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条式钢筋连接组件及应用于PC构件装配的连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929108发布日期:2019-06-15 00:40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绑条式钢筋连接组件及应用于PC构件装配的连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设领域的钢筋对接连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筋连接的绑条式组件,以及具体应用于pc构件装配的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建设领域的钢筋对接连接有多种技术方案,如对焊连接,套筒冷挤压连接,套筒灌浆连接等。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已全面展开,装配式建筑的核心技术即是结构节点的连接技术,即pc(预制混凝土)构件之间的钢筋连接技术。但节点连接技术却成为了我国装配式建筑快速发展的瓶颈,严重影响了国家计划的推广进程。装配式建筑的构件连接方式目前普遍采用的是套筒灌浆连接,但在pc构件的制作、安装、灌浆环节,技术要求都很苛刻,不管哪一环节稍有不慎,都将前功尽弃甚至造成重大安全隐患。灌浆套筒的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pc构件制作阶段的工作量大、精度要求高。灌浆套筒的预埋固定,模具支架需固定三个孔:即套筒钢筋插口、进浆孔、出浆孔;倾倒及振捣混凝土时,需小心注意进、出料管的脱落、位移、破损。②、pc构件安装阶段对孔困难。以剪力墙为例,十多个甚至二十多个套筒对装孔在机械装配领域属于难度较大的组孔装配,且套筒对装孔皆处于现场操作人员所无法直视的构件底面,在几吨重的构件摆动力比较大的情况下,将几十钢筋对接端头全部稳妥套进对装孔,其难度可想而知,若其中一个对装孔差之毫厘,其他孔皆无法套进。③、对接钢筋与套筒不同轴现象普遍存在。行业标准《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规定筒壁内“锚固环的内径最小尺寸与钢筋公称直径差值≥10mm”。也就是说,已经套装进套筒的几十个对接钢筋端头,不排除有的钢筋平行或斜向偏离套筒轴线、侧面贴近筒壁的锚固环,与另一侧锚固环有≥10mm的间隙,也就是说,钢筋与套筒轴线不聚中,在轴向力作用下套筒内部会产生力矩,这对钢筋接头来说危害是极大的。④、不能完全保证灌浆的密实性。由于套筒内有多道锚固肋环,存在角落,不排除灌浆时窝气导致空腔,而使灌浆套筒接头的承力功能下降。所以,装配式建筑工程实践中套筒灌浆连接方式实际效率并不高,造价也居高不下,且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套筒灌浆连接技术并不适合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技术素养普遍不高的现实状况。套筒冷挤压连接技术,虽然连接件造价不高,安装快捷方便,但存在节点连接过程中套筒冷挤压时的材料延伸变形问题,如国家行业标准《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技术规程》jgj108-96第6.0.6条规定:“挤压接头的外观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6.0.6.1外形尺寸:挤压后套筒长度应为原套筒长度的1.10~1.15倍”,其变形长度超过套筒长度的10%。pc构件之间的钢筋连接方法以目前的技术条件都是逐个接头连接,而受力钢筋均为已预埋固定于pc构件上的组筋(多根已定位、锚固完毕的钢筋),钢筋接头的逐个冷挤压变形将导致钢筋间的变形时间不同步,变形量也不完全一致。这就导致逐根钢筋间的内应力不一,严重影响结构受力安全。研发经济实用、安全可靠、安装快捷的钢筋接头技术方案已是本行业的当务之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绑条式钢筋连接组件,连接操作时简便易行,降低对操作人员的技术素养要求,接头质量安全可靠。这种连接组件不仅能有效避免上述灌浆套筒的缺陷和不足,也能解决挤压套筒的挤压变形问题。本发明对接对位时容错率高,适用于对接钢筋端头偏离套筒轴线的纠偏;更适用于对接接头的纵肋不对位、接头间隙不一致导致的对接钢筋表面螺纹不连续的对接问题的连接。同时,本发明给出了将这种绑条式钢筋冷连接组件应用于pc构件装配的简便易行的连接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绑条式钢筋连接组件,由组合式里层套芯、组合式中层套管及整体式外层套箍层层围合于两对接钢筋端部而成;所述组合式里层套芯由两对分别扣合于两根对接钢筋端部的≦1/2圆的半圆管组成,且半圆管内侧带有和对接钢筋外表面斜横向螺纹凸棱相吻合的凹槽;所述组合式中层套管是圆周径向三~四等分的弧形板条围合而成的内径处处相等外径由中段起始点向两端逐渐缩径的带纵向缝隙的变截面组合管;所述外层套箍为一对内径坡度和组合式中层套筒的外径坡度相匹配且能从中层套筒的两端套入的内径锥度套管,其长度≦1/2中层套管的长度;所述里层套芯的外侧、组合式中层套管的内侧为均匀的粗糙面。用专用工具将两套箍的距离强行缩短,驱使组合式中层套筒的内径缩小,形成里、中、外三层套芯、套管、套箍间叠加紧密,对对接钢筋端头的外周施以指向圆心的环向压力,使套芯、套管、套箍间相互产生足够大的机械啮合力或摩擦力、握裹力从而得到有效的钢筋接头。

