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临空部位模板精细化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727400发布日期:2020-01-18 03:33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临空部位模板精细化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临空侧模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临空部位模板精细化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在建筑结构主体的施工阶段,上、下楼层墙、柱的临空部位交接处常成为模板施工的关键部位。目前常采用对拉螺栓来解决此类问题,将对拉螺栓设置在施工中上层楼层的墙、柱模板根部或将其预埋在下层楼层的混凝土墙、柱上部,以达到紧固模板,防止上、下楼层施工接缝部位混凝土产生质量通病的目的。但是此做法往往发生交接处的根部模板紧固不到位而导致其与已经施工成型的下层墙、柱混凝土结构表面夹贴不严密而产生空隙,从而使施工接缝部位混凝土发生错缝、漏浆、夹渣等外观质量缺陷。直接增加周转材料和人工的投入,并且对拉螺栓的外露部分在施工完成后需要人工割除,对拉螺栓材料不可回收利用等问题,总体上是费工、费料又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不利于项目综合效益的提高。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

(1)现有技术采用对拉螺栓会造成交接处的根部模板紧固不到位,而导致其与已经施工成型的下层墙、柱混凝土结构表面夹贴不严密而产生空隙,从而使施工接缝部位混凝土发生错缝、漏浆、夹渣等外观质量缺陷。

(2)现有技术直接增加周转材料和人工的投入,并且对拉螺栓的外露部分在施工完成后需要人工割除,对拉螺栓材料不可回收利用等问题,总体上是费工、费料又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不利于项目综合效益的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墙柱临空侧模可周转半预埋式夹底螺栓精细化施工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墙柱临空侧模可周转半预埋式夹底螺栓精细化施工方法包括:

步骤一,下层墙、柱混凝土上端预埋夹底螺栓;

步骤二,下层墙、柱混凝土浇筑;

步骤三,下层墙、柱模板及上端夹底螺栓外螺杆拆除;

步骤四,上层墙、柱临空部位内、外侧模板和背楞安装;

步骤五,临空部位外侧墙、柱模板下端夹底螺栓紧固;

步骤六,上层墙、柱混凝土浇筑;

步骤七,上层墙、柱模板和夹底螺栓非预埋部件拆除回收。

进一步,所述步骤一下层墙、柱混凝土上端预埋夹底螺栓的具体方法包括:

1)下层墙、柱模板上端夹底螺栓预埋前,在已安装好的模板上端用钢卷尺统一从模板上口往下垂直倒量150~200mm,对于外围剪力墙和框架柱外侧应要考虑从结构板厚值,即要考虑从设计板底标高处往下垂直倒量150~200mm。

2)用粉笔作出倒量位置的标记,作为夹底螺栓预埋前的定位和分档弹线,再用电锤在十字线部位逐一钻孔。

3)在夹底螺栓定位、钻孔后进行夹底螺栓的预埋。首先将“l”形内螺杆、圆锥型堵头组件进行连接,“l”形内螺杆旋入圆锥型堵头组件中六角螺母套筒的长度应控制在套筒总长的三分之一左右至的二分之一之间。

4)将旋接好的圆锥形塑料堵头和“l”型内螺杆贴放在模板内侧。

5)在模板外侧通过事先钻好的孔洞穿上外螺杆并与模板内侧的圆锥形塑料堵头组件旋紧。

6)最后通过模板外侧六角螺母将夹底螺栓“l”形内螺杆、圆锥型堵头组件和外螺杆一同固定、预埋在模板中。

进一步,所述步骤二下层墙、柱混凝土浇筑的具体方法包括:

1)下层墙、柱混凝土浇筑前应做好夹底螺栓预埋数量、位置、固定方法及模板拼缝、支撑系统紧固等技术复核和专项检查、隐蔽验收工作。

2)混凝土振捣时应做好墙、柱顶部浮浆的去除和压抹工作,确保混凝土密实和夹底螺栓的预埋质量。

3)下层墙、柱混凝土浇筑后1~2内应注意尽量不要碰撞墙、柱顶部所预埋外露的夹底螺栓外螺杆,以避免受外力作用而产生隔离性松动,同时应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确保其强度。

