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陶瓷薄片及其复合保温一体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67036发布日期:2018-12-05 20:35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陶瓷薄片及其复合保温一体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材领域,尤其是陶瓷薄片领域,具体为一种陶瓷薄片及其复合保温一体板。本发明基于对结构的改进,能够实现相应的免勾缝、防水、保温、装饰等功能,且结构简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较好的应用前景。



背景技术:

建筑外墙在满足国家建筑节能要求的同时,还需要满足装饰的要求。建筑外墙通常采用贴瓷砖或做涂料的方式;采用瓷砖制作保温外墙时,先贴瓷砖,然后勾缝、洗墙;制作建筑节能外墙时,需要先贴保温层,再贴瓷砖,然后勾缝、洗墙。然而,该方式存在很多问题,例如:1)瓷砖脱落;2)保温层脱落;3)墙面渗水;4)勾缝剂的清洗必须用草酸加水稀释、清洗,会造成土壤和空气污染。

为此,中国专利CN201420023321.9公开了一种复合保温外墙瓷砖。该方案中,将外墙瓷砖和挤塑板通过黏胶复合,施工时一并完成保温及装饰工程。然而,该方法虽然解决了施工工序和施工成本问题,但该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瓷砖和挤塑板容易发生移位,还需要勾缝,且在墙面清洗的过程中,产生的污水会造成严重的环境,并存在板缝漏水的问题。

为此,迫切需要一种的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采用现有瓷砖和复合保温板外墙容易脱落的问题,提供一种陶瓷薄片及其复合保温一体板。本实施例的陶瓷薄片为防脱落陶瓷薄片,基于结构的改进,使得本发明具有极好的防脱落效果,有效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同时,本发明提供基于前述陶瓷薄片的复合保温一体板,并对相应的结构进行改进,有效实现了防脱落、防水、免勾缝、防火的功能,极大提高了施工效率,省时、省工,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陶瓷薄片,包括板体,将板体的六个面分别记为前侧面、后侧面、左侧面、右侧面、上侧面、下侧面;

所述左侧面、右侧面、上侧面、下侧面上均设置有侧面台阶,所述侧面台阶低于前侧面,相邻两块板体的侧面台阶构成装饰缝,所述侧面台阶的边缘呈斜面且相邻两块板体通过边缘的斜面能相互叠压以防止板体的脱落;

或相邻两块陶瓷薄片之间通过压板、侧面台阶的相互叠压以防止板体脱落,所述压板设置在板体的左侧面、右侧面、上侧面、下侧面中的一个或两个侧面上,所述侧面台阶设置在板体相对应的侧面上,所述压板、侧面台阶分别与板体固定连接为一体,所述压板、侧面台阶的边缘分别呈斜面且相邻两块板体通过边缘的斜面能相互叠压以防止板体的脱落;

或所述左侧面、右侧面、上侧面、下侧面上均不设置侧面台阶,所述左侧面、右侧面、上侧面、下侧面的边缘呈斜面且相邻两块板体通过边缘的斜面能相互叠压以防止板体的脱落;

或所述左侧面设置有与右侧面相配合的侧面台阶,所述侧面台阶的边缘呈斜面,还包括卡槽、与卡槽相配合的卡扣,所述卡槽设置在上侧面或下侧面上且卡扣设置在板体与卡槽相对应的侧面上;

或所述下侧面上设置有与上侧面相配合的防水凸起,所述防水凸起的下端面呈斜面,所述防水凸起高于前侧面且自前侧面落下的水经防水凸起后能向板体外侧流出,还包括连接槽、与连接槽相配合的连接盖板,所述连接槽包括侧面台阶、与侧面台阶相连的挡水凸起,所述连接盖板包括能卡在挡水凸起上的顶板、与顶板相连的卡件,所述连接槽设置在左侧面或右侧面上且连接盖板设置在板体与连接槽相对应的侧面上,所述侧面台阶靠近下侧面的一侧设置有挡水凸起且经连接槽落下的水能经挡水凸起流出。

所述后侧面上设置有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包括横向凸起、与横向凸起相垂直的纵向凸起,所述横向凸起、纵向凸起分别为至少两个,所述横向凸起与纵向凸起之间形成若干个中间槽。

