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垃圾用于环保围墙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254076发布日期:2018-12-12 00:17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建筑垃圾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垃圾用于环保围墙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垃圾是指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队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进行建设、铺设或拆除、修缮过程中所产生的渣土、弃土、弃料、余泥及其他废弃物;然而,绝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便被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露天堆放或填埋,耗用大量的征用土地费、垃圾清运费等建设经费,同时,清运和堆放过程中的遗撒和粉尘、灰砂飞扬等问题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公告号cn107377584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建筑垃圾回收再生利用方法,将建筑垃圾破碎后,磁选去除铁质垃圾,水洗去除泥土和轻质物质,筛分得到0-5mm粒径范围的垃圾颗粒细料,以及5-8mm、8-12mm和12-25mm三种粒径范围的垃圾颗粒粗料,同时收集在垃圾破碎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得到粒径为0.3mm以下的垃圾颗粒粉料;将粉料、细料和对应种类的粗料作为制砖原料,再按照比例要求添加水泥和水,搅拌混合后制备得到以建筑垃圾为主体原料制得的水泥砖。

虽然这种建筑垃圾回收再生利用方法通过破碎筛分,将建筑垃圾中不同粒径的粉末颗粒进行区分,从而将其用于水泥砖的制备了;但是,这种建筑垃圾回收再生利用方法不仅需要现场破碎分类,还需要将破碎产生的垃圾颗粒运输至制砖地点进行再加工方能使用,回收周期长,再利用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垃圾用于环保围墙的施工方法,其具有处理方便、回收周期短,再利用成本低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建筑垃圾用于环保围墙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筛选分类,根据施工现场拆分所得的材料类型人工进行分类;

其中,按照以下标准进行分类:

第一类:植物类材料,植物类材料包括木制品和竹制品;

第二类:纺织类材料;

第三类:树脂类材料;

第四类:建筑主体材料,其包括泥土、砖块、混凝土块、钢筋混凝土块;

第五类:玻璃;

第六类:其他材料;

s2:破碎分离,对含有钢筋的钢筋混凝土块进行初步破碎,筛分出钢筋部分,并将筛选后的余料其余第四类材料作为砌筑物使用;

s3:钢筋整形,将挑选出的钢筋进行整形,使其基本保持直线状态,并通过弯曲、切割和焊接方式将其做成钢筋框,以作为墙体骨架;

s4:地基加固,在地面沿围墙的预砌筑位置开挖加固槽,将平均粒径大于100mm的砌筑物填充进加固槽中,并利用机器夯实处理,在夯击完毕后,于加固槽中的砌筑物之间的缝隙中填充上平均粒径小于10mm的砌筑物,再进行二次夯击,并在填充物顶部浇筑上由平均粒径小于10mm的砌筑物拌制而成的砂浆,直至与加固槽周围的地面齐平,形成加固平台;

s5:基台建设,在加固平台上架设上相对设置的两排模板,在两排模板之间围成的空腔中灌入由平均粒径小于10mm的砌筑物拌制而成的砂浆至模板一半高度的位置,再将平均粒径大于100mm的砌筑物压入模板之间的砂浆中,并进行二次灌浆直至形成基台;

s6:安放钢筋框,待基台稳固成型后拆模,并将钢筋框固接于基台上;

