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隐框建筑幕墙结构及其拆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782426发布日期:2020-01-24 13:06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隐框建筑幕墙结构及其拆装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建筑幕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安全隐框建筑幕墙结构及其拆装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外墙中,经常使用玻璃幕墙进行防护,玻璃幕墙分为明框、隐框和半隐框结构,隐框玻璃幕墙美观度最高,但隐框玻璃幕墙需要特殊结构进行连接,且需要专用的工具配合才能进行拆卸。

例如申请号为201811086025.2,名称为“一种高效隐框玻璃幕墙和拆装工具及拆装方法”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其提供一种全隐框结构的玻璃幕墙,同时其提供专用拆装工具用于拆装。但其存在以下问题:

1、无论拆装,均需要利用专用拆装工具,且还需要将拆装工具的磁块一和磁块二与面板上对应的部件对齐,因此拆装麻烦效率低,且专用拆装工具一旦丢失,则根本无法进行拆装,因此面板安装后,还需要长期留置专用拆装工具,十分麻烦。

2、专用拆装工具主要利用吸盘吸附面板,之后将面板安装在框架上或从框架上拆卸面板,吸力较大则不容易在使用完毕后分离专用拆装工具与面板,吸力较小则拆装过程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同时其吸力也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能提高拆卸效率,并使拆卸过程更加安全的安全隐框建筑幕墙结构及其拆装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安全隐框建筑幕墙结构,包括框架结构的骨架和矩形板状面板,骨架由若干横梁和若干立柱相互垂直连接形成,面板为钢化玻璃材料制成,面板内侧面固定有前连接件,相邻两根横梁和相邻两根立柱合围的空间内固定有后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前连接件包括矩形框架结构的连接架,连接架包括四根固定在面板内侧面上,且依次连接的空心矩形管状连接管,四根连接管长度方向分别与面板四边平行,左右两根连接管内分别设有紧贴在左右两根连接管内管壁上的条形侧拉板,上下两根连接管内分别设有条形上拉板和下拉板,且两块侧拉板顶端分别与上拉板两端连接,两块侧拉板底端分别与下拉板两端连接,并形成位于连接架内的矩形框架结构的拉框,上方连接管上管壁靠近两端位置分别垂直设有连接孔,还包括长度方向与上方连接管平行的直杆状拉杆,拉杆两端分别垂直弯折形成活动穿入连接孔的连接杆,且两根连接杆端部与上拉板连接,上下两根连接管下管壁垂直设有若干主穿孔,所述的主穿孔内穿设有顶端与对应的上拉板或下拉板连接的主插杆,左右两根连接管内管壁垂直设有若干副穿孔,侧拉板上设有若干杆槽,杆槽槽壁设有长度方向与侧拉板长度方向呈夹角的推槽,还包括滑动位于推槽内的推块,所述的副穿孔内穿设有内端与推块连接的副插杆,所述的连接杆上套有位于上方连接管内的压缩弹簧,压缩弹簧分别与上拉板和上方连接管上管壁相抵;后连接件包括均为矩形框架结构的固定架和活动架,固定架包括四根依次连接的槽钢结构的固定条,固定条包括相互平行的条形板状外固定板和内固定板,以及外侧长边和内侧长边分别与外固定板后侧长边和内固定板后侧长边连接的条形板状后挡板,且四根固定条具有槽口朝向同一侧的开槽结构的固定槽,活动架包括四根依次连接的槽钢结构的活动条,活动条包括相互平行的条形板状外活动板和内活动板,以及外侧长边和内侧长边分别与外活动板后侧长边和内活动板后侧长边连接的条形板状前挡板,且四根活动条具有槽口朝向同一侧的开槽结构的活动槽,所述的上方活动条的内活动板和下方活动条的外活动板上垂直设有若干主插孔,左右两根活动条的内活动板上垂直设有若干副插孔,所述的活动架活动位于固定槽内,且外活动板外侧面和内活动板外侧面分别与外固定板内侧面和内固定板内侧面活动贴合,且固定槽槽口和活动槽槽口朝向同一侧,所述的内固定板和/或外固定板上设有开槽状限位槽,内活动板和/或外活动板上设有滑动位于限位槽上的限位块,固定槽内设有若干两端分别与前挡板和后挡板相抵的复位弹簧,且复位弹簧伸缩方向与限位槽长度方向均与固定槽槽口朝向相同;

