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建筑施工楼层之间保温隔声的垫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13013发布日期:2019-09-06 20:37阅读:492来源:国知局
用于建筑施工楼层之间保温隔声的垫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用于建筑施工楼层之间保温隔声的垫板。



背景技术:

建筑楼层之间往往存在巨大的噪音,为了降低噪音,提高房间的舒适性和宁静性,一般采用垫板贴合墙面来降低噪音。现有的保温隔声板在使用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由于保温隔声板的构造较为复杂,所以一般的保温隔声板效果较差,保温效果较好的隔声效果不佳,隔声效果较好的隔音效果不佳,无法兼具保温和隔声两种功能,同时无法长时间使用,且保温隔声板长时间使用后会落下一定的灰尘,由于孔洞直径较小,所以难以清理,长时间后便会降低保温隔声板的效果,不仅增加了工作难度,同时浪费了时间和体力,降低了工作效率,增加了经济成本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安装、保温隔声效果较好的用于建筑施工楼层之间保温隔声的垫板,降低了垫板的安装和后期维护难度,同时增加垫板的功能性,使得垫板更加实用更加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建筑施工楼层之间保温隔声的垫板,包括:

保温层;

二吸音层,分别固定于所述保温层相对两侧;

二隔音板,分别固定于所述二吸音层的相对外侧,各所述隔音板的外表面间隔开设有吸声孔,所述吸声孔自所述隔音板的外表面向所述隔音板内部延伸;所述隔音板的内部设有海绵层,所述海绵层沿其延伸方向间隔开设有穿孔,所述海绵层与所述吸声孔之间间隔设有防尘板,所述防尘板的底端与所述吸声孔相接,所述防尘板的顶端向所述海绵层的穿孔方向倾斜向上延伸,相邻所述防尘板之间界定形成通道,所述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吸声孔及所述穿孔连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保温层包括设于中间位置的EPS泡沫板,所述EPS泡沫板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XPS挤塑板,所述XPS挤塑板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陶瓷保温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吸音层内沿所述隔音层厚度方向顺序设置有隔音棉、聚酯纤维棉层、吸音块及珍珠岩吸声板;所述隔音棉与所述隔音板内的海绵层相对设置,声音自所述海绵层传至所述隔音棉、所述聚酯纤维棉层、所述吸音块及所述珍珠岩吸声板或自所述珍珠岩吸声板向所述吸音块方向传播,所述隔音棉与所述聚酯纤维棉层通过热熔胶粘结固定,所述吸音块凸设于所述珍珠岩吸声板靠近所述隔音板的一侧和/或所述吸音块凸设于所述聚酯纤维棉层的一侧,所述吸音块沿所述珍珠岩吸声板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吸音块沿所述聚酯纤维棉层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隔音板的表面开设有固定孔,所述隔音板与所述吸音层通过向所述固定孔内注入热熔胶粘结固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防尘板的倾斜角为135°~15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吸音块上凸设有多个吸收部,各所述吸收部上分别成形有凸起,相邻所述凸起之间形成凹槽以令所述所述吸收部的表面呈凹凸不平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垫板还包括限位柱、与所述限位柱匹配卡接的限位槽以及限位螺栓,所述限位柱与所述限位槽分别设于所述隔音板的相对两端,相邻所述隔音板通过所述限位槽与所述限位柱卡接固定;所述限位柱的柱体上开设有贯穿的第一螺孔,所述限位槽通过所述隔音板的端部向内凹设形成,所述限位槽对应所述穿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螺孔,所述限位螺栓穿置所述第一螺孔、第二螺孔以螺接紧固所述限位槽与所述限位柱。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隔音板和吸音层有效降低了噪音的传播,隔音板和吸音层均采用吸声结构,将噪音吸收进内部,通过吸音层进行内部反射达到消音的效果;防尘板的倾斜设置,减少了灰尘的落入;保温层的设置减少了热量的消散,本实用新型垫板兼具保温和隔声效果,同时降低了工作难度,节省了时间、体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2)本实用新型限位柱、限位槽及限位螺栓的设置使得保温隔声垫板板的安装较为简单迅速,只需通过限位柱和限位槽通过限位螺栓安装固定,不仅省去了工作的繁琐和复杂,同时安装迅速便捷,有效的节省了时间,通过限位螺栓固定,稳定性较高,降低了工作难度,减少了对保温隔声板的损坏,提高了保温隔声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垫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保温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隔音板与吸音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3中S1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3中S2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相邻垫板之间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与部件的对应关系如下:

保温层1;EPS泡沫板11;XPS挤塑板12,陶瓷保温层13;吸音层2;隔音棉21;聚酯纤维棉层22;吸音块23;珍珠岩吸声板24;隔音板3;吸声孔31;海绵层32;防尘板33;固定孔34;限位柱41;第一螺孔411;限位槽42;第二螺孔421;限位螺栓43。

