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墙体导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29558发布日期:2018-12-28 20:02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墙体导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墙体导湿结构。



背景技术:

在大多数情况下,建筑围护结构是由不同材质构成的平板多层体系,如由钢筋混凝土屋面板、保温材料层、水泥砂浆、防水层组成的屋面体系;由粘土砖或加气混凝土砌块等砌体、苯板、保温层、水泥砂浆保护层外罩面釉面砖组成的墙体或由多层石膏板、水泥板、苯板、外墙涂料组成的复合围护结构等。建筑围护结构中的热湿迁移运动,以及水的气相、液相、固相之间的相互变化,如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对保温层、承重结构层、防护材料层、外表面覆盖层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甚至出现较大面积材料脱落,形成灾难性险情;同时也会导致建筑室内环境热舒适指标下降,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

有关内保温墙体传湿问题的研究,目前确定了在内保温墙体结构中设置铝箔等隔汽层实现隔湿作用、设置密闭的或通风的空气层实现引湿作用等有效措施。而对于外保温墙体结构,对其传湿问题,从建筑墙体受潮角度来看,一面粉刷或两面粉刷的传统砖墙,几乎从来不会产生问题,而墙体增加保温层,保温层外又有密实的保护层的情况,属另一种极端的情况,会导致墙内积聚水分,使保温材料起鼓、冰冻和开裂,甚至造成部分保温层脱落。

为解决上述保温墙体结构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建筑墙体导湿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墙体导湿结构,能够解决现有保温墙体的保温材料起鼓、冰冻和开裂、脱落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建筑墙体导湿结构,包括墙本体,所述墙本体的外侧设有墙体保温层,于所述墙体保温层内预留有沟槽,所述沟槽内设有导湿盲沟;所述导湿盲沟外壁与所述沟槽内壁之间填充有保温砂浆;所述导湿盲沟与一导气管连通,所述导气管延伸至所述保温砂浆外的一端与一竖向设置的排气管的底部连通。

进一步地,于所述墙体保温层内预留有横向设置的沟槽和纵向设置的沟槽,横向设置的沟槽和纵向设置的沟槽内分别设有横向设置的导湿盲沟和纵向设置的导湿盲沟。

进一步地,于所述墙体保温层内横向设置的导湿盲沟和纵向设置的导湿盲沟相互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墙体保温层的外侧设有外墙饰面层;所述导气管依次穿过所述保温砂浆和所述外墙饰面层并延伸至所述外墙饰面层外后与所述排气管的底部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导湿盲沟包括由改性聚乙烯搭接而成的中空长方体框架,所述中空长方体框架外包覆有耐腐蚀纤维滤膜;所述导气管与所述中空长方体框架的中空部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排气管的排气口上设有盖板,所述排气管上靠近排气口的一端设有排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的边缘位于所述排气管的排气口边缘的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排气孔的直径为3~5mm。

进一步地,所述排气管设置于墙面门洞的一侧或单元门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墙本体和所述墙体保温层之间设有粘接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墙体导湿结构能够有效排出保温墙体内的水汽,避免墙体因水汽的三相循环而产生的建筑室内环境热舒适指标下降、保温材料起鼓、冰冻和开裂、脱落等问题,可以用于排除建筑屋面和墙体自身含水或外来湿气,特别适用于外保温墙体内水汽的排出;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墙体导湿结构的导湿盲沟所使用的材料具有在土中、水中永不降解的优点,延长盲沟的使用寿命,节约了后期对建筑的修缮费用;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墙体导湿结构的施工时,在保温层预留安装导湿盲沟的沟槽,施工方便快捷,不会破坏墙体的整体性,不影响防火隔离带的防火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建筑墙体导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建筑墙体导湿结构的导湿盲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墙本体,2、粘接剂,3、墙体保温层,4、外墙饰面层,5、保温砂浆,6、导湿盲沟,601、中空长方体框架,602、耐腐蚀纤维滤膜,7、导气管,8、排气管,9、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墙体导湿结构,包括墙本体1,所述墙本体1的外侧设有墙体保温层3,于所述墙体保温层3内预留有沟槽,所述沟槽内设有导湿盲沟6;所述导湿盲沟6外壁与所述沟槽内壁之间填充有保温砂浆5;所述导湿盲沟6与一导气管7连通,所述导气管7延伸至所述保温砂浆5外的一端与一竖向设置的排气管8的底部连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墙体导湿结构能够及时排出保温墙体内的水汽,避免墙体因水汽的三相循环而产生的建筑室内环境热舒适指标下降、保温材料起鼓、冰冻和开裂、脱落等问题,可以用于排除建筑屋面和墙体自身含水或外来湿气。可在施工时,在保温层预留安装导湿盲沟的沟槽,施工方便快捷,不会破坏墙体的整体性,不影响防火隔离带的防火性。