所述的连接架位于活动架的活动槽内,且压缩弹簧推动拉框,使上拉板和下拉板分别贴合抵在上下两根连接管下管壁上,且主插杆底端伸出对应的连接管下管壁,并嵌在主插孔内,推块移动至推槽顶端,且副插杆外端伸出对应的连接管内管壁,并嵌在副插孔内,复位弹簧推动活动条,使限位块位于限位槽前端,且拉杆位于面板与骨架之间,且相邻面板边缘衔接,若干面板外侧面平齐;且能推动待拆面板上方相邻的面板,使限位块移动至限位槽后端,使待拆面板的拉杆露出,并握住和上拉拉杆,使拉杆带动拉框上移,使主插杆与主插孔分离,使推块移动至推槽底端,使副插杆与副插孔分离,并拆卸面板。

本幕墙结构无论安装还是拆卸,均无需利用额外的工具即可完成,因此拆装简单;且只需要将连接架装入活动槽内,并推动面板到位即可快速安装,只需要推动上方相邻的面板,并拉动待拆面板内侧的拉杆即可快速拆卸,因此拆装效率高;且拆卸时,需要握住并上拉拉杆,因此双手能牢固固定面板,因此拆卸过程更加安全;且通过框架结构的前连接件和后连接件配合进行连接,使得结构更加稳定。

在上述的一种安全隐框建筑幕墙结构中,所述的主插杆与面板内侧面间距大于副插杆与面板内侧面间距,内活动板内侧面在活动槽槽口位置设有斜面结构的安装面,且能握住面板,并将连接架装入活动槽,使安装面挤压主插杆,并使拉框上移,使副插杆外端移动至副穿孔内,且能推动面板到位,使主插杆和副插杆分别嵌在主插孔和副插孔内。

因此直接握住面板两侧,并将面板的连接架装入活动槽,并推动面板到位即可快速安装面板。

在上述的一种安全隐框建筑幕墙结构中,所述的前挡板和后挡板相对的一侧分别压制形成若干凸起结构的挡柱,且复位弹簧两端分别套在挡柱上。

因此能提高复位弹簧稳定性。

在上述的一种安全隐框建筑幕墙结构中,所述的两块侧拉板为与左右两根连接管内壁配合的柱状结构。

因此能提高拉框整体稳定性。

在上述的一种安全隐框建筑幕墙结构中,所述的面板外侧面上下两侧边具有圆角或倒角结构。

避免锋利部位割手。

在上述的一种安全隐框建筑幕墙结构中,上下左右四根连接管前管壁与面板内侧面通过紧固件连接,上下左右四根连接管后管壁与连接管衔接处焊接固定,连接杆与上拉板可拆卸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安全隐框建筑幕墙结构中,所述的主插杆为顶端螺接在上拉板和下拉板上的螺栓,所述的限位块为后端螺接在内活动板和/或外活动板上的螺栓。

因此方便制作前连接件,并将前连接件与面板进行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安全隐框建筑幕墙结构中,所述的固定架的四块外固定板分别与相邻两根横梁内侧和相邻两根立柱内侧贴合固定,后挡板与骨架后侧面对齐,所述的限位块位于限位槽前端时,活动槽槽口与固定槽槽口对齐,并与骨架前侧面对齐。

因此结构更加稳定。

一种安全隐框建筑幕墙结构的拆装方法,包括安装方法和拆卸方法,

安装方法为:握住面板两侧,将连接架配合装入活动槽,推动面板到位,使主插杆和副插杆分别嵌在主插孔和副插孔内,同理安装若干面板,且相邻面板边缘衔接,若干面板外侧面平齐;

拆卸方法为:双手手背推动待拆面板上方相邻的面板,使待拆面板的拉杆露出,双手大拇指抵住待拆面板外侧面,四指握住拉杆并上拉拉杆,使拉杆带动拉框上移,使主插杆与主插孔分离,使副插杆与副插孔分离,并拆卸面板。

通过上述方法,即可安全高效拆装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幕墙结构无论安装还是拆卸,均无需利用额外的工具即可完成,因此拆装简单;