具体实施方式

为利于对本实用新型的了解,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建筑施工楼层之间保温隔声的垫板,包括:保温层1、二吸音层2及二隔音板3,所述二吸音层2分别固定于所述保温层1相对两侧;所述二隔音板3分别固定于所述二吸音层2的相对外侧,各所述隔音板3的外表面间隔开设有吸声孔31,所述吸声孔31自所述隔音板3的外表面向所述隔音板3内部延伸;所述隔音板3的内部设有海绵层32,所述海绵层32沿其延伸方向间隔开设有穿孔321,所述海绵层32与所述吸声孔31之间间隔设有防尘板33,所述防尘板33的底端与所述吸声孔31相接,所述防尘板33的顶端向所述海绵层32的穿孔321方向倾斜向上延伸,优选地,所述防尘板33的倾斜角为135°~150°,相邻所述防尘板33之间界定形成通道331,所述通道33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吸声孔31及所述穿孔321连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保温层1包括设于中间位置的EPS泡沫板11,所述EPS泡沫板11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XPS挤塑板12,所述XPS挤塑板12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陶瓷保温层13。

如图3、图4所示,所述吸音层2内沿所述隔音层厚度方向顺序设置有隔音棉21、聚酯纤维棉层22、吸音块23及珍珠岩吸声板24,所述隔音棉21与所述隔音板3内的海绵层32相对设置,声音自所述海绵层32传至所述隔音棉21、所述聚酯纤维棉层22、所述吸音块23及所述珍珠岩吸声板24或自所述珍珠岩吸声板24向所述吸音块23方向传播,所述隔音棉21与所述聚酯纤维棉层22通过热熔胶粘结固定,通过设置多层吸音结构,使声音通过漫反射逐渐消退直至消失。较优地,所述吸音块23凸设于所述珍珠岩吸声板24的一侧,和/或所述吸音块23凸设于所述聚酯纤维棉层22的一侧,所述吸音块23沿所述珍珠岩吸声板24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吸音块23沿所述聚酯纤维棉层延伸方向间隔设置,通过增加吸音块23的数量以提高吸音效果;较优地,如图5所示,所述吸音块23上凸设有多个吸收部231;较优地,所述吸收部231上分别成形有凸起232,相邻所述凸起之间形成凹槽以增大所述吸收部231的表面积同时使得所述吸收部231的表面呈凹凸不平状以增加声音的漫反射,提高降音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隔音板3的表面开设有固定孔34,所述隔音板3与所述吸音层2通过向所述固定孔34内注入热熔胶粘结固定。

如图6所示,所述垫板还包括限位柱41、与所述限位柱41匹配卡接的限位槽42以及限位螺栓43,所述限位柱41与所述限位槽42分别设于所述隔音板3的相对两端,相邻所述隔音板3通过所述限位槽42与所述限位柱41卡接固定;所述限位柱41的柱体上开设有贯穿的第一螺孔411,所述限位槽42通过所述隔音板3的端部向内凹设形成,所述限位槽42对应所述第一螺孔411的位置开设有第二螺孔421,所述限位螺栓43穿置所述第一螺孔411、第二螺孔421以螺接紧固所述限位槽42与所述限位柱41。

以上具体说明了本实用新型垫板的结构,以下说明其安装方法。

首先将吸音层2和隔音板3安装固定,将吸音层2和隔音板3通过热熔胶粘贴固定后挤压固定,当噪音通过吸声孔31进入到隔音板3的内部时,噪音会因防尘板33的倾斜设置向顶端折射,使得噪音从海绵层32进入到吸音层2中,且海绵层32可吸收一部分噪音,降低了噪音的分贝,余下的噪音则会通过隔音棉21进入到聚酯纤维棉层22的内部,由于聚酯纤维棉层22的吸音效果较好,此时又降低了余下噪音的分贝,然后使得剩下的噪音通过吸音块23继续折射,最后通过珍珠岩吸声板24将噪音分贝降低到最小,同时保温隔声垫板具有双面性,房间外侧的噪音都会通过隔音板3和吸音层2的吸收和折射,保证了房间内部的宁静性。保温层1与吸音层2通过热熔胶粘结固定,保温层1的外表面设置有陶瓷保温层,内部中间设置有EPS泡沫板,使得保温层1难以受到划伤损坏,延长了保温层1的使用寿命,同时保温层1的导热系数越小,通过材料传送的热量也小,所以保温隔热性能就越好。本实用新型保温隔声垫板不仅使得房间内部声音热量无法向外侧散开,同时相对的外侧的声音和热量也无法进入到房间内部,兼具保温隔声效果。

相邻垫板之间通过限位柱41、限位槽42及限位螺栓43连接固定;将后一垫板的限位柱41对准前一垫板的限位槽42,推动所述限位柱41向所述限位槽42内移动,使得限位槽42和限位柱41紧密贴合卡固,然后将限位螺栓43对准所述限位柱41的第一螺孔411与所述限位槽42的第二螺孔421,旋转所述限位螺栓43,使得限位螺栓43与所述第一螺孔411、所述第二螺孔421通过螺纹旋转固定,增加了限位槽42和限位柱41的连接稳定性。

以上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