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混凝土构件连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90476发布日期:2019-11-08 23:52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混凝土构件连接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尤指一种预制混凝土构件连接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工业化的不断推进,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在建筑施工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该结构类型主要构件通过工厂预制和现场机械化吊装的方式,具有施工速度快、建设周期短、高精度高质量的特点,可以实现提高效率、提高质量、减少用工和节能减排。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对安装施工精度有很高的要求,与现浇层连接的转换层构件吊装精度更是决定标准层安装是否能够实现偏移误差符合规范要求的基础。因此,采取定位措施提高转换层预埋钢筋与预制混凝土构件连接精度,在PC施工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连接精度是否符合要求,决定了上层预制混凝土构件能否吊装到位,也决定了标准层会否产生累计误差。

目前转换层预埋钢筋设置时,经常出现定位存在偏差,或采取一定定位措施后由于固定不到位,导致在混凝土浇筑时预埋钢筋发生移位的现象,继而导致上层预制混凝土构件难以吊装到位,上层的混凝土结构易于发生偏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制混凝土构件连接系统,减小了预埋钢筋定位完成后,预埋钢筋倾斜设置在预制混凝土构件上的可能,继而减小了上层混凝土结构发生偏移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预制混凝土构件连接系统,包括:预埋钢筋,所述预埋钢筋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预埋钢筋用于预埋在预制混凝土构件之间;套板,所述套板上开设有多个用于所述预埋钢筋穿过的定位孔,多个所述定位孔的轴线在同一平面内;连接钢筋,与多个所述预埋钢筋连接,所述连接钢筋垂直于所述预埋钢筋;抵接块,所述抵接块设置于所述套板靠近所述连接钢筋的一侧,所述抵接块上开设有用于所述连接钢筋抵接的抵接槽。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抵接块的设置,连接钢筋能够抵接在抵接块的抵接槽内,并使得连接钢筋能够抵接于预埋钢筋,并保持预埋钢筋垂直于套板的状态,减小了预埋钢筋定位完成后,预埋钢筋倾斜设置在预制混凝土构件上的可能,继而减小了上层混凝土结构发生偏移的可能。

进一步,所述抵接槽靠近所述连接钢筋的一侧为弧面。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抵接槽上弧面的限定,任意半径的连接钢筋均能够抵接于抵接槽的弧面,增加了抵接块的适用范围。

进一步,还包括:辅助块,所述辅助块设置于所述套板靠近所述连接钢筋的一侧,所述辅助块设置于相邻所述预埋钢筋之间,所述辅助块上开设有用于所述连接钢筋抵接的辅助槽。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辅助块的设置,实现了对于连接钢筋中部的限位,也便于用户观察连接钢筋的中部是否抵接于预埋钢筋;同时,将辅助块设置在预埋钢筋之间,也减小了预埋钢筋与连接钢筋在连接的过程中,辅助块对其连接过程的影响,增加了连接过程的可靠性。

进一步,还包括:辅助板,所述辅助板平行于所述套板,所述辅助板上开设有多个用于预埋钢筋穿过的辅助孔,所述辅助孔的轴线与所述定位孔的轴线重合。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辅助板的设置,辅助板与套板能够共同对预埋钢筋进行限位,增加了预埋钢筋受到的约束,减小了预埋钢筋偏移的可能。

进一步,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辅助板,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套板。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连接件的设置,增加了辅助板与套板之间的约束,减小了辅助板与套板相对偏移的可能,减小了预埋钢筋偏移的可能,在实现套板固定的同时,也实现了辅助板的固定,方便了用户的操作。

进一步,所述连接件的截面为环状,所述连接件的轴线与所述定位孔的轴线重合,所述连接件的内径与所述定位孔的直径相同。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连接件形状的限定,连接件在实现连接辅助板与套板的基础上,还能够对预埋钢筋进行限位,并确认预埋钢筋是否弯曲,增加了预埋钢筋的可靠性。

进一步,还包括:定位件,所述定位件设置于所述套板远离所述连接钢筋的一侧,所述定位件设置于所述定位孔的边沿,每个所述定位孔的边沿均至少设有一个所述定位件。

本技术方案中,用户将预埋钢筋插入套板时,能够将预埋钢筋的上端与定位件的上端对齐,继而实现了多个预埋钢筋上下两端的对齐,方便了用户进行操作。

进一步,每个所述定位孔的边沿均设有多个所述定位件,多个所述定位件沿所述定位孔的轴线环绕于所述定位孔的外侧。

本技术方案中,用户能够依据预埋钢筋与多个定位件之间的间隙大小,来分析得到预埋钢筋与多个定位件之间的间距是否相同,继而确定预埋钢筋是否垂直于套板,减小了预埋钢筋倾斜的可能。