在实际工程中,pc构件的对接钢筋在制作阶段,通过模具定位,基本可以做到在施工安装时的轴线对接。但钢筋对接接头的纵肋错位、斜横向螺纹同样错位及间距不一致是装配式建筑构件节点的客观存在。本发明的两节里层套芯在这里所起的作用是,两对≦1/2圆的半圆管,分别扣合在两根对接钢筋端部纵肋的两侧,组成分别包裹两根对接钢筋端部的里层套芯,避开了对接钢筋纵肋不同位、斜横肋既不同位也不同距的客观难题,套芯内表面的凹槽扣住钢筋的凸出螺纹产生机械啮合力,套芯内表面贴紧钢筋表面产生摩擦力。中层套管在这里所起的主要作用是接头的承力,具体措施是,将中层套管圆周径向三~四等分成弧形板条,而不是二等分成两个半圆,其目的在于弧线较短的弧形板条比起半圆管能更均匀地将其压应力里分布在层套芯外表面,形成均匀分布的摩擦力,借助摩擦力连接两节断开的里层套芯成为一体。但物极必反,过分细分,将中层套管圆周径向五六等分或更多,一是件数零碎,不便操作,二是弧形板条的弧度降低,趋于平面,不利于竖向受压的稳定性。所述里层套芯外侧、中层套管弧形板条内侧均匀粗糙面的作用是,将大幅提高摩擦系数数值,产生巨大的摩擦力以阻止组件层间的相对滑移。锥形套箍在这里所起的作用,是中层套管、里层套芯、对接钢筋间相互挤压的外力来源,是将三者牢固连为一体的捆箍。

进一步的,所述中层套管的弧形板条内表面还带有密集锐角横肋,所述里层套芯的材质强度为明显低于中层套管及对接钢筋强度,且能被弧形板条内表面的锐角横肋所压入的异种金属材料。

如上所述,在轴向拉力作用下里层套芯和中层套管将产生相对滑移。当里层套芯至少低于中层套管的强度时,使之管壁外侧能够被中层套管凸出内表面的锐角横肋在环向外力挤压下强行嵌入,从而产生足够大的产生机械咬合力及摩擦力以阻止中层套管与里层套芯的相对滑移。显然,弧形板条内表面带有密集锐角的横肋,比起均匀的粗糙面,抗滑移效果更好。作为异种金属材质的里层套芯强度明显低于中层套管的强度,也低于所包裹的16锰螺纹钢的强度。那么,在轴向拉力作用下钢筋端头会不会从低强度里层套芯的握裹中拔出呢。决定钢筋无法从里层套芯握裹中滑移的前提条件取决于里层套芯和钢筋之间是否有足够的摩擦力以及里层套芯的抗剪力。由物理知识可知,摩擦力=压力×摩擦系数,由试验数据可知,强度悬殊的异种金属材料间的摩擦系数的大小并非和其强度成比例,有时强度低的摩擦系数反而高。在摩擦系数基本确定的情况下,加大外层套箍的环固压力即可获得理想的摩擦力;由材料力学知识可知,剪切抵抗力=剪切面积×剪切强度,也就是说尽管里层套芯的剪切强度远低于钢筋的屈服强度,但里层套芯有足够的抗剪面积予以弥补,也就有了足够的抗剪力。所以,本发明的相对低强度异种金属材料里层套芯,在摩擦系数差异不大且能得到理想的摩擦力的情况下,既可塑性变形以适应弧形板条密集锐角横肋的压入,又可增加握裹面积以弥补剪切强度的不足,得到足够的抗剪力。

