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可折叠式舞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1184发布日期:2018-09-18 20:13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舞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可折叠式舞台。



背景技术:

传统舞台一般采用木板、钢管等搭建,但搭建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材料重复利用率低,舞台建成成本高,整个舞台重量较大,运输比较麻烦。于是,有些厂家设计出了便携式舞台,可快速装配或拆卸,便于携带运输。

但目前市场上的便携式舞台,主要由舞台面板、支撑脚等部件简单拼接而成,对于舞台的移动、安装等,仍然不够方便;还有,调节舞台高度的结构也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便携可折叠式舞台,大大方便舞台的移动、安装等,同时方便调节舞台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

一种便携可折叠式舞台,包括两舞台面板,两舞台面板之间设置有供两舞台面板收起折叠的连接组件,两舞台面板的内侧底端均设置有便于移动的脚轮组件,两舞台面板的底部四角均设置有第一高度支撑脚,两舞台面板的底部两侧铰接有可折叠收纳的第二高度支撑脚组件,第二高度支撑脚组件包括第二高度支撑脚,第二高度支撑脚内设置有可伸缩的第三高度支撑脚。

其中,脚轮组件包括固定杆、脚轮,在两舞台面板收起折叠时,固定杆横向固定设置,固定杆一端与舞台面板的内侧底端固定连接,脚轮安装于固定杆另一端;两舞台面板各设置有两组的脚轮组件,且两舞台面板的脚轮组件错落设置。

其中,第二高度支撑脚组件还包括铰接件、上横杆、下横杆、插销、紧固手柄;第二高度支撑脚、第三高度支撑脚均开设有与插销、紧固手柄分别对应的孔位,用于固定第三高度支撑脚。

其中,两舞台面板各设置有两组的第二高度支撑脚组件,其中一组第二高度支撑脚组件位于舞台面板的底部外侧、另一组第二高度支撑脚组件位于舞台面板的底部内侧;在第二高度支撑脚组件打开时,位于舞台面板底部外侧的第二高度支撑脚组件紧靠舞台面板底部外侧,而位于舞台面板底部内侧的第二高度支撑脚组件距离舞台面板底部内侧有一段距离。

其中,第一高度支撑脚的高度为8英寸,第二高度支撑脚的高度为16英寸,第三高度支撑脚伸出于第二高度支撑脚的高度为8英寸;第一高度支撑脚、第三高度支撑脚的底端均设置有微调脚垫。

其中,第一高度支撑脚为螺纹连接于舞台面板。

其中,在两舞台面板收起折叠时,两舞台面板的外侧设置有折叠安全扣。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可折叠式舞台,两舞台面板可收起折叠、设置有便于移动的脚轮组件,从而大大方便舞台的移动、安装等;同时,设置有第一高度支撑脚,两舞台面板的底部两侧铰接有可折叠收纳的第二高度支撑脚组件,第二高度支撑脚内设置有可伸缩的第三高度支撑脚,实现三种高度的快速切换,调节舞台的高度十分方便;且结构稳固,拆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两舞台面板在较低高度时打开使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仰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两舞台面板在中等高度时打开使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两舞台面板在较高高度时打开使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在两舞台面板收起折叠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在两舞台面板收起折叠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4在两舞台面板收起折叠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舞台面板,2——脚轮组件,21——固定杆,22——脚轮,3——第一高度支撑脚,4——第二高度支撑脚组件,41——第二高度支撑脚,42——铰接件,43——上横杆,44——下横杆,45——插销,46——紧固手柄,5——第三高度支撑脚,6——折叠安全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7,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可折叠式舞台,包括两舞台面板1,两舞台面板1之间设置有供两舞台面板1收起折叠的连接组件(可以为折叠合页),以便于两舞台面板1的打开使用,如图1~4所示,或者两舞台面板1的收起折叠,如图5~7所示。两舞台面板1的内侧底端均设置有便于移动的脚轮组件2,从而大大方便舞台的移动、安装等。两舞台面板1的底部四角均设置有第一高度支撑脚3,两舞台面板1的底部两侧铰接有可折叠收纳的第二高度支撑脚组件4,第二高度支撑脚组件4包括第二高度支撑脚41,第二高度支撑脚41内设置有可伸缩的第三高度支撑脚5;当舞台需要较低高度时,第二高度支撑脚组件4可折叠收纳起来,仅使用第一高度支撑脚3,如图1所示;当舞台需要中等高度时,可拆卸下第一高度支撑脚3、打开第二高度支撑脚组件4,如图3所示;当舞台需要较高高度时,可拆卸下第一高度支撑脚3、打开第二高度支撑脚组件4,再把第三高度支撑脚5伸出并固定,如图4所示;从而实现三种高度的快速切换,调节舞台的高度十分方便。

