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固件、锚固组件及连接结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46550发布日期:2019-01-18 18:56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锚固件、锚固组件及连接结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锚固件、锚固组件及连接结构件,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于装配式建筑中预制构件的锚固件、锚固组件及连接结构件。



背景技术:

与传统的现浇混凝土建筑结构相比,装配式建筑施工周期短,资源和成本节约,并且污染大幅度减少,符合绿色生活的概念。

装配式建筑的生产一般在工厂进行,包括现浇、预制成型的构配件,生产之后再运至施工现场直接组装。在组装过程中,节点的连接部位是整个建筑框架的薄弱环节,连接性能的好坏直接关乎整个建筑工程是否有良好的抗震性能,直接关乎建筑的使用寿命和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节点的连接问题十分重要。

在节点的连接中,混凝土预制构件与现浇段之间、混凝土预制构件之间,其水平连接相对受力较小时,采用的现有技术为:直接将埋于混凝土预制构件内的钢筋伸出弯折的裸露端,通过这些裸露端作为连接部分的拉结筋,并通过保持拉结筋的部分重叠以保证连接强度,然后将该节点现浇混凝土连接固定。这些钢筋裸露端可以为各种不同的弯折形式,比如为U形的封闭箍,或者为折角形的拉筋。

具有这种弯折裸露端的混凝土预制构件,在浇筑时,浇筑模具在相邻两个钢筋裸露端头之间的密封处理往往很粗糙,容易导致该部分浇筑料的流失,导致这部分的浇筑质量降低,裸露端头与混凝土预制构件的连接强度也随之下降,从而,钢筋裸露端容易变形移位;另外,裸露端在运输搬运过程中也容易变形,降低强度。而对于混凝土预制构件之间的连接时,也容易导致混凝土预制构件在定位时产生裸露端的相互冲突,增加了现场调整的投入,连接节点的稳固性不能切实保证。

为此,在工程中,也会采用在装配时连接拉结筋的形式。

比如,采用在混凝土预制构件中加入预埋件,在现场装配时将拉结筋与预埋件相连接的形式。这种形式,增加了预埋件等相关的材料、制造和预埋处理等,增加了投入和工序,而拉结筋的连接强度也往往无法与拉结筋由预埋钢筋一体延伸得到的方案相比。

或者,现场装配时,在预制的混凝土预制构件中开孔,将拉结筋套入膨胀螺丝的形式,通过膨胀螺丝在混凝土预制构件的开孔中胀开,从而将拉结筋与混凝土预制构件固定。这种形式中,混凝土预制构件开孔比较容易碎裂,且由于拉结筋未与混凝土预制构件内的钢筋网相连接,因拉结筋与混凝土预制构件间的连接强度不甚理想,因而使得混凝土预制构件与混凝土现浇段之间的锚固强度难以有效保证,而且对墙体的开孔清理等也比较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锚固强度高的混凝土预制构件用锚固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锚固件,用于横向锚接混凝土预制构件和混凝土现浇段,锚固件包括折弯形成的第一杆段和第二杆段,所述第一杆段具有远离所述第二杆段的旋接端,所述旋接端旋接横向埋设于混凝土预制构件内且端部裸露的刚性棒。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杆段和所述第二杆段直径相同,且所述第一杆段和所述第二杆段间折弯部的内圆弧半径大于或等于第一杆段的半径。

进一步地,所述旋接端为外螺纹端。

进一步地,所述旋接端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杆段的外径,且旋接端于端面开设螺纹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杆段和所述第二杆段所形成的夹角为30°至15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锚固件可直接旋接预埋在混凝土预制构件中的刚性棒,因而能够提高锚固件与混凝土预制构件间的横向连接强度,从而保证混凝土预制构件和混凝土现浇段的锚固强度;此外,采用这种旋接方式安装的锚固件,可以使预制构件中埋设的刚性棒(如钢筋)无需延伸至预制时的成型模具外部不而考虑密封难度较大的密封问题、因而有利于提高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成型质量;此外,锚固件只包含第一杆段和第二杆段,因而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锚固组件,其包括第一锚固件和第二锚固件,所述第一锚固件和所述第二锚固件为上述的锚固件;

其中,第一锚固件和第二锚固件的旋接端分别旋接两根埋设于混凝土预制构件内且端部裸露的刚性棒,且两个锚固件的第二杆段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锚固件的第二杆段与所述第二锚固件的第二杆段相平行或位于同一直线方向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锚固件于第二杆段套装有旋接螺母,且所述第一锚固件的第二杆段形成有防止旋接螺母脱落的膨大端;