进一步的,所述组合式中层套筒为圆周径向三~四等分的弧形板条,等分后的单块板弧线长度略小于算术等分的长度。其作用是,板条间留出一定的空隙余量以便外层套箍挤压时的径缩,实现在外层套箍的紧固下中层套筒对里层套芯施以压力使钢筋端部获得更大的握裹力。

进一步的,所述里层套芯外侧、中层套管内侧为粗糙面或微凸起的相互防滑倒刺。粗糙面或防滑倒刺除起到增大摩擦作用还起到机械咬合作用,进一步提高摩擦力。

进一步的,所述里层套芯外侧粗糙面上还可以贴附或涂布一层橡胶层。设置橡胶层可大幅提高摩擦系数从而提高摩擦力。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板条的两端部有朝向内侧探出的长度≦里层套管壁厚的90°勾头。设置直角勾头的目的在于套管的端头封口及阻挡里层套芯的滑出。

进一步的,所述中层套筒的三~四块弧形板条在其平铺排列后的外侧中段用胶带粘连成可屈卷成圆筒的帘状,且胶带的其中一端有备用外伸段。将数块弧形板条用胶带粘连成可屈卷成圆筒的帘状,作用是便于数块弧形板条的排列整齐和控制弧形板条间的缝隙均匀以及接头组件安装操作时便于弧形板条对钢筋的裹挟和临时固定,胶带的备用外伸段是为了胶带裹挟后的环形封闭。

进一步,所述锥形套箍的两端部或其中一个端部可以有凸出外围圆周线的环形檐边。环形檐边起到了加强肋的作用,同时增大了端部环形面积,以便于增大专用工具向将其向组合式套筒中段推移的着力面。

进一步,所述组合套筒的外侧表面、锥形套箍的内侧表面为均匀粗糙面或凸起的相互的防滑倒刺,进一步的还可以分别设置有若干道圆周方向的微凸棱。粗糙面或微凸棱的设置是为了增大摩擦系数的自锁作用,防止锥形套箍在工作过程中的倒退松弛。

a、一种绑条式钢筋连接组件应用于装配式竖向pc构件受力钢筋连接时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①、在已建工程顶部预留的每根对接钢筋端头套入一对大口直径相对的外层套箍;

②、起吊pc构件,在已建工程的预设位置徐徐降落,使之pc构件底部的若干根对接钢筋端头随导向装置的导向与在建工程顶部预留的对接钢筋端头一一大致对应在各自竖向轴线;——本发明的钢筋端头对接,无需象灌浆套筒套接下端钢筋那样要求高精度,偏差稍大的,用钢筋专用扳手稍加扳动即可纠偏;稍有偏差的,在后续的套箍由细到粗的紧固行程中得到两接头的自行纠偏聚中。

③、用临时斜撑杆支撑在pc构件的侧面,并使pc构件处于垂直稳定状态;

④、将外层套箍的上套箍上撸至合适高度,在对接钢筋的上下接头的纵肋两侧分别扣合里层套芯的两对半圆管,使之钢筋凸出表面的斜横肋吻合于半圆管内壁的凹槽里并使半圆管内壁贴紧接头钢筋表面;

⑤、在里层套芯的外侧围合中层套管的弧形板条,形成带有竖缝的两端细中间粗的组合套筒并用胶带的备用外伸段裹挟牢固;

