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停车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382294发布日期:2018-12-22 09:35阅读:24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层停车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停车装置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双层停车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人均汽车保有量的上涨,城市停车难问题日益凸显。根据第二届(2018)中国城市静态交通论坛”上传出一组数据:我国驾驶人数已超过3.85亿,全国有80万个停车场,路外停车位3000万个,路内停车位300万个。我国未来还存在5000万个停车位缺口,大城市小汽车与停车位的平均比例约为1∶0.8,中小城市约为1∶0.5远低于发达国家的1∶1.3。

为解决停车难的问题,美国在上个世纪率先开始投入研发立体停车装置,解决地面停车位不足的问题。现有的立体停车装置多用于大型停车场,成熟运用的有巷道堆垛式立体车库和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上述两种车库都通过设置升降存取装置和空间上集中设置多个车位实现对空间的充分利用。而针对使用于路内街边的临停车场的小型的双层的立体停车装置现有技术公开较少,且现有公开的双层停车装置停车取车时都需要车辆完成一个倒车过程,将车辆倒入一个停放装置上,然后上升该装置实现上层停放。对驾驶者而言,倒入和驶出的过程操作繁琐,针对小型的双层停放装置,需要驾驶者准确倒入一个停放装置上,操作难度较大,往往需要多次尝试,耗时且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提供一种使用方便,使用时可以免去倒车过程,更加安全,可避免倒车安全事故的双层停车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双层停车方法,在下方停车位上方水平设置长方形的汽车停放板形成上方停车位,其特征在于,采用装置将该汽车停放板水平地向前下放至地面再旋转90度后供汽车驶入汽车停放板,驶入下方车位完成停车或通过装置将汽车停放板旋转向上提拉复位实现上方车辆停放。

这样,使用该方法可以免去人为的倒车过程,直接沿道路直线行驶到达一定位置时,通过汽车停放板的动作实现自动转弯倒车。这样的可以省去人为操作,使用方便且更加安全。

作为优选,上述方法采用以下装置实现,包括:竖向设置的承重支架,承重支架包括对称间隔设置的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的下侧构成地面连接侧,承重支架的前侧贯通,其内形成停放车位;还包括承载板,承载板沿承重支架前后方向水平设置,承载板通过承重支架前方设置的滑移升降装置带动可由承重支架的正上方水平滑移下放至承重支架正前方的地面上,承载板上设置有旋转停车装置,旋转停车装置上设置有汽车停放板,汽车停板通过设置在承载板和汽车停放板之间的旋转驱动机构带动,在承载板位于承重支架前方的地面上时,旋转驱动机构可以带动汽车停放板至少旋转90度实现与承重支架前后方向的垂直或平行。

这样,使用时,下放旋转停车装置至承重支架正前方的地面上,然后旋转汽车停放板至与停放车位垂直,驾驶者可以直接将车辆沿道路方向直接开上汽车停放板,然后再旋转汽车停放板至前后方向,人员选择上层车位或下层车位,若选用下层车位则直接驶入,若选用上层成为这下车,通过的滑移升降装置实现汽车上升到上层的车位上。这样该装置在使用时可以完全免去倒车过程实现对停放车位上方空间的利用且免去驾驶者的倒车操作过程,装置实用方便。其中旋转停车装置下放至最下端时,可以完全下放至地面也可在滑移升降装置的支撑下距地面一定高度,该高度一般较小,不会阻碍汽车的驶入。

作为优选,所述滑移升降装置包括滑轨,滑轨数量为二,两根滑轨左右对称的设置在停放车位正前方且间隔距离大于或等于停放车位的宽度,滑轨包括沿斜向后向上设置的爬升段和位于同一竖向面内设置在停放车位上方的水平段;还包括位于滑轨上方的承载板的后侧下方设置的与所述滑轨配合的滑块,承载板的前侧下方设置的连接端;还包括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的运动端与所述连接端相连可带动承载板在停放车位前方地面与停放车位正上方之间升降滑移。

