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构轻混凝土装配式大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4130发布日期:2018-09-21 19:38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网构轻混凝土装配式大板。



背景技术:

我国已把推荐住宅产业化定为基本国策,政府正全力推进装配式住宅的发展。装配式住宅的核心结构部品就是装配式大板。这种大板有别于传统建筑隔墙条板:其一是幅面大,一般一个开间的大板、楼板以及屋面板各为一块整板,面积大小在10平方米到20平方米之间;其二是强度高,可以整体起吊安装,且具有优异的抗剪切性能;其三是外墙板、隔墙板、楼板以及屋面板四板配套,能够组装成完整的住宅主体。而我国以前生产应用的大多是小规格条板,面积仅在1.5平方米到1.8平方米之间,主要用于隔墙板,不能应用于外墙板、楼板以及屋面板,各大板间无法配套。后来出现的发泡水泥复合板虽然幅面大一些,但也不超过10平方米,而且多是条板无法用于装配式住宅,只局限于工业厂房和大型公共建筑。这就造成我国本土装配式住宅大板的市场空白,使我国政府推进的装配式住宅出现“无米下锅”的困境。

在国内没有住宅装配式大板的情况下,为应急需,我国不得不全面引进德国等发达国家的重混凝土装配式大板生产线技术。这种大板市场上统称“pc\混凝土大板”。“pc”是英文precastconcrete(装配式)的缩写。目前我国已有pc\混凝土大板生产线几百条,基本遍布全国各省市区。目前,已建和在建的pc住宅,全部是采用这种pc重混凝土大板。但这种pc重混凝土大板虽然由于政策鼓励推广的力度很大,但应用量却很不乐观,大多数生产线半负荷生产甚至停产状态,产品没有市场,出现了洋技术在中国水土不服的窘境。究其原因,应用这种pc混凝土大板的住宅工程,基本都是政策性项目如回迁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政府资金扶持的示范房等,大范围的商品住宅基本没有应用。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现有占据政策性住宅市场的重混凝土大板每立方米耗费钢材、水泥、沙、石总重量为2.7吨以上,每平方米住宅造价为2200至2700元,资金消耗高于传统住宅20%至30%;且由于自重大导致抗震性能差,进而加大了地基工程,使其应用区域受到限制,此外重混凝土大板传热大、不保温,需要做二次保温会延长工期。因此这种引进技术的重混凝土大板,属于低性价比产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网构轻混凝土装配式大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重混凝土大板性价比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网构轻混凝土装配式大板,包括:支撑骨架以及填充物质,支撑骨架的筋条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填充物质的填充空间,所述填充物质为轻混凝土,轻混凝土的密度和传热性能均小于重混凝土。

优选地,所述网构轻混凝土装配式大板表面设置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包括:砂浆以及钢网。

优选地,所述砂浆厚度为3-5mm;所述钢网采用有筋扩张网。

优选地,所述钢网通过自攻钉固定在支撑骨架所构成的大板框架的外部。

优选地,所述轻混凝土采用轻集料混凝土;用于墙板、隔墙板以及屋面板的轻混凝土密度调控在150-400kg/m3,用于楼板的轻混凝土密度调控在500-600kg/m3

优选地,所述支撑骨架包括:外围框架、内部支架、加强筋以及斜拉筋;

所述外围框架以槽钢焊接制成;所述内部支架采用薄壁型钢材,所述内部支架沿大板的板面的延展面横向焊接在外围框架的内部;所述加强筋沿大板的板面的延展面纵向焊接在外围框架的内部;所述斜拉筋设置在所述外围框架对角线位置。

优选地,所述内部支架为c型钢,所述内部支架之间的间隔距离为300mm-600mm,且所述内部支架设置有孔洞。

优选地,所述内部支架的孔洞的外轮廓为圆形或椭圆形。

优选地,所述内部支架的孔洞的孔径不小于其所在内部支架的宽度大小的60%。

优选地,所述加强筋采用钢管或钢带;采用钢管时,钢管的截面尺寸为30-20mm或40-20mm;采用钢带时,钢带的厚度为2-3mm,宽度为30-50mm。

所述斜拉筋采用钢筋或钢带;采用钢筋时,钢筋的直径为3-6mm;采用钢带时,钢带的厚度为2-3mm,宽度为30-50mm。

本发明提供的网构轻混凝土装配式大板,成本方面,用于低层建筑成本低于1200元/m2,用于高层建筑成本低于1600元/m2;性能方面,支撑骨架搭配內筋与质量轻、导热系数低的轻质水泥组合成的装配式大板,具有良好的抗剪切性能、抗弯性能、抗震性能、保温性能以及隔音性能,其性价比明显优于市场现有装配大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构轻混凝土装配式大板的支撑骨架的示意图;

