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面钢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66805发布日期:2018-09-07 22:08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用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面钢模。



背景技术:

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垂直缝称为沉降缝。结构物设置沉降缝的目的是避免结构物因荷载或地基承载力不均匀而发生不均匀沉陷,产生不规则的多处裂缝,而使结构物破坏。设置沉降缝后,可限定结构物发生整齐、位置固定的裂缝,并可事先对沉降缝处予以处理;如有不均匀沉降,则将其限制在沉降缝处,有利于结构物的安全、稳定和对防渗。在工程设计建造中,为有效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设计过程中通过设置沉降缝来解决此类问题,而沉降缝两侧须单独设置柱体。

目前,公告号为CN20587571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双面钢模,包括钢模体、旋转百叶片以及连接构件,两所述钢模体通过连接构件相连,且二者之间形成有支撑间隙,若干旋转百叶片相互平行地转动设于所述支撑间隙内,且每一旋转百叶片均垂直于钢模体。钢模体包括第一钢模板、第二钢模板、对拉螺杆以及紧固螺母,两所述第一钢模板和两第二钢模板依次首尾相连并组成矩形状的模架,且第一钢模板与第二钢模板相垂直,若干对拉螺杆穿接在所述模架上,紧固螺母螺纹连接在对拉螺杆的两端。所述钢模体的模架上设有防涨扣与防涨螺母,所述防涨扣的一端铰接于第一钢模板上,另一端穿接第二钢模板上并与防涨螺母螺纹连接,防涨螺母抵接于第二钢模板上。

这种双面钢模虽然能够被用于浇筑混凝土形成柱体,且设有防涨螺母,但是在防涨螺母没有拧紧的情况下,模体的拼缝处仍容易发生漏浆的现象,影响混凝土的浇筑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双面钢模,其能够对模体的拼缝处进行封堵,减小模体的拼缝处发生漏浆现象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双面钢模,包括两个模体,两个所述模体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模体包括两个第一模板和两个第二模板,两个所述第一模板相对设置,两个所述第二模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模板上设有卡口,所述第二模板上设有卡块,所述卡块卡嵌在卡口内,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的拼缝处设有“L”形包缝条,所述“L”形包缝条的两条边通过滑移机构分别连接于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所述模体靠近置放面一端的四个角处设有限位板,且所述限位板抵触“L”形包缝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L”形包缝条通过滑移机构与模体连接在一起,在浇筑混凝土时,“L”形包缝条将模体的拼缝处封堵住,减小了混凝土从模体的拼缝处泄露出来的可能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滑移机构包括燕尾条和燕尾槽,所述燕尾槽设置在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上,所述燕尾条设置在“L”形包缝条上,所述燕尾条嵌设在燕尾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燕尾条嵌设在燕尾槽内时,“L”形包缝条与模体连接在一起,“L”形包缝条对模体的拼缝处进行封堵,减小了模体的拼缝处发生漏浆现象的可能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限位板上设有销钉孔,所述“L”形包缝条上设有限位销钉,所述限位销钉插入销钉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限位销钉插入销钉孔内时,一方面对“L”形包缝条起到了导向作用,另一方面使“L”形包缝条与模体之间连接的更加紧密。

进一步设置:两个所述第一模板上均设有第一通孔,且所述第一通孔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第一通孔内设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贯穿两个第一通孔,且所述第一螺纹杆上啮合有两个第一螺母,两个第一螺母分别抵触两个第一模板的外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螺纹杆将两个第一模板连接起来,对两个第一模板进行限位,使两个第一模板之间的相对位置更加稳定,在浇筑混凝土时,减小了涨模的可能性。

进一步设置:两个所述第二模板上均设有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二通孔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第二通孔内设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贯穿两个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二螺纹杆上啮合有两个第二螺母,两个第二螺母分别抵触两个第二模板的外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螺纹杆将两个第二模板连接起来,对两个第二模板进行限位,使两个第二模板之间的相对位置更加稳定,在浇筑混凝土时,减小了涨模的可能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模体的外部还设有抱箍,所述抱箍包括第一分抱箍、第二分抱箍和拧紧环,所述第一分抱箍和第二分抱箍的两端均设有外螺纹,所述拧紧环内设有与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所述拧紧环拧紧在第一分抱箍和第二分抱箍的两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抱箍对模体进行紧固,在浇筑混凝土时,减小了出现涨模现象的可能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抱箍至少设置为两个,且均匀的分布在模体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抱箍均匀的分布在模体上,使抱箍的紧固力均匀的施加在模体上,减小模体上的某一部位出现涨模的可能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分别设置在两个模体上,所述第一连接杆设置为中空状,所述第二连接杆背离模体的一端嵌套在第一连接杆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对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调节,从而改变两个模体之间的距离。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L”形包缝条能够将模体的拼缝处封堵住,减小了浇筑混凝土时出现漏浆现象的可能性;

2、抱箍能够对模体进行紧固,减小了浇筑混凝土时出现涨模现象的可能性;

3、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对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调节,从而改变两个模体之间的距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模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用于体现滑移机构的A部结构放大图;

图4是图2中用于体现限位板与“L”形包缝条之间位置关系的B部结构放大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之间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用于体现抱箍的C部结构放大图。