⑥、将外层套箍的上下套箍分别套入中层套管的上下细径端头,并用专用工具将上下套箍的间距强行缩短,使之中层套管缩径,致其内壁的锐角横肋强行压入强度相对较低的里层套芯的外壁,或使中层套管内壁与里层套管外壁的均匀粗糙面两者紧密贴合,得到钢筋对接端部外周里、中、外三层组件紧密围合的牢固接头。

b、一种绑条式钢筋连接组件应用于装配式水平pc构件受力钢筋连接时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①、在欲设水平pc构件的下方支撑面设置高度可调托架,托架上设有可使水平pc构件前后移动的承托辊轴,及托架的前后端两侧设有能使pc构件沿承托辊轴轴线方向微调挪位的推动或撬动装置;

②、在已安装完毕的竖向构件上探出侧面的、或水平pc构件端部外伸的水平预留对接钢筋端头套入一对大口直径相对的外层套箍;

③、起吊pc构件,徐徐降落在可调托架的承托辊轴预设位置上,推动或撬动pc构件横向微调至正确位置;轻轻驱动辊轴,使水平pc构件前后移动,使之水平pc构件端部的若干根对接钢筋端头与已建工程竖向构件上探出侧面的预留钢筋端头一一大致对应在各自水平轴线;——钢筋对接端头同轴有偏差的,按上述竖向pc构件的纠偏方法可方便解决。

④、将外层套箍的左右套箍左右分开至合适宽度,在左右对接钢筋的接头的纵肋两侧分别扣合里层套芯的两对半圆管,使之钢筋凸出表面的斜横肋吻合于半圆管内壁的凹槽里并使半圆管内壁贴紧接头钢筋表面;

⑤、在里层套芯的外侧围合中层套管的弧形板条,形成带有水平缝的两端细中间粗的组合套筒并用胶带的备用外伸段裹挟牢固;

⑥、将外层套箍的左右箍分别套入中层套管的左右细径端头,并用专用工具将左右箍的间距强行缩短,使之中层套管缩径,致其内壁的均匀粗糙面与里层套芯外壁的均匀粗糙面两者紧密贴合,或使其内壁的锐角横肋强行压入强度相对较低的里层套管的外壁,得到钢筋对接端部外周里、中、外三层组件紧密围合的牢固接头。

有益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绑条式钢筋连接组件及应用于pc构件装配的连接方法,其有益技术效果在于:①、在pc构件预制阶段,省略了预埋套管的工序,降低构件的出厂成本。②、在pc构件安装阶段,a、避免了钢筋对焊连接及套筒冷挤压连接的接头变形危害,避免了套筒灌浆连接的诸多弊端;b、尤其是解决了装配式建筑pc构件安装时两对接钢筋端头纵肋不对位、横肋不同距导致的难以机械连接的技术难题;c、由于本连接组件的纠偏功能突出,对对接钢筋接头的轴线同轴性精度要求放宽,容错率高,大幅提高了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里层套芯1的构造透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里层套芯1围裹钢筋的拼装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中层套管2的构造透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中层套管2径向四等分的绑条内侧构造透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中层套管2径向四等分的绑条外侧胶带联排透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各连接组件的拼装示意图及外层套箍3的构造透视图;