所述第二锚固件于第二杆段的端部形成有匹配所述旋接螺母的外螺纹端。

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锚固组件包含上述锚固件,此种锚固组件同样具有结构简单、锚固强度高的优点;且两个锚固件能够组合形成锚固强度较高的封闭箍;且相对于现有混凝土预制构件中预埋的封闭箍,能够避免在成型模具上开设供封闭箍贯通的孔道,从而导致密封问题;且有利于提高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成型质量。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连接结构件,其包括旋接埋设于第一混凝土预制构件中刚性棒的第一锚固件和旋接埋设于第二混凝土预制构件中刚性棒的第二锚固件,所述第一锚固件和所述第二锚固件为上述的锚固件;

所述第一锚固件的第二杆段和所述第二锚固件的第二杆段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锚固件于第二杆段套装有旋接螺母,且所述第一锚固件的第二杆段形成有防止旋接螺母脱落的膨大端;

所述第二锚固件于第二杆段的端部形成有匹配所述旋接螺母的外螺纹端。

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连接结构件包含两个上述锚固件,且两个锚固件分别旋接相邻两个混凝土预制构件的刚性棒,从而在有效保证混凝土预制构件锚固强度的基础上提高相邻两个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横向连接强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锚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锚固件与刚性棒的一种连接示意图;

图3为锚固件与刚性棒的另一种连接示意图;

图4为一种锚固组件的使用状态图(俯视);

图5为图4中旋接螺母处的位置关系图;

图6为连接结构件的使用状态图(俯视);

图7为另一种连接结构件的使用状态图;

附图编号说明:

10-混凝土预制构件、11-第一混凝土预制构件、12-第二混凝土预制构件、13-刚性棒;

20-锚固件、21-第一锚固件、22-第二锚固件、23-第一杆段、24-第二杆段、25-旋接端、26-旋接螺母、27-膨大端;

26a-内螺纹、26b-容纳腔、26c-挡圈;

30-混凝土现浇段;

R-内圆弧半径、ɑ-夹角、H-旋接端的螺纹长度、D1-第一杆段的外径、D2-膨大端的直径、D3-第二杆段的外径、d1-挡圈的内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中,混凝土预制构件可是混凝土预制墙、预制混凝土梁、预制混凝土楼梯、预制混凝土楼板等任一种混凝土结构件,且混凝土结构件中均可埋设有由刚性棒组合形成的刚性骨架(如钢筋网)。

实施例1为本实用新型的锚固件20的一个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锚固件20用于横向锚接混凝土预制构件10和混凝土现浇段30,混凝土预制构件10内横向埋设有刚性棒13,且刚性棒13的端部裸露。刚性棒13作为混凝土预制构件10中钢筋网的横向主筋,刚性棒13通常由钢筋、钢棒或任意一种满足刚度和强度要求的条状物即可。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锚固件20包括第一杆段23和第二杆段24。第一杆段23和第二杆段24折弯形成,且两者之间形成夹角ɑ。第一杆段23具有远离第二杆段24的旋接端25,旋接端25与刚性棒13裸露的端部相旋接。

图2为锚固件20与刚性棒13的一种连接方式。旋接端25为外螺纹端,刚性棒13的端部墩粗后开设有与外螺纹端匹配的内螺纹孔,此时,刚性棒13的端部与混凝土预制构件10的端部优选地相齐平,更加方便混凝土预制构件10的运输,免除伸出端的碰撞变形或破损。

图3为锚固件20与刚性棒13的另一种连接方式。刚性棒13从混凝土预制构件10的端部伸出有外螺纹端,旋接端25为内螺纹端,即旋接端25由第一杆段23的端部墩粗后开设内螺纹孔形成,旋接端25的外径大于第一杆段23的外径。刚性棒13的外螺纹端与锚固件20的内螺纹孔相互匹配。当然,刚性棒13的端部也可以与混凝土预制构件10的端部相齐平,只要混凝土预制构件10在预制时刚性棒13的端部设有螺纹保护套即可。这种连接方式的优点在于,刚性棒13需要预埋在混凝土预制构件10中,而刚性棒13的端部加工外螺纹比较简便。

图2和图3中对应的刚性棒13的端部处理形式,均不会影响混凝土预制构件10的浇筑。浇筑时,对于刚性棒13的端部的模具密封也简单可靠,防止了浇注料流失而影响混凝土预制构件10成型质量的可能性。

