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刚线切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68409发布日期:2018-12-07 21:45阅读:546来源:国知局
一种金刚线切片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切割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金刚线切片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金刚线切片机,如专利号是CN2017106726260公开的一种硅片线切割机,其包括切割室和线筒室,切割室内包括主辊及与其连接的主轴承箱,线筒室包括收放线轮筒及与其连接的收放线轴承箱,然而主轴承箱和收放线轴承箱均是通过同步带轮和同步带来连接电机的,从而通过电机相应驱动来带动主辊和收放线轮筒工作,此种结构的缺点在于,通过同步带来传动主辊和收放线轮筒工作,长此以往,同步带的磨损比较大,也就会导致整机的使用寿命缩短,甚而影响整机的正常运行,增加运行成本,以及通过同步带传动工作,不仅装配不方便,且切割速度比较慢,需要花费较长的切割时间,使得切割效率比较低,噪音也比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通过同步带传动而驱动主辊和收放线轮筒工作,使得同步带易磨损而缩短整机使用寿命,并影响正常工作,且装配不方便,切割速度慢,切割时间长,切割效率低和噪音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金刚线切片机,其可延长整机的使用寿命,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以及装配比较方便,不仅可有效提高切割速度和切割效率,缩短切割时间,且大大降低噪音污染。

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其包括切割室和线筒室,所述切割室内设有两根主辊,所述主辊两端分别连接有主轴承箱,所述线筒室内装有收放线单元,所述收放线单元包括主板及安装于所述主板上的收放线轮筒,所述收放线轮筒与收放线轴承箱相连接,靠近动力侧的所述主轴承箱和所述收放线轴承箱分别对应连接主电机、收放线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电机、收放线电机均通过联轴器对应连接所述主轴承箱和所述收放线轴承箱。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所述切割室和线筒室均安装于同一底座上,所述主板的外侧端面上装有电机架,所述收放线电机安装于所述电机架上,所述电机架呈簸箕型,所述收放线电机的转轴穿过所述电机架经所述联轴器与所述收放线轴承箱相连接,所述收放线电机、联轴器、收放线轴承箱位于所述主板的同一水平线上;

所述主电机设置于位于所述主板内侧的所述线筒室内,所述主电机的转轴通过所述联轴器与其最靠近一端的所述主轴承箱相连接,两根所述主辊之间的轴间距为380mm;所述主电机、收放线电机均采用84KW功率电机;

所述主轴承箱包括轴箱,轴芯两端通过轴承安装于所述轴箱中,所述轴芯外侧两端部分别装有前端盖、后端盖,所述后端盖上装有压板,所述轴箱端面上开有注油口,所述注油口通过油管连通于所述轴承外壁;

所述轴箱内设有冷却腔,所述轴箱端面上设有冷却口,所述冷却口与所述冷却腔连通;

靠近所述收放线轮筒的所述主板上装有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收放线工装,所述收放线工装包括设置于所述底板外侧端面上的收放线过线轮以及位于所述收放线过线轮上方的收放线过线导向轮,所述收放线过线轮连接有滑动机构,所述底板及与其对应的主板上均开有朝所述收放线过线导向轮布置的通孔槽,所述滑动机构安装于所述底板内侧端面上,所述滑动机构包括电机、滑块以及沿所述通孔槽长度方向布置的丝杆,所述电机连接所述丝杆,所述收放线过线轮通过所述滑块连接于所述丝杆上;

所述收放线过线轮与连接件相连,所述连接件包括支撑座,位于所述通孔槽侧的所述支撑座端部连接有支撑板,位于所述收放线过线导向轮侧的所述支撑座端部通过转动轴连接有连接座,配重块通过支架与所述连接座的外侧端部相连接,所述收放线过线轮通过连接杆连接于所述连接座的内侧端部,所述支撑板穿过所述通孔槽与所述滑块相连接,所述连接杆端部连接有传感器;

所述支撑板的厚度小于所述通孔槽的高度;所述连接件的材质采用铝;所述收放线过线轮的轮径为160mm;

位于所述滑块端侧的所述丝杆上套装有风琴罩,位于所述风琴罩末端的所述丝杆上装有挡板;

所述收放线过线轮上方的所述底板上装有张力臂座,所述张力臂座上轴接有竖向设置的张力臂,所述张力臂底端连接所述收放线过线导向轮;所述张力臂上开有竖向槽,位于所述张力臂两侧的所述底板上设有定位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主轴承箱和收放线轴承箱均通过联轴器对应连接主电机、收放线电机,主电机、收放线电机经联轴器直接驱动主辊和收放线筒工作,避免了现有因使用同步带磨损而缩短整机使用寿命、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且装配更为方便,以及采用直连式的连接结构,不仅可有效提高切割速度和切割效率,切割时间亦由原来的3h缩短到1.5h,且可大大降低噪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收放线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收放线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收放线过线轮与滑动机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收放线过线轮与连接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的I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主轴承箱的剖视图;

