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坎模板加固用预埋件、反坎模板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255427发布日期:2019-11-27 21:39阅读:1458来源:国知局
反坎模板加固用预埋件、反坎模板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反坎模板加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反坎模板加固用预埋件、反坎模板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反坎指防止水流进室内的做法,与结构混凝土同时浇筑,也叫泛水或翻水。在混凝土反坎浇注施工过程中,需要在楼层模板的基础上再搭建反坎模板,而且需要对这些反坎模板进行加固,否则容易出现单边跑模等现场,导致反坎成型后外观质量不良的现象。

现检索到一篇公告号为cn20734844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混凝土反坎模板用定型模具系统,混凝土反坎模板上设置有多个定型装置,定型装置包括横板和紧固件,横板的一侧连接有第一侧板,横板的另一侧连接有第二侧板,紧固件贯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后连接有螺母,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紧固件构成容纳混凝土反坎模板的空腔,空腔内卡接有混凝土反坎模板,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均与紧固件相垂直。这种反坎模板仅仅能对反坎模板的两侧进行夹紧定位,无法解决反坎模板上下松动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的反坎模板上下松动的问题,目前采取的固定方式基本如图1所示,在反坎模板102的上表面搭建横梁5,然后再在横梁5的两侧固定垂直向下的拉杆4,两根拉杆4分别位于反坎模板102的两侧,拉杆4的下端面会伸入楼层模板101的浇灌腔室中,在施工时,会先向较低的楼层模板101中浇灌混凝土,待该混凝土固化为楼板103后,拉杆4的下端就会预埋其中十分稳固,再配合上述的横梁5,就可以对反坎模板102的上下方向进行限位,以防止反坎模板102上下松动,然后就可以顺利地向反坎模板102的浇灌腔室中浇灌混凝土以形成反坎104。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反坎104成型固化后,拆模时,需要先将拉杆4沿着楼板103的上表面切断,而拉杆4一般为钢铁材质,留在楼板103内部的残留部分需要进行打磨处理,才能保证楼板103上表面的平整性,故而至少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1.切割拉杆4和打磨残留拉杆4的过程中都比较耗费工时;

2.被切割后的拉杆4无法重复利用,成本投入过大;

3.残留在楼板103内的金属部分会因切割而氧化,后期遇水容易生锈,影响楼板103上下表面的装修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一是提供一种反坎模板加固用预埋件,具有结构牢固、无需切割打磨等复杂操作、拉杆可重复利用成本低、楼板上下表面也不易因锈蚀而产生装饰效果不佳问题等优点。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反坎模板加固用预埋件,用于与反坎模板加固用的拉杆相装配,包括:止水连接件、浇杯和紧固件;

所述浇杯设置有两个且分别套设于所述止水连接件的顶部和底部,所述紧固件可拆式装配于所述止水连接件的底部,以将位于底部的所述浇杯夹紧,所述止水连接件的顶部与所述拉杆的底部可拆式装配,以将位于顶部的所述浇杯夹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反坎模板加固用预埋件能够替代现有技术中残留于楼板中的金属部分,同样能够对拉杆进行固定,结构比较牢固,而无需直接将拉杆的下端预埋进楼板中,在拆模时无需切割拉杆,直接将拉杆与止水连接件的顶部拆除即可,从而拉杆可以反复利用,成本投入比较低;而且不用切割拉杆,更不用打磨楼板中的残留金属部分,节省了大量的施工时间,也不会存在残留金属部分遇水而生锈的问题,拆模时可以直接将浇杯从楼板中取出,然后填补上混凝土,抹平即可,施工简单方便,有利于提升楼板上下表面的装修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浇杯包括:内筒和侧围板,所述止水连接件的两端贯穿所述内筒,所述内筒位于所述侧围板内且两者连接固定,所述侧围板的外侧表面为倾斜面,两个所述浇杯相靠近的一端较小,两个所述浇杯相远离的一端较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筒的设计方便止水连接件的端部穿插其中,侧围板则可以确保浇杯呈现为一端大一端小的形状结构,从而拆模时可以很轻松地就将浇杯从楼板中拔出。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筒和所述侧围板之间设置有多块加强板,相邻所述加强板之间间隔布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板可以支撑于内筒和侧围板之间,增强了浇杯的结构强度,进而浇杯不易在楼板浇筑过程中变形,方便拆模时浇杯取出;而且间隔布置的加强板形成了多个网格,从而取出浇杯时,施工人员可以用手指或者老虎钳等工具夹住加强板,从而快速将浇杯从楼板中取出。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止水连接件的两端均设置有螺纹筒和隔挡环,所述螺纹筒贯穿所述浇杯,所述螺纹筒的内侧壁设置有内螺纹以与所述紧固件、所述拉杆的底部螺纹装配,所述隔挡环隔挡于两个所述浇杯相靠近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纹筒的设计方便止水连接件与紧固件、拉杆进行螺纹装配,隔挡环则对浇杯具有良好的隔挡限位效果,提升了浇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稳定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紧固件具体为法兰面螺栓或者普通六角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法兰面螺栓或者普通六角螺栓取材比较方便,购买成本低,而且方便工作人员安装和拆卸。

