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装配式综合能源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65758发布日期:2018-10-13 02:24阅读:109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体化装配式综合能源站,结合多能互补+储能+能源互联网技术,为小区、公建、工业等各类用户提供“供热、供冷、供电、充电、多能互补、储能”六位一体的一站式综合能源解决方案,实现清洁能源领域的全面升级、创新发展和产业变革。



背景技术:

近年来,北方多省市重霾天气反复来袭,引发全民的关注和热议。2016年12月21日,习主席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明确指示要推进北方清洁供暖,要求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尽可能利用清洁能源、加快提高清洁供暖比重。清洁取暖是指利用天然气、电、地热、生物质、太阳能、工业余热、清洁化燃煤(超低排放)、核能等清洁化能源,通过高效用能系统实现低排放、低能耗的取暖方式,包含以降低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为目标的取暖全过程,涉及清洁热源、高效输配管网(热网)、节能建筑(热用户)等环节。在我国当前国情下,清洁取暖绝非简单的一刀切式的“煤改气”、“煤改电”,而是对煤炭、天然气、电、可再生能源等多种能源形式统筹谋划,范围也不仅仅局限于热源侧的单方面革新,而是整个供暖体系全面清洁高效升级。目前各种类型的能源装置分别设置,不能根据需要进行组合,不仅占用很大的空间,并且布局不合理,使用不方便,不能满足现代生活和生产对各种不同类型能源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体化装配式综

合能源站。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体化装配式综合能源站,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围栏的基座和设有三层结构的一体化装配式钢构,在该基座上设有一体化装配式钢构、热水储罐和高温熔盐罐;在该一体化装配式钢构的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和顶层分别设置汽车充电模块、综合设备模块、空气源热泵模块和PV/T一体化模块。

所述的综合设备模块包括:综合水处理模块、采暖循环泵、蓄电池组模块、并网逆变器、综合配电模块、变压器模块和综合控制模块,变压器模块的初级外接电网,变压器模块的次级与综合配电模块输入端连接,综合配电模块的不同输出端分别与该汽车充电模块、空气源热泵模块、热水储罐、高温熔盐罐、智能供电模块及能源站用电设备连接,并通过并网逆变器与蓄电池组模块和PV/T一体化模块的电流汇流箱连接;综合水处理模块与采暖循环泵连接用于控制后者的工作状态;所述的空气源热泵模块连接在采暖回水管和采暖供水管的回路中,该采暖回水管和采暖供水管与地暖用户、散热器用户连接;该采暖循环泵串联采暖回水管中;该热水储罐和高温熔盐罐串联在所述的采暖供水管的回路中。

所述的空气源热泵模块的吸热装置与多能互补模块连接,该多能互补模块引入外界排放的废热源。

所述的综合控制模块通过区域能源互联网分别与用户的分户供暖控制模块和智能供电模块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通过一体化装配式钢构结构将各种类型的能源装置合理布局,实现整装一体化,作为装配式一体成型设备为用户提供“供热、供冷、供电、充电、多能互补、储能”六位一体的一站式综合能源解决方案,实现清洁能源领域的全面升级、创新发展和产业变革。该一体化装配式综合能源站基于技术先进的熔盐储能技术和系统,融入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太阳能PV/T一体化系统,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空气能、生物质能、光伏、风电、电网谷电等多种清洁能源,通过大数据能源互联网智能控制技术,因地制宜地合理分配各种能源的占比,实现多能互补,输出稳定、持续、可控的暖气、冷气、蒸汽、电力等能源,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达到系统最优化、最经济运行模式。具有零排放、零污染、低成本、安全可靠、自动化运行等特点。可应用于新城镇、新农村、学校、医院、景区、工业园区、部队营房等城市集中供暖覆盖不到的地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装配式钢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是图2中B处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的外形立体图;

图6是图5的C-C剖视图;