s7:墙体填充,在钢筋框两侧固接挡板,将砌筑物按平均粒径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填充进挡板之间的钢筋框中,并从上方开口处浇淋由平均粒径小于10mm的砌筑物拌制而成的砂浆,待砌筑物之间粘结稳固后拆除挡板即形成墙体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将施工现场各类混杂的建筑垃圾进行分类,方便后续的破碎和再利用,然后将建筑主体材料中的钢筋分离出来,以方便后续的处理,而剥离出的钢筋能够通过弯曲、切割和焊接的方式构成环保围墙的骨架,对墙体结构进行加固,提高其受力强度,而剥离钢筋后的建筑主体材料能够用于加固地基、砌筑基台和墙体;另外,施工中用到的填充物和砂浆都是建筑主体材料中的一部分,从而消耗掉大量的建筑垃圾;拆分后所得的数量最为庞大的建筑主体材料部分能够被用于环保围墙的砌筑,无需在现场加工后,还需进行精加工方能使用,而是在拆分现场进行初步处理后即能运输至环保围墙的施工地点进行再利用,回收周期短,再利用成本低。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3中,在架构钢筋框时,对钢筋进行打磨除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再利用钢筋架构钢筋框时,通过打磨的方式出去钢筋表面的铁锈,不仅能够查看钢筋实际状况是否符合使用要求,还能避免铁锈进一步锈蚀钢筋框。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3中,所述钢筋框的钢筋外周涂刷有防锈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除去铁锈的钢筋外周涂刷上防锈漆,避免钢筋框在自然环境中发生锈蚀,而失去对环保围墙的支撑、拦护作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4中,从下向上分隔加固槽为多层,采用逐层填充,逐层夯击的方式进行施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层填充、多重夯击的方式能够加固填充在加固槽中的建筑主体材料的密实度,从而提高其荷载能力,避免墙体部分设置于地面上时出现大幅度沉降或偏移,而影响到环保围墙的稳固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5中,在砌筑基台时,在模板之间竖直插设上若干根固定钢筋,并使固定钢筋顶端伸出基台设置,而钢筋框底部焊接于固定钢筋顶部设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预先在基台砌筑时,将固定钢筋插设在模板之间,从而在基台成形后,固定钢筋能够与基台形成一个整体,其不仅能够方便施工人员将钢筋框固接到基台上,还能稳固钢筋框与基台的连接结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5中,在砌筑基台时,基台宽度大于钢筋框宽度设置,并在基台顶端预留与钢筋框底部适配的凹槽,且固定钢筋顶部从凹槽处伸出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基台顶部设置上与钢筋框底部配合的凹槽,并将固定钢筋设置与凹槽下方的基台部分中,从而在施工人员安装时,将钢筋框安装于凹槽中,配合固定钢筋进一步稳定墙体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1中,对于第一类材料,保存完好的植物类材料可通过切割、拼装形成装饰物或植物箱,并将其设置于环保围墙上;而较为零碎的植物类材料可进行粉碎处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具有再加工价值的植物类材料加工形成装饰物或植物箱,并将固接到环保围墙上,从而在回收利用植物类材料的同时,美化环保围墙;而对应较为零碎的、再加工价值低的植物类材料进行粉碎处理,可用于木塑材料的复合制备,实现其再利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7中,所述墙体顶部沿其延伸方向开有种植槽,将纺织类材料垫放在种植槽中,再移植绿化植物于种植槽中。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墙体顶部沿其延伸方向设置的种植槽为绿化植物的根部提供埋设空间,而将拆分现场得到的纺织类材料垫设到种植槽的底部,不仅能够避免种植槽中的种植土在雨水作用下大量流失,还能避免绿化植物的根部生长进墙体中,破坏墙体结构,从而实现纺织类材料的再利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7中,将树脂类材料划分为热塑类和热固类,热塑类料材料回收再利用,热固类材料根据其自身特性加工为装饰物,并将其固接于墙体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回收加热后能够重新定形的热塑材料进行再利用,而加热后难以重新定形的热固类材料能够根据其自身特性进行再加工,并将其固接到墙体侧壁上,美化墙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7中,将玻璃进行切割、拼接和再加工形成装饰物,并将装饰物固接到墙体侧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再加工后的玻璃固接到墙体侧壁上,配合墙体侧壁上的植物类材料、树脂类材料制成的装饰物美化墙体,提高其观赏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地基加固、基台建设、墙体浇筑和墙体骨架的设置,再利用拆分现场产生的数量最多的建筑主体材料和钢筋,且再加工难度低、回收周期短,再利用成本低;

2.通过种植槽的设置,方便施工人员将拆分现场产生的纺织类材料垫设在种植槽中,实现纺织类材料的再利用;

3.通过将植物类材料、树脂类材料和玻璃进行再加工,实现植物类材料、树脂类材料和玻璃的再利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一种建筑垃圾用于环保围墙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筛选分类,根据施工现场拆分所得的材料类型人工进行分类,方便施工人员进行分类管理、回收和运输。

其中,按照以下标准进行分类:

第一类:植物类材料,植物类材料包括木制品和竹制品;

第二类:纺织类材料;

第三类:树脂类材料;

第四类:建筑主体材料,其包括泥土、砖块、混凝土块、钢筋混凝土块;

第五类:玻璃;

第六类:其他材料。

其中,第六类的其他材料为数量较少的各类复合制品、电池等物品,单独收集这类物品,并根据其特性进行分类处理。

s2:破碎分离,对含有钢筋的钢筋混凝土块进行初步破碎,再利用除铁器筛分出钢筋部分,既能避免钢铁材料的浪费,还能避免钢筋的存在影响到建筑主体材料的后续处理;同时,将筛选后的余料其余第四类材料作为砌筑物使用。

s3:钢筋整形,将挑选出的钢筋通过拉伸、重压等方式进行整形,使其达到基本保持直线的状态,再将整形后的钢筋通过弯曲、切割和焊接方式将其做成钢筋框,这里,设置有若干段钢筋框,通过钢筋框的拼接能够形成墙体骨架,实现钢筋的回收再利用;