所述中间槽呈矩形。

所述定位凸起上设置有排气通槽。

所述前侧面上设置有装饰纹路、釉面中的一种或多种。

基于前述陶瓷薄片的复合保温一体板,包括陶瓷薄片、与陶瓷薄片粘结为一体的保温底板,将保温底板的六个面分别记为保温前端面、保温后端面、保温左端面、保温右端面、保温上端面、保温下端面,所述保温前端面上设置有与定位凸起相配合的定位凹槽,所述陶瓷薄片通过定位凸起上的粘结层与保温底板上的定位凹槽粘结相连;

所述保温上端面、保温下端面的边缘分别呈斜面且相邻两块保温底板通过保温上端面的斜面、保温下端面的斜面能相互叠压在一起。

或还包括凸起卡件、能与凸起卡件扣合在一起的凹槽卡扣,两块保温底板能通过凸起卡件与凹槽卡扣连接在一起;

所述凸起卡件沿竖直方向的剖面呈直角梯形,呈直角梯形的凸起卡件上底边设置在保温左端面上且呈直角梯形的凸起卡件上位于直角一侧的腰设置在靠近保温前端面的一侧;

所述凹槽卡扣沿竖直方向的剖面呈直角梯形,呈直角梯形的凹槽卡扣上底边设置在保温右端面上且呈直角梯形的凹槽卡扣上位于直角一侧的腰设置在靠近保温后端面的一侧;

或所述凸起卡件沿竖直方向的剖面、凹槽卡扣沿竖直方向的剖面分别呈直角台阶状,所述凸起卡件、凹槽卡扣搭接在一起。

所述凸起卡件设置在保温左端面或保温右端面上且凹槽卡扣设置在保温底板相对应的端面上。

所述保温左端面、保温右端面的边缘分别呈斜面,所述左端面的斜面靠近保温后端面的一侧所在水平面高于上端面的斜面靠近保温前端面的一侧所在水平面;相邻两块保温底板通过保温左端面的斜面、保温右端面的斜面能相互叠压在一起。

所述保温后端面设置有若干个燕尾槽且保温后端面通过燕尾槽与砂浆相连。

所述保温底板采用有机保温材料制备而成。

所述保温底板采用XPS挤塑板、PU聚氨酯、PF酚醛树脂制备而成。

所述保温底板上设置有若干组防水缝组。

所述防水缝组包括设置在保温上端面上的第一防水缝、设置在保温下端面上的第二防水缝,所述第一防水缝下端顶点与第二防水缝的上端顶点之间的连线与保温左端面上凸起卡件上位于锐角一侧的腰平行。

所述第一防水缝位于陶瓷薄片下方且陶瓷薄片能对第一防水缝进行遮挡。

所述防水缝组包括设置在保温上端面上的第三防水缝、设置在保温下端面上的第四防水缝,所述第三防水缝下端顶点与第四防水缝的上端顶点之间的连线与保温上端面或保温下端面上凸起卡件上位于锐角一侧的腰平行;

或所述防水缝组包括设置在保温上端面上的第三防水缝、设置在保温下端面上的第四防水缝,所述保温上端面、保温下端面的边缘分别呈斜面,所述第三防水缝与第四防水缝位于与上端面斜面平行的同一平面上且第三防水缝与第四防水缝不连通。

所述第三防水缝位于陶瓷薄片下方且陶瓷薄片能对第三防水缝进行遮挡。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陶瓷薄片及其复合保温一体板,有效克服了前述问题。本发明构思巧妙,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对陶瓷薄片,及复合保温一体板结构的改进,提供一种能够满足工业化生产和应用的陶瓷建筑材料,其具有结合力强、防水、防脱落、免勾缝等诸多优点。同时,本发明的结构简单,不会大幅增加陶瓷的生产成本,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较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本发明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为实施例1中陶瓷薄片的主视图。

图2为实施例1中陶瓷薄片的后视图。

图3为实施例1中陶瓷薄片组合示意图。

图4给出了本实施例多片陶瓷薄片粘结在一体的立体状态示意图。

图5为后图4的后视图。

图6为图4沿左侧面的侧视图。

图7为实施例3中陶瓷薄片的立体状态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3中陶瓷薄片的主视图。

图9为实施例3中陶瓷薄片的后视图。

图10为实施例3中多块陶瓷薄片粘结在一起的立体状态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主视图。