图7是本发明绑条式钢筋连接组件拼装完成后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里层套芯;2-中层套管;3-外层套箍;4-对接钢筋;1.1-里层套芯内侧凹槽;2.1-中层套管的内侧锐角横肋;2.2-中层套管的绑条端部90°勾头;2.3-连接胶带;2.4-胶带外伸段;3.1-外层套箍檐边。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一种绑条式钢筋连接组件,如图6、图7所示,主要由组合式里层套芯1、组合式中层套管2及外层套箍3层层紧密围合于两对接钢筋4的端部而成,上述三件连接组件可以全部是金属材质。如图1、图2所示,所述组合式里层套芯1由两对分别扣合于两根对接钢筋4端部的≦1/2圆的半圆管组成,且半圆管内侧带有和对接钢筋4外表面斜横向螺纹凸棱相吻合的凹槽1.1。如图3、图4所示,所述组合式中层套管2是圆周径向三~四等分的弧形板条围合而成的内径处处相等外径由中段起始点向两端逐渐缩径的带纵向缝隙的变截面组合管;上述所述的中段起始点可以是中层套管2的长度中点向两端延伸的一节等截面直通段的端点;当直通段的长度为零时,直通段的两端点和中层套管2的长度中点重合。本实施例直通段长度以中层套管2总长度的5~15%为宜;本实施例推荐10%,如中层套管2长度为200mm时,直通段长度为20mm。所述外层套箍3为一对内径坡度和组合式中层套管2的外径变截面坡度相匹配且能从中层套管2的两端套入的锥形套,当中层套管2无直通段时,外层套箍3的长度≦中层套管2总长度的1/2;当中层套管2有直通段时,外层套箍3的长度≈中层套管2单端斜坡段的长度。所述里层套芯1的外侧及组合式中层套管2的内侧均为均匀的粗糙面。所述中层套筒2的外径渐变径缩坡度,以和中层套管2纵向轴线呈2~5°夹角为宜,具体角度数值选择,根据实际情况或实际需要而定;本实施例推荐角度2.5°,如中层套管2单端变截面长度为100mm时,sin2.5°=0.0436,即外层套箍3的大口内径d与中层套管2的端部外径d的差值=100mm×0.0436×2=8.7mm;取值2.5°的夹角坡度,意味着,当两对接钢筋4的不同轴偏差导致的组合套管2端部径向膨胀(撑芯)≦8mm时,外层套箍3的大口径仍能顺利从中层套管2的端部套入,用专用工具强行缩短两外层套箍的间距,驱使套箍向内移动,压迫中层套管2的弧形板条及里层套芯1,强行纠偏钢筋归位同轴并锁紧。外层套箍3给予中层套管2及里层套芯1以足够的压力,产生摩擦力、握裹力及机械啮合力;组件层间的均匀粗糙面提高了摩擦系数,使之中层套管2的弧形板条与里层套芯1之间、里层套芯1与钢筋之间形成牢固整体,获得理想钢筋接头。

所述里层套芯1可以是和中层套管2及外层套箍3强度悬殊不大的同质材料,但其外表面及与之贴合的中层套管2内表面除应有有效的均匀粗糙面,必要时粗糙面应为相互的防滑倒刺。所述里层套芯1半圆内弧长度≦螺纹钢筋两纵肋间的净弧长,厚度以2.5~5mm为宜。

如图4所示,所述中层套管2的弧形板条内侧还可以带有凸出表面的密集锐角横肋2.1,所述里层套芯1的材质还可以是强度明显低于中层套2的异种金属材料,且能被弧形板条内表面的锐角横肋2.1所强行压入。优选的,所述弧形板条内侧凸出表面的密集锐角横肋2.1可以是细牙内螺纹;优选的,里层套芯1的材质可以选用相对强度较低的铝合金材料,既能有一定的抗剪强度和较高的摩擦系数又具备一定的塑性变形性能以便密集锐角横肋2.1的压入变形。以直径20mm的螺纹钢为例,其屈服强度为400mpa,圆周长为62.8mm,截面积为314mm²,屈服拉力f=400mpa×314mm²=125.6kn。假定铝合金的抗剪强度是螺纹钢屈服强度的1/4=100mpa,单端对接钢筋端头的握裹长度为60mm,那么,抗剪抵抗力n=100mpa×62.8mm×60mm=376.8kn,是钢筋屈服拉力f的3倍。也就是说,即使钢筋拉断,钢筋端头都不会从铝合金材质的里层套芯1的握裹中拔出。当钢筋的强度进一步提高或铝合金的强度进一步降低时,加大对接钢筋端头的握裹长度即可。

所述里层套芯1外侧面还可以在产品出厂前贴附或涂布一层橡胶层,橡胶层的厚度以0.5~2mm为宜。增加橡胶层的目的是提供摩擦系数,胶层过厚时会造成中层套管2与里层套芯1层间的弹性微量错位滑移,带来受力钢筋的非正常内应力变化。