图8是主轴承箱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切割室1和线筒室2,切割室1内设有两根主辊3,主辊3两端分别连接主轴承箱4,线筒室2内设有收放线单元,收放线单元包括主板5及安装于主板5上的收放线轮筒6,收放线轮筒6与收放线轴承箱(图中未示出)相连接,靠近动力侧的主轴承箱4和收放线轴承箱分别对应连接主电机、收放线电机9,主电机、收放线电机9均通过联轴器对应连接主轴承箱4和收放线轴承箱,则避免了现有因使用同步带磨损而缩短整机使用寿命、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且装配更为方便,以及采用电机直连式的连接结构,不仅可有效提高切割速度和切割效率,金刚线速度从现有的1500m/min提高到2400m/min,切割时间由原来的3h缩短到1.5h,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且大大降低了噪音。

切割室1和线筒室2均安装于同一底座10上,可有效起到减轻震动的效果,提高工作稳定性;主板5的外侧端面上装有电机架11,收放线电机9安装于电机架11上,电机架11呈簸箕型,收放线电机9的转轴穿过电机架11经联轴器与收放线轴承箱相连接,收放线电机9、联轴器、收放线轴承箱位于主板5的同一水平线上;主电机设置于位于主板5内侧的线筒室2内,主电机的转轴通过联轴器与其最靠近一端的主轴承箱4相连接,两根主辊3之间的轴间距为380mm;主电机、收放线电机9均采用84KW功率电机,通过采用大功率电机,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主轴承箱4包括轴箱12,轴芯13两端通过轴承14安装于轴箱12中,轴芯13外侧两端部分别装有前端盖15、后端盖16,后端盖16上装有压板一17、压板二18,轴箱12端面上开有注油口19,注油口19通过油管20连通于轴承14外壁,且轴箱12内设有冷却腔21,轴箱12端面上设有冷却口22,冷却口22与冷却腔21连通,注油口19和冷却口22分别对应与外部设置的输油泵和冷却水泵连通,则通过注油口19和油管20以及冷却口22和冷却腔21的作用,不仅对轴承14起到了润滑,且有效起到了冷却降温的效果,且主轴承箱4内可定时注油,延长了轴承及整机的使用寿命,无需报废轴承箱,也保证了整机的正常稳定运行,降低了生产成本。

靠近收放线轮筒6的主板5上装有底板23,底板23上设有收放线工装,收放线工装包括设置于底板23外侧端面上的收放线过线轮24以及位于收放线过线轮24上方的收放线过线导向轮25,收放线过线轮24连接有滑动机构,滑动机构包括电机27、滑块28,底板23及与其对应的主板5上均开有朝收放线过线导向轮25方向布置的通孔槽29,滑动机构安装于底板23内侧端面上,滑动机构还包括沿通孔槽29长度方向布置的丝杆30,电机27连接丝杆30,收放线过线轮24通过滑块28连接于丝杆30上,则通过电机27驱动而带动收放线过线轮24,使得收放线过线轮24在丝杆30上横向滑动,即在底板23上仅仅只有收放线过线轮24运动,实现了收放线过线轮24与收放线过线导向轮25之间的距离调节的同时,节省了安装空间,装配也比较方便,且有效解决了现有工装结构中妨碍金刚线布线的问题,保证了整机的正常运行。

收放线过线轮24与连接件相连,连接件包括支撑座31,位于通孔槽29侧的支撑座31端部连接有支撑板32,位于收放线过线导向轮25侧的支撑座31端部通过转动轴33连接有连接座34,配重块35通过支架36与连接座34的外侧端部相连接,收放线过线轮24通过连接杆37连接于连接座34的内侧端部,支撑板32穿过通孔槽29与滑块28相连接,连接杆37端部连接有传感器38;支撑板32的厚度小于通孔槽29的高度;连接件的材质采用铝,由于铝材质的质量较轻,可使得线速度提高,从而减少断线的情况,收放线过线轮24轮径从现有的110mm变为160mm,可使得转速降低,从而延长了收放线过线轮24的使用寿命,提高了整机的工作稳定性。

位于滑块28右侧端的丝杆30上套装有风琴罩39,可通过风琴罩39进行防尘防护,也可根据情况在滑块28两侧端均设置风琴罩39,位于风琴罩39末端的丝杆30上装有挡板40,避免风琴罩39被推挤而掉落。

收放线过线轮24上方的底板23上装有张力臂座41,张力臂座41上通过销轴42活动连接有竖向设置的张力臂43,张力臂43底端连接收放线过线导向轮25,则可根据张力情况自由摆动张力臂43,以满足金刚线的张力要求;张力臂43上开有竖向槽8,可有效减轻张力臂43的重量,保证张力臂43灵活摆动,提高整机的工作稳定性;位于张力臂43两侧的底板23上设有定位块7,可保证张力臂43的摆动角度在张力要求范围内,防止张力过大或是过小。

图中,砂浆缸26;紧固扣44;操作屏45;电控箱46;进给台47。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