进一步,所述定位件的截面为扇环形,所述定位件的轴线与所述定位孔的轴线重合。

本技术方案中,继而确定预埋钢筋是否垂直于套板,减小了预埋钢筋倾斜的可能。

进一步,所述连接钢筋设置为两个,两个连接钢筋平行设置,两个所述连接钢筋设置在多个所述预埋钢筋的两侧。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两侧的连接钢筋的设置,便于用户观察连接钢筋与预埋钢筋之间是否存在间隙,以确定两个连接钢筋是否弯曲,继而确定多个预埋钢筋是否位于同一平面内,减小了预埋钢筋定位完成后,某个预埋钢筋倾斜设置在预制混凝土构件上的可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预制混凝土构件连接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抵接块的设置,连接钢筋能够抵接在抵接块的抵接槽内,并使得连接钢筋能够抵接于预埋钢筋,并保持预埋钢筋垂直于套板的状态,减小了预埋钢筋定位完成后,预埋钢筋倾斜设置在预制混凝土构件上的可能,继而减小了上层混凝土结构发生偏移的可能。

2、通过辅助块的设置,实现了对于连接钢筋中部的限位,也便于用户观察连接钢筋的中部是否抵接于预埋钢筋;同时,将辅助块设置在预埋钢筋之间,也减小了预埋钢筋与连接钢筋在连接的过程中,辅助块对其连接过程的影响,增加了连接过程的可靠性。

3、通过连接件的设置,增加了辅助板与套板之间的约束,减小了辅助板与套板相对偏移的可能,减小了预埋钢筋偏移的可能,在实现套板固定的同时,也实现了辅助板的固定,方便了用户的操作。

4、通过连接件形状的限定,连接件在实现连接辅助板与套板的基础上,还能够对预埋钢筋进行限位,并确认预埋钢筋是否弯曲,增加了预埋钢筋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一种预制混凝土构件连接系统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预制混凝土构件连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预制混凝土构件连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又一种预制混凝土构件连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再一种预制混凝土构件连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预埋钢筋,2.套板,3.连接钢筋,4.抵接块,41.抵接槽,5.辅助块,51.辅助槽,6.辅助板,7.连接件,8.定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预制混凝土构件连接系统,包括:

预埋钢筋1,预埋钢筋1设置为多个,多个预埋钢筋1用于预埋在预制混凝土构件之间,预埋钢筋1的上下两端能够连接在上下两侧的预制混凝土构件上,且预埋钢筋1能够沿竖直的方向设置在预制混凝土构件上。

套板2,套板2上开设有多个用于预埋钢筋1穿过的定位孔,多个定位孔的轴线在同一平面内,因此,预埋钢筋1能够竖直穿过套板2上的定位孔,多个预埋钢筋1相互平行,且多个预埋钢筋1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

连接钢筋3,与多个预埋钢筋1连接,连接钢筋3垂直于预埋钢筋1,连接钢筋3能够设置在套板2的上侧或下侧,即连接钢筋3水平设置在多个预埋钢筋1上,本实施例中,连接钢筋3水平设置在套板2的下侧;具体地,连接钢筋3能够焊接在多个预埋钢筋1上。

抵接块4,抵接块4设置于套板2靠近连接钢筋3的一侧,抵接块4上开设有用于连接钢筋3抵接的抵接槽41。

通过抵接块4的设置,连接钢筋3能够抵接在抵接块4的抵接槽41内,并使得连接钢筋3能够抵接于预埋钢筋1,并保持预埋钢筋1垂直于套板2的状态,减小了预埋钢筋1定位完成后,预埋钢筋1倾斜设置在预制混凝土构件上的可能,继而减小了上层混凝土结构发生偏移的可能。

具体地,抵接槽41靠近连接钢筋3的一侧为弧面;抵接槽41的曲率半径大于连接钢筋3的半径;通过抵接槽41上弧面的限定,任意半径的连接钢筋3均能够抵接于抵接槽41的弧面,增加了抵接块4的适用范围。

优选地,还包括辅助块5,辅助块5设置于套板2靠近连接钢筋3的一侧,即辅助块5设置在套板2的下侧,辅助块5设置于相邻预埋钢筋1之间,即辅助块5的竖直中心线与左右两侧的预埋钢筋1的轴线之间均设有一定的间距,辅助块5上开设有用于连接钢筋3抵接的辅助槽51。