进一步,所述步骤三下层墙、柱模板及上端夹底螺栓外螺杆拆除的具体方法包括:

1)下层墙、柱混凝土浇筑后达到规定强度后即开始按常规工艺拆除模板对拉螺杆、水平与竖向背楞、双面模板及夹底螺栓的外螺杆。

2)因墙、柱拆模时间相对较早,拆模时应考虑尽量先拆除模板上端外伸相对较长的夹底螺栓外螺杆,以防意外碰撞等外力作用而使夹底螺栓组件产生损坏或变形而影响周转使用质量。

进一步,所述步骤四上层墙、柱临空部位内、外侧模板和背楞安装的具体方法包括:

1)上层墙、柱临空部位内、外侧模板和背楞均按常规施工工艺进行安装。

2)应注意墙、柱临空部位外侧模板和竖向背楞在设计、制作时其长度应在考虑下层墙、柱混凝土上已预埋的夹底螺栓标高的基础上分别比内侧模板和竖向背楞长出150~200mm和500mm(应考虑楼层间水平现浇板厚度尺寸,同时模板安装后又不能盖住下层墙、柱混凝土上已预埋的夹底螺栓)。

3)长处一定长度是确保临空部位外侧墙、柱模板和竖向背楞从上、下楼层施工接缝处分别下挂一定尺寸满足夹底螺栓外螺杆安装紧固后起到夹紧下端模板及其背楞的作用,最终达到防止上、下楼层施工接缝混凝土产生错缝、漏浆目的。

进一步,所述步骤五临空部位外侧墙、柱模板下端夹底螺栓紧固的具体方法包括:

1)按常规施工工艺将上层墙、柱临空部位内、外侧模板和背楞紧固后,在下层墙、柱上端事先预埋的夹底螺栓圆锥型堵头组件上旋上外螺杆,并套放上“3”形卡和六角螺帽。

2)由2~3人配合将钢管或木方水平背楞安放在外螺杆的上、下两侧,并用扳手初步旋紧螺帽,利用“3”形卡弧形凹槽将水平背楞锁紧固定在竖向背楞外面。

3)检查调整其安装是否满足要求,并最终拧紧六角螺帽,将上层墙、柱临空部位外侧模板下端紧紧压贴在下层混凝土墙、柱的表面。

进一步,所述步骤六上层墙、柱混凝土浇筑的具体方法包括:

1)临空部位外侧墙、柱模板下端夹底螺栓紧固后,履行并完善模板拼缝、支撑系统紧固等技术复核和专项检查、隐蔽验收手续。

2)按常规方法浇筑上层墙、柱混凝土,并应注意振捣方法和振捣时间,确保混凝土成型质量。

进一步,所述步骤七上层墙、柱模板和夹底螺栓非预埋部件拆除回收的具体方法包括:

1)上层墙、柱混凝土浇筑后达到拆模强度后即可按顺序依次拆除对拉螺栓及夹底螺栓、水平背楞、竖向背楞、内外模板等。

2)夹底螺栓拆除时,先松开并卸下六角螺母和“3”形卡;接着依次移除水平背楞及上层墙、柱竖向背楞和模板,再旋下外螺杆;最后用内六角螺帽扳手将预埋在下层混凝土墙、柱中的圆锥形堵头组件整体旋下。

3)拆下的组合型墙柱模板夹底螺栓清理后分类集中堆放,以便下次周转使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墙柱临空侧模可周转半预埋式夹底螺栓精细化施工方法在建筑工程现浇混凝土结构中上、下楼层交接处外围剪力墙和框架柱外侧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墙柱临空侧模可周转半预埋式夹底螺栓精细化施工方法在核心筒剪力墙内侧、楼梯间外墙外侧的临空部位外侧模板支设和拆除施工中的应用。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本发明的夹底螺栓组成结构简单,形状规则,加工制作方便,可在厂家批量化生产,便于工程中大规模使用,节省现场制作的时间。本发明的夹底螺栓与传统的对拉螺杆施工相比,安装拆卸更加简单易行,并且省去了传统在螺杆上安装套管,施工完成后还要切除外露钢筋的时间,大幅降低模板的安装与拆除的时间,节省了工期,提高了工效。

