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墙面砖及玻璃幕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09598发布日期:2019-11-12 23:10阅读:441来源:国知局
一种玻璃墙面砖及玻璃幕墙的制作方法

一种玻璃墙面砖及玻璃幕墙,属于装饰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装修技术的不断改进,玻璃幕墙作为一种新型的装饰结构以其独有的装饰效果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青睐,同时玻璃幕墙以其独特的反光效果已经被应用到越来越多的场所,其美观程度是传统墙面所无法比拟的。

玻璃幕墙的搭设与常规墙体相似,其常规手段是利用若干结构相同的玻璃砖进行搭建,然后在玻璃砖之间浇筑混凝土而成。受限于玻璃幕墙需要使用混凝土浇筑的搭建方式,现有技术中玻璃砖一般均设置为正方形,人们只能通过在玻璃砖的砖体上设置不同花纹的方式来改变玻璃幕墙的实际效果,因此玻璃幕墙的美观程度大大受限,同时使用混凝土进行浇筑时工艺较为复杂,费时费力并且容易对玻璃砖造成污染,从而使玻璃幕墙的最终效果收到较大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避免了利用混凝土进行浇筑时工艺较为复杂,费时费力的缺陷,大大提高了玻璃幕墙的形状设计的灵活性,同时提高了美观程度的玻璃墙面砖及玻璃幕墙。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玻璃墙面砖,其特征在于:包括砖体,在砖体的上表面设置有凸起,在砖体的底面开设有凹槽,在砖体两侧对称设置有一组锚固孔,锚固孔为贯穿砖体上下表面的通孔。

优选的,所述砖体为水平设置的矩形体状。

优选的,在所述凹槽两侧的砖体上设置缺口形成矩形的凹槽侧孔,凹槽侧孔与所述凸起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凹槽侧孔的高度小于凹槽的深度且大于凸起突出于砖体表面的高度,且凹槽侧孔的宽度宽于凸起的宽度。

一种利用玻璃墙面砖堆砌而成的玻璃幕墙,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下而上设置的多层玻璃墙面砖,每层玻璃墙面砖并排设置有多块,在地面竖向固定有若干锚固钢筋,锚固钢筋贯穿设置在玻璃墙面砖的锚固孔内实现玻璃墙面砖的固定。

优选的,所述的多层玻璃墙面砖中,上下相邻的两层玻璃墙面砖重合堆放。

优选的,所述的多层玻璃墙面砖中,上下相邻的两层玻璃墙面砖交错堆放。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在本玻璃墙面砖及玻璃幕墙中,将玻璃砖设计为矩形体状,并在砖体的上表面设置凸起,在砖体的底面设置与凸起对应的凹槽,通过凹槽与凸起的配合实现玻璃墙面砖的堆砌,避免了利用混凝土进行浇筑时工艺较为复杂,费时费力的缺陷,大大提高了玻璃幕墙的形状设计的灵活性,同时提高了美观程度。

2、通过设置凹槽侧孔,当玻璃墙面砖上下叠放时,凸起整体位于凹槽侧孔内部,便于上下相邻的两块玻璃墙面砖交错设置,从而使最终形成的玻璃幕墙呈现不同的结构,提高了玻璃幕墙的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玻璃墙面砖俯视图。

图2为实施例1玻璃墙面砖正视图。

图3为实施例1玻璃墙面砖左视图。

图4为实施例1玻璃幕墙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玻璃幕墙示意图。

其中:1、砖体 2、锚固孔 3、凸起 4、凹槽 5、凹槽侧孔 6、锚固钢筋 7、地面。

具体实施方式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一种玻璃墙面砖,包括砖体1,砖体1为横向设置的矩形体状,在砖体1的上表面突出设置有凸起3,在砖体1的底面向上凹陷形成矩形的凹槽4,在砖体1的两侧还对称设置有一组锚固孔2,锚固孔2为贯穿砖体1上下表面的通孔。

在凹槽4的两侧设置缺口形成矩形的凹槽侧孔5,凹槽侧孔5的高度小于凹槽4的深度同时高于凸起3突出于砖体1表面的高度,且凹槽侧孔5的宽度宽于凸起3的宽度。通过设置凹槽侧孔5,当玻璃墙面砖上下叠放时,凸起3整体位于凹槽侧孔5内部,便于上下相邻的两块玻璃墙面砖交错设置,从而使最终形成的玻璃幕墙呈现不同的结构,提高了玻璃幕墙的美观。

如图4所示,由图1~3所示的玻璃墙面砖组成的玻璃幕墙,包括并排设置的若干组独立设置的幕墙墙体,每组幕墙墙体由自上而下并排设置的多块玻璃墙面砖堆设而成,且在每组幕墙墙体中所有玻璃墙面砖自上而下重合设置。

在每组幕墙墙体中通过两条贯穿锚固孔2的锚固钢筋6锚固而出,锚固钢筋6竖直设置,其底部固定于地面7,然后按照设计要求将所需数量的玻璃墙面砖装入相应的锚固钢筋6内完成一组幕墙墙体的设置,然后根据预先设计的墙体跨度设置若干组锚固钢筋6,并依次完成幕墙墙体的设置,然后自顶部对所有锚固钢筋6进行固定。

实施例2: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的玻璃幕墙中,每一层的玻璃墙面砖交错设置,并同时有锚固钢筋6对玻璃墙面砖进行锚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