通过辅助块5的设置,实现了对于连接钢筋3中部的限位,也便于用户观察连接钢筋3的中部是否抵接于预埋钢筋1;同时,将辅助块5设置在预埋钢筋1之间,也减小了预埋钢筋1与连接钢筋3在连接的过程中,辅助块5对其连接过程的影响,增加了连接过程的可靠性。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改进,本实施例中,连接钢筋3设置为两个,两个连接钢筋3平行设置,两个连接钢筋3设置在多个预埋钢筋1的两侧,即两个连接钢筋3设置在预埋钢筋1的前后两侧;通过两侧的连接钢筋3的设置,便于用户观察连接钢筋3与预埋钢筋1之间是否存在间隙,以确定两个连接钢筋3是否弯曲,继而确定多个预埋钢筋1是否位于同一平面内,减小了预埋钢筋1定位完成后,某个预埋钢筋1倾斜设置在预制混凝土构件上的可能。

结合本实施例中辅助块5的设置,用户能够分析得到连接钢筋3是否抵接于辅助槽51的内壁上,来进一步确定连接钢筋3是否弯曲;若分析得到连接钢筋3完全时,则转动连接钢筋3,并使得连接钢筋3的轴线所在的平面平行于预埋钢筋1所成的平面,当前状态下,连接钢筋3仅仅与抵接槽41的内壁或辅助槽51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但多个预埋钢筋1均能够抵接于连接钢筋3,继而使得多个预埋钢筋1处于同一平面内。

当本预制混凝土构件连接系统使用时,首先在将多个预埋钢筋1依次插入套板2内,并使得预埋钢筋1的上下两端对齐;再将连接钢筋3抵接于多个预埋钢筋1上,将连接钢筋3沿着预埋钢筋1的轴线方向移动,并抵接于抵接块4的抵接槽41上,当前状态下,多个预埋钢筋1在同一平面内,且连接钢筋3能够抵接于多个预埋钢筋1,且连接钢筋3垂直于多个预埋钢筋1,将连接钢筋3与多个预埋钢筋1焊接成型。

即将焊接后的连接系统设置在预制混凝土构件上,并使得多个预埋钢筋1呈竖直状态,并与下侧的现浇层钢筋连接,再将套板2从预埋钢筋1上取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实施例,如图2所示,一种预制混凝土构件连接系统,本实施例与第一种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辅助板6的添加。

在第一种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辅助板6,辅助板6平行于套板2,即辅助板6水平设置,辅助板6上开设有多个用于预埋钢筋1穿过的辅助孔,辅助孔的轴线与定位孔的轴线重合。通过辅助板6的设置,辅助板6与套板2能够共同对预埋钢筋1进行限位,增加了预埋钢筋1受到的约束,减小了预埋钢筋1偏移的可能。

优选地,还包括连接件7,连接件7的一端设置于辅助板6,连接件7的另一端设置于套板2。通过连接件7的设置,增加了辅助板6与套板2之间的约束,减小了辅助板6与套板2相对偏移的可能,减小了预埋钢筋1偏移的可能,在实现套板2固定的同时,也实现了辅助板6的固定,方便了用户的操作。

进一步优选地,连接件7的截面为环状,连接件7的轴线与定位孔的轴线重合,连接件7的内径与定位孔的直径相同;通过连接件7形状的限定,连接件7在实现连接辅助板6与套板2的基础上,还能够对预埋钢筋1进行限位,并确认预埋钢筋1是否弯曲,增加了预埋钢筋1的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又一种实施例,如图3和图4所示,一种预制混凝土构件连接系统,本实施例与第一种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定位件8的添加。

在第一种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定位件8,定位件8设置于套板2远离连接钢筋3的一侧,即定位件8设置在套板2的上侧,定位件8设置于定位孔的边沿,即定位件8能够与定位孔相切,每个定位孔的边沿均至少设有一个定位件8。

用户将预埋钢筋1插入套板2时,能够将预埋钢筋1的上端与定位件8的上端对齐,继而实现了多个预埋钢筋1上下两端的对齐,方便了用户进行操作。

具体地,如图3所示,每个定位孔的边沿均设有多个定位件8,多个定位件8沿定位孔的轴线环绕于定位孔的外侧,且每个定位件8之间均设有一定的间距;用户能够依据预埋钢筋1与多个定位件8之间的间隙大小,来分析得到预埋钢筋1与多个定位件8之间的间距是否相同,继而确定预埋钢筋1是否垂直于套板2,减小了预埋钢筋1倾斜的可能。

具体地,如图4所示,定位件8的截面为扇环形,定位件8的轴线与定位孔的轴线重合。通过定位件8形状的限定,用户能够分析得到预埋钢筋1与定位件8的内壁之间的间距,继而得到预埋钢筋1与定位件8的同轴度,继而确定预埋钢筋1是否垂直于套板2,减小了预埋钢筋1倾斜的可能。

优选地,多个定位件8的开口位置不全相同,进一步减小了预埋钢筋1倾斜于套板2的可能。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