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用安全系数高的门式移动脚手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74055发布日期:2019-11-19 21:43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实用安全系数高的门式移动脚手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实用安全系数高的门式移动脚手架。



背景技术:

高大空间厂房施工过程中使用升降车、移动式脚手架及搭设满堂脚手架较多,升降车的租赁费用高,且使用过程中局限性较大,满堂脚手架搭拆时间较多,费用较大移动不方便,普通移动式脚手架在普通住宅及层高较低的商业建筑中使用较多,但在高大厂房施工中存在较大的危险隐患。传统的门式移动式脚手架虽拆卸方便,脚手架采用外爬式,操作人员上下架体不便利,外爬楼梯无防护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用安全系数高的门式移动脚手架。该实用安全系数高的门式移动脚手架在主体框架内部设置上升扶梯,施工人员通过上升扶梯上下架体,保证了上下架体的安全性,施工平台设置有翻板,施工人员登上架体后对翻板进行关闭,保证施工过程中脚下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设计一种实用安全系数高的门式移动脚手架,包括主体框架,主体框架底部设置有固定机构,主体框架内设置有上升扶梯,通过固定机构将主体框架固定于地面上,施工人员由上升扶梯登上施工平台进行施工,施工平台设置有翻板,施工人员登上架体后对翻板进行关闭,保证施工过程中脚下的安全。

具体为一种实用安全系数高的门式移动脚手架,包括主体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框架包括若干第一架体及若干第二架体,所述第一架体及第二架体均包括若干立管,所述第一架体的所述立管底面与地面接触,所述立管的顶端及所述立管的底部连接有若干横管,所述横管的中点处均连接有支撑立管,所述第二架体的两个所述横管之间靠近所述立管的顶端处还设置有所述横管;

所述主体框架为矩形形状设置,两个所述第一架体相对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架体的所述立管分别位于所述主体框架的矩形的顶点处,所述第二架体的所述立管的底端与所述第一架体的所述立管的顶端固定连接;

所述主体框架内设置有若干上升扶梯,所述上升扶梯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架体及两个所述第二架体之间,所述第一架体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主体框架的顶部设置有施工平台。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架体之间及所述第二架体之间各连接有若干斜管,所述斜管交叉设置,所述斜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立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架体之间及所述第二架体之间还设置有若干固定横管,所述固定横管位于所述第一架体的立管与所述第二架体的立管的连接处。

进一步的,所述上升扶梯包括若干斜杆,所述斜杆的底端配合所述横管设置有圆弧形凹槽,所述斜杆的顶部配合所述横管设置有钩状凸起,所述斜杆的侧面均匀设置有若干长条状第一缺口,所述斜杆上表面焊接有扶手。

进一步的,所述斜杆之间设置均匀设置有若干踏板,所述踏板为长方体形状,所述踏板与所述斜杆相对的侧面靠近所述圆弧形凹槽的一端与所述斜杆铰接,所述踏板与所述斜杆相对的侧面靠近所述钩状凸起的一端铰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顶部设置有圆柱形凸起,所述圆柱形凸起的直径与所述第一缺口的宽度相等,所述圆柱形凸起穿过所述第一缺口,所述圆柱形凸起通过螺栓与所述斜杆活动链接,所述圆柱形凸起能够在所述第一缺口内移动。

进一步的,位于所述第一架体之间的所述上升扶梯的所述圆弧形凹槽与位于所述第一架体的所述立管底部的所述横管配合,位于所述第一架体之间的所述上升扶梯的所述钩状凸起与另一个所述第一架体的所述立管的顶端的所述横管配合;

位于所述第二架体之间的所述上升扶梯的所述圆弧形凹槽与所述第一架体之间的所述上升扶梯的所述钩状凸起接触的所述横管配合,位于所述第二架体之间的所述上升扶梯的所述钩状凸起与另一个所述第二架体的中间的所述横管配合;

两个所述扶梯分别位于所述支撑立管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支撑管,所述支撑管包括主体部分和凸出部分,所述主体部分为圆柱形状设置,所述凸出部分为圆台形状设置,所述主体部分的底面与所述凸出部分的顶面重合,所述凸出部分的底面的圆的直径大于所述主体部分的底面的圆的直径;

所述支撑管外设置有套管,所述套管的内壁的直径与所述支撑管的所述主体部分的外壁的直径相等,所述套管的长度小于所述支撑管的所述主体部分的长度,所述套管的底部焊接有螺母,所述支撑管的主体部分配合所述螺母设置有螺纹。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机构还包括若干螺纹套管,所述螺纹套管位于所述第一架体的所述立管的底部,所述第一架体的所述立管的底部的外壁配合所述螺纹套管设置有螺纹,所述立管穿过所述螺纹套管立于地面上,所述螺纹套管的外壁通过若干连接管与所述套管的外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施工平台包括若干施工踏板,所述施工踏板与所述第二架体的所述立管的顶端的所述横杆接触,面向所述第二架体之间的所述上升扶梯的所述施工踏板设置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为长方形,所述第二缺口位于靠近所述第二架体之间的所述上升扶梯的顶端的所述踏板的上方,所述第二缺口的远离所述第二架体之间的所述上升扶梯的顶端的一边铰接有翻板。

