞26及顶面板27;

(6)待混凝土基础层4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将外桁架14移动至设计位置,并使用螺纹钢、连接套筒19和蝶形螺帽20,将外桁架14与外预埋件18连接固定;并在框架结构墙体5两侧的外桁架模板1之间使用拉杆6连接固定;由于外桁架14是悬空安装的,因此,需要搭设简易脚手架平台,进行外桁架14的移动和连接操作;

(7)调节第二底座24,将顶面板27调整到设计高度;

(8)移动内桁架模板2至设计位置,调节第一底座13,将内面板10调整到设计高度;并使用螺纹钢、连接套筒19和蝶形螺帽20,将内桁架7与内预埋件11连接固定;使用连接钢板28将内主楞8与顶主楞25连接固定;

(9)进行墙体5混凝土浇筑作业;

(10)待墙体5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解除外桁架14之间的拉杆6、外桁架14与外预埋件18之间的连接固定、内桁架7与内预埋件11之间的连接固定、内主楞8与顶主楞25之间的连接钢板28;并重新调整调节第一底座13和第二底座24;

(11)重复步骤6到10进行下一循环施工,直到墙体5施工完成。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的具体技术方案,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为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