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车分离的立体停车场及具有立体停车场的建筑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82345发布日期:2018-12-22 09:36阅读:552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车分离的立体停车场及具有立体停车场的建筑物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立体车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车分离的立体停车场及具有立体停车场的建筑物。

背景技术

现有建筑如居民楼、办公写字楼等的配套的停车场多置于建筑地面以下,通过载人电梯联通停车场和建筑;驾驶人员进入停车场停车入位后,走车行道到电梯间乘坐电梯,该种方法人车不分离,行人和车辆公用通道,给行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存在安全隐患。

中国发明专利cn205775679u,名称为“一种多功能十字立交桥”,公开了环岛联通上下层的车行道、人行道和停车场的结构。通过环岛实现人行和车行道的联通和隔离结构较复杂,建设场地要求较大,不适用于在具有立体停车场的建筑中的应用。

鉴于此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人车分离的立体停车场及具有立体停车场的建筑物,将人与车进行隔离,实现人不见车,车不见人,各行其道,提高立体停车场的安全性,结构设计合理巧妙。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一个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该概括部分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其唯一目的是用简单的形式呈现一些概念,以此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人车分离的立体停车场,所述立体停车场具有一连通所述车辆电梯的车辆入口,所述车辆电梯置于所述立体停车场内;所述车辆入口同时联通人行通道;所述行人通道为行人电梯或人行道。

进一步地,所述行人电梯为扶梯或立式电梯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具有立体停车场的建筑物,包括上述人车分离的立体停车场,其中,所述行人电梯连通所述建筑物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建筑物为方形,所述立体停车场置于所述建筑物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车辆入口包括行车道,所述车辆沿所述行车道进出所述车辆电梯。

本发明的一种人车分离的立体停车场,通过设置连通车辆电梯和行人电梯的车辆入口,实现人和车的分离,使人车各行其道,人不见车、车不见人,保证人车安全,在不增加建筑物或立体停车场配套设施的情况下,巧妙合理的进行设计,提高立体停车场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具有立体停车场的建筑物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具有立体停车场的建筑物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人车分离的立体停车场的俯视结构局部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具有立体停车场的建筑物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具有立体停车场的建筑物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具有立体停车场的建筑物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建筑物;2、立体停车场;3、车辆入口;4、车辆电梯;5、行人电梯;51、人行道;52、人员出入口;6、行车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方案可以包括结构的、逻辑的、电气的、过程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书的整个范围,以及权利要求书的所有可获得的等同物。在本文中,各实施方案可以被单独地或总地用术语“发明”来表示,这仅仅是为了方便,并且如果事实上公开了超过一个的发明,不是要自动地限制该应用的范围为任何单个发明或发明构思。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于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本文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产品等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部分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以下将结合图1-图5对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描述。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具有立体停车场的建筑物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具有立体停车场的建筑物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具有立体停车场的建筑物,在所述建筑物1的一侧设置立体停车场2;所述立体停车场2具有车辆入口3,所述车辆入口3连通所述立体停车场2的车辆电梯4和行人电梯5,所述车辆电梯4置于所述立体停车场2内,所述行人电梯5连通所述建筑物1的内部。

上述方案中,在建筑物1的一侧设置立体停车场2,并设置相应的车辆入口进入立体停车场的停车区域,车辆经行车道6进入通过车辆电梯4进出立体停车场2,而行人电梯5承载行人进出建筑物1,实现建筑物配套立体停车场,人车分离进行停车取车。车辆电梯4设置在立体停车场2内,通过上下移动带动其上的车辆在立体停车场的各个停车层之间移动,进行存车和取车。本发明的具有立体停车场的建筑物,在建筑物的一侧设置立体停车场,充分利用空间,自动实现车辆的存取,方便行人进入建筑,通过车辆入口的行人电梯和车辆电梯的设置实现人车分离,人不见车车不见人的设计更具安全性和人性化。

上述方案中,作为一示例,所述建筑物为方形,所述立体停车场置于所述建筑物的一侧,设计施工时,对于居住性质的建筑物,可以将立体停车场设置在建筑物的背光侧,便于建筑的采光,而对于商用写字楼或商场类建筑,可以将立体停车场设置在建筑物的背向道路或主入口的一侧,以不影响建筑的外观。

本发明的具有立体停车场的建筑物,在建筑物的一侧设置立体停车场,增加停车位的数量,解决现代城市停车难的问题,同时,对于建筑物而言,一侧的立体停车场形成的屏障作用,形成保温层,利于建筑的保温,省去现有建筑的保温层,节能环保,立体停车场的骨架对于建筑物的支撑提高建筑物的强度,提高建筑物对抗地震等地质灾害的安全性。

本发明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具有立体停车场的建筑物,所述建筑物为半封闭的环形,所述立体停车场置于半封闭的环形的中心。

上述方案中,立体停车场依据建筑物的外形进行设计,当建筑物为不封闭的环形时,立体停车场设置在环形的中心空间,充分利用建筑物附近空间,增加停车位数量,解决建筑物配套停车位数量有限的问题,解决停车难的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立体停车场的地面处不设置停车位,如图2所示,所述立体停车场的停车位从所述建筑物的第二层或第二层以上的高度开始设置。

上述方案中,为不影响建筑周围地面人员的生活和生产经营活动,立体停车场的车位设置从建筑物的第二层或第二层以上的高度开始,立体停车场仅设置安装在地面的立体支撑框架结构,不设置相应的停车位,方便地面人员活动,不影响建筑物内及附近人员的生活和经营,对建筑周边空间进行合理利用,对建筑配套的停车场进行扩容,适用于新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也适用于老建筑的扩容改造。