优选的,脚轮组件2包括固定杆21、脚轮22,在两舞台面板1收起折叠时,固定杆21横向固定设置,如图6所示,固定杆21一端与舞台面板1的内侧底端固定连接,脚轮22安装于固定杆21另一端;两舞台面板1各设置有两组的脚轮组件2,且两舞台面板1的脚轮组件2错落设置,即非对称设置,如图2所示。上述结构在两舞台面板1打开使用时,可避免各自的脚轮组件2对碰,也不会影响两舞台面板1的拼接,从而方便地让两舞台面板1打开使用时也不需要拆卸下脚轮组件2,进一步方便两舞台面板1使用后的收起折叠。因为传统的舞台是:安装舞台时需要拆下脚轮,待拆卸舞台时又要重新装上脚轮,非常麻烦。

优选的,第二高度支撑脚组件4还包括铰接件42、上横杆43、下横杆44、插销45、紧固手柄46;第二高度支撑脚41、第三高度支撑脚5均开设有与插销45、紧固手柄46分别对应的孔位,用于固定第三高度支撑脚5;当第三高度支撑脚5伸出后,插入插销45、再拧紧紧固手柄46,以牢固地固定第三高度支撑脚5。

优选的,两舞台面板1各设置有两组的第二高度支撑脚组件4,其中一组第二高度支撑脚组件4位于舞台面板1的底部外侧、另一组第二高度支撑脚组件4位于舞台面板1的底部内侧;在第二高度支撑脚组件4打开时,位于舞台面板1底部外侧的第二高度支撑脚组件4紧靠舞台面板1底部外侧,而位于舞台面板1底部内侧的第二高度支撑脚组件4距离舞台面板1底部内侧有一段距离,此距离为10~50厘米,即舞台面板1底部的两组第二高度支撑脚组件4为非对称设置,如图2、6所示。因为在第二高度支撑脚组件4打开并需要放倒舞台面板1时,如果位于舞台面板1底部内侧的第二高度支撑脚组件4距离舞台面板1底部内侧太近,根据杠杆原理,一般人很难将较重的舞台面板1放倒,甚至可能反作用被舞台面板1拉倒,所以上述结构可避免此情况出现,提高舞台的安装便捷性和安全性。

优选的,第一高度支撑脚3的高度为8英寸(1英寸=2.54cm),第二高度支撑脚41的高度为16英寸,第三高度支撑脚5伸出于第二高度支撑脚41的高度为8英寸;实现8英寸、16英寸、24英寸三种高度的快速切换。其中,第一高度支撑脚3、第三高度支撑脚5的底端均设置有微调脚垫,以实现高度微调、水平微调等。

优选的,第一高度支撑脚3为螺纹连接于舞台面板1,以便于安装拆卸。当然,舞台面板1的底部还可以设置扣件等,供第一高度支撑脚3拆卸后放置,从而进一步提高运输的方便性;其中,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舞台,结构稳固,重量仅为70公斤,但承重可达1吨/平方米,比市场上同类型的舞台承重效果提高达50%。其中,在两舞台面板1收起折叠时,两舞台面板1的外侧设置有折叠安全扣6,以防止两舞台面板1在移动过程中意外打开,从而提高安全性。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