进一步的,所述施工平台上方设置有若干护杆,所述护杆呈长方形框架,所述第二架体的所述立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若干立杆,所述护杆通过所述立杆固定于所述施工平台的上方。施工人员上下架体时,将主体框架通过固定机构与地面固定,通过上升扶梯登上施工平台进行施工,施工平台设置有翻板,施工人员登上架体后对翻板进行关闭,保证施工过程中脚下的安全。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方便的实用安全系数高的门式移动脚手架。该实用安全系数高的门式移动脚手架组装拆卸方便,进一步提高了施工人员上下架施工的安全性以及施工过程的工作效率。上升扶梯设置于主体框架内,扶梯设置扶手,保证人员上下架体的安全性。固定机构保证架体更加稳固,同时可根据地面的高低进行支撑管的长短调节。上升扶梯中与横杆配合设置的圆弧形凹槽及钩状凸起,保证稳固性的同时便于组装拆卸,减少组装拆卸的时间。上升扶梯中斜杆与踏板及活动杆的连接保证施工人员在上升扶梯时的稳固性,同时上升扶梯拆卸后,能够将踏板旋转至与斜杆同一水平面,减少空间,便于运输。施工平台上的施工踏板铰接有翻板,使得施工人员通过翻板由上升扶梯登上施工踏板进行施工,在施工人员登上施工踏板后对翻板进行关闭,保证施工过程中的脚下安全。护杆的设置保证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防止坠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架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架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上升扶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立管;2、横管;3、支撑立管;4、斜管;5、固定横管;6、斜杆;7、圆弧形凹槽;8、钩状凸起;9、第一缺口;10、踏板;11、活动杆;12、扶手;13、圆柱形凸起;14、支撑管;15、套管;16、螺纹套管;17、连接管;18、施工踏板;19、翻板;20、护杆;21、立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实用安全系数高的门式移动脚手架,包括主体框架,主体框架为矩形形状设置,主体框架包括两个第一架体及两个第二架体,第一架体及第二架体均包括两根立管1,第一架体的立管1的底面与地面接触,立管1的顶端及立管1的底部连接有两根横管2,横管2的中点处均连接有支撑立管3,第二架体的两个横管2之间靠近立管1的顶端处还设置有一个横管2。两个第一架体相对平行设置,两个第一架体的立管1分别位于主体框架的矩形的顶点处,第二架体的立管1的底端与第一架体的立管1的顶端固定连接。两个第一架体之间及两个第二架体之间各连接有四个斜管4,斜管4交叉设置,斜管4的两端分别与立管1固定连接。两个第一架体之间及两个第二架体之间还设置有四个固定横管5,固定横管5位于第一架体的立管1与第二架体的立管1连接处。

主体框架内设置有两个上升扶梯,上升扶梯分别位于两个第一架体及两个第二架体之间,上升扶梯包括两根斜杆6,斜杆6的底端配合横管2设置有圆弧形凹槽7,斜杆6的顶部配合横管2设置有钩状凸起8,斜杆6的侧面均匀设置有五个长条状第一缺口9,斜杆6上表面焊接有扶手12。

斜杆6之间设置均匀设置有五个踏板10,踏板10为长方体形状,踏板10与斜杆6相对的侧面靠近圆弧形凹槽7的一端与斜杆6铰接,踏板10与斜杆6相对的侧面靠近钩状凸起8的一端铰接有活动杆11,活动杆11的顶部设置有圆柱形凸起13,圆柱形凸起13的直径与第一缺口9的宽度相等,圆柱形凸起13穿过第一缺口9,圆柱形凸起13通过螺栓与斜杆6活动连接,圆柱形凸起13能够在第一缺口9内移动。

位于第一架体之间的上升扶梯的圆弧形凹槽7与位于第一架体的立管1底部的横管2配合,位于第一架体之间的上升扶梯的钩状凸起8与另一个第一架体的立管1的顶端处的横管2配合。位于第二架体之间的上升扶梯的圆弧形凹槽7与第一架体之间的上升扶梯的钩状凸起8接触的横管2配合,位于第二架体之间的上升扶梯的钩状凸起8与另一个第二架体的中间的横管2配合。两个上升扶梯分别位于支撑立管3的两侧。

第一架体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支撑管14,支撑管14包括主体部分和凸出部分,主体部分为圆柱形状设置,凸出部分为圆台形状设置,主体部分的底面与凸出部分的顶面重合,凸出部分的底面的圆的直径大于主体部分的底面的圆的直径。支撑管14外设置有套管15,套管15的内壁的直径与支撑管14的主体部分的外壁的直径相等,套管15的长度小于支撑管14的主体部分的长度,套管15的底部焊接有螺母,支撑管14的主体部分配合螺母设置有螺纹。

固定机构还包括八个螺纹套管16,螺纹套管16位于第一架体的立管1的底部,第一架体的立管1的底部的外壁配合螺纹套管16设置有螺纹,立管1穿过螺纹套管16立于地面上,螺纹套管16的外壁通过2个连接管17与套管15的外壁固定连接。

所述主体框架的顶部设置有施工平台,施工平台包括两个施工踏板18,施工踏板18与第二架体的立管1的顶端的横杆2接触,面向第二架体之间的上升扶梯的施工踏板18设置有第二缺口,第二缺口为长方形,第二缺口位于靠近第二架体之间的上升扶梯的顶端的踏板10的上方,第二缺口远离第二架体之间的上升扶梯的顶端的一边铰接有翻板19,翻板19的长度大于第二缺口的长度。

施工平台上方设置有四个护杆20,护杆20呈长方形框架,第二架体的立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4个立杆21,护杆20通过立杆21固定于施工平台的上方。

施工人员施工时,通过固定机构将主体框架固定于地面上。施工人员由上升扶梯通过翻板19登至施工踏板18上,施工人员登上施工踏板18后,关闭翻板19开始施工作业。

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能够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