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吸声的节能建筑幕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07439发布日期:2019-04-05 19:33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吸声的节能建筑幕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幕墙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可吸声的节能建筑幕墙。



背景技术:

幕墙是建筑物的外墙护围,不承重,像幕布一样挂上去,故又称为悬挂墙,是现代大型和高层建筑常用的带有装饰效果的轻质墙体。由结构框架与镶嵌板材组成,不承担主体结构载荷与作用的建筑围护结构。

授权公告号为CN204551842U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节能建筑幕墙,包括混凝土浇筑层,在混凝土浇筑层中设置有若干根垂直设置的龙骨,在龙骨的外侧设置有外墙板,外墙板通过连接柱与龙骨相连,在龙骨和外墙板之间设置有保温层,保温层内设有若干立方体空心体,立方体空心体内填充有不活动的氮气,外墙板上通过带伺服装置的万向节固定有若干太阳能电池板,连接柱上下两端设有通孔,在每个通孔内设有“n”型固定扣,下端的固定扣的端部与龙骨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控制带伺服装置的万向节带动太阳能电池板转动,从而调节太阳光的入射角度,提高转化效率。

但是上述幕墙在安装时,需要扣紧固定扣和加强筋,且上述幕墙的固定扣位于墙体内,安装时需对墙体内的固定扣进行扣紧操作,给安装过程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可吸声的节能建筑幕墙,具有便于安装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吸声的节能建筑幕墙,包括有墙体,所述墙体内设置有卡接机构,所述卡接机构连接的外墙板,所述外墙板上设置有若干根垂直于外墙板设置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卡接机构卡接,所述卡接机构转动连接于墙体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时只需将连接组件的卡接块与卡接机构卡接,即可完成幕墙的安装过程,方便快捷,安装简单,安装时定位和安装过程中的外墙板块状分布,充分利用空间,使块状的外墙板紧密贴合保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方形柱体和卡接块,所述卡接机构包括有左右水平的两个限定块,所述限定块上开有卡接槽,所述卡接块贴合于卡接槽的底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接块与卡接槽的底面贴合,将卡接块的左右固定,避免了卡接块左右晃动,安装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接槽的底面宽度大于卡接块的侧面的宽度,限定块上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在卡接块远离墙体运动时与卡接块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接块的底端与墙体贴合,卡接槽的宽度大于卡接块的宽度,便于限定块与卡接块的配合,限定块设置有两个,边与安装时活动,插入时与左右两个限定块贴合固定,限定块上的限位板一定程度上阻止卡接块顺利退出卡接槽,保证了安装过程中外墙板的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墙体内开有梯形凹槽,梯形凹槽内底面开有倒梯形的嵌体槽,所述卡接机构设置在所述嵌体槽中,所述限定块位于嵌体槽内部的外壁与嵌体槽侧壁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墙体上开槽,便于固定,同时结构紧凑,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减少了附加材料的选择。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板上设置有便于卡接块活动的弧形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凹槽便于卡接块活动,方便卡接块插入和退出卡接槽,卡接块退出时,卡接块两边沿弧形凹槽滑动,退出卡接块,无需进行破坏性的拆装,更换时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方形柱体内设有一根圆柱杆,圆柱杆另一端超出卡接块的一端的侧身设有螺纹;所述嵌体槽底端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圆柱杆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圆柱杆与螺纹孔连接,圆柱杆与墙体相对固定,圆柱杆在方形柱内支撑住方形柱,增加连接组件与墙体的强度,使连接更为坚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圆柱杆远离墙体的一侧设有六角螺栓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有六角螺栓快,便于拧紧圆柱杆,安装时从目前外即可将圆柱杆的螺纹部旋转,便于安装和拆卸圆柱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圆柱杆上设置有环状凸起,所述方形柱体内设置有挡片,在圆柱杆与螺纹孔配合后,所述挡片与环状凸起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柱杆与外墙体固定,圆柱杆生成的环状凸起在拧进螺纹孔后,与挡片贴合起到了限制方形柱体的横向位移,使幕墙在固定后不会产生水平晃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方形柱体分为盖体和柱身,所述盖体和柱身之间设有外墙槽,盖体和柱身通过螺栓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前,外墙板通过外墙槽与方形柱体配合,将盖体与柱身通过螺栓固定,起到将外墙板与方形柱体固定,槽体内还可设置有密封片或其他物品,增强气密性和防水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 限定块与嵌体槽侧壁铰接,限定块上开有与卡接块卡接的卡接槽,故限定块与侧壁相对转动,实现了卡接块的放入和取出,便于更换幕墙;

