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走廊通风吊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15602发布日期:2018-11-30 20:22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吊顶,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走廊通风吊顶系统。



背景技术:

吊顶是建筑装饰的一个重要工程,吊顶具有保温、隔热、隔声和吸声的作用,也是电气、通风空调、通信和防火、报警管线设备工程的隐蔽层,不仅能美化室内环境,还能营造出丰富多彩的室内空间艺术形象。

走廊的上方一般用于放置各种管线,为了增加美观效果,所以走廊的吊顶一般不会直接使用格栅吊顶,但一般的吊顶会影响走廊的通风效果,特别是较长的走廊,差的通风效果会使走廊产生难闻的气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走廊通风吊顶系统,具有能隐藏各种管线的同时使走廊具有良好的通风效果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走廊通风吊顶系统,包括多个龙骨,还包括多个第一通管与多个第二通管,所述第一通管与第二通管交叉设置形成格栅;还包括设置在格栅上方的多个承线板,所述承线板上方放置各种管线,所述龙骨设置在相邻两个承线板之间,所述龙骨与第一通管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第一通管下表面均开设有多个通风口,多个所述通风口沿第一通管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一通管的端部连接有送风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吊顶上方为承线板,用于放置各种管线,使在走廊下方看不见管线,增加吊顶的整体美观性。承线板下方的格栅用做增加走廊的通风效果,启动第一通管端部的送风装置,风从通风口进入走廊,从而增加走廊的通过效果,消除走廊里产生的异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每个所述第二通管下表面均开设有多个通气口,多个所述通气口沿第二通管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二通管的端部连接有水雾生成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天气干燥的情况下,启动水雾生成装置,水雾从第二通管下表面开设的通气口进入走廊,从而增加走廊的湿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通管上表面开设有第一U形槽,所述第二通管下表面开设有第二U形槽,所述第一通管与第二通管通过第一U形槽与第二U形槽卡接而固定,第一U形槽与第二U形槽深度一致,使第一通管与第二通管处于同一平面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通管与第二通管通过第一U形槽与第二U形槽卡接而固定,这使第一通管与第二通管可以相对拆卸,方便了运输与安装,同时使第一通管与第二通管处于同一平面内,增加了吊顶的美观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通管上表面设置有多个与第二通管平行的安装件,所述安装件横截面呈U字形;两个安装件为一组,每组内两个安装件的距离与承线板的宽度一至,两组相邻的安装件之间放置所述龙骨;所述承线板下表面的相对两边设置有连接杆,使承线板和连接杆的端面呈U字形,安装时,连接杆滑移进入安装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时,将承线板两侧的连接杆对准同一组内的安装件,并使连接杆对应安装件滑移插入。龙骨设置在相邻两组安装件之间,龙骨与第一通管相连接,通过这样的方式使承线板与龙骨相连接。承线板与龙骨和承线板可拆卸的设置,方便了吊顶的运输与安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通管两端均设置有送风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的设置,增加了风量,避免出现仅一端设置送风装置时,远离送风装置的一端第一通管下方风量微小,甚至没有风量的情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通管两端均设置有水雾生成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的设置,增加了水雾量,避免出现仅一端设置水雾生成装置时,远离水雾生成装置的一端第二通管下方水雾量微小,甚至没有水雾的情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风口的孔径从第一通管的两端向第一通管的中间逐渐增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通管两端的通风口靠近送风装置,风量较大,所以孔径设置相对小些,以保证有足够的风量能到达下一个通风口,增加了通风的均匀性,不会出现第一通管两端下方风量大,第一通管中间下方风量小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气口的孔径从第二通管的两端向第二通管的中间逐渐增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通管两端的通气口靠近水雾生成装置,水雾量较大,所以孔径设置相对小些,以保证有足够的水雾量能到达下一个通气口,增加了通水气的均匀性,不会出现第二通管两端下方水雾量大,而第二通管中间下方水雾量小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线板与第一通管之间通过螺栓加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栓增加了承线板的安装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本实用新型的吊顶上方为承线板,用于放置各种管线,使在走廊下方看不见管线,增加吊顶的整体美观性。承线板下方的格栅用做增加走廊的通风效果,启动第一通管端部的送风装置,风从通风口进入走廊,从而增加走廊的通过效果,消除走廊里产生的异味;

其二,在天气干燥的情况下,启动水雾生成装置,水雾从第二通管下表面开设的通气口进入走廊,从而增加走廊的湿度;