本发明的目的二是提供一种反坎模板加固结构,具有结构牢固、无需切割打磨等复杂操作、拉杆可重复利用成本低、楼板上下表面也不易因锈蚀而产生装饰效果不佳问题的优点。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二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反坎模板加固结构,包括:横梁、拉杆和如上述的反坎模板加固用预埋件,所述横梁设于反坎模板的上表面,所述横梁的两端伸出反坎的两侧面,所述拉杆设置有两根且固定于所述横梁,两根所述拉杆分别位于反坎的两侧且向下延伸,所述拉杆的底部与所述反坎模板加固用预埋件的顶部可拆式装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反坎模板加固用预埋件,与拉杆的底部进行连接固定,等反坎模板加固用预埋件被固化的混凝土固定之后,拉杆配合横梁将反坎模板压紧固定,从而反坎模板不易上下松动,结构更加牢固,所成形的反坎尺寸更为标准,而且施工过程中无需切割打磨等复杂操作,拉杆可重复利用成本低,后续楼板上下表面也不易因锈蚀而产生装饰效果不佳问题。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拉杆的顶部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呈环形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把手的设计方便工作人员施加作用力,从而方便拉杆安装和拆卸。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拉杆的底部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直径小于所述拉杆主体部分的直径,所述螺纹杆用于与所述反坎模板加固用预埋件的顶部螺纹装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纹杆的设计可以很方便地与反坎模板加固用预埋件进行螺纹连接,实现可拆式装配关系,而且螺纹杆的直径比较小,可以配合拉杆主体部分形成隔挡台阶,对位于顶部的浇杯具有良好的隔挡限位效果,结构更加稳定。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横梁具体为角钢,所述拉杆与所述角钢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厚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角钢取材方便、购买便宜,而且安装拆卸比较简单,加厚板可以增强拉杆与角钢之间连接处的结构强度,对反坎模板的加固效果更好。

本发明的目的三是提供一种反坎模板加固的施工方法,具有结构牢固、无需切割打磨等复杂操作、拉杆可重复利用成本低、楼板上下表面也不易因锈蚀而产生装饰效果不佳问题的优点。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三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反坎模板加固的施工方法,基于上述的反坎模板加固结构,所述施工方法包括:

搭建楼层模板和反坎模板,在反坎模板的上表面安装横梁;

将拉杆固定于横梁的两端并向下延伸,将反坎模板加固用预埋件的顶部安装于拉杆的底部,并使反坎模板加固用预埋件置于楼层模板的浇筑空腔中;

向楼层模板中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固化成楼板;

向反坎模板中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固化成反坎后,拆除拉杆取出位于顶部的浇杯,拆除紧固件取出位于底部的浇杯;

向原来浇杯所处位置填充混凝土,以将楼板上下表面抹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无需切割打磨等复杂操作,拉杆可重复利用成本低,楼板上下表面也不易因锈蚀而产生装饰效果不佳问题,施工过程更加简单。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其一,该反坎模板加固用预埋件能够替代现有技术中残留于楼板中的金属部分,同样能够对拉杆进行固定,结构比较牢固,而无需直接将拉杆的下端预埋进楼板中,在拆模时无需切割拉杆,直接将拉杆与止水连接件的顶部拆除即可,从而拉杆可以反复利用,成本投入比较低;而且不用切割拉杆,更不用打磨楼板中的残留金属部分,节省了大量的施工时间,也不会存在残留金属部分遇水而生锈的问题,拆模时可以直接将浇杯从楼板中取出,然后填补上混凝土,抹平即可,施工简单方便,有利于提升楼板上下表面的装修效果;

其二,加强板可以支撑于内筒和侧围板之间,增强了浇杯的结构强度,进而浇杯不易在楼板浇筑过程中变形,方便拆模时浇杯取出;而且间隔布置的加强板形成了多个网格,从而取出浇杯时,施工人员可以用手指或者老虎钳等工具夹住加强板,从而快速将浇杯从楼板中取出。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反坎模板加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1、止水连接件;11、螺纹筒;12、隔挡环;2、浇杯;21、内筒;22、侧围板;23、加强板;3、紧固件;4、拉杆;41、把手;42、螺纹杆;5、横梁;6、加厚板;101、楼层模板;102、反坎模板;103;楼板;104、反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2和图3,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反坎模板加固用预埋件,用于与反坎模板加固用的拉杆4相装配,包括:止水连接件1、浇杯2和紧固件3,止水连接件1、浇杯2均有硬质塑料制成,成本较低,制作方便,而且结构相对较为牢固。

浇杯2设置有两个且分别套设于止水连接件1的顶部和底部,紧固件3可拆式装配于止水连接件1的底部,以将位于底部的浇杯2夹紧,止水连接件1的顶部与拉杆4的底部可拆式装配,以将位于顶部的浇杯2夹紧。

