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内加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69173发布日期:2018-11-07 21:05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古建筑内加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防护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古建筑内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古建筑是指具有历史意义的建国之前的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其包括民国时期的建筑。

在中国,很多古镇以及大部分的大城市还保留者一些古建筑,然而由于古建筑的历史一般比较悠久,且多为木质材料,稳固性不足,古建筑的柱脚靠近地面的一端一般设置在石柱上,且并未采用任何加固结构,使得柱脚与石柱处容易发生倾斜或位移,甚至影响古建筑的整体平衡,发生局部坍塌等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古建筑内加固结构,具有稳定性高、防护效果好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古建筑内加固装置,用于对古建筑的柱脚和石柱进行加固,包括:设于所述石柱外侧的、用于与地面接触的基台;设于所述基台上的、用于包覆部分所述柱脚的第一加固结构;设于所述第一加固结构上的、用于包覆部分所述柱脚的第二加固结构;以及,一端设于所述第一加固结构上的、另一端设于所述第二加固结构上的支撑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基台用于增加石柱与地面的支撑面积,从而增加用于支撑柱脚的稳定性,第一加固结构和第二加固结构配合用于多次对柱脚进行支撑固定,并通过支撑结构进一步增加第一加固结构和第二加固结构进行加固,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古建筑内加固装置对柱脚的加固具有稳定性高、防护效果好的优点,从而有效避免了古建筑发生倾斜、坍塌等现象。

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固结构包括:第一半圆盘,第二半圆盘,以及若干用于将第一半圆盘与第二半圆盘固定在一起的固定件,所述第一半圆盘上开设有第一半圆槽,所述第二圆盘上开设有第二半圆槽,当所述第一半圆盘与第二半圆盘对接时将部分所述柱脚围住。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第一半圆盘与第二半圆盘对接时将柱脚围住,从而便于第一加固结构的安装。

优选的:所述固定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半圆盘上的第一连接耳,设于所述第二半圆盘上的第二连接耳,以及将所述第一连接耳和第二连接耳连接在一起的第一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第一半圆盘与第二半圆盘采用第一螺栓的方式进行固定,具有固定牢固、安装方便的优点。

优选的:所述第二加固结构包括:第一半圆抱箍,第二半圆抱箍,以及用于将所述第一半圆抱箍和第二半圆抱箍连接在一起的第二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第二加固结构采用第一半圆抱箍和第二半圆抱箍的方式进行安装,具有安装方便的优点。

优选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若干设于所述第一加固结构上的、具有安装槽的第一安装块,若干设于所述第二加固结构上的、具有安装槽的第二安装块,两端分别嵌入所述安装槽内的支撑肋板,以及,用于将支撑肋板分别与第一安装块、第二安装块进行固定的第三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支撑肋板用于增加第二加固结构的支撑强度,能对柱脚提供稳定的支撑力,有效防止柱脚发生倾斜或位移。

优选的:所述柱脚上用于被第一加固结构、第二加固结构包覆的外表面设有橡胶层。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橡胶层具有防水、防震和保护作用,避免第一加固结构和第二加固结构在对柱脚进行加固时,对柱脚造成损伤,同时能柱脚进行防水,有效防止柱脚腐烂。

优选的:所述第一半圆盘和所述第二半圆盘的厚度为15-20mm。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第一半圆盘和第二半圆盘具有一定的厚度,从而有效增加其对柱脚的支撑力和抗形变能力。

优选的:所述第一半圆抱箍和第二半圆抱箍的厚度为10-15mm。

优选的:所述支撑肋板的厚度为8-10mm。

优选的:所述基台呈圆台柱形,所述基台采用钢筋混凝土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基台采用钢筋混凝土制成,具有支撑强度大,制造方便的优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第一加固结构、第二加固结构和支撑结构的相互配合,从而多次对柱脚进行加固固定,从而增加了柱脚的稳定性;

2、通过设置橡胶层,用于对柱脚的周面的防水、防震和防损伤;

3、第一加固结构、第二加固结构和支撑结构均采用螺栓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从而使其具有安装方便、固定牢固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古建筑内加固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加固结构和基台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柱脚;2、基台;3、第一加固结构;31、第一半圆盘;311、第一半圆槽;32、第二半圆盘;321、第二半圆槽;33、固定件;331、第一连接耳;332、第二连接耳;333、第一螺栓;4、第二加固结构;41、第一半圆抱箍;42、第二半圆抱箍;43、第二螺栓;5、支撑结构;51、第一安装块;52、第二安装块;53、支撑肋板;54、第三螺栓;55、安装槽;6、橡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古建筑加固装置,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古建筑加固装置用于对古建筑的柱脚1和石柱进行加固,包括:设于地面上的基台2,设于基台2上的第一加固结构3,基台2用于对石柱外侧进行包覆,以增加石柱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稳定性;第一加固结构3用于包覆部分柱脚1,以使柱脚1与石柱通过第一加固结构3和基台2成为一个整体,提高稳定性。

