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地隔离护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72678发布日期:2018-10-16 19:37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工地隔离护栏。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也在不断增多,城乡建设平衡可调节发展,建筑建设需求不断提高,高楼大厦平地而起,伴随着城市化建设脚步的不断加快,对于建筑建设的设备也越来越多,在工程建设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作业场所的各种敞开边沿都需要进行隔离防护,隔离防护不仅是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也是为了保护施工现场不被破坏。目前的隔离护栏施工企业大多使用脚手架钢管和扣件搭建简易的护栏,该护栏不仅占用大量的脚手架钢管,且施工现场因到处都是连接扣件,行人容易碰撞到扣件,并且防护栏的稳定性差,同时简易的防护栏也不方便收纳,甚至有时候占据了大量的施工空间,不能折叠,现有的防护栏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源,而且护栏也不稳固,稳定性差,给施工带来了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护栏应用的基础上,为建筑施工用护栏提供一种辅助功能,设计一种建筑工地隔离护栏,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工地隔离护栏,包括铰接式伸缩网、第一支架、支撑杆和第二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设置在铰接式伸缩网的一侧,第二支架设置在两个铰接式伸缩网之间的连接处,所述支撑杆设置在铰接式伸缩网的两端,所述铰接式伸缩网上方和下方均设有固定杆,所述第二支架的顶部设有固定塞,所述第一支架的底部分别设有固定底座和移动机构,所述第一支架的顶部设有警示灯,所述第二支架的底部设有中间底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杆上设有连接块,所述支撑杆与第一支架或者支撑杆与第二支架均通过连接块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杆与第一支架或者固定杆与固定塞均通过卡扣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中间底座的底部设有防滑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移动机构上设有锁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把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建筑工地隔离护栏,通过铰链式伸缩网1的设置,实现护栏的折叠功能,通过警示牌14的设置,提醒路人此处为施工场所,注意避让,通过固定底座8、中间底座9和移动机构11的设置,便于护栏移动,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护栏的大小从而便于施工人员作业,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设计合理,更加人性化,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工地隔离护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铰接式伸缩网1、第一支架2、支撑杆3、固定杆4、固定塞5、连接块6、第二支架7、固定底座8、中间底座9、防滑层10、移动机构11、锁扣12、把手13、警示灯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工地隔离护栏,包括铰接式伸缩网1、第一支架2、支撑杆3和第二支架7,所述第一支架2设置在铰接式伸缩网1的一侧,第二支架7设置在两个铰接式伸缩网1之间的连接处,所述支撑杆3设置在铰接式伸缩网1的两端,所述铰接式伸缩网1上方和下方均设有固定杆4,所述第二支架7的顶部设有固定塞5,所述第一支架2的底部分别设有固定底座8和移动机构11,所述第一支架2的顶部设有警示灯14,所述第二支架7的底部设有中间底座9。

所述支撑杆3上设有连接块6,所述支撑杆3与第一支架2或者支撑杆3与第二支架7均通过连接块6连接。

所述固定杆4与第一支架2或者固定杆4与固定塞5均通过卡扣连接。

所述中间底座9的底部设有防滑层10。

所述移动机构上设有锁扣12。

所述第一支架2上设有把手13。

具体原理:使用该种隔离护栏,首先首先确定需要隔离的施工场所的大小,再将固定底座8固定于需要隔离区域起点位置,通过移动机构11将护栏拉伸至需要隔离区域终点位置,再将固定杆4与第一支架或者固定塞卡扣连接,安装完毕后即可投入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建筑工地隔离护栏,通过铰链式伸缩网1的设置,实现护栏的折叠功能,通过警示牌14的设置,提醒路人此处为施工场所,注意避让,通过固定底座8、中间底座9、移动机构11和把手13的设置,便于护栏移动,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护栏的大小从而便于施工人员作业,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设计合理,更加人性化,适合推广使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