图2是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构轻混凝土装配式大板的侧剖示意图。

图中1、轻混凝土;2、钢网;3、砂浆;4、外围框架;5、内部支架;6、加强筋;7、斜拉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网构轻混凝土1装配式大板,包括:支撑骨架以及填充物质,支撑骨架的筋条之间的间隙形成填充物质的填充空间,填充物质为轻质混凝土,轻质混凝土的密度和传热性能均小于重混凝土。采用轻质混凝土的导热系数仅为0.06-0.12具备优异的保温隔热性能,保障了装配式大板住宅的高节能、高舒适性。其发泡微孔轻集料具有良好的吸能削波功效,可有效吸收削减声波、地震波,可赋予装配式大板住宅理想的隔声、抗震性能。其防火可达a2级安全不然,减小装配式大板住宅火灾隐患。其密度仅相当于常规混凝土的四分之一至十四分之一,使装配式大板住宅轻量化,降低了基础及梁柱的工程量。成本方面,本发明提供的网构轻混凝土1装配式大板,用于低层建筑成本低于1200元/,用于高层建筑成本低于1600元/,也远低于常规重混凝土大板的2200至2700元。由此可见本发明提供的网构轻混凝土1装配式大板具有高性价比,符合市场需求。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网构轻混凝土1装配式大板表面设置有保护层,保护层包括:砂浆3以及钢网2。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砂浆3厚度为3-5mm;砂浆3中加入复合纤维和纳米柔性增强剂,复合纤维由有机纤维和/或无机纤维组成,有机纤维可选用木质纤维、聚丙烯纤维以及维纶纤维,无机纤维可选用海泡石纤维、水镁石纤维、硅灰石纤维以及凹凸棒石纤维;纳米柔性增强剂可选用市售hg-1型;加入复合纤维和纳米柔性增强剂后砂浆3的抗开裂性以及保温作用得以显著提高。钢网2采用有筋扩张网,能够加强砂浆3的抗开裂性能。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钢网2通过自攻钉固定在支撑骨架所构成的大板框架的外部。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轻混凝土1采用轻集料混凝土,轻集料可选用聚苯颗粒、废酚醛泡沫颗粒、废硬泡聚氨酯颗粒、陶粒、珍珠岩、玻化微粒以及膨胀蛭石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聚苯颗粒;用于墙板、隔墙板以及屋面板的轻混凝土1密度调控在150-400kg/,用于楼板的轻混凝土1密度调控在500-600kg/;既能保证墙体的保温性能,有不损害墙体的力学安全性能。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支撑骨架包括:外围框架4、内部支架5、加强筋6以及斜拉筋7;

如图2所示,外围框架4以槽钢焊接制成;内部支架5采用薄壁型钢材,内部支架5沿大板的板面的延展面横向焊接在外围框架4的内部,是槽钢框架的加固体,分散荷载应力,大幅提高了主体骨架的承载力;加强筋6沿大板的板面的延展面纵向焊接在外围框架4的内部;斜拉筋7设置在外围框架4对角线位置。内部支架5加强筋6以及斜拉筋7构成了外围框架4的内聚力体系,增强了大板安装起吊时的安全性;强化了整体框架的抗剪切力和抗弯性能,保障大板可用于剪力墙,又可用于楼板和屋面板。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内部支架5可采用c型钢、u型钢或i型钢任选其一,优选c型钢,其型材厚度为0.5-1.5mm,内部支架5之间的间隔距离为300mm-600mm,且内部支架5设置有孔洞,便于注浆体的流动。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内部支架5的孔洞的外轮廓为圆形或椭圆形,能够最好的保护支架的力学性能,且圆形或椭圆形通口便于流体流动。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内部支架5的孔洞的孔径不小于其所在内部支架5的宽度大小的60%,孔径太小不利于流体流动。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加强筋6采用钢管或钢带;采用钢管时,钢管的截面尺寸为30-20mm或40-20mm;采用钢带时,钢带的厚度为2-3mm,宽度为30-50mm。

斜拉筋7采用钢筋或钢带;采用钢筋时,钢筋的直径为3-6mm;采用钢带时,钢带的厚度为2-3mm,宽度为30-50mm。

支撑骨架为镀锌件,避免过早遭受腐蚀损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