其中,在对钢筋整形完毕后,逐一对钢筋进行打磨处理,除去钢筋表面的铁锈,除去铁锈后观察钢筋是否符合使用要求,并避免铁锈的存在影响到后续对钢筋的加工;

另外,在钢筋框成型后,利用防锈漆涂刷钢筋表面,避免钢筋框在自然环境中生锈而影响到钢筋框的结构强度,从而保证环保围墙的使用寿命。

s4:地基加固,在地面沿围墙的预砌筑位置开挖有截面呈梯形设置的加固槽,将平均粒径大于100mm的砌筑物填充进加固槽中,并利用机器夯实处理,在夯击完毕后,于加固槽中的砌筑物之间的缝隙中填充上平均粒径小于10mm的砌筑物,再进行二次夯击,并在填充物顶部浇筑上由平均粒径小于10mm的砌筑物拌制而成的砂浆,直至与加固槽周围的地面齐平,形成加固平台;

其中,将加固槽从下至上划分为多层,每层中均填充上砌筑物,并进行夯实处理,在上一层夯实完毕后方进行下一层的填充施工,依次夯实后,在加固槽顶端浇筑砂浆形成加固平台,形成稳固的支撑平面。

s5:基台建设,在加固平台上架设上相对设置的两排模板,在两排模板之间围成的空腔中灌入由平均粒径小于10mm的砌筑物拌制而成的砂浆至模板一半高度的位置,再将平均粒径大于100mm的砌筑物压入模板之间的砂浆中,并进行二次灌浆,待砂浆凝固后即能形成基台;

其中,在模板之间的空腔中可放入预先绑扎好的钢筋笼,且钢筋笼对应模板之间的开口处敞口设置,以在加固基台的同时,避免钢筋笼的预放置影响到砌筑物的投放。

s601:在基台浇筑时,在两排模板顶部盖设凹槽模板,从而使基台成型后能够在基台顶面顺延其长度方向形成凹槽;其中,在基台成型前,在两排模板中沿其长度方向间隔插设上竖直设置的固定钢筋,将固定钢筋设置于凹槽正下方的基台部分中,并使加固钢筋顶端伸出凹槽设置;

s602:待基台稳固成型后拆模,将钢筋框卡接进凹槽中,并将钢筋框底部焊接于固定钢筋上。

s701:墙体填充,在钢筋框两侧固接挡板,将砌筑物按平均粒径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填充进挡板之间的钢筋框中,并从上方开口处浇淋由平均粒径小于10mm的砌筑物拌制而成的砂浆,待砌筑物之间粘结稳固后拆除挡板即形成墙体结构;

s702:对于第一类材料,保存完好的植物类材料通过切割、拼装形成装饰物或植物箱,将其固接在墙体的侧壁上,并在植物箱中种植上绿化植物,美化墙体;而对于第一类材料中较为零碎的植物类材料部分进行粉碎,进行木塑材料的制备,实现第一类材料的回收再利用;

s703:对于第二类材料,在墙体顶部沿其延伸方向开有种植槽,并将纺织类材料垫在种植槽底部,向种植槽填充种植土,并移植上绿化植物,一方面,纺织类材料的设置能够包住种植土,避免其在雨水作用下流失,另一方面,纺织类材料的设置能够阻止绿化植物的根系生长进墙体中,而破坏墙体结构,在进一步美化墙体的同时,实现第二类材料的回收再利用;

s704:对于第三类材料,将树脂类材料划分为热塑类和热固类,热塑类材料能够在高温进行重新定型,实现其再利用,而将热固类材料根据其自身特性(大小、形状、颜色等)通过裁剪、拼接的方式加工形成装饰物,并将其固接在墙体侧壁上,美化墙体侧壁,实现第三类材料的回收再利用;

s705:对于第五类材料,将玻璃进行切割、拼接,再加工形成装饰物,并将其固接在墙体侧壁上,美化墙体侧壁,实现第五类材料的回收再利用。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方法,将建筑垃圾中的主体部分(第一类-第五类材料)用于环保围墙的建设中,其能迅速将建筑垃圾转化为建筑物,回收周期短,再利用成本相较于二次加工后的再利用更为低廉。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