为进一步使组合式中层套筒2在外层套箍3的环形径向挤压下能均匀径缩贴紧钢筋,将所述中层套筒2以圆周径向三等分或四等分呈弧形板条状。建议直径20mm以下的钢筋中层套管2三等分,直径20mm以上时四等分。等分后的单块板弧线长度略小于算术等分的长度,如:理论上中层套筒2的内径与钢筋的直径相等,但在径向等分中层套管2的圆周时,在数学理论等分值的基础上适量调减,推荐当钢筋直径20mm以上时,等分后的弧形板条弧线长度调减量≦1mm;当钢筋直径20mm以下时,等分后的弧形板条弧线长度调减量≦0.5mm。即,三等分的内径20mm以下的组合式套管2有3道和套管轴线平行的≦0.5mm的间隔空隙。随着两外层套箍3的间距缩短,对组合式中层套管2的径向压力越大,弧形板条间的间隔空隙就被压缩的越小,弧形板条和钢筋的握裹力及摩擦力就越大。

如图5所示,由于弧形板条的块数比较零散,在围合钢筋时会影响操作速度,其次弧形板条间的间隔空隙均匀度不易掌握。其相应措施是,产品出厂前,在其弧形板条平铺排列后的外侧中段用胶带2.3粘连成可屈卷成圆筒的帘状,且胶带2.3的其中一端有备用外伸段2.4,备用外伸段2.4在其弧形板条围合钢筋后能起到环形闭合捆箍作用,成为两个外层套箍3从中层套管2的两端细径顺利套入的基础。

如图4所示,所述组合式中层套筒的弧形板条,在其弧形板条的两端部有朝向内侧探出的长度≦里层套管1壁厚的90°勾头2.2。设置直角勾头的目的在于中层套管2的端头封口及阻挡里层套芯1的滑出。

如图6所示,所述驱动外层套箍3从组合式中层套管2的两端部向中段接近的专用工具可以是紧张钳,紧张钳的两钳口分别卡住两外层套箍3的端面强行缩短其间距。为解决外层套箍3的端面与紧张钳的钳口有足够的着力面,在所述外层套箍3的两端部或其中一个端部可以有凸出外围圆周线的环形檐边3.1,环形檐边3.1的设置还可大幅提高外层套箍3的环向强度和刚度。

中层套管2与外层套箍3的工作原理是依靠中层套管2的外侧及锥形套箍2的内侧渐变的配套坡度行程来紧固组合套管2使其径缩来达到挤压里层套芯1进而挤压钢筋接头的目的。为防止连接组件的外层套箍3在工作过程中的退位而导致的冷连接组件松动,在所述中层套管2的外侧表面、外层套箍3的内侧表面分别设置粗糙面或若干道圆周坡度微凸棱,以起到不退位的自锁作用。

所述组合式里层套芯1、组合中层套管2、外层套箍3的材质及制作工艺,里层套芯1除了上述所述为铝合金材料外,还可以优选为合金钢、球墨铸铁、铸钢、玛钢等金属铸造件或冲压件或机加工件,或铸造后再机械加工修整件。

下面结合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说明,叙述本发明的具体连接方法。pc构件在工厂制作时,应满足本发明的基本应用条件。以pc构件厂现有现有模具稍加改动,即浇筑混凝土时,端部模具围绕对接钢筋留出操作空间即可,建议围绕接头钢筋处留出直径约100~120mm、高约300~500mm的半圆柱体空间。

a、一种绑条式钢筋连接组件应用于装配式竖向pc构件受力钢筋连接时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①、在已建工程顶部预留的每根对接钢筋端头套入一对大口直径相对的外层套箍3;

②、起吊pc构件,在已建工程的预设位置徐徐降落,使之pc构件底部的若干根对接钢筋端头随导向装置的导向与在建工程顶部预留的对接钢筋4端头一一大致对应在各自竖向轴线;

