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建筑立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06633发布日期:2019-03-27 10:27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伏建筑立面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光伏建筑立面。



背景技术:

光伏建筑一体化,是应用太阳能发电的一种新概念,简单地讲就是将太阳能光伏发电方阵安装在建筑的围护结构外表面来提供电力,根据光伏方阵与建筑结合的方式不同,光伏建筑一体化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光伏方阵与建筑的结合,另一类是光伏方阵与建筑的集成。如光电瓦屋顶、光电幕墙和光电采光顶等,在这两种方式中,光伏方阵与建筑的结合是一种常用的形式,特别是与建筑屋面的结合,由于光伏方阵与建筑的结合不占用额外的地面空间,是光伏发电系统在城市中广泛应用的最佳安装方式,因而倍受关注,光伏方阵与建筑的集成是BIPV的一种高级形式,它对光伏组件的要求较高,光伏组件不仅要满足光伏发电的功能要求同时还要兼顾建筑的基本功能要求,“十二五”期间,将要创建2000 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除了公共机构外,商业机构由于用电量较大,参与节能的意愿相对较高,而且具有资金优势,也应该优先发展光伏建筑一体化模式。

光伏建筑在设计时,往往在建筑的外墙固定安装着光伏发电板,为了保证在夏季光伏发电板散发大量热量影响建筑内部的温度,为此人们往往采用隔热材料对建筑的外墙和光伏发电板之间进行隔离,这也导致在冬季光伏发电板被阳光照射所产生的高温被白白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伏建筑立面,其具备可在冬季利用光伏发电板受光照射所产生的热量对建筑的外墙进行加热的特点,避免了光伏发电板热能的浪费,使光伏发电板的利用效率大幅提高。

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光伏建筑立面,包括墙体,所述墙体的右侧连接有保温海绵层,所述墙体右侧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的内侧插接有螺纹杆,所述保温海绵层右侧的顶部与底部均插接有套管,所述螺纹杆的右侧贯穿套管并延伸至套管的右侧,所述螺纹杆的右侧套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外侧套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右侧连接有一号太阳能电池板,所述一号太阳能发电板右侧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通孔,所述螺纹套的右侧贯穿通孔并延伸至一号太阳能发电板的右侧,所述螺纹套的左侧套接有齿盘,所述一号太阳能发电板的左侧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的左侧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的外侧与齿盘的外侧相啮合,所述一号太阳能发电板左侧的顶部与底部均连接有密封条,所述一号太阳能发电板左侧的中部连接有吸热块,所述吸热块的左侧连接有导热铜杆,所述导热铜杆的左侧连接有散热块。

进一步的,所述螺纹杆的右侧贯穿螺纹套并延伸至螺纹套的右侧,所述螺纹杆的右侧连接有二号太阳能发电板。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块的左侧开设有换热孔,所述保温海绵层右侧的中部开设有换热槽,所述换热槽与散热块相适配。

进一步的,所述墙体的内侧设置有加水管,所述加水管的右侧等距离插接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右侧贯穿墙体并延伸至墙体的右侧。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块为椭圆形,且散热块与换热槽位于同一条平行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二号太阳能发电板位于一号太阳能发电板的右侧,且二号太阳能发电板为圆形。

有益效果

相比较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建筑立面,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光伏建筑立面,通过驱动电机、齿轮、齿盘、螺纹套、螺纹杆、散热块和保温海绵层的配合使用,使此装置在使用时,通过驱动电机的启动,进而使齿轮带动齿盘转动,进而使螺纹套可方便的进行转动,进而使螺纹套可方便的在螺纹杆的外侧向左移动,从而使螺纹套带动一号太阳能发电板向左移动,从而使密封条与保温海绵层的右侧相搭接,使散热块的左侧与保温海绵层的右侧相搭接,进而使散热块可方便的将一号太阳能发电板上的热量传递到保温海绵层上,进而使此装置可在冬季利用光伏发电板受光照射所产生的热量对建筑的外墙进行加热,避免了光伏发电板热能的浪费,使光伏发电板的利用效率大幅提高。

