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侧部卸料口的双螺旋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03751发布日期:2020-05-29 12:15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侧部卸料口的双螺旋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搅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侧部卸料口的双螺旋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单卧轴搅拌机,只有一种螺旋结构,内层物料不容易搅拌,搅拌均匀性差,效率低。且常为连续螺旋,容易造成卡滞混凝土骨料,导致无法搅拌,甚至损坏搅拌机。

另外,目前卸料装置通过进料口卸料,不方便将拌合物料卸到作业位置受限的地方。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侧部卸料口的双螺旋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斗、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斗底部靠近两端的地方设置有侧部卸料口,侧部卸料口能够被打开和关闭,并在关闭时与搅拌斗围成搅拌机构的搅拌空间。

所述搅拌机构设置于搅拌斗内,包括一根两端固定于搅拌斗两侧的搅拌轴、设置在搅拌轴上的外螺旋搅拌机构及内螺旋搅拌机构;所述搅拌轴装在轴端密封总成上;所述外螺旋搅拌机构包括若干第一搅拌单元,所述第一搅拌单元包括与搅拌轴连接的第一搅拌臂及与第一搅拌臂上端连接的第一搅拌叶片;所述内螺旋搅拌机构包括若干第二搅拌单元,所述第二搅拌单元包括与搅拌轴连接的第二搅拌臂及与第二搅拌臂上端连接的第二搅拌叶片。

搅拌轴中垂面两侧,各个第一搅拌单元交错设置,呈螺旋状排列在搅拌轴上,中垂面两侧第一搅拌单元所形成的螺旋线旋向相反。且搅拌轴中垂面两侧的对应第一搅拌单元在中轴面上的投影相对搅拌轴中垂面与搅拌轴中轴线的交点为中心对称。

搅拌轴中垂面两侧,各个第二搅拌单元交错设置,呈螺旋状排列在搅拌轴上,中垂面两侧第二搅拌单元所形成的螺旋线旋向相反。且中垂面两侧的对应第二搅拌单元在中轴面上的投影相对搅拌轴中垂面与搅拌轴中轴线的交点为中心对称。

外螺旋搅拌机构所构成的螺旋旋转区域位于搅拌漏斗空间内,所述内螺旋搅拌机构所构成的螺旋旋转区域位于外螺旋搅拌机构所构成的螺旋旋转区域内;在中垂面两侧,相邻第一搅拌单元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二搅拌单元3。

进一步的,第二搅拌叶片和/或第一搅拌叶片与搅拌轴所呈夹角为30-60度。

进一步的,第二搅拌叶片和/或第一搅拌叶片与搅拌轴所呈夹角为45度。

进一步的,在搅拌轴中垂面的两侧,从搅拌轴端部向中垂面位置,第一搅拌单元、第二搅拌单元依次排列。

进一步的,在搅拌轴中垂面的两侧,相邻第一搅拌单元对应的安装孔径向错位30度。

进一步的,搅拌轴中垂面的两侧,相邻第一搅拌单元等间距排列。

进一步的,搅拌轴中垂面的两侧,相邻第二搅拌单元等间距排列。

进一步的,各个第一搅拌叶片顶端呈圆弧形。

进一步的,第一搅拌叶片包括面板与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一面与搅拌臂上端一侧固定在一起,另一面与面板固定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侧部卸料口具有两个,且外形弧度侧部与搅拌斗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在搅拌方式设计方面,本实用新型采用单搅拌轴、内外层双叶片结构,多段分段式螺旋,搅拌时形成对冲物料,立体搅拌混合。外层搅拌臂及搅拌叶片、内层搅拌臂及搅拌叶片在搅拌轴上的安装位置和角度设计精妙,适应物料拌合和流动特性。

在卸料方面,本实用新型在搅拌斗侧部进行卸料,若外加卸料软管会进一步拓展卸料位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是中小型建设工程项目中混凝土搅拌作业的理想设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搅拌机构示意图。

图中:1.搅拌轴,2.第一搅拌单元,3.第二搅拌单元,4.侧部卸料口的盖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面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混凝土或者其他物料搅拌,在搅拌方面,采用双螺旋搅拌方式,内层与外层的搅拌物在搅拌力的作用下朝不同方向输送,形成对冲物料,内外层物料都得到最大程度的搅拌。在卸料方面,通过在搅拌斗侧部设置侧部卸料口,能轻松的卸料。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侧部卸料口的盖子4开启时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包括搅拌斗、侧部卸料口、搅拌机构。