浇杯2整体呈现为圆锥台形状,浇杯2包括:内筒21和侧围板22,止水连接件1的两端贯穿内筒21,内筒21位于侧围板22内且两者连接固定,侧围板22的外侧表面为倾斜面,两个浇杯2相靠近的一端较小,两个浇杯2相远离的一端较大。内筒21的设计方便止水连接件1的端部穿插其中,侧围板22则可以确保浇杯2呈现为一端大一端小的形状结构,从而拆模时可以很轻松地就将浇杯2从楼板103中拔出。

内筒21和侧围板22之间设置有多块加强板23,相邻加强板23之间间隔布置,加强板23可以支撑于内筒21和侧围板22之间,增强了浇杯2的结构强度,进而浇杯2不易在楼板103浇筑过程中变形,方便拆模时浇杯2取出;而且间隔布置的加强板23形成了多个网格,从而取出浇杯2时,施工人员可以用手指或者老虎钳等工具夹住加强板23,从而快速将浇杯2从楼板103中取出。

止水连接件1的两端均设置有螺纹筒11和隔挡环12,螺纹筒11贯穿浇杯2,螺纹筒11的内侧壁设置有内螺纹以与紧固件3、拉杆4的底部螺纹装配,隔挡环12隔挡于两个浇杯2相靠近的一端。螺纹筒11的设计方便止水连接件1与紧固件3、拉杆4进行螺纹装配,隔挡环12则对浇杯2具有良好的隔挡限位效果,提升了浇杯2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稳定性。

紧固件3具体为法兰面螺栓,在其他实施例中法兰面螺栓可以替换为普通六角螺栓,法兰面螺栓或者普通六角螺栓取材比较方便,购买成本低,而且方便工作人员安装和拆卸。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该反坎模板加固用预埋件能够替代现有技术中残留于楼板103中的金属部分,同样能够对拉杆4进行固定,结构比较牢固,而无需直接将拉杆4的下端预埋进楼板103中,在拆模时无需切割拉杆4,直接将拉杆4与止水连接件1的顶部拆除即可,从而拉杆4可以反复利用,成本投入比较低;而且不用切割拉杆4,更不用打磨楼板103中的残留金属部分,节省了大量的施工时间,也不会存在残留金属部分遇水而生锈的问题,拆模时可以直接将浇杯2从楼板103中取出,然后填补上混凝土,抹平即可,施工简单方便,有利于提升楼板103上下表面的装修效果。

实施例二:

参照图2和图3,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反坎模板加固结构,包括:横梁5、拉杆4和如实施例一中所描述的反坎模板加固用预埋件,横梁5设于反坎模板102的上表面,横梁5的两端伸出反坎104的两侧面,拉杆4设置有两根且固定于横梁5,两根拉杆4分别位于反坎104的两侧且向下延伸,拉杆4的底部与反坎模板加固用预埋件的顶部可拆式装配。

通过反坎模板加固用预埋件,与拉杆4的底部进行连接固定,等反坎模板加固用预埋件被固化的混凝土固定之后,拉杆4配合横梁5将反坎模板102压紧固定,从而反坎模板102不易上下松动,结构更加牢固,所成形的反坎104尺寸更为标准,而且施工过程中无需切割打磨等复杂操作,拉杆4可重复利用成本低,后续楼板103上下表面也不易因锈蚀而产生装饰效果不佳问题。

拉杆4的顶部设置有把手41,把手41呈环形状,把手41的设计方便工作人员施加作用力,从而方便拉杆4安装和拆卸。

拉杆4的底部设置有螺纹杆42,螺纹杆42的直径小于拉杆4主体部分的直径,螺纹杆42用于与反坎模板加固用预埋件的顶部螺纹装配,螺纹杆42的设计可以很方便地与反坎模板加固用预埋件进行螺纹连接,实现可拆式装配关系,而且螺纹杆42的直径比较小,可以配合拉杆4主体部分形成隔挡台阶,对位于顶部的浇杯2具有良好的隔挡限位效果,结构更加稳定。

横梁5具体为角钢,拉杆4与角钢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厚板6,角钢取材方便、购买便宜,而且安装拆卸比较简单,加厚板6可以增强拉杆4与角钢之间连接处的结构强度,对反坎模板102的加固效果更好。

实施例三:

参照图2和图4,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反坎模板加固的施工方法,基于实施例二中所描述的反坎模板加固结构,施工方法包括:s1,搭建楼层模板101和反坎模板102,在反坎模板102的上表面安装横梁5;s2,将拉杆4固定于横梁5的两端并向下延伸,将反坎模板加固用预埋件的顶部安装于拉杆4的底部,并使反坎模板加固用预埋件置于楼层模板101的浇筑空腔中;s3,向楼层模板101中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固化成楼板103;s4,向反坎模板102中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固化成反坎104后,拆除拉杆4取出位于顶部的浇杯2,拆除紧固件3取出位于底部的浇杯2;s5,向原来浇杯2所处位置填充混凝土,以将楼板103上下表面抹平。

上述施工方法,无需切割打磨等复杂操作,拉杆4可重复利用成本低,楼板103上下表面也不易因锈蚀而产生装饰效果不佳问题,施工过程更加简单。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