2、且只需要将连接架装入活动槽内,并推动面板到位即可快速安装,只需要推动上方相邻的面板,并拉动待拆面板内侧的拉杆即可快速拆卸,因此拆装效率高;

3、且拆卸时,需要握住并上拉拉杆,因此双手能牢固固定面板,因此拆卸过程更加安全;

4、且通过框架结构的前连接件和后连接件配合进行连接,使得结构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幕墙结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4是图3的拆卸状态示意图。

图5是图1的俯视图。

图6是图5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7是面板后视图。

图8是图7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9是图8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图8的拆卸状态示意图。

图中,

1、面板;

2、连接管;21、主穿孔;22、副穿孔;

3、拉框;31、侧拉板;32、推槽;33、推块;34、副插杆;35、上拉板;36、下拉板;37、主插杆;38、拉杆;39、压缩弹簧;

4、骨架;41、横梁;42、立柱;

5、固定条;51、外固定板;52、内固定板;53、后挡板;54、固定槽;55、限位槽;56、复位弹簧;57、挡柱;

6、活动条;61、外活动板;62、内活动板;63、前挡板;64、活动槽;65、主插孔;66、副插孔;67、限位块;68、安装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10所示,本发明一种安全隐框建筑幕墙结构,包括框架结构的骨架4和矩形板状面板1,骨架4由若干横梁41和若干立柱42相互垂直连接形成,面板1为钢化玻璃材料制成,面板1内侧面固定有前连接件,相邻两根横梁41和相邻两根立柱42合围的空间内固定有后连接件,前连接件包括矩形框架结构的连接架,连接架包括四根固定在面板1内侧面上,且依次连接的空心矩形管状连接管2,四根连接管2长度方向分别与面板1四边平行,左右两根连接管2内分别设有紧贴在左右两根连接管2内管壁上的条形侧拉板31,上下两根连接管2内分别设有条形上拉板35和下拉板36,且两块侧拉板31顶端分别与上拉板35两端连接,两块侧拉板31底端分别与下拉板36两端连接,并形成位于连接架内的矩形框架结构的拉框3,上方连接管2上管壁靠近两端位置分别垂直设有连接孔,还包括长度方向与上方连接管2平行的直杆状拉杆38,拉杆38两端分别垂直弯折形成活动穿入连接孔的连接杆,且两根连接杆端部与上拉板35连接,上下两根连接管2下管壁垂直设有若干主穿孔21,主穿孔21内穿设有顶端与对应的上拉板35或下拉板36连接的主插杆37,左右两根连接管2内管壁垂直设有若干副穿孔22,侧拉板31上设有若干杆槽,杆槽槽壁设有长度方向与侧拉板31长度方向呈夹角的推槽32,还包括滑动位于推槽32内的推块33,副穿孔22内穿设有内端与推块33连接的副插杆34,连接杆上套有位于上方连接管2内的压缩弹簧39,压缩弹簧39分别与上拉板35和上方连接管2上管壁相抵;后连接件包括均为矩形框架结构的固定架和活动架,固定架包括四根依次连接的槽钢结构的固定条5,固定条5包括相互平行的条形板状外固定板51和内固定板52,以及外侧长边和内侧长边分别与外固定板51后侧长边和内固定板52后侧长边连接的条形板状后挡板53,且四根固定条5具有槽口朝向同一侧的开槽结构的固定槽54,活动架包括四根依次连接的槽钢结构的活动条6,活动条6包括相互平行的条形板状外活动板61和内活动板62,以及外侧长边和内侧长边分别与外活动板61后侧长边和内活动板62后侧长边连接的条形板状前挡板63,且四根活动条6具有槽口朝向同一侧的开槽结构的活动槽64,上方活动条6的内活动板62和下方活动条6的外活动板61上垂直设有若干主插孔65,左右两根活动条6的内活动板62上垂直设有若干副插孔66,活动架活动位于固定槽54内,且外活动板61外侧面和内活动板62外侧面分别与外固定板51内侧面和内固定板52内侧面活动贴合,且固定槽54槽口和活动槽64槽口朝向同一侧,内固定板52和/或外固定板51上设有开槽状限位槽55,内活动板62和/或外活动板61上设有滑动位于限位槽55上的限位块67,固定槽54内设有若干两端分别与前挡板63和后挡板53相抵的复位弹簧56,且复位弹簧56伸缩方向与限位槽55长度方向均与固定槽54槽口朝向相同;