上述方案中的具有立体停车场的建筑物,立体停车场的设置依据建筑物的设计外形而定,利用建筑物的周边空间合理安排,增加建筑物配套车位的数量,解决停车难问题。

上述方案中,所述立体停车场设置在地上或地下,或设置在地上和地下。可同时或分别设置立体停车场地上部分或地下部分,

作为示例,当所述立体停车场设置在地上和地下时,所述立体停车场包括两个车辆电梯,所述两个车辆电梯分别用于地上或地下立体停车场,或,所述两个车辆电梯同时用于地上和地下立体停车场。

两个车辆电梯的设置方式可以为多种,例如可以为上下对应设置,地上车辆电梯负责存放地上立体停车场内的车辆,相应地,地下车辆电梯负责存取地下立体停车场内的车辆;或两个车辆电梯错位设置,两个电梯分别同时负责地上和地下立体停车场内的不同区域的停车位的车辆的存取,提高存取车效率。

上述方案中的立体停车场例如可以为机械式立体停车场。行人电梯可以为扶梯(如图2所示),或可以为直梯。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一种人车分离的立体停车场,所述立体停车场2具有一连通所述车辆电梯的车辆入口3,所述车辆电梯4置于所述立体停车场2内;所述车辆入口3同时联通人行通道;所述行人通道为行人电梯5或人行道(图中未示出)。

图3为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人车分离的立体停车场的俯视结构局部示意图。如图3所示,车辆由车辆入口3沿行车道6进入停车区域,在车辆电梯处停车后,驾驶员及车上其他人员由人员出入口52走出后,绕行到人行道51上,离开车辆区域,进入地面或建筑物等空间内,实现人与车的分离,保证人车安全。

上述人车分离的立体停车场,通过在车辆入口进行人车分离,使车辆进入车辆电梯4,驾驶员及车上其他人员进入人行通道的行人电梯5或立式电梯等,实现人和车隔离,人不见车、车不见人,保证人车安全,提高立体停车场的安全性。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巧妙,无需增加额外配套设施,施工简单,成本低。

图4为根据本发明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具有立体停车场的建筑物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的本发明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具有立体停车场的建筑物,建筑物1为环形或不封闭的环形结构;所述立体停车场2位于所述建筑物1的环形中心;所述建筑物1具有一进入所述立体停车场的车辆入口3,车辆入口3可以设置在建筑物1的底部、中间位置或顶部,经由建筑物的底部,或通过建筑物外设置的行车道进入车辆入口3,所述车辆入口3的另一端连通立体停车场的车辆电梯4(参考图2)。

上述方案中,所述建筑物为方形环形,所述立体停车场为机械立体停车场。

进一步地,还包括:人行通道,连通所述车辆电梯4和所述建筑物2。

进一步地,所述人行通道为电动扶梯,参考图2所示的行人电梯5。

进一步地,所述车辆入口3包括行车道6,所述车辆沿所述行车道6进出所述车辆电梯4,人员经所述电动扶梯5进入所述建筑物。

本发明的具有立体停车场的建筑物,利用建筑物中间区域光照不足的特点建造立体停车场,充分利用空间,增加停车位的数量,解决建筑物内人员的停车难问题,优化建筑配套设施,设计灵活,结构合理,停车区和人们生活活动区域紧密结合,方便人们存车和取车。

图5为根据本发明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具有立体停车场的建筑物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根据本发明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具有立体停车场的建筑物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5和图6所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具有立体停车场的建筑物,所述立体停车场为环形或不封闭的环形结构;所述建筑物1位于所述立体停车场2的环形中心;所述立体停车场2具有一进入所述立体停车场的车辆入口3,车辆入口3可以设置在立体停车场2的底部、中间位置或顶部,经由立体停车场的底部的行车道,或通过立体停车场外沿设置的行车道到达立体停车场的中间位置或顶部进入车辆入口3,所述车辆入口3的另一端连通立体停车场的车辆电梯4;还包括:人行通道,连接所述立体停车场和所述建筑物(如图2所示)。

进一步地,所述建筑物为方形,所述立体停车场为机械立体停车场。

进一步地,所述人行通道为电动扶梯、立式电梯或人行道。

进一步地,所述车辆入口包括行车道,所述车辆沿所述行车道进出所述车辆电梯,人员经所述电动扶梯进入所述建筑物。

上述个是理性实施例的具有立体停车场的建筑物,立体停车场可以与建筑邻接或保留一定的距离,立体停车场的地面结构可以设置停车位或不设置停车位,地面安装立体停车场的支撑框架结构,不影响地面人员活动,扩容空间要求较低,同时适用于老建筑的扩容改造;设置人车分离结构,以实现人与车的隔离,保证行车安全,具体说明参考上述人车分离的立体停车场的相关示例性说明,此处不一一赘述。

本发明的一种具有立体停车场的建筑物,将立体停车场和建筑物结合,封闭或不封闭环形立体停车场内部设置建筑物,利用建筑物周围空间建造立体停车场,对城市空间合理、充分利用,增加停车位的数量,解决现代城市停车难的问题,设计灵活,结构合理,在建筑物外墙形成屏障,利于建筑的保温,省去现有建筑的全部或部分保温层,节能环保。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公开并帮助理解各个发明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发明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者步骤等。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发明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系统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系统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