其三,安装时,将承线板两侧的连接杆对准同一组内的安装件,并使连接杆对应安装件滑移插入。龙骨设置在相邻两组安装件之间,龙骨与第一通管相连接,通过这样的方式使承线板与龙骨相连接。承线板与龙骨和承线板可拆卸的设置,方便了吊顶的运输与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第一通管与第二通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另一角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1、龙骨;21、第一通管;22、通风口;23、送风装置;24、第一U形槽;31、第二通管;32、通气口;33、水雾生成装置;34、第二U形槽;41、承线板;42、安装件;43、连接杆;5、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走廊通风吊顶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多个龙骨11,还包括多个第一通管21与多个第二通管31,第一通管21与第二通管31形状和大小一致,第一通管21与第二通管31交叉设置形成格栅,第一通管21与第二通管31相互垂直。结合图2,第一通管21上表面开设有第一U形槽24,第二通管31下表面开设有第二U形槽,第一U形槽24与第二U形槽34相互抵触卡接从而使第一通管21与第二通管31相连接,第一U形槽24与第二U形槽34深度一致且均为第一通管21与第二通管31厚度一半,这使第一通管21与第二通管31连接后仍处于同一平面内;第一通管21开设第一U形槽24处的U形内壁仍有管壁,第二通管31开设第二U形槽34处的U形内壁仍有管壁。

如图2所示,第一通管21与第二通管31通过第一U形槽24与第二U形槽34卡接而固定,这使第一通管21与第二通管31可以相对拆卸,方便了运输与安装,同时使第一通管21与第二通管31处于同一平面内,增加了吊顶的美观性。

如图1所示,格栅上设置有多个承线板41,承线板41用于放置各种管线。结合图3,第一通管21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安装件42,安装件42的长度与第二通管31一致,且安装件42与第二通管31平行设置,安装件42的端面呈U字形;两个安装件42为一组,每组内两个安装件42之间的距离与承线板41的宽度一致,承线板41下表面平行与第二通管31的两侧边设置有连接杆43,安装时,将连接杆43滑入安装件42,并用螺栓5连接承线板41与第一通管21,起到加固作用,龙骨11设置在相邻两组安装件42之间,龙骨11与第一通管21固定连接。

如图3所示,安装时,将承线板41两侧的连接杆43对准同一组内的安装件42,并使连接杆43对应安装件42滑移插入,承线板41用于放置各种管线,使人在走廊下方看不见管线,增加吊顶的整体美观性。龙骨11设置在相邻两组安装件42之间,龙骨11与第一通管21(参考图1)相连接,通过这样的方式使承线板41与龙骨11相连接。承线板41与龙骨11和承线板41可拆卸的设置,方便了吊顶的运输与安装。

每个第一通管21的下表面均开设有多个通风口22,且多个通风口22沿第一通管21长度方向间隔分布,通风口22的孔径从第一通管21两端向第一通管21中部逐渐增大,第一通管21两端均连接有送风装置23。

如图4所示,启动第一通管21两端端部的送风装置23,风从通风口22进入走廊,从而增加走廊的通风效果,消除走廊可能产生的异味。在第一通风口22两端均连接有送风装置23,这增加了送风量,避免出现仅一端设置送风装置23时,远离送风装置23的一端第一通管21下方风量微小,甚至没有风量的情形。而通风口22孔径差异的设置是为了增加通风的均匀性,不会出现第一通管21两端下方风量大,第一通管21中间下方风量小的情况。

如图4所示,每个第二通管31下表面均开设有多个通气口32,多个通气口32沿第二通管31长度方向间隔分布,通气口32的孔径从第二通管31两端向第二通管31中部逐渐增大,第二通管31两端均连接有水雾生成装置33。

如图4所示,在天气干燥的情况下,启动水雾生成装置33,水雾从第二通管31下表面开设的通气口32进入走廊,从而增加走廊的湿度。在第二通管31两端均连接有水雾生成装置33增加水雾生成量,避免出现仅一端设置水雾生成装置33时,远离水雾生成装置33的一端第二通管31下方水雾量微小,甚至没有水雾的情形。而通气口32孔径大小差异的设置是为了增加水雾的均匀性,不会出现第二通管31两端下方水雾量大,而第二通管31中间下方水雾量小的情况。

安装过程:将吊顶组件运送到安装地点,将送风装置23安装在第一通管21两端,将水雾生成装置33安装在第二通管31两端,然后通过第一U形槽24与第二U形槽34相抵触卡接而使第一通管21与第二通管31连接在一起;然后将承线板41两侧边的连接杆43滑入安装件42中,用螺栓5将承线板41与第一通管21加固住,将龙骨11固定安装在承接板中间的第一通管21上,然后通过龙骨11将吊顶安装在天花板上;启动第一通管21两端的送风装置23,风从通风口22流动到走廊中,增加了走廊的通风效果;在天气干燥的情况中,启动第二通管31两端的水雾生成装置33,水雾从通气口32进入走廊中,增加空气中的湿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