③、用临时斜撑杆支撑在pc构件的侧面,并使pc构件处于垂直稳定状态;钢筋对接同轴性偏差较大的,用钢筋扳手纠偏。所述钢筋扳手呈字母f形,以竖向钢筋为例,卡住钢筋,上下扳动扳手,即可随意调整钢筋的垂直度。

④、将外层套箍4的上套箍上撸至合适高度,在对接钢筋的上下接头的纵肋两侧分别扣合里层套芯1的两对半圆管,使之钢筋4凸出表面的斜横肋吻合于半圆管内壁的凹槽1.1里并使半圆管内壁贴紧接头钢筋4表面;

⑤、在里层套芯1的外侧围合中层套管2的弧形板条,形成带有竖缝的两端细中间粗的组合套筒并用胶带2.3的备用外伸段2.4裹挟牢固;

⑥、将外层套箍3的上下套箍分别套入中层套管2的上下细径端头,并用专用工具张紧钳的钳口卡在上下套箍的端部檐边3.1上,将上下套箍的间距强行缩短,使之中层套管缩径,致其内壁的均匀粗糙面与里层套管外壁的均匀粗糙面两者紧密贴合,或使其内壁的锐角横肋2.1强行压入强度相对较低的里层套管的外壁,得到钢筋对接端部外周里、中、外三层组件紧密围合的牢固接头。

b、一种绑条式钢筋连接组件应用于装配式水平pc构件受力钢筋连接时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①、在欲设水平pc构件的下方支撑面设置高度可调托架,托架上设有可使水平pc构件前后移动的承托辊轴,及托架的前后端两侧设有能使pc构件沿承托辊轴轴线方向微调挪位的推动或撬动装置;

②、在已安装完毕的竖向构件上探出侧面的、或水平pc构件端部外伸的水平预留对接钢筋4端头套入一对大口直径相对的外层套箍3;

③、起吊pc构件,徐徐降落在可调托架的承托辊轴预设位置上,推动或撬动pc构件横向微调至正确位置;轻轻驱动辊轴,使水平pc构件前后移动,使之水平pc构件端部的若干根对接钢筋4端头与已建工程竖向构件上探出侧面的预留钢筋4端头一一大致对应在各自水平轴线;钢筋对接同轴性偏差较大的,用钢筋扳手纠偏。所述钢筋扳手呈字母f形,以竖向钢筋为例,卡住钢筋,上下扳动扳手,即可随意调整钢筋的垂直度。

④、将外层套箍3的左右套箍左右分开至合适宽度,在左右对接钢筋4的接头的纵肋两侧分别扣合里层套芯1的两对半圆管,使之钢筋4凸出表面的斜横肋吻合于半圆管内壁的凹槽1.1里并使半圆管内壁贴紧接头钢筋4表面;

⑤、在里层套芯1的外侧围合中层套管2的弧形板条,形成带有水平缝的两端细中间粗的组合套筒并用胶带2.3的备用外伸段2.4裹挟牢固;

⑥、将外层套箍3的左右套箍分别套入中层套管2的左右细径端头,并用专用工具张紧钳的钳口卡在左右套箍3的端部檐边3.1上,将左右套箍的间距强行缩短,使之中层套管缩径,致其内壁的均匀粗糙面与里层套管外壁的均匀粗糙面两者紧密贴合,或使其内壁的锐角横肋2.1强行压入强度相对较低的里层套管的外壁,得到钢筋对接端部外周里、中、外三层组件紧密围合的牢固接头。

以上步骤完成后,撕下胶带,在pc构件底部与已建结构之间钢筋接头部位的预留操作孔洞,或水平pc构件的接头空隙处,填充或支模浇筑高标号微膨胀混凝土封堵接头预留的操作孔洞或空隙,是本行业的常规做法,在此不再过多赘述。

上述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用作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上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替代等都将落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如:在建筑物对防火等级要求不高的前提下,或有足够防火措施的前提下,将里层套芯1的材质替换为摩擦系数比较高的聚氯乙烯等非金属材料;将中层套管2的三~四等分改劣为二等分的半圆筒;具体安装时某个步骤顺序的前后调整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