连接架位于活动架的活动槽64内,且压缩弹簧39推动拉框3,使上拉板35和下拉板36分别贴合抵在上下两根连接管2下管壁上,且主插杆37底端伸出对应的连接管2下管壁,并嵌在主插孔65内,推块33移动至推槽32顶端,且副插杆34外端伸出对应的连接管2内管壁,并嵌在副插孔66内,复位弹簧56推动活动条6,使限位块67位于限位槽55前端,且拉杆38位于面板1与骨架4之间,且相邻面板1边缘衔接,若干面板1外侧面平齐;且能推动待拆面板1上方相邻的面板1,使限位块67移动至限位槽55后端,使待拆面板1的拉杆38露出,并握住和上拉拉杆38,使拉杆38带动拉框3上移,使主插杆37与主插孔65分离,使推块33移动至推槽32底端,使副插杆34与副插孔66分离,并拆卸面板1。

进一步的,主插杆37与面板1内侧面间距大于副插杆34与面板1内侧面间距,内活动板62内侧面在活动槽64槽口位置设有斜面结构的安装面68,且能握住面板1,并将连接架装入活动槽64,使安装面68挤压主插杆37,并使拉框3上移,使副插杆34外端移动至副穿孔22内,且能推动面板1到位,使主插杆37和副插杆34分别嵌在主插孔65和副插孔66内。前挡板63和后挡板53相对的一侧分别压制形成若干凸起结构的挡柱57,且复位弹簧56两端分别套在挡柱57上。两块侧拉板31为与左右两根连接管2内壁配合的柱状结构。面板1外侧面上下两侧边具有圆角或倒角结构。上下左右四根连接管2前管壁与面板1内侧面通过紧固件连接,上下左右四根连接管2后管壁与连接管2衔接处焊接固定,连接杆与上拉板35可拆卸连接。主插杆37为顶端螺接在上拉板35和下拉板36上的螺栓,限位块67为后端螺接在内活动板62和/或外活动板61上的螺栓。固定架的四块外固定板51分别与相邻两根横梁41内侧和相邻两根立柱42内侧贴合固定,后挡板53与骨架4后侧面对齐,限位块67位于限位槽55前端时,活动槽64槽口与固定槽54槽口对齐,并与骨架4前侧面对齐。

本幕墙结构无论安装还是拆卸,均无需利用额外的工具即可完成,因此拆装简单;且只需要将连接架装入活动槽64内,并推动面板1到位即可快速安装,只需要推动上方相邻的面板1,并拉动待拆面板1内侧的拉杆38即可快速拆卸,因此拆装效率高;且拆卸时,需要握住并上拉拉杆38,因此双手能牢固固定面板1,因此拆卸过程更加安全;且通过框架结构的前连接件和后连接件配合进行连接,使得结构更加稳定。

一种安全隐框建筑幕墙结构的拆装方法,包括安装方法和拆卸方法,

安装方法为:握住面板1两侧,将连接架配合装入活动槽64,推动面板1到位,使主插杆37和副插杆34分别嵌在主插孔65和副插孔66内,同理安装若干面板1,且相邻面板1边缘衔接,若干面板1外侧面平齐;

拆卸方法为:双手手背推动待拆面板1上方相邻的面板1,使待拆面板1的拉杆38露出,双手大拇指抵住待拆面板1外侧面,四指握住拉杆38并上拉拉杆38,使拉杆38带动拉框3上移,使主插杆37与主插孔65分离,使副插杆34与副插孔66分离,并拆卸面板1。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面板1、连接管2、主穿孔21、副穿孔22、拉框3、侧拉板31、推槽32、推块33、副插杆34、上拉板35、下拉板36、主插杆37、拉杆38、压缩弹簧39、骨架4、横梁41、立柱42、固定条5、外固定板51、内固定板52、后挡板53、固定槽54、限位槽55、复位弹簧56、挡柱57、活动条6、外活动板61、内活动板62、前挡板63、活动槽64、主插孔65、副插孔66、限位块67、安装面68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