这样,滑轨的设置方便实现对运动轨迹的控制,驱动装置的运动端是做一个竖向运动和水平运动的合成的合成运动,其中驱动装置实现可以通过一个移动小车实现水平运动,通过伸缩装置实现竖向运动,伸缩装置可以是设置在小车上液压油缸,伸缩杆件或者可实现伸缩功能的机构,如竖向设置的丝杠螺母副等。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与滑轨所在竖向平面平行或重合设置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的下端与爬升段下端上向前设置的铰座通过水平设置的铰轴铰接,第一支撑杆与爬升段的同一侧面上通过水平的铰轴铰接有向前设置的第一伸缩杆,第一支撑杆的上端铰接有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设置在第一支撑杆靠近滑轨一侧,所述连接端为承载板前侧下方向下设置的铰座,连接端与第二撑杆上端通过水平的铰轴铰接,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通过水平的铰轴铰接第二伸缩杆,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二伸缩杆相互铰接的铰轴对应点连线构成三角形。

这样,上述设置方式可以不占用停放车位前方和左右两侧的空间,结果简单布置方便。其中第一伸缩杆件与第二绳索杆件通过油路联动控制实现对运动端运动轨迹的控制,实现运动端的运动轨迹与滑轨延伸轨迹构成等距线,即运动轨迹与延伸轨迹相通但空间错位实现承载板的水平升降,确保停车过车安全。

作为优选,还包括锁紧结构,锁紧结构包括在承载板后侧上开设的竖向的定位孔,以及连接在滑轨水平段后方的与定位孔配合且可竖向伸缩插入所述定位孔的插销。

这样,实现停车时锁紧,更加安全。

作为优选,旋转停车装置包括水平设置在承载板上方的汽车停放板,汽车停放板与承载板之间设置旋转支撑结构实现支撑,还包括设置在汽车停放板和承载板之间的旋转驱动机构,旋转驱动机构可带动汽车停放板正反转实现与承载板的重合或垂直。

这样,提供了旋转停车装置的构成,承载板作为安装基础,旋转支撑结构和旋转驱动装置独立设置,方便安装。

作为优选,旋转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承载板上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输出轴驱动连接有水平设置的小带轮;还包括水平设置在汽车停放板沿长度方向的中部下方的大带轮,大带轮与汽车停放板固连,大带轮与小带轮之间设置有连接皮带。

这样,皮带传动宽度尺寸较小,适用于狭小空间,传动效率较高,也适于恶劣环境下工作。

作为优选,所述旋转支撑结构包括汽车安装板底面向下开设的圆形导轨,圆形导轨的轴线与汽车停放板的回转轴线重合,还包括竖向向上设置在承载板上的支撑组件,支撑组件的上端构成支撑滑动端配合在所述圆形滑轨中。

这样,支撑组件可以是竖向的管转结构,此时电机和大小皮带轮均设置在其内部,其上端与圆形导轨接触摩擦实现旋转支撑。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上端竖向设置的下沉的安装凹槽,安装凹槽中设置有可自由转动的钢球,钢球部分凸出所述安装凹槽,凸出部分嵌入汽车安装板底面向下开设的圆形导轨中。

这样,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所需的力更小。

作为优选,支撑组件包括沿所述圆形导轨周向均沿间隔设置的多组,所述支撑组件数量为四,所述圆形导轨上设置有隔断,隔断将圆形导轨区分为四段圆心角均为90度的圆弧导轨,支撑组件与圆弧导轨一一对应设置。

这样,通过实现一个角度控制,确保只能实现90的旋转,通过机械结构确保其只能旋转90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层停车方法所使用的一种双层停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承重支架和滑移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汽车停放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承重支架、2为承载板、3为滑轨、4为第一支撑杆、5为第二支撑杆、6为第一伸缩杆、7为第二伸缩杆、8为复位式电磁铁、9为汽车停放板、10为汽车驶入导板、11大带轮、12为圆形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层停车方法所使用的一种双层停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承重支架和滑移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汽车停放板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部分公开了一种双层停车方法,在下方停车位上方水平设置长方形的汽车停放板形成上方停车位,采用装置将该汽车停放板水平地向前下放至地面再旋转90度后供汽车驶入汽车停放板,驶入下方车位完成停车或通过装置将汽车停放板旋转向上提拉复位实现上方车辆停放。