图12为图11沿左侧面的侧视图。

图13为图11沿下侧面的侧视图。

图14为图11的后视图。

图15为实施例5的陶瓷薄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的侧视图。

图17为多块陶瓷薄片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的后视图。

图19为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9的后视图。

图21为图19的底面视图。

图22为实施例8的陶瓷薄片的立体状态示意图。

图23为图22的后视图。

图24为实施例8中多片陶瓷薄片粘结在一体的侧视图。

图中标记:1、前侧面,2、后侧面,3、左侧面,4、右侧面,5、上侧面,6、下侧面,7、侧面台阶,8、装饰缝,9、横向凸起,10、纵向凸起,11、排气通槽,20、卡槽,21、卡扣,30、防水凸起,31、连接槽,32、连接盖板,33、侧面台阶,34、竖状凸起,35、顶板,36、卡件,50、陶瓷薄片,51、保温底板,52、定位凹槽,53、凸起卡件,54、凹槽卡扣,55、第一防水缝,56、第二防水缝,57、第三防水缝,58、第四防水缝,59、燕尾槽,60、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实施例1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陶瓷薄片包括板体,将板体的六个面分别记为前侧面、后侧面、左侧面、右侧面、上侧面、下侧面,后侧面上设置有定位凸起。

本实施例中,左侧面、右侧面、上侧面、下侧面上均设置有侧面台阶,侧面台阶低于前侧面,相邻两块板体的侧面台阶构成装饰缝。同时,侧面台阶的边缘呈斜面;基于该结构,相邻上下或左右两块板体通过边缘的斜面能相互叠压,以防止板体的脱落。在实际应用中,相较于现有瓷砖粘结不牢、易于脱落的现象,本发明通过板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效避免了陶瓷薄片脱落的问题。

进一步,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定位凸起包括横向凸起、与横向凸起相垂直的纵向凸起,横向凸起与纵向凸起之间形成若干个矩形的中间槽。同时,定位凸起上可以设置或不设置有排气通槽。

本实施例中,防脱落方式的实现:每块陶瓷薄片通过粘结砂浆与基层墙体粘结固定,不须勾缝,所以每块之间是独立个体,不会发生热胀冷缩的累积效应而脱落。板块之间的装饰缝由板体之间的侧面台阶共同形成,使得装饰缝具有立体感。由于不需勾缝,就可以设计带凹凸形状装饰纹,其视觉表现更富有立体感,彻底跳出陶瓷只能替代涂料的现状。

另外,不勾缝可以省掉勾缝剂、人工,并免去用草酸清洗的工序,从而节约资源,具有更好的环保特性。同时,基于陶瓷薄片之间的相互叠压作用,能够更有效的防止陶瓷薄片的脱落。

进一步,现有的瓷砖后侧面为平面结构,粘结砂浆与现有瓷砖粘合,其为单纯的平行于陶瓷薄片后侧面的平面接触,粘结力较弱,易于脱落。而本实施例的陶瓷薄片在使用时,将粘结砂浆涂覆在陶瓷薄片的后侧面上,粘结砂浆与定位凸起、中间槽分别粘结;其中,粘结砂浆与中间槽的粘结为平行于陶瓷薄片后侧面的平面接触,及粘结砂浆与定位凸起之间垂直于陶瓷薄片后侧面的垂直面接触,其粘结作用更强,有效避免了陶瓷薄片脱落的问题。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陶瓷薄片包括板体,将板体的六个面分别记为前侧面、后侧面、左侧面、右侧面、上侧面、下侧面,后侧面上设置有定位凸起。其中,定位凸起包括横向凸起、与横向凸起相垂直的纵向凸起,横向凸起、纵向凸起分别为至少两个,横向凸起与纵向凸起之间形成若干个矩形的中间槽。同时,定位凸起上可以设置有排气通槽。

本实施例中,陶瓷薄片可以通过定位凸起直接与墙面进行粘结。进一步,还可以将本实施例的陶瓷薄片与保温底板复合,形成复合保温一体板。其中,基于排气通槽的设计,使得气泡能够通过排气通槽排出,使得陶瓷薄片与墙面之间、陶瓷薄片与保温底板之间具有更好的粘结作用。