2、该光伏建筑立面,通过加水管、导流管、换热槽和换热孔的配合使用,使此装置在使用时,通过加水管向导流管注水,进而使导流管内的水可浸湿保温海绵层,使保温海绵层可更加方便的吸收来自散热块上的热量,进而通过换热孔和换热槽的配合使用,使散热块可更加方便的将热量传递给保温海绵层,进而使一号太阳能发电板上的热量可更加方便的进行回收利用,进而使此装置可在冬季利用光伏发电板受光照射所产生的热量对建筑的外墙进行加热,避免了光伏发电板热能的浪费,使光伏发电板的利用效率大幅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其中:1墙体、2保温海绵层、3螺纹槽、4螺纹杆、5套管、6螺纹套、7轴承、8一号太阳能电池板、9通孔、10齿盘、11驱动电机、12齿轮、13密封条、14吸热块、15导热铜杆、16散热块、17换热孔、18二号太阳能发电板、19加水管、20导流管、21换热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一种光伏建筑立面,包括墙体1,墙体1的右侧粘接有保温海绵层2,墙体1右侧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螺纹槽3,螺纹槽3的内侧插接有螺纹杆4,保温海绵层2右侧的顶部与底部均插接有套管5,螺纹杆4的右侧贯穿套管5并延伸至套管5的右侧,螺纹杆4的右侧套接有螺纹套6,螺纹套6的外侧套接有轴承7,轴承7的右侧焊接有一号太阳能电池板8,一号太阳能发电板8右侧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通孔9,螺纹套6 的右侧贯穿通孔9并延伸至一号太阳能发电板8的右侧,螺纹套6的左侧套接有齿盘10,一号太阳能发电板8的左侧焊接有驱动电机11,驱动电机11输出轴的左侧焊接有齿轮12,齿轮12的外侧与齿盘10的外侧相啮合,一号太阳能发电板8左侧的顶部与底部均粘接有密封条13,一号太阳能发电板8左侧的中部焊接有吸热块14,吸热块14的左侧焊接有导热铜杆15,导热铜杆15的左侧焊接有散热块16,此装置在使用时,通过驱动电机11的启动,进而使齿轮12带动齿盘10转动,进而使螺纹套6可方便的进行转动,进而使螺纹套6可方便的在螺纹杆4的外侧向左移动,从而使螺纹套6带动一号太阳能发电板8向左移动,从而使密封条13与保温海绵层2的右侧相搭接,使散热块16的左侧与保温海绵层 2的右侧相搭接,进而使散热块16可方便的将一号太阳能发电板8上的热量传递到保温海绵层2上,进而使此装置可在冬季利用光伏发电板受光照射所产生的热量对建筑的外墙进行加热,避免了光伏发电板热能的浪费,使光伏发电板的利用效率大幅提高,散热块16 为椭圆形,且散热块16与换热槽21位于同一条平行线上,螺纹杆4的右侧贯穿螺纹套6 并延伸至螺纹套6的右侧,螺纹杆4的右侧焊接有二号太阳能发电板18,二号太阳能发电板18的设计,使此装置可在有限的面积下,更大程度上的被太阳光所照射,进而提高了此装置的发电效率,使此装置的使用更加的方便,散热块16的左侧开设有换热孔17,保温海绵层2右侧的中部开设有换热槽21,换热槽21与散热块16相适配,二号太阳能发电板18位于一号太阳能发电板8的右侧,且二号太阳能发电板18为圆形,二号太阳能发电板18为圆形的设计,使二号太阳能发电板18的风阻系数更低,进而使二号太阳能发电板 18可更加稳定的使用,使此装置在建筑外墙的固定更加的稳定牢固,避免了二号太阳能发电板18发生掉落,使此装置的使用更加的安全,墙体1的内侧设置有加水管19,加水管 19的右侧等距离插接有导流管20,导流管20的右侧贯穿墙体1并延伸至墙体1的右侧,此装置在使用时,通过加水管19向导流管20注水,进而使导流管20内的水可浸湿保温海绵层2,使保温海绵层2可更加方便的吸收来自散热块16上的热量,进而通过换热孔 17和换热槽21的配合使用,使散热块16可更加方便的将热量传递给保温海绵层2,进而使一号太阳能发电板8上的热量可更加方便的进行回收利用,进而使此装置可在冬季利用光伏发电板受光照射所产生的热量对建筑的外墙进行加热,避免了光伏发电板热能的浪费,使光伏发电板的利用效率大幅提高。

工作原理:在使用时,通过驱动电机11的启动,进而使齿轮12带动齿盘10转动,进而使螺纹套6可方便的进行转动,进而使螺纹套6可方便的在螺纹杆4的外侧向左移动,从而使螺纹套6带动一号太阳能发电板8向左移动,从而使密封条13与保温海绵层2的右侧相搭接,使散热块16的左侧与保温海绵层2的右侧相搭接,进而使散热块16可方便的将一号太阳能发电板8上的热量传递到保温海绵层2上,进而使此装置可在冬季利用光伏发电板受光照射所产生的热量对建筑的外墙进行加热,避免了光伏发电板热能的浪费,使光伏发电板的利用效率大幅提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