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建筑物沉降缝处的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09274发布日期:2019-11-12 23:07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建筑物沉降缝处的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建筑物沉降缝处的构件。



背景技术:

沉降缝是指,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垂直缝。当房屋相邻部分的高度、荷载和结构形式差别很大而地基又较弱时,房屋有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致使某些薄弱部位开裂。为此,应在适当位置如复杂的平面或体形转折处、高度变化处、荷载、地基的压缩性和地基处理的方法明显不同处设置沉降缝。

现有的沉降缝不能够传递水平作用、沉降不均匀、抵抗能力弱,所以会给建筑物带来一定的危险性,所以我们提出一种用于建筑物沉降缝处的构件,用于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建筑物沉降缝处的构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建筑物沉降缝处的构件,包括两个墙体,两个墙体的顶部设有同一个第一夹板,且两个墙体的底部均设有同一个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卡板,且四个卡板对称与两个墙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顶部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内螺纹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顶端贯穿第一夹板并延伸至第一夹板的上方,所述丝杆上固定安装有棘轮,且棘轮与第一夹板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柱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一侧开设有固定槽,且固定槽内卡装有钢柱,两个墙体上均固定安装板有钢板,所述钢柱的一端延伸至墙体内并与钢板的一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座的顶部对称转动连有两个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顶端转动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一侧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且四个第二连杆的顶端转动连接有同一个支撑板,所述丝杆贯穿支撑板,且支撑板的顶部与第一夹板的底部相接触,位于同一侧的两个连接座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拉伸弹簧。

优选的,所述棘轮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动座,所述丝杆贯穿转动座,所述转动座的两侧均开设有连接槽,且连接槽内滑动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的一端延伸至转动座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板的顶部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的底部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顶端延伸至第一夹板的上方,且转轴上固定套设有棘爪,所述棘爪与棘轮活动卡装。

优选的,所述转轴上套设有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位于棘爪的下方,所述扭力弹簧的顶端与棘爪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扭力弹簧的底端延伸至转动槽内并与转动槽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首先将第二夹板与两个墙体相卡装,之后将两个钢柱分别插入墙体内并分别与预埋在墙体内的钢板固定连接,之后将丝杆插入螺纹槽内并转动把手,在把手进行环形位移时,可以带动丝杆向下移动,此时就可以使得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相靠近,直至将第一夹板上的两个卡柱分别插入两个墙体内并与两个墙体相卡装,直至将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对两个墙体进行夹紧,即安装结束。

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通过转动棘轮可以带动丝杆进行转动,在丝杆进行转动时,可以使得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相互靠近,对墙体进行夹紧,从而可以防止出现不能够传递水平作用、沉降不均匀、抵抗能力弱的问题,避免建筑物出现质量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建筑物沉降缝处的构件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建筑物沉降缝处的构件的A结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建筑物沉降缝处的构件的B结构放大图。

图中:1墙体、2第一夹板、3第二夹板、4卡板、5连接柱、6螺纹槽、7丝杆、8固定座、9钢板、10钢柱、11第一连杆、12连接座、13第二连杆、14支撑板、15拉伸弹簧、16棘轮、17转动座、18把手、19转动槽、20转轴、21棘爪、22扭力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用于建筑物沉降缝处的构件,包括两个墙体1,两个墙体1的顶部设有同一个第一夹板2,且两个墙体1的底部均设有同一个第二夹板3,第一夹板2和第二夹板3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卡板4,且四个卡板4对称与两个墙体1固定连接,第二夹板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柱5,连接柱5的顶部开设有螺纹槽6,螺纹槽6内螺纹连接有丝杆7,丝杆7的顶端贯穿第一夹板2并延伸至第一夹板2的上方,丝杆7上固定安装有棘轮16,且棘轮16与第一夹板2的顶部转动连接,连接柱5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座8,固定座8的一侧开设有固定槽,且固定槽内卡装有钢柱10,两个墙体1上均固定安装板有钢板9,钢柱10的一端延伸至墙体1内并与钢板9的一侧固定连接,首先将第二夹板3与两个墙体1相卡装,之后将两个钢柱10分别插入墙体1内并分别与预埋在墙体1内的钢板9固定连接,之后将丝杆7插入螺纹槽6内并转动把手18,在把手18进行环形位移时,可以带动丝杆7向下移动,此时就可以使得第一夹板2和第二夹板3相靠近,直至将第一夹板2上的两个卡柱4分别插入两个墙体1内并与两个墙体1相卡装,直至将第一夹板2和第二夹板3对两个墙体1进行夹紧,即安装结束,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通过转动棘轮16可以带动丝杆7进行转动,在丝杆7进行转动时,可以使得第一夹板2和第二夹板3相互靠近,对墙体1进行夹紧,从而可以防止出现不能够传递水平作用、沉降不均匀、抵抗能力弱的问题,避免建筑物出现质量问题。