图7是图5的D-D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点将会随着描述而更为清楚。但这些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一体化装配式综合能源站,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围栏的基座C和设有三层结构的一体化装配式钢构1,在该基座C上设有一体化装配式钢构1、热水储罐6和高温熔盐罐7;在该一体化装配式钢构1的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和顶层分别设置汽车充电模块2、综合设备模块3、空气源热泵模块4和PV/T一体化模块5。

所述的综合设备模块3包括:综合水处理模块8、采暖循环泵9、蓄电池组模块17、并网逆变器18、综合配电模块19、变压器模块22和综合控制模块23,变压器模块22的初级外接电网,变压器模块22的次级与综合配电模块19输入端连接,综合配电模块19的不同输出端分别与该汽车充电模块2、空气源热泵模块4、热水储罐6、高温熔盐罐7、智能供电模块21及能源站用电设备25连接,并通过并网逆变器18与蓄电池组模块17和PV/T一体化模块5的电流汇流箱16连接;综合水处理模块8与采暖循环泵9连接用于控制后者的工作状态;所述的空气源热泵模块4连接在采暖回水管14和采暖供水管15的回路中,该采暖回水管14和采暖供水管15与用户散热器12连接;该采暖循环泵9串联采暖回水管14中;该热水储罐6和高温熔盐罐7串联在所述的采暖供水管15的回路中;

所述的空气源热泵模块4的吸热装置与多能互补模块13连接,该多能互补模块13引入外界排放的废热源;

所述的综合控制模块23通过区域能源互联网24分别与安装在各用户的分户供暖控制模块10和智能供电模块21连接。

所述的一体化装配式钢构1包括水平梁111和立梁112,每一层与第二层之间、第二层与第三层之间以及顶层均由多根纵横交错的水平梁111连接构成,在每一层水平梁111的角部、边缘和中部分别设有立梁112;在该立梁112的三个或四个侧面设有用于与对应的水平梁111端部对接的插接口40,水平梁111插入插接口40内并通过螺栓114紧固连接。

所述的水平梁111和立梁112分段对接处采用连接板113和螺栓连接,在相互对接的两段水平梁111或立梁112的两侧分别设置一块连接板113,在两侧的连接板113的安装孔与设在水平梁111或立梁112的通孔之间穿过螺栓紧固。上述结构可以方便拆装。

本实用新型D在使用时,与用户E连接,包括供电线路、供暖管线和通信线路等。用户E包括区域能源互联网24、分户供暖控制模块10、智能供电模块21。区域能源互联网24受本实用新型的综合控制模块23控制。

在热水储罐6进口、高温熔盐罐7进口、空气源热泵模块4进出口、PV/T一体化模块5进出口、多能互补模块13进出口均安装有电动调节阀。

其工作原理是:能源站采用一体化装配式钢构结构,将汽车充电模块2布置在一层、综合设备模块3布置在二层、空气源热泵模块4布置在三层、PV/T一体化模块5布置在屋面,实现整装一体化成型设备,提供给用户综合能源解决方案;由采暖循环泵9将采暖回水管14中45(30)℃回水、分别进入空气源热泵模块4和PV/T一体化模块5、多能互补模块13、升高水温至55(40) ℃,再合并进入热水储罐6和高温熔盐罐7、进一步升温至70(40) ℃后、通过采暖供水管15供往区域用户,在用户入口经分户供暖控制模块10控制流量后、进入地暖用户11和散热器用户12降温后、回到采暖回水管14形成循环;由PV/T一体化模块5产生的光伏电流、经电流汇流箱16汇流、进入蓄电池组模块17蓄电/放电、再通过并网逆变器18调整后、进入综合配电模块19送往各个用户,电源另一回路由变压器模块22自电网接入、经变压后进入综合配电模块19,综合配电模块19出线接能源站用电设备、热水储罐6和高温熔盐罐7(使用谷电)、汽车充电模块2及区域智能电网20,区域智能电网20送往各用户智能供电模块21或外供电,综合控制模块23通过区域能源互联网24、接各用户分户供暖控制模块10及智能供电模块21、实现智能供暖、供电。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将现有的不同类别的能源装置的各个模块按照需要组合安装在一体化装配式钢构1上,各模块之间的连接关系为常规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