同时,本实施例中,在左侧面、右侧面、上侧面、下侧面上均不设置侧面台阶,左侧面、右侧面、上侧面、下侧面的边缘呈斜面,相邻两块板体通过边缘的斜面能相互叠压,以防止板体的脱落。基于结构的改进,本实施例通过板体边缘斜面之间的相互叠压,有效解决了陶瓷薄片易于脱落的问题。同时,其结构简单,具有较好的防脱落效果。

进一步,为满足陶瓷薄片的装饰需求,本实施例在前侧面上设置有装饰纹路和或釉面。

如图所示,图4给出了本实施例多片陶瓷薄片粘结在一体的立体状态示意图,图5给出了图4的后视图,图6给出了图4沿左侧面的侧视图。

实施例3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陶瓷薄片包括板体,将板体的六个面分别记为前侧面、后侧面、左侧面、右侧面、上侧面、下侧面,后侧面上设置有定位凸起。其中,定位凸起包括横向凸起、与横向凸起相垂直的纵向凸起,横向凸起、纵向凸起分别为至少两个,横向凸起与纵向凸起之间形成若干个矩形的中间槽。同时,定位凸起上设置有排气通槽。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板体的右侧面设置有与左侧面相配合的侧面台阶,右侧面的侧面台阶边缘、左侧面的边缘分别设置呈斜面状,通过斜面状边缘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水平方向两块陶瓷薄片的叠压;反之,侧面台阶设置在板体的左侧面,相应结构进行调整,也在本实施例的范围之内。

同时,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卡槽、与卡槽相配合的卡扣。卡槽设置在下侧面上,卡扣设置在板体的上侧面上。上下相邻两块陶瓷薄片之间通过卡槽、卡扣的配合,能够有效连接在一起。反之,卡槽设置在上侧面上,卡扣设置在板体的下侧面上,也能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效果。

为了更好地阐述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给出了多块陶瓷薄片粘结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4

将实施例3制备的陶瓷薄片与保温材料复合,实现防水、防火的功能。

本实施例的陶瓷薄片上、下侧面台阶面设置了能相互啮合的燕尾槽扣(即实施例3中的卡槽、卡扣的相互配合),使其在XPS挤塑板遇火收缩时,陶瓷薄片因有燕尾槽扣连接,而不会掉落,从而形成隔火屏障,阻止火焰蔓延燃烧。同时,XPS挤塑板上设置有防水凹凸槽和防水斜面,而XPS挤塑板本身不吸水,使得制备的产品具有防水功能。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陶瓷薄片包括板体,将板体的六个面分别记为前侧面、后侧面、左侧面、右侧面、上侧面、下侧面,后侧面上设置有定位凸起。其中,定位凸起包括横向凸起、与横向凸起相垂直的纵向凸起,横向凸起、纵向凸起分别为至少两个,横向凸起与纵向凸起之间形成若干个矩形的中间槽。同时,定位凸起上可以设置排气通槽。

本实施例中,下侧面上设置有防水凸起,防水凸起高于前侧面。基于该结构,自前侧面落下的水经防水凸起后,向板体外侧流出。防水凸起的下端面呈斜面,防水凸起的下端面与上侧面相配合(即上侧面的边缘呈斜面状),使得上、下两块板体通过相应的斜面能压合在一起。

同时,还包括连接槽、与连接槽相配合的连接盖板。其中,连接槽包括侧面台阶、与侧面台阶相连的挡水凸起,连接盖板包括能卡在挡水凸起上的顶板、与顶板相连的卡件。

连接槽设置在左侧面上,连接盖板设置在板体的右侧面上,侧面台阶靠近下侧面的一侧设置有挡水凸起。基于该结构,经连接槽落下的水能经挡水凸起流出,有效起到防水的目的。反之,连接槽设置在右侧面上,连接盖板设置在板体的左侧面上,相应结构进行调整,也可实现本实施例的技术效果。

本实施例的陶瓷薄片既是装饰材料,更是防水材料。通过设置在上侧面、下侧面上能相互叠压的斜面,和左侧面、右侧面上的连接槽、连接盖板的配合,以及防水凸起、挡水凸起的作用,能够有效将陶瓷薄片表面的水向空中分流,从而减轻墙面的水压,实现防水的目的。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的复合保温一体板包括陶瓷薄片、与陶瓷薄片粘结为一体的保温底板。本实施例中,将多块陶瓷薄片粘结在保温底板上,形成相应的复合保温一体板。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实施例的结构,图19中,将部分陶瓷薄片揭开,以更好地展示相应的保温底板结构。本实施例的陶瓷薄片可采用实施例1、2、3、5中的陶瓷薄片。