本发明中夹底螺栓能有效地使临空部位的上层墙、柱构件外侧模板根部(下端)与下层墙、柱混凝土表面有效紧固、贴合严密,防止上、下楼层施工接缝部位混凝土产生错缝、漏浆、蜂窝、夹渣等观感质量缺陷,保证混凝土成型质量,减少质量维修成本。本发明除内螺杆被永久性埋入混凝土结构外,其余组件部件均可拆卸回收后反复周转使用,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减少了材料的损耗,相应现在国家环保节能的号召。

本发明在模板拆除以后,预埋在墙立面的堵头部位剔凿修补工作量极小,省去了高空切除外露钢筋的工作,加快施工进度,节省了人工投入,降低了工程成本和提高了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墙柱临空侧模可周转半预埋式夹底螺栓精细化施工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墙柱临空侧模可周转半预埋式夹底螺栓精细化施工方法的工艺原理示意图;

图中:图(a)是周转型墙、柱模板夹底螺栓组合示意图;图(b)是圆锥型堵头组件剖面图;图(c)是圆锥型堵头组件立面图;图(d)是临空部位墙柱周转型夹底螺栓模板安装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墙柱临空侧模可周转半预埋式夹底螺栓精细化施工方法,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墙柱临空侧模可周转半预埋式夹底螺栓精细化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下层墙、柱混凝土上端预埋夹底螺栓;

s102:下层墙、柱混凝土浇筑;

s103:下层墙、柱模板及上端夹底螺栓外螺杆拆除;

s104:上层墙、柱临空部位内、外侧模板和背楞安装;

s105:临空部位外侧墙、柱模板下端夹底螺栓紧固;

s106:上层墙、柱混凝土浇筑;

s107:上层墙、柱模板和夹底螺栓非预埋部件拆除回收。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步骤s101下层墙、柱混凝土上端预埋夹底螺栓的具体方法包括:

1)下层墙、柱模板上端夹底螺栓预埋前,在已安装好的模板上端用钢卷尺统一从模板上口往下垂直倒量150~200mm,对于外围剪力墙和框架柱外侧应要考虑从结构板厚值,即要考虑从设计板底标高处往下垂直倒量150~200mm。

2)用粉笔作出倒量位置的标记,作为夹底螺栓预埋前的定位和分档弹线,再用电锤在十字线部位逐一钻孔。

3)在夹底螺栓定位、钻孔后进行夹底螺栓的预埋。首先将“l”形内螺杆、圆锥型堵头组件进行连接,“l”形内螺杆旋入圆锥型堵头组件中六角螺母套筒的长度应控制在套筒总长的三分之一左右至的二分之一之间。

4)将旋接好的圆锥形塑料堵头和“l”型内螺杆贴放在模板内侧。

5)在模板外侧通过事先钻好的孔洞穿上外螺杆并与模板内侧的圆锥形塑料堵头组件旋紧。

6)最后通过模板外侧六角螺母将夹底螺栓“l”形内螺杆、圆锥型堵头组件和外螺杆一同固定、预埋在模板中。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步骤s102下层墙、柱混凝土浇筑的具体方法包括:

1)下层墙、柱混凝土浇筑前应做好夹底螺栓预埋数量、位置、固定方法及模板拼缝、支撑系统紧固等技术复核和专项检查、隐蔽验收工作。

2)混凝土振捣时应做好墙、柱顶部浮浆的去除和压抹工作,确保混凝土密实和夹底螺栓的预埋质量。

3)下层墙、柱混凝土浇筑后1~2内应注意尽量不要碰撞墙、柱顶部所预埋外露的夹底螺栓外螺杆,以避免受外力作用而产生隔离性松动,同时应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确保其强度。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步骤s103下层墙、柱模板及上端夹底螺栓外螺杆拆除的具体方法包括:

1)下层墙、柱混凝土浇筑后达到规定强度后即开始按常规工艺拆除模板对拉螺杆、水平与竖向背楞、双面模板及夹底螺栓的外螺杆。

2)因墙、柱拆模时间相对较早,拆模时应考虑尽量先拆除模板上端外伸相对较长的夹底螺栓外螺杆,以防意外碰撞等外力作用而使夹底螺栓组件产生损坏或变形而影响周转使用质量。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步骤s104上层墙、柱临空部位内、外侧模板和背楞安装的具体方法包括:

1)上层墙、柱临空部位内、外侧模板和背楞均按常规施工工艺进行安装。

2)应注意墙、柱临空部位外侧模板和竖向背楞在设计、制作时其长度应在考虑下层墙、柱混凝土上已预埋的夹底螺栓标高的基础上分别比内侧模板和竖向背楞长出150~200mm和500mm(应考虑楼层间水平现浇板厚度尺寸,同时模板安装后又不能盖住下层墙、柱混凝土上已预埋的夹底螺栓)。

3)长处一定长度是确保临空部位外侧墙、柱模板和竖向背楞从上、下楼层施工接缝处分别下挂一定尺寸满足夹底螺栓外螺杆安装紧固后起到夹紧下端模板及其背楞的作用,最终达到防止上、下楼层施工接缝混凝土产生错缝、漏浆目的。上层墙、柱临空部位接缝处外侧模板和竖向背楞安装。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步骤s105临空部位外侧墙、柱模板下端夹底螺栓紧固的具体方法包括:

1)按常规施工工艺将上层墙、柱临空部位内、外侧模板和背楞紧固后,在下层墙、柱上端事先预埋的夹底螺栓圆锥型堵头组件上旋上外螺杆,并套放上“3”形卡和六角螺帽。

2)由2~3人配合将钢管或木方水平背楞安放在外螺杆的上、下两侧,并用扳手初步旋紧螺帽,利用“3”形卡弧形凹槽将水平背楞锁紧固定在竖向背楞外面。

3)检查调整其安装是否满足要求,并最终拧紧六角螺帽,将上层墙、柱临空部位外侧模板下端紧紧压贴在下层混凝土墙、柱的表面。上层墙、柱临空部位外侧墙、柱模板下端夹底螺栓紧固过程。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步骤s106上层墙、柱混凝土浇筑的具体方法包括:

1)临空部位外侧墙、柱模板下端夹底螺栓紧固后,履行并完善模板拼缝、支撑系统紧固等技术复核和专项检查、隐蔽验收手续。

2)按常规方法浇筑上层墙、柱混凝土,并应注意振捣方法和振捣时间,确保混凝土成型质量。

3)上层墙、柱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上、下楼层施工接缝处下端利用夹底螺栓紧固后的施工。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步骤s107上层墙、柱模板和夹底螺栓非预埋部件拆除回收的具体方法包括:

1)上层墙、柱混凝土浇筑后达到拆模强度后即可按顺序依次拆除对拉螺栓及夹底螺栓、水平背楞、竖向背楞、内外模板等。

2)夹底螺栓拆除时,先松开并卸下六角螺母和“3”形卡,接着依次移除水平背楞及上层墙、柱竖向背楞和模板,再旋下外螺杆,最后用内六角螺帽扳手将预埋在下层混凝土墙、柱中的圆锥形堵头组件整体旋下。

3)上层墙、柱模板夹底螺栓非预埋部件(外螺杆、“3”形卡和六角螺帽),拆下的组合型墙柱模板夹底螺栓清理后分类集中堆放,以便下次周转使用。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墙柱临空侧模可周转半预埋式夹底螺栓精细化施工方法具体包括:

1)在临空部位混凝土构件施工过程中,先将夹底螺栓中的“l”形内螺杆、圆锥型堵头组件预埋入下层墙、柱混凝土中,在上一层结构施工时,先按常规工艺安装临空部位墙、柱内外侧模板和背楞,并将外侧墙、柱模板和竖向背楞从上、下楼层施工接缝处分别下挂一定尺寸;

2)再将水平背楞安放在夹底螺栓中后旋上的外螺杆的上、下两侧,并利用六角螺母和“3”形卡的弧形凹槽加以定位和初步固定;

3)最后将六角螺母拧紧后,临空部位外侧墙、柱模板及竖向背楞和水平背楞被受紧、贴合到下层混凝土墙、柱的表面,从而在上层混凝土浇筑时避免了上、下层施工接缝处发生错缝、漏浆等质量通病,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夹底螺栓中外螺杆、圆锥型堵头组件等非预埋部件均可拆卸回收后反复周转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