图中,1、模体;11、第一模板;12、第二模板;2、连接件;21、第一连接杆;22、第二连接杆;3、卡口;4、卡块;5、“L”形包缝条;6、限位板;7、滑移机构;71、燕尾条;72、燕尾槽;8、限位销钉;9、销钉孔;10、第一通孔;13、第一螺纹杆;14、第一螺母;15、第二通孔;16、第二螺纹杆;17、第二螺母;18、抱箍;181、第一分抱箍;182、第二分抱箍;183、拧紧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双面钢模,如图1所示,包括两个模体1,两个模体1之间通过连接件2连接,连接件2包括第二连接杆22和中空状的第一连接杆21,第一连接杆21连接于其中一个模体1,第二连接杆22连接另一个模体1,第二连接杆22背离模体1的一端嵌套在第一连接杆21内。

改变第一连接杆21与第二连接杆22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改变连接件2的长度,进而改变两个模体1之间的距离。

如图2和图3所示,模体1包括第一模板11和第二模板12,第一模板11和第二模板12分别设置为两个,两个第一模板11相对设置,两个第二模板12相对设置,第一模板11上设有卡口3,第二模板12上设有卡块4,卡块4卡嵌在卡口3内,第一模板11和第二模板12的拼缝处通过滑移机构7连接有“L”形包缝条5,“L”形包缝条5的两条边均过滑移机构7连接于第一模板11和第二模板12,滑移机构7包括燕尾条71和燕尾槽72,燕尾槽72设置在第一模板11的外侧壁上和第二模板12的外侧壁上,燕尾条71设置在“L”形包缝条5的两条边上,燕尾条71嵌设在燕尾槽72内。如图4所示,模体1靠近置放面一端的四个角处设有限位板6,限位板6抵触“L”形包缝条5,用于对“L”形包缝条5在竖直方向上进行限位,限位板6靠近“L”形包缝条5的一侧设有销钉孔9,“L”形包缝条5靠近限位板6的一端设有限位销钉8,限位销钉8插入销钉孔9内。

在浇筑混凝土时,“L”形包缝条5通过滑移机构7与模体1连接在一起,“L”形包缝条5将第一模板11和第二模板12的拼缝处封堵住,减小第一模板11和第二模板12拼缝处出现漏浆的可能性。

如图1和图5所示,第一模板11上设有第一通孔10,且两个第一模板11上的第一通孔10的中心轴线重合,第一通孔10内设有第一螺纹杆13,第一螺纹杆13贯穿两个第一通孔10,第一螺纹杆13的两端分别啮合一个第一螺母14,两个第一螺母14分别抵触第一模板11的外侧壁;第二模板12上设有第二通孔15,且两个第二模板12上的第二通孔15的中心轴线重合,第二通孔15内设有第二螺纹杆16,第二螺纹杆16贯穿两个第二通孔15,第二螺纹杆16的两端分别啮合一个第二螺母17,两个第二螺母17分别抵触第二模板12的外侧壁;

第一螺纹杆13将两个第一模板11连接起来,对两个第一模板11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限位,第二螺纹杆16将两个第二模板12连接起来,对两个第二模板12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限位,减小了浇筑混凝土时出现涨模的可能性。

模体1的外部至少设置有两个抱箍18,本实施例中,抱箍18设置为两个,抱箍18包括第一分抱箍181、第二分抱箍182和拧紧环183,第一分抱箍181的两端设有外螺纹,第二分抱箍182的两端设有外螺纹,拧紧环183的内部设有与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拧紧环183通过螺纹拧紧在第一分抱箍181和第二分抱箍182的两端。

抱箍18对模体1进行紧固,减小模体1产生形变的可能性,从而减小了浇筑混凝土时出现涨模的可能性。

实施过程:将第二模板12上的卡块4卡嵌在第一模板11上的卡口3内,使“L”形包缝条5上的燕尾条71对准模体1上的燕尾槽72,对“L”形包缝条5施力,燕尾条71滑入燕尾槽72内,直至“L”形包缝条5抵触限位板6,限位板6对“L”形包缝条5在竖直方向上进行限位,此时限位板6上的限位销钉8插入“L”形包缝条5上的销钉孔9内,完成对“L”形包缝条5的安装。

安装好“L”形包缝条5后,将第一螺纹杆13穿过两个第一模板11上的第一通孔10,将第一螺母14拧紧在第一螺纹杆13的两端,使第一螺纹抵触第一模板11的外侧壁,将第二螺纹杆16穿过两个第二模板12上的第二通孔15,将第二螺母17拧紧在第二螺纹杆16的两端,使第二螺纹抵触第二模板12的外侧壁,完成对两个第一模板11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限位、对两个第二模板12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限位。

完成对两个第一模板11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限位、对两个第二模板12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限位后,将第一分抱箍181和第二分抱箍182紧固在模体1上,将拧紧环183通过螺纹拧紧在第一分抱箍181和第二分抱箍182的两端,将第一分抱箍181和第二分抱箍182连接起来,第一分抱箍181和第二分抱箍182对模体1进行紧固。

抱箍18对模体1进行紧固后,将两个模体1放置在置放面上,根据工作需要对两个模体1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拉动两个模体1,改变第一连接杆21和第二连接杆22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实现对两个模体1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的目的。

对两个模体1之间的距离调节好后,向模体1内浇筑混凝土,由于“L”形包缝条5对模体1的拼缝处进行封堵,减小了出现漏浆的可能想,第一螺纹杆13、第二螺纹杆16和抱箍18对模体1进行了紧固,减小了出现涨模的可能性。

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