本实用新型中,固定座8的顶部对称转动连有两个第一连杆11,第一连杆11的顶端转动连接有连接座12,连接座12的一侧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13,且四个第二连杆13的顶端转动连接有同一个支撑板14,丝杆7贯穿支撑板14,且支撑板14的顶部与第一夹板2的底部相接触,位于同一侧的两个连接座12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拉伸弹簧15,棘轮1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动座17,丝杆7贯穿转动座17,转动座17的两侧均开设有连接槽,且连接槽内滑动连接有把手18,把手18的一端延伸至转动座17的外侧,第一夹板2的顶部开设有转动槽19,转动槽19的底部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转轴20,转轴20的顶端延伸至第一夹板2的上方,且转轴20上固定套设有棘爪21,棘爪21与棘轮16活动卡装,转轴20上套设有扭力弹簧22,扭力弹簧22位于棘爪21的下方,扭力弹簧22的顶端与棘爪21的底部固定连接,扭力弹簧22的底端延伸至转动槽19内并与转动槽19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首先将第二夹板3与两个墙体1相卡装,之后将两个钢柱10分别插入墙体1内并分别与预埋在墙体1内的钢板9固定连接,之后将丝杆7插入螺纹槽6内并转动把手18,在把手18进行环形位移时,可以带动丝杆7向下移动,此时就可以使得第一夹板2和第二夹板3相靠近,直至将第一夹板2上的两个卡柱4分别插入两个墙体1内并与两个墙体1相卡装,直至将第一夹板2和第二夹板3对两个墙体1进行夹紧,即安装结束,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通过转动棘轮16可以带动丝杆7进行转动,在丝杆7进行转动时,可以使得第一夹板2和第二夹板3相互靠近,对墙体1进行夹紧,从而可以防止出现不能够传递水平作用、沉降不均匀、抵抗能力弱的问题,避免建筑物出现质量问题。

工作原理:在使用时,首先将第二夹板3与两个墙体1相卡装,之后将两个钢柱10分别插入墙体1内并分别与预埋在墙体1内的钢板9固定连接,之后将丝杆7插入螺纹槽6内并转动把手18,在把手18进行环形位移时,带动棘轮16进行转动,且此时扭力弹簧22处于受力状态,可以带动棘爪21与棘轮16相接触,可以对棘轮16进行单向限位,使得棘轮16不能进行反转,所以会带动丝杆7向下移动,此时就可以使得第一夹板2和第二夹板3相靠近,使得支撑板14靠近转动柱7,所以第一连杆11和第二连杆13均会进行转动,此时位于同一侧的两个连接座12相互远离,使得拉伸弹簧15处于受力状态,这时拉伸弹簧15会提供相应的反作用力,使得支撑板14对第一夹板2进行有效的支撑,避免第一夹板2受力不均,出现弯曲的问题,直至将第一夹板2上的两个卡柱4分别插入两个墙体1内并与两个墙体1相卡装,直至将第一夹板2和第二夹板3对两个墙体1进行夹紧,即安装结束,从而可以防止出现不能够传递水平作用、沉降不均匀、抵抗能力弱的问题,避免建筑物出现质量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