进一步地,于所述墙体保温层3内预留有横向设置的沟槽和纵向设置的沟槽,横向设置的沟槽和纵向设置的沟槽内分别设有横向设置的导湿盲沟6和纵向设置的导湿盲沟6。

进一步地,于所述墙体保温层3内横向设置的导湿盲沟6和纵向设置的导湿盲沟6相互连通。导湿盲沟6在墙体保温层3内相互联通,有利于水汽的集中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墙体保温层3的外侧设有外墙饰面层4;所述导气管7依次穿过所述保温砂浆5和所述外墙饰面层4并延伸至所述外墙饰面层4外后与所述排气管8的底部连通,排气管8的顶部为排气口。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导湿盲沟6包括由改性聚乙烯搭接而成的中空长方体框架601,所述中空长方体框架601外包覆有耐腐蚀纤维滤膜602;所述导气管7与所述中空长方体框架601的中空部连通。将导湿盲沟6设置为中空长方体形,导湿盲沟6的导湿效果及强度方面相对更好,施工也更加方便。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导湿盲沟6也可以设置为中空圆柱形或中空三角形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湿盲沟6由改性聚乙烯三维立体网状结构外覆盖耐腐蚀纤维滤膜制成,具有在土中、水中永不降解的优点,加以抗老化配方,可保持永久性材质无变化的特点,延长盲沟的使用寿命,节约了后期对建筑的修缮费用。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空长方体框架601截面的外围尺寸可设置为70mm×30~70mm,中空部的尺寸可设置为40mm×10mm;墙体施工铺设墙体保温层3时,预留沟槽铺设导湿盲沟6,预留沟槽尺寸为90~120mm×50~80mm,预留沟槽位置一般为墙体构造柱,也可根据需要自行设计墙体中沟槽位置但埋管密度不应大于6m×6m;导湿盲沟的重量300~400g/m,孔隙率80%~85%,抗压强度60-190MPa。导气管7以及排气管8都可以设置为与所述中空长方体框架601的中空部尺寸相同,截面都为矩形。导气管7以及排气管8的截面尺寸可以设为40mm×10mm。

进一步地,所述排气管8的排气口上设有盖板9,所述排气管8上靠近排气口的一端设有排气孔。排气管8开口向上有助于水汽顺利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9的边缘位于所述排气管8的排气口边缘的外侧。盖板9的设计遮盖面积大于40mm×10mm,且盖板9下边沿略低于排气孔上边沿,避免雨水等外界水汽进入墙体。

进一步地,所述排气孔的直径为3~5mm,不仅有助于墙体内水汽的排出,也避免了老鼠等动物进入墙体造成破坏。

进一步地,所述排气管8设置于墙面门洞的一侧或单元门的一侧,且每层都要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墙本体1和所述墙体保温层3之间设有粘接剂2,通过粘接剂2将墙体保温层3固定在墙本体1上,在预留用于安装导湿盲沟6的沟槽时,可以在墙体保温层3和粘接剂2的对应位置处上都预留沟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墙体导湿结构特别适用于外保温墙体内水汽的及时排出,避免墙体因水汽的三相循环而产生的建筑室内环境热舒适指标下降、保温材料起鼓、冰冻和开裂、脱落等问题,同时导湿盲沟6内部空气与外保温墙体保温系数差不多,达到不影响墙体保温效果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