将保温底板的六个面分别记为保温前端面、保温后端面、保温左端面、保温右端面、保温上端面、保温下端面,保温前端面上设置有与定位凸起相配合的定位凹槽,陶瓷薄片通过定位凸起上的粘结层与保温底板上的定位凹槽粘结相连。同时,保温后端面设置有若干个燕尾槽,保温后端面通过燕尾槽与砂浆相连。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凸起卡件、能与凸起卡件扣合在一起的凹槽卡扣,两块保温底板能通过凸起卡件与凹槽卡扣连接在一起。

本实施例中,在水平方向上,凸起卡件沿竖直方向的剖面呈直角梯形,呈直角梯形的凸起卡件上底边设置在保温左端面上;同时,呈直角梯形的凸起卡件上位于直角一侧的腰设置在靠近保温前端面的一侧。凹槽卡扣沿竖直方向的剖面呈直角梯形,呈直角梯形的凹槽卡扣上底边设置在保温右端面上且呈直角梯形的凹槽卡扣上位于直角一侧的腰设置在靠近保温后端面的一侧。

在竖直方向上,凸起卡件设置在保温上端面,凹槽卡扣设置在保温底板的保温下端面上。反之,依然。同时,凸起卡件、凹槽卡扣的结构如前所述。

本实施例中,凸起卡件、凹槽卡扣与保温底板连接为一体。

同时,本实施例中,保温底板上设置有若干组防水缝组。沿水平方向,防水缝组包括设置在保温上端面上的第一防水缝、设置在保温下端面上的第二防水缝,第一防水缝下端顶点与第二防水缝的上端顶点之间的连线与保温左端面上凸起卡件上位于锐角一侧的腰平行。

沿竖直方向,防水缝组包括设置在保温上端面上的第三防水缝、设置在保温下端面上的第四防水缝,第三防水缝下端顶点与第四防水缝的上端顶点之间的连线与保温上端面或保温下端面上凸起卡件上位于锐角一侧的腰平行。

另外,第一防水缝、第三防水缝分别位于陶瓷薄片下方,陶瓷薄片能对第一防水缝、第三防水缝进行遮挡。

基于该结构,防水缝组能够起到两方面的作用:一是防水缝组具有一定的伸缩性能,能够便于施工;二是防水缝组的结构设计,便于切割,形成相应的凸起卡件、凹槽卡扣结构,便于相应保温一体板的连接。

作为一种替代方式,沿竖直方向,防水缝组包括设置在保温上端面上的第三防水缝、设置在保温下端面上的第四防水缝,保温上端面、保温下端面的边缘分别呈斜面,第三防水缝与第四防水缝位于与上端面斜面平行的同一平面上且第三防水缝与第四防水缝不连通。

本实施例中,保温底板可采用有机保温材料制备而成。更具体地,保温底板可采用XPS挤塑板、PU聚氨酯或PF酚醛树脂制备而成。

本实施例通过在保温底板上设置的凸起卡件和凹槽卡扣相啮合,实现防水的目的。通过防水缝组的设置,在解决防水问题的同时,又消除了复合保温一体板的膨胀收缩问题,还便于施工。

进一步,本实施例的复合保温一体板将原来需分别完成的保温工程和装饰工程合为一体施工,能够有效缩短墙砖的施工周期,降低建设成本。同时,本实施例的复合保温一体板实现了防脱落、免勾缝、防水等功能,能够极大地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更加环保,具有对环境友好的特点。

实施例7

本实施例的复合保温一体板包括陶瓷薄片、与陶瓷薄片粘结为一体的保温底板。本实施例的陶瓷薄片可采用实施例1、2、3、5中的陶瓷薄片。

将保温底板的六个面分别记为保温前端面、保温后端面、保温左端面、保温右端面、保温上端面、保温下端面。其中,保温前端面上设置有与定位凸起相配合的定位凹槽,陶瓷薄片通过定位凸起上的粘结层与保温底板上的定位凹槽粘结相连。另外,定位凸起和定位凹槽两者相互配合,具有如下两方面的作用:1)增加粘结强度,降低胶的使用量;2)便于生产时,保温底板和陶瓷薄片之间的相互定位,有效解决因移位所导致的产品合格率较低的问题。同时,保温后端面设置有若干个燕尾槽,保温后端面通过燕尾槽与砂浆相连。