具体的,在第一加固结构3上还设有用于包覆部分柱脚1的第二加固结构4;以及,一端设于第一加固结构3上的、另一端设于第二加固结构4上的支撑结构5,第二加固结构4用于与第一加固结构3配合以便多次对柱脚1进行支撑固定,并通过支撑结构5进一步增加第一加固结构3和第二加固结构4之间的稳定性,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古建筑内加固装置对柱脚1的加固具有稳定性高、防护效果好的优点,从而有效避免了古建筑发生倾斜、坍塌等现象。

在本实施例中,基台2呈圆台柱形,基台2采用钢筋混凝土制成,钢筋混凝土具有支撑强度大,制造方便的优点,同时基台2与地面之间设有定位钢筋,从而有效避免基台2发生位移,从而保证基台2的支撑作用。

具体的,如图2与图3所示,第一加固结构3包括:第一半圆盘31,第二半圆盘32,以及若干用于将第一半圆盘31与第二半圆盘32固定在一起的固定件33,在第一半圆盘31上开设有第一半圆槽311,第二半圆盘32上开设有第二半圆槽321,当第一半圆盘31与第二半圆盘32对接时将部分柱脚1围住,然后在使用固定件33将第一半圆盘31和第二半圆盘32进行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半圆盘31和第二半圆盘32采用厚度为15-20mm的钢板制成。

其中,固定件33包括:设于第一半圆盘31上的第一连接耳331,设于第二半圆盘32上的第二连接耳332,以及将第一连接耳331和第二连接耳332连接在一起的第一螺栓333,当第一半圆盘31与第二半圆盘32对接时,第一连接耳331与第二连接耳332对接,从而方便第一螺栓333进行固定,从而具有固定牢固、安装方便的优点。

具体的,第二加固结构4包括:第一半圆抱箍41,第二半圆抱箍42,以及用于将第一半圆抱箍41和第二半圆抱箍42连接在一起的第二螺栓43,第二加固结构4采用第一半圆抱箍41和第二半圆抱箍42的方式进行安装,具有安装方便的优点,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半圆抱箍41和第二半圆抱箍42采用厚度为10-15mm的钢板制成。

具体的,如图1与图2所示,支撑结构5包括:若干设于第一加固结构3上的、具有安装槽55的第一安装块51,若干设于第二加固结构4上的、具有安装槽55的第二安装块52,两端分别嵌入安装槽55内的支撑肋板53,以及,用于将支撑肋板53分别与第一安装块51、第二安装块52进行固定的第三螺栓54。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块51呈U型,第二安装块52包括两块平行设置的安装板,第一安装块51和第二安装块52均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支撑肋板53为直角三角形,支撑肋板53采用厚度为8-10mm的钢板制成,支撑肋板53用于增加第二加固结构4的支撑强度,能对柱脚1提供稳定的支撑力,有效防止柱脚1发生倾斜或位移。

具体的,在柱脚1上用于被第一加固结构3、第二加固结构4包覆的外表面设有橡胶层6,橡胶层6具有防水、防震和保护作用,避免第一加固结构3和第二加固结构4在对柱脚1进行加固时,对柱脚1造成损伤,同时能柱脚1进行防水,有效防止柱脚1腐烂。

具体安装过程:先在柱脚1外表面涂防腐层和包覆橡胶层6,然后使用钢筋混凝土和加强钢筋在石柱的周围制成基台2,然后将第一半圆盘31与第二半圆盘32对接并将柱脚1部分包覆,接着使用第一螺栓333将第一半圆盘31与第二半圆盘32固定,然后将第一半圆抱箍41与第二半圆抱箍42将柱脚1包覆并使用第二螺栓43进行固定,接着用第三螺栓54与支撑肋板53连接,然后将支撑肋板53放置在第一加固结构3和第二加固结构4之间,然后将第一安装块51与第二安装块52焊接,最后拧紧第三螺栓54。

为了后续便于观察柱脚1的倾斜情况,可在第一半圆抱箍41或第二半抱箍的上端面上设置水平气泡仪。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