这样,使用该方法可以免去人为的倒车过程,直接沿道路直线行驶到达一定位置时,通过汽车停放板的动作实现自动转弯倒车。这样的可以省去人为操作,使用方便且更加安全。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方法采用以下装置实现,包括:竖向设置的承重支架,承重支架包括对称间隔设置的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的下侧构成地面连接侧,承重支架的前侧贯通,其内形成停放车位;还包括承载板,承载板沿承重支架前后方向水平设置,承载板通过承重支架前方设置的滑移升降装置带动可由承重支架的正上方水平滑移下放至承重支架正前方的地面上,承载板上设置有旋转停车装置,旋转停车装置上设置有汽车停放板,汽车停板通过设置在承载板和汽车停放板之间的旋转驱动机构带动,在承载板位于承重支架前方的地面上时,旋转驱动机构可以带动汽车停放板至少旋转90度实现与承重支架前后方向的垂直或平行。

这样,使用时,下放旋转停车装置至承重支架正前方的地面上,然后旋转汽车停放板至与停放车位垂直,驾驶者可以直接将车辆沿道路方向直接开上汽车停放板,然后再旋转汽车停放板至前后方向,人员选择上层车位或下层车位,若选用下层车位则直接驶入,若选用上层成为这下车,通过的滑移升降装置实现汽车上升到上层的车位上。这样该装置在使用时可以完全免去倒车过程实现对停放车位上方空间的利用且免去驾驶者的倒车操作过程,装置实用方便。其中旋转停车装置下放至最下端时,可以完全下放至地面也可在滑移升降装置的支撑下距地面一定高度,该高度一般较小,不会阻碍汽车的驶入。

在本实施例中,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上侧之间固连有沿间隔方向水平设置结构加强杆。

这样,左右支架设置方便生产组装,加强杆用于结构加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滑移升降装置包括滑轨,滑轨数量为二,两根滑轨左右对称的设置在停放车位正前方且间隔距离大于或等于停放车位的宽度,滑轨包括沿斜向后向上设置的爬升段和位于同一竖向面内设置在停放车位上方的水平段;还包括位于滑轨上方的承载板的后侧下方设置的与所述滑轨配合的滑块,承载板的前侧下方设置的连接端;还包括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的运动端与所述连接端相连可带动承载板在停放车位前方地面与停放车位正上方之间升降滑移。

这样,滑轨的设置方便实现对运动轨迹的控制,驱动装置的运动端是做一个竖向运动和水平运动的合成的合成运动,其中驱动装置实现可以通过一个移动小车实现水平运动,通过伸缩装置实现竖向运动,伸缩装置可以是设置在小车上液压油缸,伸缩杆件或者可实现伸缩功能的机构,如竖向设置的丝杠螺母副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与滑轨所在竖向平面平行或重合设置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的下端与爬升段下端上向前设置的铰座通过水平设置的铰轴铰接,第一支撑杆与爬升段的同一侧面上通过水平的铰轴铰接有向前设置的第一伸缩杆,第一支撑杆的上端铰接有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设置在第一支撑杆靠近滑轨一侧,所述连接端为承载板前侧下方向下设置的铰座,连接端与第二撑杆上端通过水平的铰轴铰接,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通过水平的铰轴铰接第二伸缩杆,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二伸缩杆相互铰接的铰轴对应点连线构成三角形。

这样,上述设置方式可以不占用停放车位前方和左右两侧的空间,结果简单布置方便。其中第一伸缩杆件与第二绳索杆件通过油路联动控制实现对运动端运动轨迹的控制,实现运动端的运动轨迹与滑轨延伸轨迹构成等距线,即运动轨迹与延伸轨迹相通但空间错位实现承载板的水平升降,确保停车过车安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杆的长度等于爬升段的竖向高度,第二支撑杆的长度小于爬升段的水平长度。

这样,第一伸缩杆可带动第一支撑杆在竖直与水平间九十度转动,当第一伸缩杆与第二伸缩杆完全收缩时,第一支撑杆竖向设置,第一支撑杆用第二支撑杆垂直。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伸缩杆与第二伸缩杆为液压伸缩杆件。