保温左端面、保温右端面的边缘分别呈斜面,左右相邻两块保温底板通过保温左端面的斜面、保温右端面的斜面能相互叠压在一起。保温上端面、保温下端面的边缘分别呈斜面,上端面的斜面靠近保温后端面的一侧所在水平面高于上端面的斜面靠近保温前端面的一侧所在水平面;上、下相邻两块保温底板通过保温上端面的斜面、保温下端面的斜面能相互叠压在一起。

同时,本实施例中,保温底板上设置有若干组防水缝组。沿水平方向,防水缝组包括设置在保温上端面上的第一防水缝、设置在保温下端面上的第二防水缝,第一防水缝下端顶点与第二防水缝的上端顶点之间的连线与保温左端面上凸起卡件上位于锐角一侧的腰平行。

沿竖直方向,防水缝组包括设置在保温上端面上的第三防水缝、设置在保温下端面上的第四防水缝,第三防水缝下端顶点与第四防水缝的上端顶点之间的连线与保温上端面或保温下端面上凸起卡件上位于锐角一侧的腰平行。

另外,第一防水缝、第三防水缝分别位于陶瓷薄片下方,陶瓷薄片能对第一防水缝、第三防水缝进行遮挡。

该结构中,保温左端面、保温右端面、保温上端面、保温下端面的边缘分别呈斜面状态。该结构具有如下优点:一方面,左右相邻两块复合保温一体板的保温左端面、保温右端面之间通过斜面叠压,上下相邻两块复合保温一体板的保温上端面、保温下端面之间通过斜面叠压,有效解决复合保温一体板脱落的问题;另一方面,复合保温一体板的保温上端面、保温下端面边缘的斜面能够起到雨水导流的作用,更好地防止雨水进入到墙体中,具有极好的防水效果。

实施例8

本实施例的陶瓷薄片包括板体,将板体的六个面分别记为前侧面、后侧面、左侧面、右侧面、上侧面、下侧面。

同时,本实施例中,在如所示的方案中,在板体的上侧面、左侧面分别设置有压板,在板体的下侧面、右侧面分别设置有与压板相配合的侧面台阶,通过压板、侧面台阶的相互叠压,有效解决两板体脱落的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基于侧面台阶、压板之间的相互配合,形成相应的装饰缝,且视觉上不会看到板体之间的拼接缝,具有更佳的装饰效果。同时,压板、侧面台阶的边缘分别呈斜面,相邻两块板体通过边缘的斜面能相互叠压,以防止板体的脱落。本实施例中,基于结构的改进,使得板体的加工更加容易,能够满足工业化大规模应用的需求。

如图所示,图22给出了本实施例中陶瓷薄片的立体状态示意图,图23给出了图22的后视图,图24给出了多片陶瓷薄片粘结在一体的侧视图。

进一步,根据需要,可以在板体的下侧面、右侧面分别设置有压板,在板体的上侧面、左侧面分别设置有与压板相配合的侧面台阶。

本实施例的陶瓷薄片可以用砂浆直接粘结在墙体上,此时,其后侧面上采用普通的背纹即可。

进一步,作为一种改进方式,后侧面上设置有定位凸起。其中,定位凸起包括横向凸起、与横向凸起相垂直的纵向凸起,横向凸起、纵向凸起分别为至少两个,横向凸起与纵向凸起之间形成两个矩形的中间槽。

本实施例中,陶瓷薄片可以通过定位凸起直接与墙面进行粘结。进一步,还可以将本实施例的陶瓷薄片与保温底板复合,形成复合保温一体板。其中,基于排气通槽的设计,使得气泡能够通过排气通槽排出,使得陶瓷薄片与墙面之间、陶瓷薄片与保温底板之间具有更好的粘结作用。

本实施例中,定位凸起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制作保温一体板时,对于保温底板与陶瓷薄片的定位。同时,如前所述,定位凸起的设置,能够在减少胶用量的同时,提高相应的结合强度。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