2. 挡板与环状凸起抵接,圆柱杆与嵌体槽螺纹连接,起到了固定圆柱杆的作用,而圆柱杆则固定了方形杆,限定了方形杆的轴向位移,起到了固定外墙板的作用;

3. 限定块的与嵌体槽的倒梯形面贴合,限定块与方形柱体卡接,倒梯形面增加了限定块与墙体的接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1、墙体;11、梯形凹槽;12、嵌体槽;13、螺纹孔;2、卡接机构;21、限定块;22、卡接槽;23、限位板;24、弧形凹槽;3、外墙板;4、连接组件;41、方形柱体;42、卡接块;43、圆柱杆;44、六角螺栓块;45、环状凸起;46、挡片;47、盖体;48、柱身;49、外墙槽。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可吸声的节能建筑幕墙,包括有墙体1,墙体1上连接有卡接机构2,卡接机构2卡接有连接组件4,连接组件4连接有外墙板3。外墙板3为一种双层板材的幕墙板,双层板材的设置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另外在内侧还设置有一层多孔的吸波层(图中未示出),该吸波层具有吸收声波减轻噪音的功能。

如图1、图2所示,墙体1上开有梯形凹槽11,梯形凹槽11的截面为等腰梯形,两腰自墙体1外向墙体1内收缩。梯形凹槽11的底面开有嵌体槽12,嵌体槽12为倒等腰梯形,两腰自梯形凹槽11向嵌体槽12底渐扩。嵌体槽12底端设置有螺纹孔13。

如图1、图2所示,卡接机构2包括有左右两个限定块21,限定块21与嵌体槽12的侧壁贴合,限定块21上开有卡接槽22,限定块21与嵌体槽12侧壁的外端铰接,铰接部位于梯形凹槽11和嵌体槽12的交界处,限定块21与嵌体槽12外壁铰接,使限定块21与嵌体槽12相对转动,限定块21与嵌体槽12的侧壁贴合,嵌体槽12的侧壁为向外渐缩的倾斜面设置,增加了限定块21与墙体1的接触面积,将限定块21受到的向外的拉力通过侧壁分担给墙体11。卡接槽22上还设置有限位板23,限位板23起到固定连接组件4的作用,限位板23还设置有便于连接组件4进入和退出的弧形凹槽24。

如图1、图2所示,连接组件4包括方形柱体41和柱身48,柱身48远离墙板一侧生成的卡接块42,卡接块42能与卡接槽22卡接。卡接槽22的宽度大与卡接块42的宽度,便于卡接块42卡入卡接槽22内,当卡接块42退出卡接槽22时,限位板23阻碍卡接块42的顺利运动方形柱体41内设有一根圆柱杆43,圆柱杆43一端位于外墙体1表面,圆柱杆43另一端漏出卡接块42的端面漏出卡接块42端面设有螺纹,该螺纹能与螺纹孔13配合。圆柱杆43朝向外墙板3侧设有六角螺栓块44,六角螺栓块44与六角扳手配合,实现在外墙板3外侧调节圆柱杆43旋进螺纹孔13的程度。圆柱杆43上设置有环状凸起45,在方形柱体41内对应的设置有挡片46,在圆柱杆43旋进螺纹孔13后,挡片46与环状凸起45抵接,将圆柱杆43与墙体1固定。

如图2所示,方形柱体41分为盖体47和柱身48,盖体47和柱身48之间通过螺栓连接,盖体47上设置有一侧外墙槽49挡板,柱身48上设置有另一侧外墙槽49挡板,外墙槽49中设置有外墙板3,当盖体47和柱身48通过螺栓拧紧后,外墙槽49压紧外墙板3,外墙槽49内可设置包覆层增强气密性和防水性。盖体47和柱身48在安装前组装好,并将外墙板3卡入外墙槽49中。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过程为:

在墙体1上开好梯形凹槽11和嵌体槽12,在嵌体槽12内打上螺纹孔13,将限定块21铰接在嵌体槽12内。移动外墙板3使方形柱体41上的卡接块42卡入两片限定块21之间,用六角扳手拧动圆柱杆43位于外墙板3一侧的六角螺栓块44,使圆柱杆43与螺纹孔13螺纹连接并固定,此时方形槽内的挡片46与圆柱杆43上的环状凸起45接触并紧贴。被固定圆柱杆43上的环状凸起45限制了方形柱体41沿圆柱杆43后方的移动,同时方形柱体41前端的卡接块42与卡接槽22前端紧贴,卡接块42的上下面与墙体1贴合,实现了连接组件4的固定。该过程安装方便,操作简单。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