同时,第一杆段23和第二杆段24间的夹角ɑ优选地为30°至150°,如果夹角ɑ过小或过大,都会使混凝土现浇段30的混凝土着力面积大大降低,从而使混凝土现浇段30与混凝土预制构件10之间的锚固强度不够优化。

实施例2为本实用新型的锚固组件的一个实施例。

实施例2

如图1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锚固组件横向锚接混凝土预制构件10和混凝土现浇段30,混凝土预制构件10横向埋设有两行多列刚性棒13,且刚性棒13的端部均裸露且开设内螺纹孔。锚固组件包括第一锚固件21、第二锚固件22和旋接螺母26。第一锚固件21的旋接端25和第二锚固件22的旋接端25分别与同一横向高度内的两根刚性棒13相旋接,并且,第一锚固件21的旋接端25和第二锚固件22的旋接端25形成有与内螺纹孔相匹配的外螺纹。两个锚固件均为夹角ɑ等于90°的L形。第一锚固件21的第二杆段24和第二锚固件22的第二杆段24之间相连接,两者之间通过固定或增加交叠面积等连接形式,增强了混凝土现浇段30浇筑后与混凝土预制构件10的连接强度,使锚固更强度更高。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锚固件21的第二杆段24和第二锚固件22的第二杆段24之间通过旋接螺母26相互固定,如图5所示。旋接螺母26套装于第一锚固件21的第二杆段24的端部。第一锚固件21的第二杆段24的端部形成有膨大端27,旋接螺母26设有容纳膨大端27的容纳腔26b以及阻挡膨大端27的挡圈26c,挡圈的内径d1小于膨大端的直径D2,从而,膨大端27有效防止了旋接螺母26从第一锚固件21的第二杆段24上脱落。同时,旋接螺母26背向挡圈26c的端面开设有内螺纹26a。第二锚固件22的第二杆段24的端部形成有与内螺纹26a匹配的外螺纹端。其中,膨大端27可以由第一锚固件21的第二杆段24的端部在套入旋接螺母26后,墩粗形成。

挡圈的内径d1大于第一锚固件21上第二杆段的外径D3,这就使得旋接螺母26能够在第二杆段24的任一径向进行间隙调整,第一锚固件21的第二杆段24与第二锚固件22的第二杆段24可以相平行,或者位于同一直线方向上,都可以通过旋接螺母26将两个锚固件的第二杆段24连接起来。

实施例3和实施例4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结构件的两个实施例。

连接结构件用于横向连接相邻的第一混凝土预制构件11和第二混凝土预制构件12,连接结构件包括第一锚固件21和第二锚固件22。其中,第一锚固件21与第一混凝土预制构件11中所横向埋设的刚性棒13相旋接,第二锚固件22与第二混凝土预制构件12中所横向埋设的刚性棒13相旋接,

实施例3

如图1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两个锚固件的第一杆段23和第二杆段24直径相同,且第一杆段23和第二杆段24之间的夹角ɑ为锐角(如45°),锚固件呈V形。为了增强第一锚固件21和第二锚固件22之间的连接强度,两个锚固件相钩接。其中,第一杆段23和第二杆段24间折弯部的内圆弧半径R大于等于第一杆段的半径,实现两个内圆弧完全相抵,使两个锚固件的钩接强度更高。

实施例4

如图1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锚固件21和第二锚固件22所旋接的刚性棒为平行且非同轴地分别埋设于待连接的第一混凝土预制构件11和第二混凝土预制构件12。两个锚固件的第一杆段23和第二杆段24之间的夹角ɑ为直角,两个锚固件均呈L形;当然,两个锚固件的第一杆段23和第二杆段24之间的夹角ɑ也可以是锐角或者钝角,只要两个锚固件的第二杆段24之间相平行或位于同一直线方向上,方便将两个锚固件在第二杆段24处形成固定即可。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旋接螺母26,实现两个锚固件的连接。其中,第一锚固件21的第二杆段24套接旋接螺母26且设置防止旋接螺母26脱落的膨大端27,第二锚固件22的第二杆段24设有与旋接螺母26匹配的外螺纹,具体如图5所示,与实施例2中两个第二杆段24的连接方式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锚固件、锚固组件及连接结构件,不影响混凝土预制构件的预制浇筑、质量、运输等方面,直接在现场装配时,旋接于混凝土预制构件,并实现锚固件之间的连接,装配灵活、连接稳固、整体性能良好。另外,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