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房楼板保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01165发布日期:2018-11-02 21:27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被动房保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被动房楼板保温装置。



背景技术:

被动房是通过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使所有消耗的一次能源总和不超过120千瓦·小时/(平米.年)的房屋,是我国推动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契机和平台。

现有被动房房间的楼板设置有穿楼板的排水管道,以实现室内外间的流体的流通。然而,由于现有被动房的排水管道与楼板之间存在冷桥,因此导致被动房的节能性受到较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能够降低被动房能耗的被动房楼板保温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被动房楼板保温装置,包括内层楼板、楼板保温层、外层楼板及排水管,所述内层楼板固定连接于所述楼板保温层的下方,所述楼板保温层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层楼板的下方,所述内层楼板、所述楼板保温层及所述外层楼板均沿竖直方向开设有通孔,所述内层楼板、所述楼板保温层及所述外层楼板通过通孔套设于所述排水管的外部,所述排水管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排水管的上下两端分别穿出所述外层楼板及所述内层楼板,所述排水管与所述楼板保温层的通孔过盈配合,所述排水管与所述内层楼板之间形成有第一环形腔室,所述排水管与所述外层楼板之间形成有第二环形腔室;还包括隔音棉套筒,所述隔音棉套筒套设于所述排水管的外部,所述隔音棉套筒与所述排水管同轴设置,所述隔音棉套筒的底部与所述外层楼板的顶部接触,以支撑于所述外层楼板上,所述隔音棉套筒与所述排水管之间形成有第三环形腔室;所述第一环形腔室、所述第二环形腔室及所述第三环形腔室的内部均填充有聚氨酯保温层。

作为优选,被动房楼板保温装置还包括中空的挡件,所述挡件套接于所述排水管的外部,所述挡件的中空部与所述排水管过盈配合,所述挡件位于所述第一环形腔室的底部,所述挡件与所述内层楼板的通孔过盈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隔音棉套筒的顶部与所述排水管的外表面之间通过胶体密封且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楼板保温层的外部环设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包括第一防水部、第二防水部、第三防水部及第四防水部,所述第一防水部设置于所述楼板保温层与所述内层楼板之间,所述第二防水部设置于所述楼板保温层与所述排水管之间,所述第三防水部设置于所述隔音棉套筒与所述排水管之间,所述第三防水部位于所述聚氨酯保温层的内部,所述第四防水部设置于所述外层楼板的内部。

作为优选,所述第四防水部呈倒U型,所述第四防水部的一侧与所述排水管外表面贴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被动房楼板保温装置通过设置所述隔音棉套筒、所述第一环形腔室、所述第二环形腔室及所述第三环形腔室,以及在所述第一环形腔室、所述第二环形腔室及所述第三环形腔室的内部均填充所述聚氨酯保温层,在保证所述排水管及所述隔音棉套筒稳定性的前提下,实现了所述排水管与所述内层楼板及所述外层楼板之间的彻底隔绝,从而避免了冷桥的发生,进而大大节省了被动房的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被动房楼板保温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1、内层楼板;2、楼板保温层;3、外层楼板;4、排水管;5、隔音棉套筒;6、聚氨酯保温层;7、挡件;8、防水层;801、第一防水部;802、第二防水部;803、第三防水部;804、第四防水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参见图1,一种被动房楼板保温装置,包括内层楼板1、楼板保温层2、外层楼板3及排水管4,所述内层楼板1固定连接于所述楼板保温层2的下方,所述楼板保温层2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层楼板3的下方,所述内层楼板1、所述楼板保温层2及所述外层楼板3均沿竖直方向开设有通孔,所述内层楼板1、所述楼板保温层2及所述外层楼板3通过通孔套设于所述排水管4的外部,所述排水管4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排水管4的上下两端分别穿出所述外层楼板3及所述内层楼板1,所述排水管4与所述楼板保温层2的通孔过盈配合,所述排水管4与所述内层楼板1之间形成有第一环形腔室,所述排水管4与所述外层楼板3之间形成有第二环形腔室;被动房楼板保温装置还包括隔音棉套筒5,所述隔音棉套筒5包括隔音垫及隔音棉,所述隔音垫套接于所述隔音棉的外部,所述隔音棉套筒5套设于所述排水管4的外部,所述隔音棉套筒5与所述排水管4同轴设置,所述隔音棉套筒5的底部与所述外层楼板3的顶部接触,以支撑于所述外层楼板3上,所述隔音棉套筒5与所述排水管4之间形成有第三环形腔室,所述隔音棉套筒5起到隔音及保温的作用;所述第一环形腔室、所述第二环形腔室及所述第三环形腔室的内部均填充有聚氨酯保温层6。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被动房楼板保温装置通过设置所述隔音棉套筒5、所述第一环形腔室、所述第二环形腔室及所述第三环形腔室,以及在所述第一环形腔室、所述第二环形腔室及所述第三环形腔室的内部均填充所述聚氨酯保温层6,在保证所述排水管4及所述隔音棉套筒5稳定性的前提下,实现了所述排水管4与所述内层楼板1及所述外层楼板3之间的彻底隔绝,从而避免了冷桥的发生,进而大大节省了被动房的能耗。

为了提高所述聚氨酯保温层6的行程效率,如图1所示,被动房楼板保温装置还包括中空的挡件7(如挡环),所述挡件7套接于所述排水管4的外部,所述挡件7的中空部与所述排水管4过盈配合,所述挡件7位于所述第一环形腔室的底部,所述挡件7与所述内层楼板1的通孔过盈配合。本实用新型被动房楼板保温装置设置所述挡件7,能够使得所述聚氨酯保温层6开速发泡填充于所述第一环形腔室的内部,同时快速堆积、固定及成型,避免了所述聚氨酯保温层6松弛及脱落的现象发生,从而提高了所述聚氨酯保温层6形成的效率,同时提高了所述聚氨酯保温层6形成后的保温效果,进而进一步节省了被动房的能耗。

上述中作为优选的,所述隔音棉套筒5的顶部与所述排水管4的外表面之间通过胶体密封且固定连接,以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保温效果。

为了更进一步提高保温效果,如图1所示,所述楼板保温层2的外部环设有防水层8,所述防水层8包括第一防水部801、第二防水部802、第三防水部803及第四防水部804,所述第一防水部801设置于所述楼板保温层2与所述内层楼板1之间,所述第二防水部802设置于所述楼板保温层2与所述排水管4之间,所述第三防水部803设置于所述隔音棉套筒5与所述排水管4之间,所述第三防水部803位于所述聚氨酯保温层6的内部,所述第四防水部804设置于所述外层楼板3的内部;所述防水层8起到防水作用的基础上,通过上述设置能够进一步起到隔绝外部空气的作用,进而进一步提高了保温效果。

上述中作为优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第四防水部804呈倒U型,所述第四防水部804的一侧与所述排水管4外表面贴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