下面分别介绍。

1.搅拌斗

所述搅拌斗设置有轴座。所述搅拌斗侧部呈半圆形,以适应搅拌机构的运动。

2.侧部卸料口

所述侧部卸料口设置在搅拌斗侧部,侧部卸料口的盖子4能够被打开和关闭,并在关闭时与搅拌斗围成搅拌机构的搅拌空间。

3.搅拌机构

如图2所示,搅拌机构包括一根搅拌轴1、设置在搅拌轴1上的外螺旋搅拌机构及内螺旋搅拌机构。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a.搅拌轴1

所述搅拌轴1两端设置于本实用新型所应用的搅拌斗上,用于在外部动能的驱动下绕着中轴线转动,进而带动外螺旋搅拌机构、内螺旋搅拌机构运动。

b.外螺旋搅拌机构

本机构形成了以搅拌轴1为轴线的螺旋结构,且由于搅拌单元长度大于内螺旋搅拌机构的搅拌单元长度,所以称为外螺旋搅拌机构。

所述外螺旋搅拌机构包括若干第一搅拌单元2,所述第一搅拌单元2包括与搅拌轴1连接的第一搅拌臂及与第一搅拌臂上端连接的第一搅拌叶片。

为了形成螺旋状,各个第一搅拌单元2交错设置,呈螺旋状排列在搅拌轴1上。

搅拌轴1中垂面两侧,各个第一搅拌单元2交错设置,呈螺旋状排列在搅拌轴1上,中垂面两侧第一搅拌单元2所形成的螺旋线旋向相反,形成了两段螺旋线。且搅拌轴1中垂面两侧的对应第一搅拌单元2在中轴面上的投影相对搅拌轴1中垂面与搅拌轴1中轴线的交点为中心对称。这样设置,使得物料的搅拌更加均匀,且对称设计使得对称的第一搅拌单元2对搅拌轴1的作用力平衡,使搅拌轴1不会产生较大震动。

为了使得外螺旋搅拌机构的搅拌范围最大,各个第一搅拌叶片顶端呈圆弧形,该圆弧形的弧度吻合半圆形搅拌斗内壁的弧度。实际生产过程中,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物料颗粒大小去合理设计搅拌过程中圆弧边与搅拌斗内壁的距离,在搅拌过程中,圆弧边尽量靠近但是不紧贴搅拌斗的内壁。

c.内螺旋搅拌机构

设置内螺旋搅拌机构是为了对被外螺旋机构所搅拌物料包裹住的物料进行反方向搅拌,使搅拌更为彻底、均匀。

与外螺旋搅拌机构结构类似,所述内螺旋搅拌机构包括若干第二搅拌单元3,所述第二搅拌单元3包括与搅拌轴1连接的第二搅拌臂及与第二搅拌臂上端连接的第二搅拌叶片。

搅拌轴1中垂面两侧,各个第二搅拌单元3交错设置,呈螺旋状排列在搅拌轴1上,中垂面两侧的螺旋线旋向相反,形成了两段螺旋线。且中垂面两侧的对应第二搅拌单元3在中轴面上的投影相对搅拌轴1中垂面与搅拌轴1中轴线的交点为中心对称。这样设置,使得物料的搅拌更加均匀,且中心对称的设计使得对称的第二搅拌单元3对搅拌轴1的作用力平衡,使搅拌轴1不会产生较大震动。

所述第二搅拌单元3所构成的螺旋区域位于第一搅拌单元2所构成的螺旋区域内;在中垂线两侧,相邻第一搅拌单元2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二搅拌单元3。

下面再对搅拌机构其他独特特征进行介绍。

第二搅拌叶片和/或第一搅拌叶片与搅拌轴1所呈夹角为30-60度。这样的角度能够顺应物料的流动方向。且中间位置的第二搅拌单元3的第二搅拌叶片所确定平面垂直于其余两个第二搅拌单元3的第二搅拌叶片所确定平面。优选的,夹角为45度,既能提高搅拌的均匀性,又能加速物料的流动性,不会造成物料的堆积,提高搅拌效率。中心对称的两个第一搅拌单元2的面板未与固定板连接的一面面向对方所在侧。

对于各个第二搅拌叶片的整体朝向变化,可以想象为手握旋转轴时手指弯曲的方向,对于各个第一搅拌叶片的整体朝向变化,同样如此。

外螺旋搅拌机构的各个搅拌叶片在搅拌轴1上的投影能全覆盖搅拌轴1长度方向。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外螺旋搅拌机构、内螺旋搅拌机构对对应区域内的物料无死角搅拌。

本实施例还提供第一搅拌叶片与第一搅拌臂的连接方式:第一搅拌叶片包括面板与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一面与搅拌臂上端一侧固定在一起,另一面与面板固定在一起。当然,具体固定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自行设计。

本实施例还提供第二搅拌叶片与第二搅拌臂的连接方式:所述第二搅拌叶片与搅拌臂上端一侧通过螺钉固定在一起。当然,具体固定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自行设计。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