这样,液压缸可以提供足够的力,且选型方便,通过油路方便实现自动控制实现对运动过程的程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滑轨的横截面为凹型且开口向上,所述滑块为滚轮。

这样,凹型稳定性更好,方便导向控制运动轨迹。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杆中部靠近滑轨一侧向后设置铰座,第二伸缩杆一端通过铰轴安装在铰座内,第一伸缩杆件的一端铰接在该铰轴上且位于铰座外侧。

这样,上述公开了一种具体的安装结构,使得整个结构更加紧凑。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锁紧结构,锁紧结构包括在承载板后侧上开设的竖向的定位孔,以及连接在滑轨水平段后方的与定位孔配合且可竖向伸缩插入所述定位孔的插销。

这样,实现停车时锁紧,更加安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插销由复位式电磁铁得到。

这样,复位式电磁铁方便实现自动控制,实现整个停车装置的自动化。

在本实施例中,旋转停车装置包括水平设置在承载板上方的汽车停放板,汽车停放板与承载板之间设置旋转支撑结构实现支撑,还包括设置在汽车停放板和承载板之间的旋转驱动机构,旋转驱动机构可带动汽车停放板正反转实现与承载板的重合或垂直。

这样,提供了旋转停车装置的构成,承载板作为安装基础,旋转支撑结构和旋转驱动装置独立设置,方便安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气车停放板沿长度方向的中部与承载板沿长度方向的中部重合,汽车停放板的回转中心设置在所述重合部位。

这样,在转动时尽量少的占用的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旋转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承载板上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输出轴驱动连接有水平设置的小带轮;还包括水平设置在汽车停放板沿长度方向的中部下方的大带轮,大带轮与汽车停放板固连,大带轮与小带轮之间设置有连接皮带。

这样,皮带传动宽度尺寸较小,适用于狭小空间,传动效率较高,也适于恶劣环境下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皮带为v型皮带。

这样,v带结构简单、传动平稳、能缓冲吸振、可以在大的轴间距和多轴间传递动力,且其造价低廉、不需润滑、维护容易。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旋转支撑结构包括汽车安装板底面向下开设的圆形导轨,圆形导轨的轴线与汽车停放板的回转轴线重合,还包括竖向向上设置在承载板上的支撑组件,支撑组件的上端构成支撑滑动端配合在所述圆形滑轨中。

这样,支撑组件可以是竖向的管转结构,此时电机和大小皮带轮均设置在其内部,其上端与圆形导轨接触摩擦实现旋转支撑。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上端竖向设置的下沉的安装凹槽,安装凹槽中设置有可自由转动的钢球,钢球部分凸出所述安装凹槽,凸出部分嵌入汽车安装板底面向下开设的圆形导轨中。

这样,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所需的力更小。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组件包括沿所述圆形导轨周向均沿间隔设置的多组,所述支撑组件数量为四,所述圆形导轨上设置有隔断,隔断将圆形导轨区分为四段圆心角均为90度的圆弧导轨,支撑组件与圆弧导轨一一对应设置。

这样,通过实现一个角度控制,确保只能实现90的旋转,通过机械结构确保其只能旋转90度。

在本实施例中,汽车停放板沿长度方向的中部向上凸起形成汽车前后轮定位部,汽车前后轮定位部沿长度方向的两端斜向下设置有导入平面过渡。

这样,方便汽车驶上汽车停放板以及定位与其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汽车停放板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向外设置有汽车驶入导板,汽车驶入导板一侧为地面接触侧,远离该侧的端部为转动连接端,转动连接端沿左右方向向外设置有连接轴,连接轴可转动的插配在汽车停放板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向外设置的一组左右间隔的插耳中,汽车驶入导板中与地面接触侧远离汽车停放板一端连接的一侧构成汽车驶入侧。

这样,整个装置下放后,汽车停放板仍然距离地面一定高度,汽车驶入导板的设置方便汽车驶入。

在本实施例中,汽车停放板的左右两侧向上设置有挡板。

这样,方便起到一定安全防护左右,避免旋转离心力左右下汽车滑出汽车停放板,汽车停放板的宽度大于汽车宽度设置,确保方便人员驶入后上下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